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Orbscan角膜地形图系统测量误差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Orbscan角膜地形图系统(Orbscan系统)的测量误差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使用提供依据。方法:使用Orbscan系统和A超仪,测量200例(400只眼)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患者和50例(100只眼)行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患者手术前、后的角膜厚度和中央前房深度;分别于PRK和LASIK手术前、后使用Orbscan系统测量患者的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并对测量值进行分析比较。结果:Orbscan系统测量的角膜厚度值LASIK和PRK术前低于A超仪的测量值,差值为18.83-24.29μm;LASIK和PRK术后与A超仪测量值的差值为56.32-139.52μm,明显高于术前。LASIK和PRK手术前、后Orbscan系统测量的中央前房深度值与A超仪测量值的差值为0.16-0.25mm,无临床意义。LASIK手术前、后Orbscan系统测量的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差值约为-0.60D;PRK手术前、后Orbscan系统测量的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差值低度组为-0.51D,中度组为-1.12D。结论:Orbscan系统测量值的精确性尚待进一步提高;LASIK和PRK术后角膜雾状混浊和角膜前表面屈光力的改变是导致Orbscan系统测量误差较大的主要原因;Orbscan系统的测量误差是临床工作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仪和角膜测厚仪(A超)检测角膜厚度的差异。方法分别用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及A超对角膜厚度进行检测,并将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OrbscanⅡ测得术前角膜厚度为(524.97±41.41)μm,A超测得角膜厚度为(528.57±33.04)μm。OrbscanⅡ测量值与A超测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93,P〈0.001),两种测厚结果高度正相关(r=0.915,P〈0.001),回归方程如下:A超测量值(μm):158.840+[0.702×OrbscanⅡ测量值(μm)]。通过检验,两种测厚方法对术后角膜厚度的测量结果符合术前的回归方程。结论OrbscanⅡ和A超检测中央角膜厚度显示了高度的相关性;二者结合使用可以为LASIK手术患者提供准确的角膜厚度值,并可从总体上了解角膜的形态,可以准确地评估屈光手术前后角膜的参数,并有效保证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翼状胬肉切除手术前后患者术眼散光度及OrbscanⅡ角膜前后表面Diff值及角膜最陡经线屈光力的变化规律。方法:对20例23眼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行胬肉切除联合术中应用0.2g/LMMC者11例13眼为A组,行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10眼为B组,术前、术后1wk及术后1mo分别行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仪检查,记录术前术后角膜前表面Diff值,角膜后表面Diff值,术前最陡经线上屈光度及术前后角膜散光度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B组术后1wk,1mo的角膜前表面Diff值、最陡经线上屈光度、散光度比术前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均存在相关性(P<0.05);而两组相比,术后1wk,1mo的角膜前表面Diff值,术前最陡经线上屈光度及手术前后角膜散光度的变化,A组均比B组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术后1wk,1mo的角膜后表面Diff值与术前的差异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经手术治疗,可以解除翼状胬肉对角膜的机械牵拉及压迫作用,降低散光,提高视力,手术中使用0.2g/LMMC简便可行,既可降低复发率,又能减轻术眼的角膜散光度,促进视力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TOPCON角膜内皮镜SP-3000P、OrbscanⅡ眼前节分析仪(OrbscanⅡ)、跟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AS-OCT)以及A型超声法测量近视眼角膜中心和中央旁角膜厚度差异.方法 分别采用角膜内皮镜、Orbscan Ⅱ、眼前节AS-OCT及超声法测量右眼角膜中央角膜厚度,同时采用前三种方法测量距中心3 mm上方(12点),下方(6点),鼻上(2点),颞上(10点)四个位置旁中央角膜厚度.结果 134只眼中央角膜厚度测量结果A超最厚为(543.10±32.69) μm,AS-OCT为(537.02±32.39) μm,OrbsanⅡ为(534.93±34.25) μm,角膜内皮显微镜最薄为(515.49±32.76)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配对t检验AS-OCT与OrbsanⅡ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7).一致性分析显示超声与AS-OCT的一致性最好,最大绝对差值为25.43 μm.125只眼旁中央角膜厚度测量结果OrbsanⅡ在四个不同位置测量值最大,角膜内皮显微镜测量值最小.结论 TOPOCON SP-3000P非接触内皮镜测量中央及中周边角膜厚度较OrbscanⅡ、AS-OCT及超声测量结果明显薄,临床上不能代替其他方法;OrbscanⅡ与AS-OCT测量角膜中央厚度一致性好,可相互替代,但对周边角膜厚度测量差异明显,不可替代使用.  相似文献   

5.
张鸿瑫  蒋华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9):1801-1804
目的:利用LenstarLS900,OrbscanⅡ系统及A超角膜测厚仪测量近视眼患者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探讨三种测量方法的差异,并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和一致性评价,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取角膜屈光手术术前近视眼患者35例70眼分别用Lenstar LS900,OrbscanⅡ及A超角膜测厚仪依次重复测量CCT3次,取其平均值进行统计学分析。不同方法测量CCT之间采用随机区组方差分析,组内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三种测量方法之间的相关性采用直线相关分析,一致性检验采用Bland-Altman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Lenstar LS900,OrbscanⅡ及A超角膜测厚仪测得的近视眼患者CCT均数分别为542.75±40.06,528.74±39.59,538.54±40.93μm。Lenstar LS900的测量值较A超角膜测厚仪的测量值大4.21±8.78μm,较OrbscanⅡ测量值大14.01±13.39μm,OrbscanⅡ测量值较A超角膜测厚仪小9.8±10.57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不同仪器测量结果均具有显著相关性,Lenstar LS900和A超角膜测厚仪、OrbscanⅡ测量值呈正相关:r=0.977(P<0.05),r=0.944(P<0.05)。Bland-Altman方法分析:Lenstar LS900和A超角膜测厚仪95%一致性区间上下值为-13.0~21.4μm,1.4%的点在95%的一致性界限以外,OrbscanⅡ与A超角膜测厚仪95%一致性区间上下值为-30.5~10.9μm,7.1%的点在95%一致性界限以外,LenstarLS900和A超角膜测厚仪一致性更好。结论:LS900与A超角膜测厚仪和OrbscanⅡ系统测量CCT一致性及相关性好,Lenstar LS900可以作为近视患者CCT的非接触式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Orbscan Ⅱ角膜地形图仪与A超角膜测厚仪对角膜最薄点厚度测量结果的差异。方法 :对 16 1例(30 6只眼 )近视患者的角膜最薄点分别行Orbscan Ⅱ和A超测量 ,按角膜厚度不同分为 4组 ,将结果行统计学处理 ,分析这两种方法所得测量值之间的差异。结果 :左右眼角膜厚度无论是用Orbscan Ⅱ测量还是A超测量均无差异。在对 30 6只眼角膜最薄点厚度的测量中 ,Orbscan Ⅱ的测厚结果为(5 37.83± 32 .796 ) μm ,A超测厚的结果为 (5 2 8.79± 2 7.6 89)μm ,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将 30 6只眼角膜最薄点厚度 ,按Orbscan Ⅱ的测厚结果分为 4组 ,1组角膜厚度<5 0 0 μm、2组 5 0 0 μm≤角膜厚度 <5 5 0 μm、3组 5 5 0 μm≤角膜厚度 <6 0 0 μm、4组角膜厚度≥ 6 0 0 μm ,各组间两种测量方法的差值分别为 1组 (- 3.2 9± 12 .6 9) μm、2组 (6 .95± 11.6 4 )μm、3组 (16 .93± 10 .4 2 ) μm、4组 (15 .38± 12 .5 2 ) μm ,两种方法差值的F值为 33.13(P <0 .0 5 ) ,提示在不同角膜厚度的范围内这两种测量方法的差值差异也有显著性。结论 :人的左右眼角膜最薄点厚度基本一致 ,对于同一眼两种方法所得测量值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 ,总体上Orbscan Ⅱ系统的测量值要大于超声测厚 ,但角膜  相似文献   

7.
彭铎  王勤美  陈世豪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12):2545-2548
目的:探讨眼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Visante OCT)、裂隙灯型眼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SL-OCT)、OrbscanⅡz角膜地形图/角膜测厚系统(OrbscanⅡz)和A型超声测量仪测量近视人群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的差异及相关性,以评价三种光学测量仪器在测量中央角膜厚度的准确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近视患者43例86眼分别用Visante OCT、SLOCT、OrbscanⅡz和A型超声测量仪进行CCT的测量,并对四种仪器测量的CCT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t法两两比较,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Visante OCT、SL-OCT、OrbscanⅡz和A型超声测量仪测量CCT的平均值分别为(521.05±29.88)μm、(533.73±31.83)μm、(534.02±32.96)μm、(540.60±31.11)μm,95%可信区间分别为(514.57~527.54),(526.83~540.65),(533.85~547.35),(536.75~544.45)。Visante OCT与SL-OCT(P=0.009)、A型超声测量仪(P<0.01)、OrbscanⅡz(P=0.008)的CCT测量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Visante OCT的CCT测量值分别低于SLOCT的CCT测量值(12.69±9.32)μm,低于A型超声测量仪的CCT测量值(19.55±8.64)μm,低于OrbscanⅡz的CCT测量值(12.96±12.21)μm。SL-OCT与A型超声测量仪(P=0.158)、OrbscanⅡz(P=0.954)的CCT测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rbscanⅡz与A型超声测量仪的CCT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6)。四种方法CCT测量值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三种光学测量仪器测量CCT值与A超测量值均有很好的相关性。OrbscanⅡz和SL-OCT测量CCT值与A超的测量值基本一致。三种光学测量仪器与A超相比具有非接触性、无创性、测量时间短等特点,更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8.
背景 准确的角膜厚度测量对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术前设计及术后随访非常重要,对屈光欠矫及屈光回退的患者能否行二次激光加强手术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检查. 目的 比较OrbscanⅡ眼前节分析仪(OrbscanⅡ)、非接触角膜内皮显微镜、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AS-OCT)和A型超声角膜测厚仪对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术后角膜中央和旁中央厚度测量结果的差异. 方法 收集2011年3-6月在河南省眼科研究所&河南省立眼科医院接受LASIK手术的患者64例64眼(均纳入右眼),受检者术前平均等效球镜屈光度为(-4.75±2.38)D,平均水平角膜直径为(11.36±0.32)mm,采用OrbscanⅡ、非接触角膜内皮显微镜、AS-OCT和A型超声角膜测厚仪(超声法)分别测量受检眼的中央角膜厚度(CCT),同时采用OrbscanⅡ、非接触角膜内皮显微镜、AS-OCT 3种非接触角膜厚度测量法测量距角膜中心3 mm区角膜上方(12:00)、下方(6:00)、鼻上方(2:00)和颞上方(10:00)的旁中央角膜厚度,比较不同角膜测厚仪测量结果的差异,评价检测仪器间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结果 CCT测量结果显示,AS-OCT、A型超声角膜测厚仪、非接触角膜内皮显微镜和OrbsanⅡ的测量值分别为(467.12±31.10)、(466.67±30.99)、(441.84±33.65) μm和(422.51±44.09)μm,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730,P=0.000);A型超声角膜测厚仪测得的CCT值明显高于OrbsanⅡ和非接触角膜内皮显微镜的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6.940、6.720,均P=0.000);与OrbscanⅡ测量方法比较,非接触角膜内皮显微镜和AS-OCT测量的CCT值明显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5.540、6.940,均P=0.000),而AS-OCT测量的CCT值明显高于非接触角膜内皮显微镜的测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6.800,P=0.000).Bland-Ahman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A型超声角膜测厚仪与AS-OCT?  相似文献   

9.
Orbscan角膜地形图系统在准分子激光近视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 Orbscan角膜地形图系统和 DGH40 0 0型超声仪 ,对行 PRK或 L asik的 112例 2 2 0眼 ,年龄 17~ 47岁 ,平均 31.4岁患者 ,分别于术前、术后 1、 3、 6个月进行角膜厚度的测量 ,测量时严格按照仪器说明进行操作 ,所有眼均除外角膜的急性炎症疾病 ,佩戴接触镜者摘镜两周后进行测量。以瞳孔中央部角膜最度为判定标准 ,先进行 Orbscan测量 ,然后角膜表面麻醉 ,进行 A超测量 ,先右眼后左眼 ,每眼测量三次 ,取平均值。结果 :在所有被测量的眼中 ,Orbscan结果显示 ,角膜中心厚度为 476μm~ 5 82μm,平均 5 2 3μm± 5 .87μm,DGH 40 0 0…  相似文献   

10.
麻醉剂和泪膜对健康人角膜厚度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影响Orbscan角膜测厚准确性的各种因素 ,以期提高Orbscan测量精度。方法 :分别用Orbscan和A超测厚仪测量 6 3例正常志愿者 (12 6只眼 )的角膜中央厚度 (CCT) (角膜光学中心点厚度 )。正常志愿者本身情况做对照组。然后改变实验条件测量正常志愿者 ,得到以下几组 :①表麻剂组 (TA group) :双眼点表面麻醉剂后 1min、5min、10min、15min、2 0min、2 5min和 30min后 ,用Orbscan测量CCT ,重复三次 ,取均值。②角膜前泪膜组 (PTF group) :分收稿日期 :2 0 0 4-0 2 -0 8;修回日期 :2 0 0 4-0 4-2 5基金项目 :内蒙古医学院研究生基金课题 (2 0 0 10 77)。作者简介 :李坤 (1972 -) ,男 ,山东东营人 ,医学硕士 ,研究方向 :临床视光学和青光眼。E -mail:LK112 5cn @hotmail.comA、B两组。点表麻剂 1min后用无菌吸水海绵签移除角膜前泪膜后 (A组 )以及用无菌玻璃棒刺激结膜产生反应性流泪(B组 )后 10s、10min、2 0min和 30min时 ,用Orbscan和A超测量CCT ,各重复三次 ,取均值。结果 :用Orbscan和A超测厚仪测得正常志愿者平均CCT分别为 (5 39.3± 4 0 .7) μm和(5 4 7.3± 38.6 ) μm。点表麻剂后中央角膜厚度较正常对照组增加 ,且随时间呈抛物线性关系。移除泪膜前后Orbscan所测CCT值之差较A超所测CCT值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角膜测厚仪(A超)、Sirius眼前节分析系统、傅立叶域眼前节断层扫描仪(RTVue-OCT)和Orbscan Ⅱ眼前节分析仪测量近视患者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的差异及一致性。方法分别用A超、Srius、RTVue-OCT和Orbscan Ⅱ测量近视患者85例(170眼)的CCT,用配对t检验对其差异进行比较,用Bland-Altman分析对其一致性进行检验。结果 A超、Sirius、RTVue-OCT和OrbscanⅡ测得的CCT值分别为(531.77±34.98)μm、(531.84±35.86)μm、(521.34±34.43)μm、(530.78±41.00)μm,RTVue-OCT的测量值最小,与其他3种测量仪结果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其他3种仪器测量结果相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线性相关显示4种测量方法两两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均为P=0.000)。Bland-Altman分析显示4种测量方法均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 4种仪器均可以作为CCT的测量工具,但相互替代使用需要慎重。RTVue-OCT测量的CCT值较小,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2.
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形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的形态变化,探讨手术后应保留角膜的安全厚度。方法对135例(269眼)近视使用Orbscan裂隙扫描角膜地形图/角膜测厚系统,观察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Diff值的变化。结果术后根据保留角膜厚度的不同分为3组,第1组保留角膜厚度〉450μm,Diff值为(0.041±0.008)mm,第2组保留角膜厚度为410~450μm,Diff值为(0.057±0.013)mm,第3组保留角膜厚度为〈410μm,Diff值为(0.080±0.014)mm。3组间比较均差异非常显著。术后保留角膜床厚度〉280μm者,角膜后表面前凸值为(0.016±0.005)mm,保留角膜床厚度〈280μm,前凸值为(0.034±0.009)mm,角膜后表面前凸值平均为(0.017±0.006)mm。结论 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中央部均有不同程度的前凸。保留角膜床厚度和角膜后表面前凸值呈负相关。LASIK后角膜厚度至少应在410μm,残留角膜床厚度安全值应为280μm。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 Orbscan 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在测量不同年龄组角膜屈光力、角膜厚度、前房深度及角膜前后表面高度等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青年组 77只眼、老年组 5 0只眼 ,采用 Orbscan 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进行检查 ,分别计算角膜屈光力、角膜厚度、前房深度及角膜前后表面高度 ,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在角膜屈光力、前房深度及角膜前表面高度均存在显著差异 ,而在角膜厚度、角膜后表面高度方面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Orbscan 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是一种无创伤的眼前部生物测量仪器 ,测量范围广 ,精确性高 ,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近视LASIK术后屈光回退眼和非回退眼角膜形态改变的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青  顾扬顺 《眼科研究》2005,23(1):86-88
目的 比较近视LASIK术后屈光回退眼和非回退眼角膜形态改变的差异,并评价这种差异在近视回退中的可能作用机制。 方法 近视回退组 15眼;非回退组 21眼。运用OrbscanⅡ系统分别在LASIK术前,术后 1周、1个月和3个月测量两组的角膜前 /后表面曲率半径和中央角膜厚度。 结果 两组术后的中央角膜厚度值都随着随访时间而增长,术后 1周值显著低于术后 1个月(P=0 000)和术后 3个月值(P=0 000)。但两组术后角膜前后表面的变化过程不一致,回退组角膜后表面曲率半径保持相对稳定(P>0 05),而术后 3个月前表面曲率显著凸于 1周值 (P=0 002);非回退组角膜后表面随时间而变扁平(P<0 05),而前表面曲率半径保持相对稳定 (P>0 05)。 结论 LASIK术后全角膜向前膨隆可能是近视回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双面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both side lasik,BSL)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高度近视眼术后高阶像差的变化.方法 选择BSL和lasik两种术式对高度近视眼手术治疗61例,122只眼.其中,BSL手术30例,60只眼;lasik手术31例,62只眼.使用NIDEK公司生产的OPD-SCAN波前像差分析议,测量术前和术后一周、一个月和三个月暗室6~7 mm自然瞳孔直径的波前像差.结果 1 BSL和lasik两组术前总高阶像差、C7、C8和C12均方根值(RMS值)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术后一周、一个月和三个月时BSL和lasik两组的总高阶像差、C7、C8和C12RMS值均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术后一周、一个月和三个月BSL和lasik两组之间总高阶像差、C7、C8和C12RMS值比较,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SL和lasik两种手术方法治疗高度近视眼,术后高阶像差增加幅度相近似.  相似文献   

16.
LASEK术后角膜后表面形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subepithelialkeratomileusis,LASEK)后角膜后表面形态的变化。方法将42例84眼接受LASEK治疗的近视患者分为2组,其中Ⅰ组19例38眼,平均屈光度(-5.85±0.87)D;Ⅱ组23例46眼,平均屈光度(-9.76±2.38)D,术后采用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系统随访6个月。结果术后6个月时,Ⅰ、Ⅱ组的角膜中央3mm区后表面屈光力和角膜后表面顶点到理想球面之间的距离(diff值)的改变量分别为(0.42±0.16)D、(0.57±0.21)D和(0.023±0.008)mm、(0.036±0.009)mm,2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LASEK术后角膜后表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前突,并与残留角膜床厚度相关,残留厚度越薄,前突越明显。角膜后表面形态的研究对评价LASEK手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后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后白内障吸出术中、植入人工晶状体的屈光度计算方法。方法对4例(4眼)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后的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采用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及角膜曲率计测量角膜的K值,分别应用第二代经验公式(SRKⅡ)计算所需人工晶状体的屈光度。术后验光记录术眼屈光状况,与术前结果对比,评价所选择的人工晶状体屈光度的准确性。结果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和角膜曲率计分别测量的角膜K值,以及所计算的人工晶状体的屈光度,均有明显的差别。尽管按预留近视状态,选用角膜地形图测量的K值计算人工晶状体的屈光度,术后仍然欠矫,平均产生远视+1.57D,较术前预留度数仍相差约+3.44D。结论采用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的K值来计算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误差小,在预留的屈光度数基础上加3.50D来选择人工晶状体是较为精确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三种仪器测量中央角膜厚度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entacam眼前段分析仪、Orbscan-Ⅱ眼前节分析仪与A超角膜厚度测量仪三种仪器测量中央角膜厚度的差异。方法126例(252眼)欲做准分子激光手术的近视患者分别用Pentacam眼前段分析仪、A超角膜测厚仪、Orbscan-Ⅱ三种仪器测量中央角膜厚度。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对不同方法测量的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并作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三种仪器所测得中央角膜厚度测量结果分别为:Pentacam(546.3±33.6)μm,Orbscan-Ⅱ(550.5±38.5)μm,A超角膜测厚仪(538.6±35.4)μm。三种检查仪测量结果两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且有高度的相关性。A超角膜测厚仪比其他两种测量仪测量所得的中央角膜厚度要薄。再以A超角膜测厚仪测量的角膜厚度为基准把患者分为三组:〈520μm,≥520μm且〈580μm,≥580μm,对三种仪器测量的结果进一步对比分析。第一组角膜厚度〈520μm,71只眼,A超角膜测厚仪测量结果比Pantacam和Orbscan-Ⅱ测量结果要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 =0.000)。而Pentacam与Orbscan-Ⅱ的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3)。第二组角膜厚度≥520μm且〈580μm,154只眼,Orbscan-Ⅱ测量结果比Pantacam较厚,Pantacam比A超角膜测厚仪测量结果要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第三组角膜厚度≥580μm,27只眼,Orbscan-Ⅱ测量结果比Pantacam和A超角膜测厚仪测量结果要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而Pentacam与A超角膜测厚仪的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7)。结论在对中央角膜厚度的测量中,Pentacam、Orbscan-Ⅱ与A超角膜测厚仪三种仪器之间是不能互相替换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近视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中央前房深度改变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A超、IOL-master、Orbscan及Pentacam四种不同仪器设备测量中央前房深度,IOL-master测量眼轴长度,A超测量晶状体厚度,统计分析其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变化情况。结果 LASIK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测量结果与术前相比:A超、IOL-master、Orbscan及Pentacam四种不同仪器设备测量的中央前房深度较术前均有明显下降(P≤0.009),A超测量的晶状体厚度较术前均有明显增加(P=0.000)。LASIK术后6个月前房变浅与年龄、术前近视度数、角膜曲率、中央角膜厚度、切削深度、眼轴长度变化无关(均为P>0.05),与晶状体厚度增加呈负相关(P≤0.002)。Orbscan测量的LASIK术后6个月前房变浅与准分子激光切削区大小呈正相关(r=0.247,P=0.046)。结论 LASIK术后中央前房变浅与晶状体厚度增加有关,与检查设备成像系统的放大效应无关。LASIK改变了Orbscan在测量前房深度时的成像系统放大效应。  相似文献   

20.
小梁切除术对角膜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钰  张纯 《眼科新进展》2005,25(6):550-552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对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角膜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7例患者32眼进行前瞻性研究,A组(22眼)术后无并发症;B组(10眼)术后浅前房(浅Ⅰ~Ⅱ)。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应用Orbscan Ⅱ进行角膜9个方位测厚,并对结果行配对t检验。结果A组术后1周角膜厚度较术前无显著变化(P〉0.05):中央、下方、颞侧和颞下方角膜厚度在术后3个月较术前有显著减小(P〈0.05)。B组术后1周在多数方位上角膜厚度显著增加(P〈0.05),角膜厚度的改变量显著大于A组(P〈0.05):术后3个月中央区角膜厚度较术前显著减小(P〈0.05).各方位角膜厚度改变量与A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角膜内皮细胞功能在无并发症的小梁切除术后1周恢复.术后浅前房(浅Ⅰ~Ⅱ度)增加内皮细胞功能的损伤。术后中央和颞下区角膜内皮细胞的代偿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