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大剂量激素应用对SLE合并心肌损伤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大剂量激素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心肌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本实验用双抗夹心酶联法(ELISA)检测了 10 2例SLE ,SLE病人分为SLE大剂量激素应用组 (34例 ) ,维持量应用组 (17例 )和未用激素组(5 1例 )。结果  10 2例SLE病人cTnI的阳性率为 16 7%(17/ 10 2 )。SLE大剂量激素应用组、SLE维持量应用组和未用激素对照组的cTnI阳性率分别为 5 9%(2 / 34 )、 17 6 %(3/ 17)和 2 3 5 %(12 / 5 1) ;其中大剂量激素应用组与未用激素对照组卡方检验具有显著意义 (P<0 0 5 )且计量cTnI非参数检验表明 ,SLE大剂量激素应用组与未用激素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激素能明显治疗SLE的心肌损伤。SLE病人的心肌损伤与激素治疗有关 ,提示SLE的心肌损伤主要是免疫损伤引起。  相似文献   

2.
目前对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的研究多集中在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Ⅱ类基因 (DR、DQ)以及补体成分C2、C4和B因子等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上 ,而SLE的病因至今不明确。国外研究表明HLA G抗原在自然杀伤细胞和T细胞共同参与的免疫耐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 。研究影响SLE发病可能存在的HLA G易感或保护基因 ,对阐明SLE的发病机制及进一步探索遗传因素在发病中的作用有重要意义。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 :SLE病例组 10 8例患者 ,为安徽省立医院风湿科 2 0 0 0年 9月至 2 0 0 1年 1月间门诊和住院的所有SLE患者 ,其中女 90例、男 18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外周血中髓样树突状细胞(mDC)表面Toll样受体2(TLR2)、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情况及血清白细胞介素(IL)-10、IL-17A表达水平,探讨其在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SLE病人5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SLEDAI-2000将SLE病人分为稳定组和活动组,同时选取本院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LE病人及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mDC表面TLR2、TLR4的表达情况,并用ELISA法检测SLE病人及健康志愿者血清中IL-10、IL-17A的表达水平。结果:活动组SLE病人mDC-TLR2表达率高于稳定组、对照组(P<0.01),mDC-TLR4表达率高于对照组(P<0.01)。SLE病人血清中IL-10、IL-17A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mDC-TLR2表达与抗Sm抗体呈正相关(P<0.05),与血清IgG、24 h尿蛋白定量呈负相关(P<0.05);mDC-TLR4表达与血小板计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SLE活动组病人mDC-TL...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增殖诱导配体(APRIL)的水平,探讨APRIL水平与SLE患者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及APRIL在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SLE患者组(48例)、RA患者组(16例)和正常对照组(16例)血清APRIL水平,并与SLE活动指数(SLEDAI)及实验室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SLE组和RA组血清APRIL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SLE组高于RA组(P<0.01)。SLE组中抗Sm抗体阳性患者APRIL水平高
于阴性患者( P<0.05)。抗U1-RNP抗体阳性患者APRIL水平高于阴性患者( P<0.05),抗SSA /SSB抗体、抗ACL抗体、抗ds-DNA抗体阳性和阴性患者APRI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LE患者血清APRIL水平与其补体C3、C4呈负相关关系(r1=-0.819,P<0.01;r2=-0.549,P<0.01),与SLEDAI评分、免疫球蛋白、抗核抗体谱等免疫学指标无相关性。结论:APRIL在SLE患者中特异性升高,可能在狼疮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血清APRIL水平可能与SLE患者疾病活动程度有关联,但尚不能确定是否可作为疾病活动性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女性患者血清抗缪勒氏管激素(AMH)水平与肾虚的相关性。【方法】102例18~45岁的SLE女性患者中,49例为肾虚型,53例为非肾虚型。分析肾虚组与非肾虚组SLE患者的临床症状、疾病活动度(SLEDAI-2K)、自身抗体水平(补体C3和C4、免疫球蛋白IgG和IgM、ds-DNA等)和血清AMH水平的差异,并与5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1)相较于非肾虚组SLE患者,肾虚组SLE患者病程更长(P0.01),出现肾炎和血细胞减少频率更高(P0.01)。而肾虚组与非肾虚组SLE患者SLEDAI-2K评分及补体C3和C4、免疫球蛋白IgG和IgM、ds-DNA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肾虚组月经减少的情况较非肾虚组更加常见(P0.01),并且显示与肾虚具有较高的关联强度(OR=13.23,95%CI为5.14~34.19)。(3)经过和未经过环磷酰胺(CYC)治疗的肾虚组SLE女性患者的AMH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1或P0.05)。另一方面,未经过CYC治疗的肾虚组SLE女性患者比未经过CYC治疗的非肾虚组SLE女性患者AMH水平低(P=0.000)。(4)在未经过CYC治疗的肾虚组SLE女性患者中AMH水平降低的频率大大增加,32例患者中有13例AMH出现减少(占40.6%),而正常对照组50例中仅1例AMH出现减少(占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56,P=0.000),并且显示与肾虚具有较高的关联强度(OR=33.5,95%CI为4.10~274.27)。【结论】肾虚与SLE患者肾炎、血细胞减少、月经减少和AMH水平降低有关,提示肾虚可能严重损害育龄期SLE女性患者的卵巢储备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 ,SLE)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 4(interlukin 4,IL 4)、γ 干扰素 (interferon gamma ,IFN γ)水平 ,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与SLE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SLE患者和健康志愿者血清IL 4和IFN γ水平。结果  ( 1)SLE活动组血清IL 4水平和IL 4/IFN γ值明显升高 ,与非活动组、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 2 )血清IFN γ水平 3组 (SLE活动组、非活动组和对照组 )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 3)SLE患者激素治疗后血清IL 4水平明显降低。结论 IL 4、IFN γ作为区分CD4 T细胞亚群的指标之一 ,间接反映了Th1、Th2细胞活化状态 ;SLE患者血清IL 4水平、IL 4/IFN γ值明显升高 ,且与病情活动性相关 ;IFN γ水平无明显变化 ,说明活动性SLE患者存在Th2细胞优势活化状态 ,破坏了体内Th1/Th2正常平衡状态。血清IL 4水平可作为SLE病情活动性监测指标之一 ,并可作为疗效判断指标之一。寻找有效方法调节SLE患者血清IL 4水平 ,从而调节体内Th1/Th2平衡 ,将为治疗SLE开辟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联合非浓缩尿蛋白电泳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早期肾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分别检测71例SLE患者和55例健康对照者的Cys C、β2-微球蛋白(β2-MG)、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SLE患者根据Cys C、SCr和BUN检测结果分为三组:A组23例,三个指标均正常;B组22例,Cys C异常,SCr、BUN正常;C组26例,三个指标均异常。同时收集SLE患者和健康对照者晨尿行非浓缩尿蛋白电泳。结果:C组SLE患者的的Cys C、β2-MG、SCr和BUN均明显高于对照组、A组和B组SLE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SLE患者尿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A组SLE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ys C对诊断SLE早期肾损害有较高的敏感性,联合非浓缩尿蛋白电泳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性激素水平及其在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取电化学法检测98例SLE病人血清雌二醇(E2)、雌三醇(E3)、睾酮(T)、孕酮(Prog)和泌乳素(PRL),并与36例健康妇女作对照。结果:SLE病人组E2,E3,Prog和PR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5~34岁SLE病人E2,Prog,PRL水平较其它年龄组和对照组为高(均P<0.05),且活动期E2和PRL明显高于稳定期(P<0.05)。结论:性激素与SLE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SLE患者血清Fas和FasL蛋白与疾病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昌  方林彬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6):2811-2812
目的探讨血清凋亡调节蛋白及其配体的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活动的关系及其在SLE肾损伤中的可能作用。方法收集了96例SLE患者及45名正常健康人的血清。应用ELISA测定血清凋亡调节蛋白Fas及其配体FasL的变化水平。结果SLE活动组血清Fas、FasL水平较非活动组和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活动性狼疮肾炎(LN)组Fas、FasL水平与活动性无肾损伤组及对照组比较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Fas、FasL可能在SLE肾损伤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血清Fas、FasL水平与SLE疾病活动密切相关,可作为SLE疾病活动、尤其是监测狼疮肾损伤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绝经前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测56例绝经前SLE病人(SLE组)及42例健康女性(对照组)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情况。所有入选对象均无临床心血管疾病史。并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脂蛋白a等与颈动脉斑块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 SLE组中有12例(21.4%)存在颈动脉斑块,而在对照组中仅1例存在颈动脉斑块(2.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χ2=7.57,P<0.01)。与对照组相比,SLE组血清VEGF、TC、TG、LDL水平明显增高,而HDL水平明显降低(t=2.54~3.35,P<0.05、0.01)。SLE病人中与无颈动脉斑块组比较,有颈动脉斑块组的病程明显延长,血清VEGF水平明显升高,HDL水平则明显降低(t=3.01~3.43,P<0.01)。结论绝经前SLE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明显增高。SLE病程长及高VEGF、低HDL水平可能是SLE病人发生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增值诱导配体(APRIL)的水平,探讨清瘀滋阴散在SLE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SLE患者清瘀滋阴散治疗组(72例)、SLE患者激素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患者(32例)血清APRIL的水平,并与SLE活动指数(SLEDAI)及实验室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清瘀滋阴散及激素治疗后SLE患者血清APRIL水平、部分实验室指标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P<0.01),并且清瘀滋阴散治疗组的血清水平较激素治疗组也有明显的降低(P<0.01)。结论清瘀滋阴散可通过增强SLE患者整体机能,降低患者血清APRIL水平,从而发挥其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抗心磷脂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pin antibody,ACA) 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69例SLE患者(SLE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的血清ACA水平,同时对SLE组患者进行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抗双链DNA抗体(anti-double stranded DNA antibody,dsDNA)、尿蛋白定性、补体C3、血小板计数等测定.结果 SLE组血清ACA阳性23例,阴性46例.SLE组血清ACA抗体水平为(13.18±11.53)kRU·L-1,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5.01±2.67)kRU·L-1(P<0.01).ACA阳性组ANA平均滴度高于ACA阴性组(1∶2 549.2 vs 1∶1 324.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A阳性组抗dsDNA、尿蛋白定性阳性率分别为60.9%、65.2%,均显著高于ACA阴性组的34.8%、30.4%(P<0.05或P<0.01).ACA阳性组补体C 3、血小板计数分别为(0.43±0.17)g·L-1、(91.42±16.19)×109·L-1,均显著低于ACA阴性组的(0.59±0.19)g·L-1、(108.24±22.05)×109·L-1(均P<0.01).结论 ACA在SLE的发病及病情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它对SLE的诊断、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价、判断预后及疗效观察等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直接应用活菌苗在肠道内表达核小体通用性Th表位抗原诱导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样小鼠模型口服免疫耐受的可行性.方法 以同系凋亡淋巴细胞免疫BALB/c小鼠制备SLE样小鼠模型,喂饲构建的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菌菌株进行口服免疫耐受的诱导.观察SLE样小鼠模型血清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体)和抗核小体抗体等自身抗体、白细胞、蛋白尿和肾脏损伤情况.结果 成功制备了SLE样小鼠模型.与对照组相比,CTLA4-Ig-H2B组小鼠ANA、ds-DNA和抗核小体抗体等自身抗体的水平均较低,白细胞减少和蛋白球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TLA4-Ig-H2B组小鼠肾小球内免疫复合物沉积强度明显轻于CTLA4-Ig组和H2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积分(1.35±0.16)分比(1.66±0.23)分和(1.69±0.24)分,均P<0.05].CTLA4-Ig-H2B组肾小球病理损害积分与CTLA4-Ig组和H2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26±0.14)分比(1.73±0.25)分和(1.71±0.20)分,均P<0.05].结论 利用减毒鼠伤寒沙门菌携带核小体Th细胞表位肽H2B14~28诱导SLE的口服免疫耐受是可行的,这为口服诱导免疫耐受防治SLE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小板减少患者巨核祖细胞分化障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徐亮  王元  陈顺乐  沈南 《上海医学》2004,27(10):739-742,F003
目的 明确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血小板减少患者骨髓巨核祖细胞增殖分化情况 ,以及患者血清对巨核祖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 分离 7例SLE血小板减少患者 (SLE血小板减少组 )、11例胸外科开胸手术切除肋骨患者 (正常对照组 )和 4例SLE血小板正常但病情活动患者 (SLE血小板正常组 )的骨髓单个核细胞 ,体外巨核祖细胞 (CFU MK)无血清半固体培养 ;并分别加入SLE血小板减少和SLE血小板正常患者的血清 ,观察血清对CFU MK集落形成的影响。结果 SLE血小板减少组CFU MK集落数为 (2 7.33± 9.30 )个 /片 ,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 (6 1.2 2± 2 9.71)个 /片和SLE血小板正常组的 (6 0 .0 0± 2 9.71)个 /片 (P值均 <0 .0 5 ) ;加入SLE血小板减少患者血清后 ,SLE血小板减少组 (n =7)和正常对照组 (n =7)CFU MK集落数分别减少为(14 .2 9± 6 .73)和 (2 9.4 4± 2 3.35 )个 /片 (P <0 .0 5 )。加入SLE血小板正常患者血清后 ,正常对照组 (n =7)CFU MK增加到 (115 .6 0± 72 .99)个 /片 ,与未加血清者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而SLE血小板减少组 (n =7)无显著增加 (P >0 .0 5 )。结论 SLE血小板减少患者骨髓巨核祖细胞分化障碍 ,患者血清对骨髓巨核祖细胞的分化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IL-6和IL-18水平变化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分别测定39例SLE患者血浆的IL-6和IL-18水平。结果血浆IL-6的水平在SLE患者活动期组和非活动期组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SLE患者的IL-6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之间呈正相关(r=0.74,P<0.01);SLE患者血浆的IL-18水平增高,且活动期组较非活动期组增高更明显(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分别P<0.05,P<0.01);SLE患者的IL-18水平与SLEDAI呈正相关(r=0.49,P<0.01)。结论SLE患者血浆IL-6、IL-18水平均显著增高,并且与SLE的病情活动密切相关,可能在SLE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广州医药》2012,43(2)
目的 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增值诱导配体(APRIL)的水平,探讨清瘀滋阴散在SLE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SLE患者清瘀滋阴散治疗组(72例)、SLE患者激素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患者(32例)血清APRIL的水平,并与SLE活动指数(SLEDAI)及实验室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清瘀滋阴散及激素治疗后SLE患者血清APRIL水平、部分实验室指标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P<0.01),并且清瘀滋阴散治疗组的血清水平较激素治疗组也有明显的降低(P<0.01).结论 清瘀滋阴散可通过增强SLE患者整体机能,降低患者血清APRIL水平,从而发挥其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Toll样受体2(toll-likereceptor-2,TLR2)和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4,TLR4)表达的变化。方法: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75例SLE患者(SLE组)和44名正常人(对照组)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TLR2和TLR4的阳性率和平均荧光强度(meam fluorescence intensity,MFI)。统计分析TLR2和TLR4阳性率和MFI与相关临床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TLR2在SLE组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表面的阳性率和MFI均低于对照组;而TLR4在SLE组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表面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但MFI表达低于对照组(P<0.01)。TLR2阳性率与SLE活动指数呈负相关(P<0.01)。结论:TLR2和TLR4在SLE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表面表达有显著变化,提示可能与SLE的发生及病情存在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患者血清可溶性Fas(sFas)水平的异常表现及其与疾病活动性的关联 ,初步探讨Fas系统在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ELISA法定量检测血清sFas水平 ;按Becker等的SLE疾病活动指数对患者活动性进行评分。结果 :( 1)活动组血清sFas水平均明显高于非活动组及正常对照组 (P <0 .0 1) ;( 2 )活动组疾病活动指数与血清sFas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r=0 .5 95 3 ,P <0 .0 5 )。结论 :( 1)SLE患者血清sFas水平升高与疾病活动性有关 ;( 2 )sFas可望作为临床判断病情活动性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刘雁  王健  刘国强  李志军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2):1843-1845
目的了解白芍总苷(TGP)对正常人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泌干扰素(IFN)-α的影响,探讨TGP治疗SLE的作用机制,为TGP治疗SLE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正常人30例(正常对照组)和SLE患者60例(SLE组),抽取外周静脉血约10 ml,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再分为2组体外培养。正常对照组分为: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加入TGP。SLE组分为: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加入TGP。各组均培养48 h后提取细胞培养上清液,用ELISA方法检测PBMC培养上清中IFN-α的浓度,分别比较正常对照组与SLE组PBMC加入TGP培养与空白对照组之间培养上清液中IFN-α的分泌水平有无差异。结果体外培养后细胞上清液IFN-α的水平变化如下:a组为(1.42±0.21)μg/ml,b组为(1.14±0.17)μg/ml,b组显著低于a组(P=0.048);②A组(4.83±0.53)μg/ml,B组(3.23±0.45)μg/ml,B组显著低于A组(P=0.001)。结论 TGP可以抑制SLE患者和正常人PBMC分泌IFN-α,治疗SLE可能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中医中药狼疮定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Bax/Bcl-2基因的影响。[方法]临床选择SLE患者45例,随机分单用激素组和并用中药组,利用RT-PCR法检测各组治疗前后Bax/Bcl-2基因mRNA表达情况。[结果]SLE患者的Bax/Bcl-2基因表达比值明显低于正常人(P<0.001);活动期低于缓解期(P<0.05);治疗后两组Bax/Bcl-2基因表达比值明显上升,而并用中药组治疗后明显高于单用激素组(P<0.05)。[结论]并用中药狼疮定治疗,能明显提高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Bax/Bcl-2基因表达比值,这可能与其诱导淋巴细胞调亡、调节免疫内环境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