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和培哚普利长期治疗对高血压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52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硝苯地平组(26例)和培哚普利组(26例),疗程24周,治疗前后观察肾功能指标变化。结果(1)两种药物能同等程度降低各组高血压病患者的动脉血压,但培哚普利组高血压病患者治疗后能显著降低尿蛋白的排泄量,升高肾小球滤过率[24小时尿白蛋白(mg/24h):1045±41.8降至66.7±25.9,P<0.01;24小时尿蛋白(g/L):0.24±0.064降至0.17±0.039,P<001;肾小球滤过率(ml/min):112.2±13.2升至125.5±15.2,P<0.05],而硝苯地平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2)两组治疗后尿白蛋白下降幅度与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幅度均无显著相关(r值分别为:0.269和0.278,P>0.05,与0.182和0.188,P>0.05)。结论对高血压病合并早期肾损害患者,培哚普利比硝苯地平更有效地降低尿蛋白排泄;培哚普利减少尿白蛋白排泄是不依赖于动脉血压的有效降低,其可能机制是肾内血流量或肾小球通透性的改变所致。  相似文献   

2.
内皮素与慢性肾小球肾炎及其水钠潴留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了伴或不伴水钠潴留慢性肾炎患者血浆内皮素(pET)和24h尿蛋白排泄量。结果发现,水钠潴留组pET(172.48±45.77μg/L)显著高于无水钠潴留组(102.33±22.82μg/L,P<0.01)和对照组(94.75±20.48μg/L,p<0.01);24h尿蛋白排泄量,水钠潴留组显著高于无水钠潴留组(9.62±7.25g/L2.78±2.33g/L,P<0.01),但尿蛋白排泄量与pET水平无明显相关。提示ET可能参与了慢性肾炎水钠潴留的病理机理,并影响着慢性肾炎的病理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旨在探讨内皮细胞损伤、功能改变在心肌缺血再灌注(MIR)损伤中的发病机制及其与心肌梗塞面积的关系及卡托普利的保护作用。方法用24只麻醉兔随机分为三组,(1)MIR组,(2)MIR+卡托普利治疗组,(3)假手术对照组,观察心肌缺血半小时,再灌注0.5、1.5、6小时血循环内皮细胞(CEC),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的含量变化及其与心肌梗塞面积的关系,静注卡托普利观察其对梗塞面积及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1)与假手术组比较,再灌注半小时,血NO下降,ET升高,其变化于再灌注6小时最明显(P<0.05),CEC则以再灌注1.5小时明显增高(P<0.05);(2)再灌注6小时心肌梗塞范围较治疗组明显增加(P<0.05),且同一时相点血NO与心肌梗塞面积呈负相关(r=-0.961,P<0.01),血ET与心肌梗塞面积呈正相关(r=0.923,P<0.05);(3)用卡托普利干预后,血NO有所回升,ET明显下降,心肌梗塞面积明显缩小。结论MIR可诱发内皮功能紊乱,而内皮功能紊乱是再灌注心肌损伤加重的始动因素  相似文献   

4.
尿转铁蛋白排泄率测定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52例健康人和76例无临床蛋白尿的糖尿病患者2小时尿微量白蛋白(Alb)和微量转铁蛋白(TRF)的排泄率(AER和TER)。结果:1.糖尿病组AER和TER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在糖尿病组中,32.9%的患者AER升高,43.4%的患者TER升高,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TER和AER呈明显正相关(r=0.93,P<0.01)。3.在AER升高和TER升高糖尿病组中,其血压分别稍高于AER正常糖尿病组和TER正常糖尿病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空腹血糖水平无此变化(P>0.05)。与无视网膜病变组相比,有视网膜病变组AER、TER升高的阳性率增加,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TER做为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指标,可能与AER具有相同的意义,甚至较其敏感。  相似文献   

5.
肝硬化患者血浆内皮素浓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22例肝硬化及13例正常人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含量,22例肝硬化患者血浆ET明显高于正常人(各为98.4±13.1pg/ml和46.5±8.2pg/ml,P<0.01);无腹水组血浆ET为139.0±20.6pg/ml,高于腹水组(P<0.01);腹水组无功能性肾衰时腹水组无功能性肾衰者血浆ET浓度,与伴有功能性肾衰组相比,两者无显著差别(P>0.05)。无显著差别(P>0.05)。提示血浆ET参与血管紧张度的维持,可能与肝硬化时腹水形成及功能性肾衰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对24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慢性肾炎患者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慢性肾炎尿毒症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低于肾功能正常组,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且与血肌酐浓度呈负相关(r=-0.4095)。结果提示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可能是肾小球肾炎发病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且可以作为了解患者病情和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血清肌钙蛋白T动态监测预测心肌梗塞面积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对24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心肌梗塞后肌钙蛋白T(TnT)释放量与心肌断层显像测定梗塞相对面积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24小时内TnT峰值与心肌梗塞相对面积无明显相关性(r=0.33,P>0.05);24小时后TnT峰值与心肌梗塞面积呈正相关(r=0.81,P<0.01);累积TnT(ΣTnT)释放量与相对梗塞面积呈显著正相关(r=0.90,P<0.01);24小时后TnT峰值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r=-0.54,P<0.01)。表明,AMI后TnT的后期释放峰值及释放量是判断心肌梗塞面积的良好参数,对预测心肌梗塞后心功能状态亦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内皮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血浆内皮素(ET)与冠心病(CHD)、原发性高血压(EH)的发生发展之间关系。方法我们用放免法测定了13例CHD患者(CHD组)和19例EH患者(EH组),观察ET浓度变化并与18例健康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其中CHD组及EH组血浆ET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P<0.01);将EH组进行分期,与对照组比较,EH-I期无明显增高(P>0.05),EH-Ⅱ及EH-Ⅲ期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上述结果提示ET在CHD及EH的发生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58例高血压患者和34例正常人的血小板聚集功能进行比较研究,发现高血压Ⅱ期患者(35例)的血小板最大聚集强度(Ptmax)、聚集曲线坡度(PtH)和聚集速率(PtK)与正常人相比显著升高(P<0.01)而心功能却明显降低(P<0.01)。相关分析表明,Ptmax,PtH,PtK和每搏输出量(SV)呈负相关(r=-0.06,P<0.01;r=-0.54,P<0.05;r=-0.57,P<0.01),和射血前期/射血期比值((PEP/LVET)呈正相关(r=0.62,P<0.01;r=0.48,P<0.05;r=0.55.P<0.05);而高血压Ⅰ期患者(23例)的血小板聚集性和心缩功能与正常人相近(P>0.05)。提示高血压的不同阶段,血小板聚集性的改变可能对其病情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阐明导致不同免疫病理类型IgA肾病(IgAN)患者预后不同的机理,应用PAP四层法对28例肾小球单纯IgA沉积(单纯IgA组)及32例IgG、IgA、IgM共同沉积(GAM组)IgAN患者肾组织膜攻击复合物(MAC)和CD59的分布情况,结合其肾小球内沉积的补体成分以及病理改变和临床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单纯IgA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轻,GAM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重。GAM组肾组织经典途径补体成分Clq、C4沉积(均为P<0.01),肾小球系膜区及毛细血管袢MAC沉积(分别为P<0.05、P<0.01),肾小球硬化>25%(P<0.05)和中重度小管间质病变的发生率(P<0.05),均较单纯IgA组明显增多,且GAM组皮质区域间质面积较单纯IgA组明显增宽(P<0.01)。尽管CD59在两组中分布无统计学差异,但若按肾小球CD59分布强度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2+),结果发现CD59A组肾小球硬化>25%(P<0.05),中重度小管间质病变的发生率明显增多(P<0.01),皮质区域间质面积明显增宽(P<0.01)。在硬化的肾小球内MAC分布多而CD59分布少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通过对82例高血压患者和63例年龄相当的正常人24小时心率变异性分析的研究表明:(1)高血压患者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的各项参数指标均减低。(2)高血压患者植物神经24小时昼夜变化与正常人有差异,高频部分夜间明显降低,标志副交感神经活动失调(P<0.05)。(3)高血压伴心肌缺血者与无心肌缺血者的高频/低频比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尿蛋白的排泄情况及非洛地平对其的影响。  方法:测定30 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及60 例EH患者(EH组,其中包括轻度EH组32例、中度EH组28例)用药前后的尿α1-微球蛋白、转铁蛋白及血清肌酐。  结果:①轻度EH组尿α1 -微球蛋白、转铁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中度EH组尿α1-微球蛋白、转铁蛋白明显高于轻度EH组和正常对照组(P< 0.01;P< 0.001),且与病程有关。②血清肌酐在中度EH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5),轻度EH组较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升高(P> 0.05)。③非洛地平治疗后,轻度、中度EH组尿α1 -微球蛋白、转铁蛋白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1;P< 0.001),轻度EH组血清肌酐较治疗前无明显降低(P> 0.05),而在中度EH组血清肌酐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05)。  结论:尿α1 -微球蛋白、转铁蛋白较血清肌酐能更早的识别高血压肾脏损害,非洛地平降压的同时能预防或延缓肾脏损害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评价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对15例正常人及43例高血压病患者按临床分期进行了24小时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结果高血压病Ⅲ期组24小时、日间及夜间的收缩压、舒张压的血压变异系数(CV)均显著大于Ⅱ期组和I期组(P<0.05),Ⅱ期组的24小时、日间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夜间的舒张压的血压变异系数亦显著大于1期组(P<0.05);血压变异度(SD)Ⅲ期组24小时、日间及夜间的收缩压、舒张压和Ⅱ期组24小时收缩压、日间收缩压明显高于I期组(P<0.05)。高血压病Ⅲ期、Ⅱ期组的血压变异系数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血压变异度Ⅲ期组以及Ⅱ期组的24小时收缩压、日间收缩压和夜间收缩压、舒张压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病I期组的血压变异系数及血压变异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随着靶器官损害加重,血压变异性亦增大,血压变异系数不受降压药物治疗的影响,应用动态血压监测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变异系数对评价靶器官的损害程度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与左心功能相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华琦  邢华  王西凤 《中华内科杂志》1998,37(10):671-673
目的观察收缩压、舒张压分别对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的不同影响。方法应用诊所血压、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及超声心动图,观察38例Ⅰ、Ⅱ期高血压病患者血压与左室心肌质量、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的相关关系。结果24小时及白天平均收缩压及诊所收缩压均与舒张早期充盈峰值流速(EPFV)呈负相关(P值均<005),24小时、白天及夜间平均舒张压均与年龄呈负相关(P值均<0.05),与舒张功能各参数之间无相关关系,诊所收缩压与年龄、心房收缩期充盈峰值流速(APFV)呈正相关(P<0.001及0.05),夜间平均收缩压及诊所收缩压与左室心肌质量指数呈正相关(P<0.01及0.05)。而24小时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收缩压、24小时平均舒张压、白天及夜间平均舒张压则均与左室心肌质量指数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24小时平均收缩压是影响左室舒张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24小时平均舒张压与左室舒张功能无相关关系。夜间平均收缩压增高是导致左心室肥厚的重要因素之一。随年龄增长,收缩压增高,舒张压下降  相似文献   

15.
24小时食管pH监测和食管测压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80例患者同时进行食管测压和24小时pH值监测,探讨压力和24小时pH值与胃食管反流及反流性食管 炎间的关系。方法:80例病人分为A组无反流症状;B组有反流症状,但内镜或X线检查无食管炎;C组有反流症状,内 镜或X线检查有食管炎。使用多导胃肠功能测定仪测定食管上、下括约肌及食管体静息和吞咽时压力及运动功能; 同时使用便携式24小时pH监测仪监测食管24小时pH值。结果:B、C两组的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低于A组(P< 0.05),且食管下段蠕动幅度低于A组(P<0.01);C组食管下段蠕动低于B组(P<0.05);24小时pH监测B、C两组各项 指标均明显高于A组(P<0.001)。结论:胃食管反流与LESP降低、食管下段蠕动减弱有关,LESP低于11mmHg食管 炎的危险性增加。其诊断以24小时pH监测结果为准。  相似文献   

16.
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42例正常人和33例非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21例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内皮素-1(ET-1)浓度。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非肺心病心力衰竭组和肺心病心力衰竭组血浆ET-1浓度明显升高(P<0.0001),而两组心力衰竭之间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这证明,非肺心病心力衰竭和肺心病心力衰竭二者虽然在引发心力衰竭的病因不同,但共同表现为血浆ET-1浓度升高,提示血浆ET-1在参与两种心力衰竭病理生理过程中作用机制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充血性心衰(CHF)时心钠素(ANF),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变化的临床意义及培哚普利的于预作用,我们选择40例临床确诊为CHF的患者,并随机分为培哚普利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放免法测定血浆ANF,ET含量,比色法测定血浆NO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并观察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CHF患者的血浆ANF,E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NO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无明显改变(P>0.05),培哚普利平均治疗8周后ANF,ET显著下降(P<0.001)而NO显著上升(P<0.05),提示ANF,ET和NO参与了CHF的病理生理过程。培哚普利可以降低CHF的治疗有益。  相似文献   

18.
肾病综合征及其高凝状态的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告肾病综合征及其高凝状态的治疗结果。在病程中,膜性肾小球肾炎、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和微小病变易出现肾病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29.8%,28.8%,19.2%。治疗前病人的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KPTT)试验缩短(P<0.05),肾上腺素诱导的血小板凝集力显著增高(P<0.01),ATⅢ显著降低(P<0.01)及血纤维蛋白原显著增高(P<0.01),促使血液凝固,血管内形成血栓。给严重的肾病综合征而无高血压的病人多次输注血浆后,达到了平均动脉压(P<0.01)。应用肝素和/或尿激酶治疗后改善了高凝参数和肾功能,显著减少了尿蛋白。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患者日常活动中的心室复极状况,对17例左室IVT(ILVT,即ILVT组)、10例右室IVT(IRVT,即IRVT组)、17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测量QT间期,计算其与RR间期的关系。三组间平均、最大、最小QT间期及校正QT间期均无显著性差异。IRVT组QT间期与RR间期直线回归方程的斜率值较正常对照组高(0.243±0.043vs0.201±0.039,P<0.05),ILVT组斜率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0.190±0.043vs0.201±0.039,P>0.05)。尽管IRVT的患者经检查心脏未见明显器质性病变,但存在心室复极的心率适应性异常的改变,此可能是该类患者心肌电不稳定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ST/HR斜率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 S T/ H R 斜率对冠心病( C H D)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 S T/ H R 斜率计算机自动分析系统与运动介入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S P E C T)心肌显像同时进行,检测 60 例临床怀疑 C H D 患者,并对 30 例健康正常人进行了 S T/ H R 斜率检测。结果:① S T/ H R 斜率与 S P E C T 心肌显像二者结果有良好的相关性( r= 0.58, P < 0.005),符合率为80% 。 S P E C T 阳性者其斜率值高于 S P E C T 阴性者及正常人群(均 P < 0.05)。②若以 S P E C T 为标准, S T/ H R 斜率与普通运动试验诊断 C H D 的敏感性分别为81.6% 和73.9% ( P > 0.05),特异性分别为77.3% 和45.5% ( P < 0.05)。以正常人为标准, S T/ H R 斜率与普通运动试验的特异性分别为93.3% 和70.0% ( P < 0.05)。③ S P E C T 显示 2 个以上节段心肌缺血者,其斜率值明显高于单一节段缺血者( P < 0.05)。结论: S T/ H R 斜率对诊断 C H D 有重要价值,其特异性明显高于普通运动试验,可作为评价心肌缺血范围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