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少量蛋白尿IgA肾病(IgAN)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影响其肾功能减退的可能因素。方法:对412例少量蛋白尿IgAN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及病理表现(包括病理半定量检查)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5年间少量蛋白尿IgAN患者占全部肾活检病例的10.2%。其中,肾功能正常者占87.1%,肾功能异常者占12.9%。肾功能异常组高血压患病率、蛋白尿和血尿酸水平均显著高于肾功能正常组(P<0.01,P<0.05)。肾功能异常组肾小球硬化程度显著重于肾功能正常组(P<0.01),同时肾小管间质病变及血管病变亦较重(P<0.05)。结论:少量蛋白尿IgAN患者的肾功能及病理损伤亦可能较重。蛋白尿、高血压及高尿酸血症均可能影响患者的预后。临床中应积极行肾穿刺,及早发现有治疗价值的病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肾实质性恶性高血压的临床及肾脏病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6例肾实质性恶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16例肾实质性恶性高血压中,临床诊断为肾病综合征4例(25%),慢性肾小球肾炎8例(50%),硬皮病肾危象1例(6.25%),间质性肾炎1例(6.25%),狼疮性肾炎2例(12.5%)。16例患者均表现为进行性肾功能损害;临床表现以蛋白尿为主,其次为蛋白尿伴血尿。肾脏病理改变以肾小球病变为主者15例(93.75%),肾小管间质疾病1例(6.25%)。结论:肾实质性恶性高血压患者年龄较轻,主要表现为肾功能进行性恶化,肾脏结构多数异常;肾脏病理改变以增生硬化性肾小球病变为主。肾实质性恶性高血压患者疗效较差,预后不好。  相似文献   

3.
临床资料本组共17例,男16例,女1例;平均年龄38.1±7.9岁;病程1~15.5年,平均8.5±5.5年。其中15例有服用中药制剂史。17例均经肾脏活检,证实存在肾脏损害,诊断标准参照2000年5月北京会议制定的肾活检病理诊断标准指导意见。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腰痛、血尿、蛋白尿、浮肿,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等。其中微量蛋白尿被认为是较早期症状,发生率较高,且与皮肤损害程度相关。研究认为,尿中微量蛋白是较好的监测肾功能的指标。另外还可检测NAG(尿N-乙酰-D氨基葡萄糖苷酶),尿酸盐则易沉积于肾髓质的近曲小管以及肾小球等部位。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NA…  相似文献   

4.
495例IgA肾病患者肾脏累积生存率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分析IgA肾病患者的肾脏生存率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495例IgA肾病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495例IgA肾病患者肾活检后10和15年累积肾脏生存率分别为85.0%和70.9%;单因素分析发现以下因素影响患者肾脏存活率:肾活检时已经有肾功能受损,表现为血肌酐≥133 μmol/L(P<0.001)、高血压(P<0.05)、24 h蛋白尿≥3 g(P<0.001)、病理V级(P<0.001)、没有肉眼血尿病史(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独立预后因素为肾活检时出现高血压[相对危险度(HR)=7.75,95%可信区间(CI)为1.02~2.19]和血肌酐水平(HR=1.49,95%CI为1.54~38.90).结论本研究结果与欧美及亚洲其他国家IgA肾病患者的病程转归结果大致相当;积极控制血压、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对患者肾脏的长期存活有益.  相似文献   

5.
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叶任  高远方 《中国医刊》2001,36(8):56-57
隐匿性肾小球肾炎又称无症状性蛋白尿和 (或 )血尿 ,是指轻至中度血尿 (镜下或肉眼血尿 )和 (或 )蛋白尿 ( <2g/d) ,不伴有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根据临床表现的侧重 ,又分为单纯的轻至中度蛋白尿和血尿伴有或不伴有蛋白尿。中医辨证施治 ,扶正祛邪 ,整体调节 ,作用缓慢持久 ,与西医有机结合 ,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故可提高疗效。1 单纯蛋白尿蛋白质是人体的精微物质 ,由脾化生 ,由肾封藏。若肾气久虚 ,封固无权 ,精气下注 ;肾病及脾 ,损耗中气 ,脾失统摄 ,精气流失 ,均可出现蛋白尿。由于蛋白尿日久不愈 ,可导致…  相似文献   

6.
探讨波依定对肾性高血压及肾功能不全的治疗效果。结果证明,波依定治疗肾性高血压降压作用明显,并可减少蛋白尿,保护和改善肾脏功能。  相似文献   

7.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京  吴雄飞  刘宏  王军霞 《重庆医学》2003,32(6):682-684
目的 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治疗中的疗效,并与间断血液速析(IHD)在DGF中疗效作比较。方法 尸肾移植术后早期出现少尿或无尿,诊断为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患者22例。早期10例行IHD,近期12例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分别采用日间缓慢连续性超波(SCUF)、连续性动-静脉血液滤过(CAVHDF),观察对比CRRT组和IHD组治疗DGF后血肌酐、尿素氮、24h尿量、移植肾超声的变化及1年后血肌酐水平。结果 所有患者移植肾功能均恢复正常,但CRRT组等待移植肾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IHD组。结论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尸肾移植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的治疗上优于间断血液速析,能明显提高移植肾短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 (DM )是由不同病因与发病机制引起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 ,以致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障碍而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全身性疾病。糖尿病演变几年后几乎均有肾脏受累 ,可累及肾脏所有成分 ,从肾小球肾血管到间质 ,肾小球弥漫性或系膜结节性硬化为糖尿病肾病(DN)特异性损害。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生肾脏损害 ,出现持续性蛋白尿 ,病情不可逆转 ,往往进行性发展至终末期肾功能的衰竭 ,到目前为止尚无有效的方法阻止其发生及恶化。1型糖尿病的发生率与 2型糖尿病的比约为 1∶9,因此 2型DN的早期干预就更为重要。肾小球滤过率 (GFK…  相似文献   

9.
51例体检发现蛋白尿和/或血尿患者随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体检发现蛋白尿和 /或血尿患者的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  1989年 1月~ 2 0 0 3年 7月体检发现蛋白尿和 /或血尿 5 1例 ,经肾活检确诊并定期随访。内生肌酐清除率 (Ccr) <90mL/min为肾功能不全 ,Ccr每年下降速度 (ΔCcr)≥ 4mL/min为进展组 ,而每年 <4mL/min为非进展组。治疗前临床情况比较用t检验 ,预后危险因素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随访 2 6 .7± 13.9(12~ 6 5 )月后 ,9例 (17.7% )尿检正常 ,15 .7%蛋白尿较随访开始时明显增加 (包括 2例原单纯血尿 ) ,13.7%出现高血压 ,进展组占 2 1.6 % ,其中终末期肾病 3例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IgA肾病、早期硬化性肾炎各 1例 ,均已进入血透 )。糖皮质激素、降压治疗能显著改善蛋白尿和肾功能 ,对血尿则无明显作用。血尿、起病时肾功能、肾小球病变与肾功能恶化无相关性 ,而高血压、蛋白尿、肾间质小管病变 (间质淋巴细胞浸润、肾小管萎缩 )与肾功能恶化呈显著相关性。结论 体检发现蛋白尿和 /或血尿预后并非都良好 ,应密切随访和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0.
成人无症状性血尿蛋白尿的临床病理分析及预后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成人无症状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与病理关系,了解其早期肾功能的变化。方法:54例临床诊断为隐匿性肾炎的患者均行肾组织活检术,肾组织行光镜,免疫组化及电镜检查,同时查肝肾功,血脂,尿蛋白定量,肾功效免,自身抗体,乙肝系列等。结果:单纯性血尿30例占55.5%;余为单纯性蛋白尿11例及血尿,蛋白尿13例,肾脏病理改变以轻度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24例)及IgA肾病(IgAN15例)为主,分别占44.4%,27.7%,余为局灶增生性肾炎(FPGN),局灶段肾小球硬化症(FSGS),IgM肾病,Ⅰ型膜增生性肾炎(MPGN),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EnPGN),51.8%伴小血管炎(28例)。结合临床可见:发作性肉眼血尿多见于IgAN,单纯性蛋白尿多见于MsPGN,早期肾功损害主要见于IgAN,FSGS,28例随访6月至5年,仅2例血Scr轻度升高。结论;成人隐匿性肾炎临床以单纯血尿和/或蛋白尿为主要表现,其病理类型多样,但以MsPGN及IgAN为主,发作性肉眼血尿多为IgAN,单纯性蛋白尿多见于MsPGN,约51.8%伴明显小血管炎,约40%有早期肾功能损害,对于发作性肉眼血尿或单纯性血尿,蛋白尿,肾活检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单纯血尿和/或轻度蛋白尿IgA肾病患者的不同尿检异常类型、不同蛋白尿及血尿程度与肾脏 病理的关系。方法:选择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肾内科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经肾活检确诊的、临床表现为单纯血 尿和/或轻度蛋白尿的原发性IgA肾病患者。根据肾活检时尿沉渣红细胞计数及24 h尿蛋白定量(quantitative of 24-hour urinary protein,24 h-UP)对所有患者进行3种方式的分组:单纯血尿组、血尿+蛋白尿组、单纯蛋白尿组;蛋白尿I, II,III组;血尿I,II,III组。比较各组患者的年龄、平均动脉压、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24 h-UP等临床指标 以及肾脏病理损伤程度。结果:纳入157例患者,其中男71例,女86例。病理类型以局灶和/或节段硬化型最多见, Lee’s分级以III级和IV级为主,肾脏病理损伤较重。免疫球蛋白沉积以单纯IgA沉积为主,IgA沉积荧光强度以+++最多 见,97例(61.78%)的患者伴有补体沉积,且以单纯补体C3沉积为主。单纯血尿组18例(11.47%),血尿+蛋白尿组111例 (70.70%),单纯蛋白尿组28例(17.83%)。单纯蛋白尿组与单纯血尿组相比,轻度肾损伤患者比例降低,中重度肾损伤 患者比例增高(χ2=7.053,P=0.008);单纯蛋白尿组与血尿+蛋白尿组相比,轻度肾损伤患者比例降低,中重度肾损伤 患者比例增高(χ2=4.294,P=0.038);蛋白尿III组与蛋白尿I组相比,轻度肾损伤患者比例降低,中重度肾损伤患者比例 增高(χ2=5.433,P=0.020)。不同血尿组肾脏病理损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血尿和/或轻度蛋白尿IgA 肾病患者临床表现与肾脏病理损伤程度不一致。部分临床表现轻微的患者肾脏病理损伤较重,且以出现单纯蛋白尿 时更明显;蛋白尿越多,肾脏病理损伤越重。  相似文献   

12.
各类肾脏疾病所致肾功能不全的高血压病人,当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时,可有效地控制血压,可使肾功能改善,减少蛋白尿,长期应用无严重不良反应,但对单、双侧肾血管性高血压者、血管神经性水肿的病人禁用。  相似文献   

13.
住院老年冠心病患者肾功能状况及相关临床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肾功能下降的发生率及肾功能轻中度以上损伤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择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特需医疗科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且不合并原发肾脏疾病的356例老年(≥60岁)冠心病患者,以简化肾脏病膳食改良试验(MDRD)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将GFR<90 mL·min-1·1.73 m-2定义为轻度肾功能损伤,GFR<60 mL·min-1·1.73 m-2定义为中度肾功能损伤(慢性肾脏疾病,CKD).分析肾功能轻中度以上受损(GFR<70 mL·min-1·1.73 m-2)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356例患者中轻度以上肾功能损伤者184例(51.7%),其中CKD 60例(16.9%),100例(28.1%)患者GFR<70 mL·min-1·1.73 m-2.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心功能减低为肾功能轻度以上受损的独立危险因素.肾功能轻度以上受损时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的比例明显增高.结论 血肌酐值正常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肾功能轻中度以上受损的比例较高且与冠脉三支病变相关,有必要评价GFR,以早期发现肾功能减低患者,减少医源性肾功能恶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肾病(DN)是临床常见和多发的糖尿病并发症.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又是终末期肾病主要原因.糖尿病肾病为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主要指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一种以血管损害为主的肾小球病变.早期多无症状,血压可正常或偏高.其发生率随着糖尿病的病程延长而增高.糖尿病早期肾体积增大,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呈高滤过状态,以后逐渐出现间隙蛋白尿或微量白蛋白尿,随着病程的延长出现持续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进而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是糖尿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目前尚难以根治。若控制不理想,会出现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糖尿病肾病即是并发症之一,成为糖尿病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临床上糖尿病肾病早期表现为微量蛋白尿,随后可出现持续性蛋白尿、高血压和进行性肾功能下降。国外研究显示糖尿病病程达10~20年者,50%合并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病人一旦发生肾损害,出现持续性蛋白尿,肾功能将持续性减退,至今尚无有效的措施阻止其发生与恶化。  相似文献   

16.
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是指妊娠20周以后出现高血压、水肿、蛋白尿三大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抽搐,昏迷、心肾功能衰竭,甚至发生母婴死亡。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肾脏损害是2型糖尿病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是糖尿病病人最重要的致死原因之-.2型糖尿病肾脏损害典型的"三联征":大量蛋白尿(>3.0g/24h)、水肿和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的基本病理特征为肾小球基底膜均匀肥厚伴有肾小球系膜细胞基质增加 肾小球囊和肾小球系膜细胞呈结节性肥厚及渗透性增加.一旦出现临床蛋白尿,肾功能将无法逆转,因此糖尿病肾损害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对延缓肾功能的恶化非常重要[1] .  相似文献   

18.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是目前公认的肾脏保护药物,ACEI能够降低系统高血压,而且减轻蛋白尿,延缓肾功能衰竭的进展,被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高血压治疗指南列为一线抗高血压药物。最近美国高血压预防、监测及治疗委员会的第7报告(简称JNC7)为抗高血压药物推荐强适应证时,由于ACEI拥有包括治疗高血压伴冠心病高危因素、糖尿病肾病、慢性肾病、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及预防中风复发的广泛循证医学证  相似文献   

19.
正肾功能损伤是原发性高血压导致的常见靶器官损伤之一,也成为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始发病因~([1])。研究显示,和其他原因导致肾损伤相比,高血压肾损伤起病隐匿,早期多为轻度水肿以及微量蛋白尿等不典型临床表现,而此时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等常规肾功能指标大多正常~([2])。高血压肾损伤治疗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及早干预,因此探寻敏感度与特异度较高的指标对早期诊断高血压肾损伤极为重要~([3])。近年研究发现,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以及踝臂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在糖尿病肾病病情评估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4])。因此,  相似文献   

20.
缺血性肾脏病是指肾动脉重度狭窄(超过60%~70%管腔)或阻塞,肾组织严重缺血导致的慢性肾脏病.它常与肾血管性高血压并存,但也可独立存在.老年人肾动脉狭窄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一般而言,缺血性肾脏病常发生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常伴身体其他部位(心、脑及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表现.肾脏病变主要表现为慢性进行性肾功能减退(肾小管浓缩功能损伤出现早,患者夜尿增多,尿渗透压减低,而后出现肾小球功能损害,肌酐清除率下降,血清肌酐增高),肾脏体积渐进缩小(两肾大小常不对称),而尿常规化验变化轻微(轻度蛋白尿、少量红细胞及管型).患者可有或无腹部血管杂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