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显微手术治疗宽颈颅内动脉瘤孙丕通,赵仰胜宽颈颅内动脉瘤并不少见,但对其发生率及诊断标准尚未见报道。由于这种动脉瘤手术治疗困难,我们回顾性复习13例经验如下。临床资料从1085年10月至1992年9月,我院收治13例宽颈颅内动脉瘤,其中男3例。年龄35...  相似文献   

2.
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探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诊断,治疗方法和手术时机的选择,以提高手术疗效,减少残废率和病死率,方法:对410例颅内动脉瘤进行手术治疗,其中172例行直视手术夹闭,238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疗效优298例,良852例,差12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4例,结论:CT、MRI,MRA可为诊断颅内动脉瘤提供重要住处,多普勒(TCD)可作为无创性筛选,DSA是必不可少的决定性检查,直视显微手术夹闭术和血管内栓塞治疗是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二者有机结合使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日趋完善,动脉瘤裂出血,主张早期或超早期手术。  相似文献   

3.
颅内动脉瘤外科治疗500例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经验和措施。方法 回顾性总结外科治疗的500例Ⅰ-Ⅴ级颅内动脉瘤中层得的临床资料,包括动脉瘤的分级、手术时机的选择、控制性低血压麻醉、脑保护剂与暂时载瘤动脉阻断结合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抗血管痉挛治疗、直接手术夹闭和导管栓塞等。结果 465例手术治疗,手术病死率2.7%。1990年前210例病死率3.8%;1990年后255例病死率1.9%(35例动脉瘤栓塞无出血死亡)。结论 对颅内动脉瘤患者采取综合治疗措施能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颅内动脉瘤外科治疗500例经验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总结手术治疗动脉瘤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总结外科治疗的500例Ⅰ-Ⅴ级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动脉瘤的分级、手术时机的选择、控制性低血压麻醉、脑保护剂与载瘤动脉暂时阻断结合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动态监测、脑血管痉挛治疗、直接手术中动脉瘤处理技术、血管内动脉瘤栓塞。结果 465例Ⅰ-Ⅳ级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手术病死率为27%,1990年前手术的210例病死率为3.8%;1990年后手术的255例病死率为1.9%。35例动脉瘤栓塞的患者无死亡。结论 对颅内动脉瘤采取外科综合治疗措施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颅内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8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用显微外科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近3年来显微外科手术夹闭的8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及预后。结果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69例,轻残10例,重残2例,死亡5例(5.8%)。结论 颅内动脉瘤一旦诊断明确,应积极手术以防再次出血。正确预防和处理动脉瘤术中破裂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多发动脉瘤应争取1次手术治疗。动脉瘤术后长期血管造影随访,可早期发现新生的动脉瘤。  相似文献   

6.
显微手术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155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总结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显微手术治疗,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手术时机、手术技巧对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 系统总结2004年10月至2007年10月经手术治疗的155例破裂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情况,以GOS计分评价患者出院时转归,比较不同手术时机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155例中发现162个动脉瘤,单纯夹闭149个,夹闭加包裹4个,包裹6个.手术时间在发病72 h之内(包括72 h)79例,3~14 d(包括14 d)65例,14 d以上11例.术后恢复良好140例(90.3%),一般11例(7.1%),植物生存3例(1.94%),死亡1例(0.65%).不同手术时期患者出院时GO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微手术治疗破裂的颅内动脉瘤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对49例颅内动脉瘤进行显微手术治疗,其中46例行直视手术夹闭,2例行动脉瘤孤立术,1例行动脉瘤包裹术。结果:术后恢复良好39例,轻残7例,重残1例,死亡2例。结论:显微手术夹闭术是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方法,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总结前循环动脉瘤治疗的相关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2年来显微外科治疗Ⅰ~Ⅳ级颅内前循环动脉瘤171例(共174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以及不同部位动脉瘤的手术技巧及治疗经验.结果 Ⅰ~Ⅳ级颅内前循环动脉瘤171例,其中后交通动脉瘤67例,前交通动脉瘤56例,大脑中动脉瘤32例,颈内动脉分叉部动脉瘤10例,眼动脉瘤6例,多发动脉瘤3例.均成功进行了手术夹闭,术后GOS评分预后分级Ⅰ级3例,Ⅲ级6例,Ⅳ级14例,Ⅴ级148例.结论 良好的显露及显微外科技术是成功夹闭动脉瘤的关键;术中预判、动脉瘤夹合理的选择、载瘤动脉的正确阻断是值得重视的影响手术成败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脑动脉瘤破裂并颅内血肿形成的诊断和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并颅内血肿形成患者的诊断、手术入路、操作技巧和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对23例Hunt-Hess分级Ⅲ-Ⅴ级的颅内动脉瘤破裂并血肿形成患者实施手术.并对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资料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单纯动脉瘤夹闭术4例,动脉瘤夹闭术加去骨瓣减压术18例,动脉瘤栓塞术加去骨瓣减压术1例.术后随访3个月~2年.按Glasgow预后指标分级:其中1级9例,2级8例,3级4例,4级1例,5级1例.结论 此类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等方面有别于其他类型动脉瘤,采取及时的诊断和恰当的治疗能够取得较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126例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早期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疗效。方法126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根据Hunt—Hess分级,Ⅰ级20例、Ⅱ级37例、Ⅲ级42例、Ⅳ级18例、Ⅴ级9例。126例患者第一次手术均在出血后72h内,13例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进行了二次手术,所有患者术后用格拉斯哥评分表(GOS)随访1—3年。结果恢复良好98例;中度病残,但生活自理18例;重度病残,生活不能自理4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5例。结论早期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有效方法,能改善动脉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26个颅内复杂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16例复杂动脉瘤均使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检查确诊,其中巨大动脉瘤3例,位置深在、难于暴露且周围有重要神经、血管的动脉瘤5例,一次开颅同时处理多个病变的多发动脉瘤8例.根据动脉瘤的所在部位和动脉瘤体积采取相应的外科手术入路,主要有翼点入路、扩大的额颞入路、眶-颧-颞-翼点入路和枕下极外侧入路.对多发动脉瘤的处理原则是先处理破裂动脉瘤,再处理末破裂动脉瘤.动脉瘤直接夹闭14个,孤立1个,包裹1个. 结果 依据GOS判断:良好11例,中残1例,重残1例.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效果显著,术中需采取充分的显露、血管临时阻断、脑保护技术、瘤颈缩窄、瘤体成形等综合措施,方能达到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2.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是近十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操作简便,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可达到近似手术夹闭的效果。我院自1998年至2004年已行GDC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408例,本文在大宗病例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着重讨论GDC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麻醉及其术中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相似文献   

13.
小脑前下动脉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脑前下动脉(an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AICA)动脉瘤是十分罕见的颅内动脉瘤.我院自1995年6月至2004年12月共治疗颅内动脉瘤406例,其中AICA动脉瘤3例(0.74%),现结合文献对其分型,临床特点及显微手术技巧进行讨论,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总结颅内多发动脉瘤显微手术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17个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对患者随访半个月-10年,按Sundt的随访结果评定标准评定:5例满意,2例好转,1例死亡(为双侧后交通动脉瘤术后1周)。结论 颅内多发性动脉瘤可尽早一期手术,特别是双侧动脉瘤患者,采用冠状切口双侧翼点入路,先夹闭容易出血侧的动脉瘤,再夹闭另外一侧为宜。此入路具有创伤小、暴露好,省时省力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手术策略并分析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手术治疗49例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49例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37例;平均年龄(49±11)岁;35例动脉瘤破裂,14例未破裂;治疗策略有一期手术(一侧入路夹闭所有动脉瘤),二期治疗(分期处理所有动脉瘤)和部分治疗(只处理责任动脉瘤).随访中复查脑CT血管造影(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估预后.结果 一期手术32例(65.3%),二期治疗9例(18.4%),部分治疗8例(16.3%).47例随访4 ~ 49个月,平均(22 ±7)个月.术后CTA或DSA均未见动脉瘤复发.根据GOS评分,患者预后良好(4~5分)41例(83.7%),残疾(2~3分)6例(12.2%),死亡(1分)2例(4.1%).结论 在具有娴熟手术技术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患者,根据动脉瘤和患者的特征制定个性化的手术策略,能提高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中的显微手术经验,提高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显微外科手术夹闭32例动脉瘤的手术时机及术中操作要点。结果显微手术治疗32例动脉瘤,28例痊愈,3例部分偏瘫或语言智能障碍,1例死亡,病死率3.2%。结论显微手术夹闭颅内动脉瘤效果良好。对动脉瘤术前Hunt分级Ⅰ~Ⅱ级者应尽早手术,Ⅲ级及以上者,待病情平稳后再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颅内镜像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7年11月至2012年11月治疗的19例20对颅内镜像动脉瘤患者资料.其中男性6例,女性13例,年龄32~75岁,平均56岁.双侧后交通动脉瘤11例(其中1例伴发双侧脉络膜前动脉瘤),双侧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4例,双侧床突旁动脉瘤3例,双侧胼周-胼缘动脉瘤1例.根据出血部位、Hunt-Hess临床分级、动脉瘤的部位、大小等制定手术策略.结果 一期同时夹闭两侧动脉瘤4例,二期分次夹闭两侧动脉瘤3例,手术夹闭联合介入栓塞动脉瘤2例,只处理一侧动脉瘤10例.出院时格拉斯哥评分(GOS)5分者15例(15/19),4分(轻残)4例(4/19).术后随访3~ 50个月,平均18.6个月.2例术后出现动眼神经麻痹,随访3个月1例恢复,1例未好转.10例对侧动脉瘤未处理者动脉瘤直径均小于5 mm且形态规则,为未破裂动脉瘤.9例一期或二期处理双侧镜像动脉瘤的患者随访时无动脉瘤残颈或复发.结论 颅内镜像动脉瘤是多发动脉瘤的一种特殊类型,应优先处理责任动脉瘤,对侧未破裂动脉瘤可以采取观察、一期同时处理或二期延期处理等策略.  相似文献   

18.
颅内动脉瘤一旦破裂出血致死和致残率均很高,因此能否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治疗动脉瘤不仅是广大神经内外科医生、麻醉医生面临的一个难题,对手术室护士也是一种挑战。目前颅内动脉瘤患者大多急诊处理,这就要求手术室护士必须具备一定的专科基本知识和应急能力。我院神经外科开展动脉瘤手术10余年,手术治疗患者500余例,作为手术室一名神经外科专科护士,对颅内动脉瘤手术配合有一定了解。现对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76例急诊颅内动脉瘤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及其重要性。方法:通过对56例各类颅内动脉瘤的分析,强调了病情观察,预防动脉瘤再破裂和脑血管痉挛的发生以及呼吸、循环系统等护理的重要性、结果:56例痊愈45例,遗有神经系统损害者8例,死亡3例。结论:根据颅内动脉瘤的自然病史及发展规律,加强对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预防神经系统及内科并发症的发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早期治疗,有利于减少死亡率和病残率。  相似文献   

20.
Zhang YL  Shi XE  Sun YM  Liu FJ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2):911-914
目的 对28例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进行回顾分析,总结该部位动脉瘤手术方式和结果以进一步改善疗效.方法 2004年5月至2009年8月手术治疗28例(30个)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其中微小动脉瘤4个,小型动脉瘤2个,中型动脉瘤4个,大型、巨大动脉瘤20个.结果 共手术处理28例患者的28个眼动脉段动脉瘤.19例行动脉瘤夹闭或动脉瘤切除+颈内动脉重建,9例行高流量颅内外动脉搭桥+动脉瘤切除+颈内动脉重建或颈部颈内动脉结扎动脉瘤孤立.17例术后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CT血管成像或磁共振血管成像复查,5例搭桥血管通畅,2例搭桥血管闭塞.1例动脉瘤少量残留,余动脉瘤不显影.GOS 4~5分占78%(22/28),死亡1例.结论 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尤其是大型巨大型动脉瘤处理困难.辅助高流量颅内外搭桥手术、选择合适的动脉瘤夹,才能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