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LCP)和股骨近端髓内钉一抗螺旋刀片(PFNA)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0岁以上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EvansⅢ、Ⅳ型)患者共63例,平均年龄(78.7±7.8)岁,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两组,LCD组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锁定解剖钢板固定,PFNA组采用PFNA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负重活动时间以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PFN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负重活动时间明显低于LCP组,Harris评分术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均为有效的治疗措施,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手术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骨折固定稳定,中远期疗效肯定,是较理想的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10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51例,男23例,女28例;年龄45~86岁,平均66.0岁;采用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57例,男26例,女31例,年龄43~81岁,平均64.1岁。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后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评定。结果:108例均获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2.5个月。锁定钢板组手术时间平均(87±14)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67±213)ml,术后引流量平均(63±14)ml,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11.9±3.4)周,术后并发症7例,Har-ris评分平均(85±6)分;DHS组手术时间(115±23)min,术中出血量平均(582±243)ml,术后引流量平均(98±16)ml,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12.4±2.5)周,术后并发症9例,Harris评分平均(84±8)分。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HS组相比,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少。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操作简单、创伤小、固定牢靠、并发症少,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与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DHS内固定41例(A组),组合式外固定架固定23例(B组)。结果 A、B组在术后卧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5个月Harris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少于A组。结论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比DHS更有优势,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固定稳定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宝来特单边外固定架固定治疗高危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8-04—2011-04对3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和3例股骨颈基底部骨折在局部麻醉下应用宝来特单边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记录手术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外固定架拆除时间、术后行走能力及术后并发症。观察髋关节、膝关节活动度和双下肢长度的差异。结果本组手术时间20~41(20.9±6.8)min,住院时间2~7(3.0±0.8)d,骨折愈合时间6~12(8.6±2.1)周,外固定架拆除时间11~15(11.2±1.5)周。术后11例出现针道感染,通过口服抗生素、加强换药和对周围皮肤护理后获得痊愈;4例因Shanz钉松动导致髋内翻并畸形愈合;6例肢体短缩超过2 cm;1例在拆除外固定架后出现再骨折,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结论较少的术中失血量、较短的骨折愈合时间、允许早期肢体活动和较少的并发症是采用宝来特单边外固定架固定治疗高危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优点,同时具有微创手术的特点,可以快速恢复良好的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分析动力髋螺钉(DHS)、动力髁螺钉(DCS)、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3种内固定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探讨其优缺点。方法对6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别采用DHS(28例)、DCS(19例)及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15例)内固定。比较3组平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髋关节功能Bmmback评分。结果3组在平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组术中失血量最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时各有其适应证。手术方案的制定应考虑骨折类型、基础病情、骨质疏松等情况。采取个性化治疗.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使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取髋外侧纵行切口,切开复位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45例,术后行髋膝关节功能锻炼,逐步下地负重。结果 28例获随访12周~8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均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及退钉现象,无明显患髋部不适表现,髋关节活动良好。结论应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操作简单、固定牢固,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股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35例,男16例,女19例;年龄73~92岁,平均76.5岁。手术时间为受伤后2~7 d,平均3 d。结果 33例获得随访,时间9~26个月,平均12.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10~16周,平均12.3周。根据Sanders髋关节创伤后功能评分,本组病例术后疼痛(8.45±1.26)分,行走(8.58±1.36)分,功能(8.69±1.15)分,运动肌肉力量(8.35±1.25)分,日常生活(8.76±1.17)分,X线评价(8.69±1.28)分。按Sanders髋关节创伤后功能评分评定,优17例,良14例,差2例。结论股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方法简单、固定稳定、出血少等优点,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使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取髋外侧纵行切口,切开复位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45例,术后行髋膝关节功能锻炼,逐步下地负重。结果28例获随访12周~8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均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及退钉现象,无明显患髋部不适表现,髋关节活动良好。结论应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问骨折操作简单、固定牢固,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时对小粗隆骨折固定与否的治疗效果。方法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治疗新鲜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78例,其中小粗隆骨折固定(以下称为A组)治疗36例,小粗隆骨折不固定(以下称为B组)治疗42例,随访8~36个月(平均19个月)。结果两组患者中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小粗隆骨折固定与不固定,在骨折愈合及髋关节功能方面无统计学意义,但小粗隆骨折不固定组在术中出血及手术时间上明显优于固定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采用组合式外固定架辅助复位的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9-08采用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8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采用组合式外固定架辅助复位并维持复位。结果术后摄X线片显示骨折复位良好,未出现骨折复位丢失与再移位情况,所有患者均早期开始进行功能康复锻炼。8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4(13~18)个月。骨折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8(6~12)周。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80~95分,平均86分。结论对于采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前需进行CT三维重建检查准确判断骨折块的移位情况,术中采用组合式外固定架牵引能够对骨折进行满意复位,同时有效维持骨折复位效果,有利于防止髓内钉置入后骨折复位丢失。  相似文献   

11.
背景:目前在国内锁定接骨板常作为内固定器材使用,国外仅有少数病例报道将其作为外固定器材使用,而负压封闭辅助引流技术联合锁定接骨板外用治疗开放骨折的病例,鲜有报道。目的:探讨负压封闭辅助引流技术(vacuum-assisted closure,VAC)联合锁定板外用治疗胫骨中下段开放骨折后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我院收治胫骨中下段开放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A组采用负压封闭辅助引流技术联合锁定接骨板外用技术,B组采用外固定架固定术后常规换药治疗。结果:80例患者随访3~12个月,平均7.5个月。A组软组织恢复时间(13.70±1.89)d,B组(18.00±2.82)d;A组肉芽生长时间(4.90±1.10)d,B组(13.40±1.89)d,外固定架持续时间A组(14.30±1.88)d,B组(40.40±5.64)d;A组骨折愈合时间(16.10±1.85)周,B组(29.40±2.91)周;A组总住院天数(4.90±1.10)周,B组(10.90±3.28)周;A组踝关节活动度为34.40°±0.69°,B组20.20°±6.07°。数据对比分析后,A组均优于B组(P<0.05)。结论:负压封闭辅助引流技术联合锁定接骨板外用技术简单,可靠,创伤小,功能恢复快,是治疗胫骨中下段开放骨折的合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8例。结果28例均获得随防,时间12~24(16±4)个月。患者均在术后6周下地负重行走。髋关节功能接近伤前水平,生活基本能够自理。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术前为84~97(90±4)分;术后为82~95(89±3)分。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可早期下床锻炼,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外固定支架结合胫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复杂骨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应用外固定支架结合胫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观察临床疗效,探讨胫骨平台复杂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2006年2月至2008年10月,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胫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23~59岁,平均38岁。骨折按Sehazker分型:Ⅴ型7例,Ⅵ型5例。术中使用前内侧切口及前外侧切口,于胫骨外侧置入锁定钢板进行内固定。观察术前及术后X线片胫骨平台塌陷及高度丢失情况,对膝关节功能使用HSS评分法评分。结果:12例均获随访,时间4—18个月,平均9.79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3.1个月。骨折愈合11例,延迟愈合1例,无骨筋膜室综合征及下肢深静脉栓塞。术前、术后X线片对照检查未发生Ⅱ期胫骨平台塌陷及高度丢失,无对线不良,膝关节屈曲90°~110°。HSS评分术后平均(75.50±10.01)分,较术前平均(21.50±11.68)分有所提高。结论:外固定支架结合胫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提供了持续稳定的固定,防止骨折的Ⅱ期移位和膝关节力线的畸形,可以保护膝关节周围软组织,减少手术并发症,膝关节功能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设计股骨转子间骨折双头自动加压新型外固定支架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方法:在单侧成角外固定器和Ilizarov技术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研制双头自动加压新型外固定支架。2006年10月至2010年12月,用此新型外固定器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120例,男67例,女53例;年龄60~93岁,平均76.7岁。按Evans标准:Ⅰ型65例,Ⅱ型41例,Ⅲa型10例,Ⅲb型2例,Ⅳ型2例。手术时间为伤后0~11d,平均5d。按照Sanders评分标准对术后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116例获得随访,时间2~24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10~13周,平均12周。术后针孔感染5例,无深部感染发生,无骨折不愈合及髋内翻,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根据Sanders评分标准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疼痛(9.07±0.41)分,行走(9.23±1.00)分,功能(9.42±1.10)分,运动肌力量(9.31±1.06)分,日常活动(9.22±1.03)分,X线评估(10.00±0.00)分,总平均分(56.27±4.16)分,其中优106例,良6例,差4例。结论:双头自动加压外固定器使用方便,兼有加压和微创双重功能,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股骨近端LCP治疗2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时间,按Harris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23例均获随访,时间6~12(9±1.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4~20(17±1.7)周.髋关节Harris评分:优13例,良9例,一般1例.结论 股骨近端LCP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创伤小、出血少、对骨膜影响小,符合解剖形态,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闭合复位后小切口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与动力髋螺钉(DHS)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182例62岁以上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患者中,采用PFNA固定109例、DHS固定73例,比较两组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和患髋关节的Harris评分。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18个月。切口长度:DHS组为5~12(8.6±1.7)cm,PFNA组为3~5(3.8±0.6)cm,P0.05。手术时间:DHS组为55~120(71.6±15.8)min,PFNA组为35~70(45.2±9.6)min,P0.05。出血量:DHS组为250~800(358.2±42.5)ml,PFNA组为80~300(109.6±17.1)ml,P0.05。骨折愈合时间:DHS组为17~30(19.4±10.3)周,PFNA组为15~27(17.1±6.6)周,P0.05。术后并发症及输血情况:DHS组术后2周内死亡3例,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2例,术后输血31例,鹅头钉穿出股骨头8例,骨折不愈合3例;PFNA组术后2周内死亡1例,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0例,术后输血23例,鹅头钉穿出股骨头1例,骨折不愈合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rris评分:PFNA组明显优于DHS组(P0.05)。结论与DHS固定方法比较,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切口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早期患髋功能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微创短重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陆建伟  宋红浦  俞雷钧  余琤  刘宏 《中国骨伤》2009,22(10):785-786
目的:探讨微创短重建钉内固定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对8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微创短重建钉内固定手术病例进行跟踪随访,评定疗效。男16例,女64例;年龄65~93岁,平均75岁;按照Evans分型Ⅰ型8例,Ⅱ型32例,Ⅲ型30例,Ⅳ型6例,Ⅴ型4例,均在C形臂X线机辅助下行微创短重建钉内固定术,术后1d开始被动功能锻练(CPM)和主动运动。结果:80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5~18个月,平均10个月,骨折全部愈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10~14周,平均12周。无交锁螺钉豁出、断裂,3例近端螺钉向外退出约0.5cm,均无明显症状。3例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经治疗后下肢肿胀消退。根据Sanders髋关节创伤后功能评分,术后疼痛(9.08±1.19)分,行走(8.85±1.09)分,功能(9.10±1.27)分,运动肌肉力量(9.13±1.18)分,日常生活(8.91±1.07)分,X线评价(9.34±1.09)分。按评分优秀56例,良好20例,差4例。结论:微创短重建钉内固定创伤小、固定牢固、操作得当,是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玉明  蒋东明  毛国庆 《中国骨伤》2009,22(12):935-937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操作、适应证以及早期疗效。方法:2001年1月至2008年10月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40例。男9例,女31例;年龄75~95岁,平均81.1岁。骨折后入院时间3~48h,平均11.5h。按Evans分型:Ⅱ型8例,Ⅲ型21例,Ⅳ型11例。入院后至手术时间4~8d,平均4.8d。通过术后随访,观察患者髋部活动能力,并根据Harris评分标准对髋关节综合功能进行评定。结果:40例均顺利通过手术,术后下床时间4~7d,平均5.9d。31例术后随访6个月,无假体松动、脱位、假体周围骨折发生,14例恢复到受伤前的活动水平,有17例出现了髋关节活动能力下降。术后4个月髋关节活动能力平均恢复(66.67±26.35)%,术后6个月髋关节活动能力平均恢复(76.08±25.62)%。术后6个月对髋关节进行Harris评分,其中伤前髋部活动能力正常的10例患者优5例,良3例,可2例。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过程安全,并发症少,髋关节功能恢复速度较快,恢复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9.
经皮钢板与外固定器治疗胫骨干下段开放性骨折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经皮钢板和外固定器治疗胫骨干下段Ⅰ、Ⅱ度开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经皮钢板和外固定器治疗胫骨干下段Ⅰ、Ⅱ度开放性骨折共37例,其中经皮钢板治疗15例,外固定器治疗22例,对两种方法疗效进行比较。结果钢板组随访(8.4±2.1)个月,创口感染1例,未发现骨不连及畸形愈合;外固定组随访(10.4±3.0)个月,创口或针道感染6例,骨不连2例,畸形愈合4例。按照Marzur等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钢板组优良率14/15,外固定组优良率14/22。结论经皮钢板在治疗胫骨干下段Ⅰ、Ⅱ度开放性骨折中创伤小,固定确切,感染率低,骨折愈合率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外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采用锁定钢板外固定治疗18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13~80岁,平均53.5岁;病程2 h~3 d。骨折按AO分型:A型4例,B型11例,C型3例。开放骨折6例(Gustilo分型:Ⅰ型2例,Ⅱ型3例,Ⅲ型1例),闭合骨折12例。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并采用Johner-Wruhs评价标准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价。结果:18例患者获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11个月。2例发生局部皮肤坏死(其中1例骨外露),2例骨折延迟愈合(均为开放性骨折),1例钉道感染,均无螺钉松动及折断发生。按Johner-Wruhs评价标准,优10例,良6例,可2例。结论:锁定钢板外固定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具有手术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