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红细胞和血小板参数与急性脑梗死不同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对187例急性脑梗死不同中医证型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组的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及血小板参数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测定。结果:18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气虚血瘀型111例(59.4%),风痰阻络型68例(36.4%),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型8例(4.2%),证型分布以气虚血瘀型多见。气虚血瘀和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型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EW)与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上明显差异(P<0.05),同时气虚血瘀和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型的REW之间有统计学上明显差异(P<0.05);在血小板参数中,气虚血瘀和痰湿阻络型的血小板的平均体积(MPV)与正常对照组在统计学上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RDW和MPV临床上应用很广泛、简单易行、费用少、可在基层医院推广,为进一步探索中西医结合诊治脑梗死可提供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CHD)心血瘀阻证候及血管紧张素Ⅱ(AgⅡ)的相关关系。方法检测CHD心血瘀阻证组、CHD非心血瘀阻证组、非CHD心血瘀阻证组和健康人对照组ACE基因型(DD、ID、II和等位基因(D、I)及AgⅡ活性。结果CHD心血瘀阻证组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的频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4组中ACE基因DD型的AgⅡ活性比ACE基因Ⅱ型显著增高(P<0.05或P<0.01);CHD心血瘀阻证组ACE基因DD型亦较ID基因型患者的AgⅡ活性显著增高(均P<0.01)。两个心血瘀阻证组3个基因型的AgⅡ活性均明显高于健康人对照组(P<0.01)。结论提示ACE—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的频率增高可能与CHD心血瘀阻证有一定内在联系,可能与D等位基因导致AgⅡ异常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ACE I/D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心绞痛)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将115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为气阴两虚、阴虚阳亢、痰瘀交阻3组,检测其ACE基因型(II、DD、ID),并与47例正常对照组作对照。结果4组基因型(II、DD、ID)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痰瘀交阻组比较,气阴两虚组与阴虚阳亢组的II基因型频率、I等位基因频率均明显较高(P〈0.05),DD基因型频率、D等位基因频率则无明显差异(P〉0.05);与阴虚阳亢组比较,气阴两虚组II基因型频率、I等位基因频率、DD基因型频率、D等位基因频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ACE I/D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冠心病(心绞痛)发病相关,且其中II基因型可能与阴虚型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风急性期辨证分型与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二元回归法对739例首发中风急性期患者的辨证分型单个和多个危险因素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中医辨证分型以风痰瘀血闭阻脉络、肝阳暴亢风火上扰、气虚血瘀为主,危险因素以高血压病、吸烟、饮酒为主;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与高血压病、吸烟、饮酒、高血压病和心脏病、高血压病和吸烟、吸烟和饮酒、高血压病和吸烟及饮酒这七种危险因素或危险因素组合有相关性,其它证型与危险因素无相关性.结论高血压病、吸烟、饮酒分别为中风之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病和心脏病、高血压病和吸烟及饮酒、高血压病、吸烟和饮酒等为中风之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的危险因素,其它辨证分型与危险因素无统计学意义,其结论对中风急性期的辨治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心病血瘀证血管病变数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119例冠心病血瘀证患者进行ACE基因检测,观察DD、DI、II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结果:冠心病血瘀证者ACE基因DD、I/D性患者血管狭窄支数较II型多。结论:冠心病血瘀证ACE基因DD、I/D型患者血瘀证严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脂水平及经颅多普勒检查与急性脑梗死肝阳暴亢证的关系.方法:对110例肝阳暴亢证急性脑梗死患者(观察组)及25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进行血脂及经颅多普勒检查.结果:观察组血脂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动脉狭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阻力指数高于对照组;颅内及颈部各血管的PI、RI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血脂代谢异常及血管病变与急性脑梗死肝阳暴亢证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脑梗死各证候与梗死后抑郁及认知障碍关系。方法比较脑梗死各证候伴发抑郁、认知障碍。以及同时伴发抑郁与认知障碍的例数,并比较各证候间HAMD与MMSE评分之间的差异。结果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和阴虚风动证伴发抑郁的例数多于其他3证(P〈0.05),HAMD评分亦高于其余3证(P〈0.05)。气虚血瘀和阴虚风动证伴发抑郁的例数多于其他3证(P〈0.05),MMSE评分亦低于其余3证(P〈0.05);阴虚风动证同时伴发抑郁与认知障碍的例数,明显高于其他4证(P〈0.05)。结论脑髓空虚是脑梗死后抑郁和认知障碍的发病基础,肝失疏泄是脑梗死后抑郁发病的重要病机。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证型及冠状动脉斑块性质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分布规律。方法收集2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气虚血瘀证38例,气滞血瘀证24例,痰阻心脉证19例,心血瘀阻证39例,阴寒凝滞证18例,气阴两虚证23例,心肾阴虚证32例,阳气虚衰证47例。另收集健康志愿者60例作为对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其ACE等位基因插入/缺失(I/D)及ACE基因型,采用多层螺旋CT判断冠状动脉斑块的硬化程度,分析不同中医证型及冠状动脉斑块性质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ACE基因多态性分布规律。结果 2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软斑块者120例、中等密度斑块者54例、钙化斑块者6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ACE-DD基因型者32.9%(79例),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的15%(9例)(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D等位基因者54.2%(130例),较健康志愿者的46.7%(28例)显著升高(P0.05)。气虚血瘀证、痰阻心脉证、心血瘀阻证患者中DD基因型分布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P0.01),气滞血瘀证、气阴两虚证患者中ACE-ID基因型分布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P0.01)。心血瘀阻证、痰阻心脉证、气阴两虚证患者中D等位基因染色体数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P0.01)。冠状动脉软斑块者与中等密度斑块者ACE-DD基因型比例均显著高于钙化斑块者(P0.05)。结论 ACE基因D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可能是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的易感基因,且在中医辨证之气虚血瘀证、痰阻心脉证、心血瘀阻证患者中分布较多,ACE-DD基因型在软斑块及中等密度斑块患者中分布较多。  相似文献   

9.
张永全  熊瑜  褚斐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9):1450-1452
目的 探寻脑梗死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经颅多普勒(TCD)检测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将人选的13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设正常对照组25例.对不同证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TCD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然后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急性脑梗死脑动脉不同血流速度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存在差异.血流速度增快组以肝阳暴亢、痰热腑实型为多;血流速度减慢组以气虚血瘀、风痰阻络型为多.急性脑梗死中医各证型脑动脉狭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肝阳暴亢、阴虚风动证显著高于气虚血瘀证.除气虚血瘀证外.脑梗死中医各证型顷内及颈部各血管的PI、RI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肝阳暴亢、痰热腑实、风痰阻络、阴虚风动证显著高于气虚血瘀证.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TCD检查结果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脑梗死约占全部脑卒中的 80 % ,其中脑血栓形成和腔隙性梗死最为常见 ,且发病率高。本病在中医属于中风病。为了及时掌握脑梗死的发病演变过程 ,判断治疗效果 ,笔者依据中医舌诊原则 ,对部分脑梗死患者进行了详细的观察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选择 1995年 3月— 2 0 0 2年 12月由CT确诊的 12 6例脑梗死住院患者为观察对象 ,其中中医辨证属中风病中经络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 4 8例 ,属中风病中经络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 88例 ;舌质红绛 6 3例 ,舌质暗红 6 3例 ;舌下静脉曲张 36例 ;舌黄苔 2 5例 ,薄黄苔 15例 ,黄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