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 评价农村环境卫生质量,探索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为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度和客观反映福建省农村环境卫生现状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熵值法和集成综合评价法对福建省19个县农村环境卫生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 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的3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7.14%,其中第1主成分与农村户厕卫生状况密切相关,第2主成分与农村病媒生物状况密切相关,第3主成分与农村供水卫生状况密切相关;熵值法确定的指标权重显示,供水卫生及病媒生物指标在农村环境卫生质量评价中占据相对重要的位置;集成综合评价法综合得分显示闽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环境卫生质量优于闽北经济欠发达地区。 结论 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对福建省农村环境卫生质量的评价结论具有一致性,将两种评价法相结合进行综合评价能起到优势互补的效果,并可以对农村环境卫生质量及存在的问题做出客观、科学的综合判断,为有关部门科学制定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卫生科技人才学术影响力的综合评价进行探讨.方法 利用SAS统计软件对第一批山东省卫生系统杰出学科带头人1996-2005年发表论文的数量、论文被引用频次、作者位次的排名情况、论文期刊质量、获奖情况和申请专利6个指标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 得出了其主成分表达式和主成分得分的数学模型.结论 利用该模型对卫生科技人才可进行综合得分排序,从而对科技人才进行评价、选拔和考核.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主成分分析在农村环境卫生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为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制定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的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1年7~8月通过分层随机抽样选取福建省19个县1 900户家庭,用全国统一的调查表收集资料并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资料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提取的3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了87.14%,包含了农村环境卫生11项评价指标的全部信息。3个主成分依次反映了农村户厕、病媒生物、集中式供水的卫生状况。从主成分综合得分的排序情况来看闽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环境卫生质量优于闽北经济欠发达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制约我省农村环境卫生发展的主要原因。结论理论和实践表明主成分分析法是客观地综合评价农村环境卫生质量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以主成分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人均卫生费用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分析影响人均卫生费用的因素,建立了影响人均卫生费用的数学模型,从而指导医疗保险和卫生体制改革。方法:本研究利用29个国家的卫生经济资料,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主成分回归统计分析。用回代法建立了影响人均卫生费用的数学模型。结果:发现多元回归分析存在严重的共线性现象,改以主成分回归分析,用主成分回归方法建立的方程有效地避免了共线性问题,在统计和实际意义的解释上更合理。得出的5个主成分分别为:Fact1主成分为住院费用和基础卫生费用,Fact2主成分为卫生人力资源,Fact3主成分为住院时间,Fact4主成分为药物和仪器检查费用,Fact5是人口寿命因素。主成分Fact1的标准化回归系数最大,其次是主成分Fact5,然后依次是Fact2、Fact4、Fact3。标化系数的大小表明,人口的预期寿命和卫生人力供需资源对人均卫生费用的贡献率超过了药费和检查费。结论:1住院费用等是构成欧、美、亚等29个国家卫生费用的主体,为控制人均卫生费用,应主要从控制住院费用入手;2预期寿命长和卫生人力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其人均卫生费用的标准应高于医院服务利用相同的国家。随着我国人均期望寿命的逐渐延长和人口老龄化,我国人均卫生费用的增长是必然的;3单纯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卫生经济资料,结果不一定可靠,提示在卫生经济研究中,在各指标有相关的情况下,宜采用主成分回归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中国卫生状况分类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利用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按10%比例随机抽取214个县,根据其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及健康状况的17个指标,用特尔菲法筛选出其中9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将筛选出的三个主成分经最大方差旋转(雅可比旋转)转变成与变量有明确关系的三个分类因子,分别反映人群健康状况、人口结构及经济状况。从因子得分系数得出三个模型,经过 K-means 聚类,将全国农村(县级)共分成四类地区。结果表明,多变量分析法筛选综合分类因子进行卫生状况的分类研究是一个良好的途径;分类结果与实际分布吻合,基本上可以反映社会卫生发展状况,可作为卫生行政部门制订政策和事业发展计划,进行分类指导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
贫困地区5所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质量现状及其改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质量的状况,提出针对性的改善策略.方法 采用"加强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基本卫生服务项目"中央专家制定<农村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质量自我评价表>收集资料,运用EXCEL建立数据库,借鉴"拱门"理论思想设计公式计算每个二级指标的实际值和综合得分.结果 0~7岁儿童体检率、五苗及时接种率等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偏低:医疗文书书写规范性差.结论 应建立卫生服务质量评价制度,加强医疗文书业务培训,重视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改进.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重庆市3组不同职务卫生管理者对卫生问题评价的调查信息,探讨主成分法在优先解决卫生问题次序中的应用。方法:以主要成分贡献率为权重,计算几个主要成分权重和作为排序指标。结果:3组评价人员对卫生问题优先解决次序认识各不相同,但卫生局局长组评价结果与3种职务综合组一致。结论:由于主成分消除了指标间相关关系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各主成分独立,故可对每个评价对象的各主成分值求和,作为综合评价值,从而得出比较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主成分分析法”在评价身体特征上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丽兰 《中国公共卫生》1994,10(11):491-492
在测得身高、体重、胸围和坐高等4项指标后,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1886名7~15岁儿童少年身体发育大小、形态的特征进行综合评价。评明第一、二主成分是评价体格特征的两大要素。第一主成分对评价身体大小最佳,各测试指标标准化得分越大,第一主成分得分越大;第二主成分对评价身体形态最优,胸围、体重比身高、坐高相对大时,第二主成分得分也大,同时已发现第一、二主成分得分与W/H2、胸围/身高-8Y两指数分别显著相关,故同时使用这两个指数,也可起到主成分分析法中两大要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主成分分析法在卫生总费用影响因素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卫生总费用的影响因素众多,而且彼此之间存在相关性。主成分为代表一个或几个(一类)影响因素作用的新的独立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能消除因素之间因相关作用引起的多重共线性现象。本文对湖南省1997年卫生总费用的76个影响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主成分主要综合了国内生产总值、医疗费用和职工、高校在编学生人数、工业及其他部门卫生机构人数对卫生总费用的影响;第二主成分主要代表了中医事业费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基本状况对卫生总费用的影响;第三主要成分主要反映居民的消费支出和医疗保健支出的影响;合作医疗人口占农业人口比例(%)与其他各经济单位离退职工医疗卫生费、卫生行政管理费和卫生部门机构业务费和高等医学院校在校学生人均教育经费和行政单位在职职工医疗卫生费、防治防疫业务收入等因素对卫生总费用的影响分别由第四至第六主要成分代替。主成分分析法撮原来多个影响因素的信息,建立彼此独立的综合指标(主成分),简化了多指标描述卫生总费用的复杂性,清楚、全面地反映众多影响因素对卫生总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农村公共卫生体系绩效评价指标的初步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初步构建我国农村公共卫生体系绩效评价指标。方法:德尔菲法。结果:两轮咨询专家的应答率分别为65.00%和84.44%,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24和0.41。从投入、产出、评价3个方面初步构建了38项评价指标。结论:评价指标综合考虑了农村公共卫生体系的各个方面,对快速评价农村公共卫生体系的绩效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5,16(12):955-960
目的评价出厂水水质卫生状况,掌握影响水质的主要指标,探索主成分分析方法在水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为更好地进行水质监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北方某市2013-2014年集中式供水出厂水的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相关系数矩阵显示,溶解性总固体与氯化物和钠高度相关;总硬度与硝酸盐和耗氧量存在较高的相关性;氟化物与钠和pH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微生物指标之间高度相关。提取的6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6.159%,影响本市水质的主要指标分别为第一主成分中的硝酸盐、总硬度和耗氧量,第二主成分的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菌,第三主成分的氟化物、pH和钼,第四主成分的氯化物和硼,第五主成分的氨氮,第六主成分的色度。主成分综合得分显示水厂41的出厂水水质最好,水厂33的出厂水水质相对较差。结论主成分分析方法是一种较好的水质综合评价的多元统计方法,相关部门应针对影响水质的主要指标和水质相对较差的水厂,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监测,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居民饮水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12.
熊文飞 《现代养生》2014,(4):285-285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的农村公共卫生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农村的整体建设,同时也关乎到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完善我国农村公共卫生体制展开论述,力图为我国将来的农村公共卫生体制改革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促进我国的农村公共卫生体制不断得到优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地区医院开展的控烟工作进行综合评价,探讨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的可行性,为更好地开展无烟医疗机构创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7个项目省共选择210家医院作为研究对象,在回顾文献及咨询专家的基础上确定医院的控烟工作指标,对指标收集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并根据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计算不同地区的综合评分。结果医院控烟工作开展指标主要提取了两个主成分,分别反映了医院禁烟制度及开展的工作、领导控烟意愿及对病人开展的工作;评分结果显示,上海、浙江等省市大部分地区医院控烟工作综合得分较高,江西、黑龙江等省市医院得分相对较低。结论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医院的控烟工作进行综合评价,可以消除指标间的共线性,避免人为因素影响,具有较强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卫生计生监督机构开展应急演练积累经验,确保迅速、及时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法确立并运用两级评估指标对12支队伍应急响应、现场调查、处置和报告、查处违法行为等方面进行量化评估。结果应急响应迅速,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调查、事故分析能力较强,但查处违法行为、报告总结方面有所欠缺,最高得分为80.7,最低得分仅50.9分。结论运用现场检查、取证、报告、处置及引用法律法规是否全面等指标,可以较好地评估卫生计生监督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发现存在的问题,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和改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我国不同地区卫生资源发展不平衡,制定区域卫生规划要综合考虑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人口、健康等方面的状况。方法:利用统计年鉴数据,考虑经济、社会、人口、健康等因素,分别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方法计算不同地区的综合得分,然后对综合得分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和因子分析综合得分的聚类分析将全国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元划分为6类地区,两种分析方法的分类结果类似。结论:将全国卫生区域分为六类,第一类地区:上海市、北京市;第二类地区:天津市;第三类地区: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第四类地区:辽宁省、山东省、福建省、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重庆市、陕西省、湖北省、黑龙江省、山西省、河南省、湖南省、河北省、海南省、四川省、江西省、安徽省;第五类地区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贵州省、云南省;第六类地区为:西藏自治区。分类结果基本符合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卫生发展实际。  相似文献   

16.
教室卫生评价指标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学校卫生监督综合评价》中教室评价指标间的构效关系,为修订该标准、促进教室卫生提供参考。方法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沈阳市和平区6所中小学31个教室的主要卫生指标,对同一主成分的部分指标作相关分析。结果教室卫生主要指标可以分为4个主成分,依次为光照、外界影响、室内微小气候、课桌椅情况。人均面积与教室照明呈负相关,噪声与玻地比呈正相关。采光系数、玻地比权重增大,课桌椅符合率权重减小。结论评价的指标宜划分为4个维度,以光照为最主要的维度,并适当提高采光系数、玻地比的权重,减小课桌椅符合率的权重。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我国大陆农村公共卫生资源配置存在的经费投入不足、机构设置未达到全覆盖、现有人力资源难以满足需要、资源配置结构性失调等问题,提出制定引导公共卫生资源向农村流动的相关政策、强化政府公共财政投入责任、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机构建设、提升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素质、调整农村公共卫生资源配置结构、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等对策,为提高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城乡均等化进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卫生检疫人员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能力评价模型,为检验检疫部门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挑选人才、评价人才提供借鉴.方法 通过文献分析、实地调研、层次分析、专家咨询等方法,筛选卫生检疫人员应对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评价指标,通过专家评分及综合统计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结果 建立了卫检疫人员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由3个一级指标,26个二级指标构成;最终,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检疫人员应急能力评价的初步线性模型.结论 所构建的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检疫人员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框架能够涵盖卫生检疫人员应急能力的各方面,所建立的初步线性评价模型,适用性、操作性较强,评价指标可量化、评价结果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农村公共卫生绩效评价框架,为改善我国农村区域公共卫生绩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理论推导和Delphi法,构建农村公共卫生绩效评价框架,并通过Kendall协调系数W检验、卡方检验,对专家咨询结果进行相应的检验分析.结果 构建的农村公共卫生绩效评价框架包含4个概念模块、10个绩效目标和28个绩效评价指标;专家积极系数为0.889,4个概念模块的专家权威程度均值在0.681~0.715之间,指标必要性、敏感性和可操作性的Kendall W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167,0.209和0.185,P值均<0.01.结论 构建的农村公共卫生绩效评价框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开展农村公共卫生绩效评价要注重科学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全面了解广西乡镇医疗卫生服务状况和探索主成分分析法在评价医疗卫生服务中的应用。方法利用《广西卫生人力资源现状调查与分析》课题基础资料,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统计处理。结果13项观测指标经主成分分析后从中提取5个主成分,其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5.90%。结论(1)第1主成分主要与广西乡镇医疗卫生服务状况和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情况有关;第2、3、4主成分与广西乡镇卫生院的经济、经营状况有关;第5主成分与城镇化建设有关。(2)主成分的相关因素的确定需要确立一较客观的、操作性好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