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淫羊藿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的:对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rnum Maxim 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硅胶柱及薄层色谱分离,光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金丝桃苷(hyperoside,Ⅰ) ,淫羊藿苷(icariin ,Ⅱ) ,朝藿定B(epimedinB ,Ⅲ) ,朝藿定C(epimedinC ,Ⅳ) ,肌醇(inositol,Ⅴ)结论:其中Ⅰ,Ⅲ,Ⅳ,Ⅴ化合物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2.
偏斜淫羊藿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偏斜淫羊藿(Epimediumtruncatum)的化学成分。方法 偏斜淫羊藿地上部分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分和正丁醇部分进行柱色谱分离,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确定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偏斜淫羊藿的地上部分中分离得到8种已知成分,分别为宝藿苷Ⅱ(Ⅰ),金丝桃苷(Ⅱ),淫羊藿苷-C(Ⅲ),齐墩果酸(Ⅳ),宝藿苷-Ⅲ(Ⅴ),宝藿苷-Ⅴ(Ⅵ),淫羊藿苷-A(Ⅶ)和山奈素-3-双鼠李糖苷(Ⅷ)。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程岩  王新峦  张大威  王乃利  姚新生 《中草药》2007,38(8):1135-1138
目的研究朝鲜淫羊藿Epimedium koreanum的非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LH-20、ODS柱色谱分离朝鲜淫羊藿干燥地上部分的非黄酮类化学成分;应用物理化学方法及1D和2DNMR方法分析确定化学结构;用MTT法检测化合物对大鼠骨肉瘤UMR106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从朝鲜淫羊藿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和2个9,10-二氢菲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7,11-三甲基-2,6-十二二烯-1,10,11-三羟基-10(S)-O-β-D-吡喃葡萄糖苷(3,7,11-trimethyl-2,6-dodecadien-1,10,11-trihydroxy-10(S)-O-β-D-glucopyranoside,Ⅰ)、淫羊藿苷C1(icarisideC1,Ⅱ)、淫羊藿苷A5(icarisideA5,Ⅲ)、epimedoicarisosideA(Ⅳ)。结论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淫羊藿苷F(icarisideF),化合物Ⅲ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Ⅱ~Ⅳ有促进UMR106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6种淫羊藿黄酮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初步探讨淫羊藿黄酮的抗氧化活性与其化学结构的关系以及抗肿瘤作用与取代基的关系。方法:利用硅胶和凝胶柱色谱分离淫羊藿中单体黄酮成分,根据化合物光谱数据(ESI-MS,1HNMR和13CNMR)鉴定其结构,利用MTT法和DPPH法测定6个单体黄酮的细胞毒性和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结果:从地上部分的醋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淫羊藿苷(Ⅰ), 木犀草素(Ⅱ),宝藿苷II(Ⅲ),金丝桃苷(Ⅳ),朝藿素B(Ⅴ)及宝藿苷I(Ⅵ)。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在3.125~200 μmol·L-1剂量,化合物Ⅰ,Ⅲ和Ⅵ对DPPH自由基基本上没有清除作用,而化合物Ⅱ,Ⅳ和Ⅴ对DPPH则显示出了较好的自由基清除作用,并随浓度的增加清除作用增强,其作用强度明显好于维生素C;化合物Ⅰ,Ⅱ,Ⅴ和Ⅵ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和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生长均表现出增殖抑制作用,而化合物Ⅲ和Ⅳ对2种细胞株的生长则基本没有影响。结论:B环是黄酮类物质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主要活性部位;黄酮8-位异戊烯基取代不是其抗肿瘤活性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大孔树脂同时分离纯化淫羊藿中淫羊藿苷和淫羊藿次苷Ⅱ的工艺条件。 方法: 以淫羊藿苷和淫羊藿次苷Ⅱ的吸附容量、洗脱率为评价指标,通过静态吸附-洗脱试验筛选大孔树脂型号,采用单因素试验优选淫羊藿苷和淫羊藿次苷Ⅱ的吸附和洗脱条件。 结果: 选用DM301型大孔吸附树脂,最佳吸附条件为上样液质量浓度7.45 g·L-1,上样液流速3 BV·h-1;淫羊藿苷洗脱条件为加45%乙醇4 BV以1.5 BV·h-1的流速进行洗脱;淫羊藿次苷Ⅱ洗脱条件为加60%乙醇5 BV以1.5 BV·h-1的流速进行洗脱;淫羊藿苷、淫羊藿次苷Ⅱ纯度分别达56.23%,67.41%。 结论: 建立的工艺条件可同时分离纯化淫羊藿苷和淫羊藿次苷Ⅱ,且稳定性好、收率较高、生产成本低,适宜于规模化生产推广。  相似文献   

6.
心叶淫羊藿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心叶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rnum Maxim.)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及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波谱鉴定为:5,7,4′-三羟基-8,5′-二异戊烯基黄酮(Ⅰ)、淫羊藿素(i-caritin)(Ⅱ)、去甲淫羊藿素(desmethylicaritin)(Ⅲ)、3,7-二羟基-4′-甲氧基黄酮(Ⅳ)和3,7,3′,4′,5′-五羟基黄酮(robinetin)(Ⅴ)。结论其中化合物Ⅰ为一新化合物,化合物Ⅳ和Ⅴ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心叶淫羊藿 Epimedium brevicornum 全草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及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波谱鉴定为:5-羟基-2-异戊烯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Ⅰ)、4-羟基-2-异戊烯基苯酚-1-O-β-D-葡萄糖苷(Ⅰ)、5,7,4'-三羟基黄酮-7-O-a-L-鼠李糖苷(Ⅱ)、宝藿苷Ⅰ(baohuoside Ⅰ,Ⅳ)、宝藿苷Ⅱ(baohuoside Ⅰ,Ⅴ)、淫羊藿苷C(icariside C,Ⅵ)、淫羊藿苷(icariin,Ⅶ)和淫羊藿苷I(icariside Ⅰ,Ⅷ).结论 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淫羊藿酚;化合物Ⅰ和Ⅱ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陈彦  贾晓斌  胡明  丁安伟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0):1164-1167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机制。方法:通过研究10,20μmol.L-1淫羊藿苷在细胞中的双向转运,考察时间、药物浓度及转运蛋白抑制剂对淫羊藿苷吸收的影响。用超高压液相法测定药物浓度,计算其表观渗透系数。结果:淫羊藿苷通过Caco-2细胞单层的转运量4 h内随时间延长呈线性增大,双向转运的渗透系数PBA/PAB大于4。在加入P-糖蛋白(P-gp)转运蛋白抑制剂维拉帕米后,淫羊藿苷PAB增大了1.2倍[(1.37±0.10)×10-6cm.s-1],PBA/PAB显著降低(由4.83下降到2.72)。而加入转运蛋白多药耐药蛋白(MRP2)的抑制剂白细胞三烯C4、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的底物潘生丁时,对淫羊藿苷转运影响不显著。结论:结果提示淫羊藿苷口服吸收差的原因有二:一是淫羊藿苷肠壁的渗透系数较小,二是可能存在肠道P-gp转运蛋白对淫羊藿苷的外排。  相似文献   

9.
心叶淫羊藿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云  张寒娟  贺海花  朱振华 《中草药》2009,40(7):1026-1030
目的 研究心叶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rnum的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多种色谱手段,对淫羊藿的叶子进行成分分离,通过理化方法和化合物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硝基乙基苯酚(Ⅰ)、毛柳苷(沙立苷,Ⅱ)、5,7,4'-三羟基-8,3'-二异戊烯基黄酮(Ⅲ)、山柰酚-3-O-a-L-鼠李糖苷(Ⅳ)、宝藿苷-Ⅰ(Ⅴ)、箭藿苷B(Ⅵ)、鼠李糖基淫羊藿次苷(Ⅶ)、7,3',4',5'-四羟基黄酮醇(Ⅷ)、去甲基淫羊藿素(Ⅸ)、1-O-β-葡萄糖苷-1,4-二羟基-2-(3'-羟基-3'-甲基丁基)苯(Ⅹ).结论 化合物Ⅰ、Ⅱ、Ⅳ、Ⅹ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Ⅵ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HPLC-MS3分析心叶淫羊藿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心叶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rnum有效部位中的化学成分。方法:乙醇提取,大孔树脂柱纯化得有效部位;运用HPLC-MS3联用技术分析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心叶淫羊藿有效部位中鉴定出9个化合物。结论:HPLC-MS3能简单、快速地分析心叶淫羊藿黄酮苷类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1.
沙芥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沙芥化学成分的目的:对沙芥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和薄层层析进行分离,运用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谱以及与标准品对照的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豆甾-5-烯-3β,7β-二醇(Ⅰ),豆甾-5-烯-3β,7α-二醇(Ⅱ),24-亚甲基香蕉甾醇(Ⅲ),β-谷甾醇(Ⅳ),胡萝卜苷(Ⅴ),羽扇豆醇(Ⅵ),甘油-α-亚油酸酯(Ⅶ),亚油酸(Ⅷ),对羟基苯甲酸(Ⅸ),β-吲哚醛(Ⅹ),二十八醇?结论:11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黄芪中元素铜与有机物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书兰  顾萱  马丹  胡育筑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5):1249-1253
目的:通过对黄芪中有机成分的提取,探讨元素铜与总黄酮(TFA)、多糖(TPA)及总皂苷(TSA)的关系。方法:采用化学萃取法从黄芪中分离出TFA,TPA和TSA,比色法测定其含量;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相应提取物中元素铜。结果:元素铜在不同有机成分中均有分布,其中TFA及TPA中含量较多;不同有机成分与元素铜在提取量上的相关性差别较大,元素铜与TFA及TPA相关性较强(r21=0.754 8,F1=57.202,P<0.01和r22=0.499,F2=21.906,P<0.01),而与TSA没有相关性(r23=0.002 6,F3=0.041,P>0.1)。结论:相关性分析能反映黄芪中有机成分与元素铜的关系;有机成分的含量及其结构特征可能是决定黄芪中元素铜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赵学涛  单保恩  张静 《中草药》2006,37(7):1038-1041
目的探讨五加皮抗肿瘤成分A ge蛋白在正常小鼠与荷瘤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方法用氯胺T法对A ge蛋白进行125I标记(形成125I-A ge),由尾iv小鼠后,于不同时间取组织和血液标本,测定放射cpm比值。以放射参与量(即脏器与血液中cpm比值)作为125I-A ge在组织中分布的依据。结果在一次性快速iv125I-A ge 2 h后,正常小鼠和荷瘤小鼠体内均以肾脏中125I-A ge的分布量最高,肝脏和肺部放射参与量也较高,与心脏、脾脏等其他脏器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尿中125I-A ge的量很高。iv同等剂量125I-A ge后,荷瘤小鼠的肾脏、肝脏和肺部组织的放射参与量比正常小鼠偏高(P<0.05)。结论五加皮A ge蛋白在小鼠体内主要分布于血流丰富的组织,主要通过泌尿系统排泄,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相似文献   

14.
提宗龙胆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对青海产提宗龙胆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溶剂提取和柱色谱分离 ,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 4个化合物 ,为熊果醇 ,L-(+)-1-氧-甲基中肌醇 ,熊果酸 ,β-谷甾醇。 结论 :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5.
穿心莲二萜内酯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陈丽霞  曲戈霞  邱峰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9):1594-1597
目的:分离并鉴定爵床科植物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地上部分85%乙醇提取物的二萜内酯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凝胶柱色谱法、反相ODS柱色谱法以及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了14个化合物,分别为穿心莲新苷(neoandrographolide,1), 3,14-二去氧穿心莲内酯(3,14-di-deoxyandrographolide,2), 穿心莲内酯(andrographolide,3), 14-去氧-11,12-二去氢穿心莲内酯(14-deoxy-11,12-didehydroandrographolide,4), 19-hydroxy-8(17),13-labdadien-15,16-olide(5), 14-去氧穿心莲内酯(14-deoxy-andrographolide,6), 3-oxo-14-deoxy-andrographolide(7), 异穿心莲内酯(isoandrographolide,8), 双穿心莲内酯(bisandrographolide,9,10,11),去氧穿心莲内酯苷(deoxyandrographiside,12),14-去氧-11,12-二去氢穿心莲内酯苷(14-deoxy-11,12-didehydroandrographiside,13),穿心莲内酯苷(andrographiside,14)。结论:化合物7为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5为从该属植物中首次分得。  相似文献   

16.
四制香附与生品香附挥发油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建昌帮四制香附与生品香附挥发油成分的差异,探讨建昌帮四制法对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与GC-MS对香附炮制前后的挥发油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HPLC法表明:四制香附与生品香附在主成分(相对峰面积>10%)种类上无明显差异(含3种),主成分相对峰面积略有不同。GC-MS气质联用检测结果表明,四制香附与生品香附所含化合物种类数量有所不同,从香附生品挥发油提取物中鉴别出33种化合物,四制香附挥发油提取物中鉴别出41种化合物。但主成分种类比较无明显差异,四制法主成分挥发油相对峰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结论:四制香附挥发油提取物比生品香附挥发油提取物中成分种类增加20种,但对主成分相对峰面积进行比较含量略有差异,HPLC与GC-MS分析所得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7.
墨旱莲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中药墨旱莲植物抗肝炎活性成分的研究。方法:醇提、硅胶柱层板法分离及药理活性筛选。结果: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经光谱学分析鉴定了其中2个化合物,分别为豆甾醇(stigmasterol,Ⅰ)和α-三噻吩(α-terthienyl,Ⅱ)。结论:化合物Ⅱ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初步药理实验表明,墨旱莲醇提物的乙酸乙酯部分对CCl4诱发的小鼠肝损伤有明显的肝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X Jia  J Wu  Q Mao 《中国中药杂志》1998,23(12):737-9, 765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omponents of roots of Epimedium acuminatum. METHOD: Column chromatography was employed for the isolation. The isolated compounds were elucidated by UV, IR, FAB-MS, 1HNMR and 13CNMR analysis. RESULT: Four constituents were obtained and elucidated as epimedoside A(V), diphylloside B(VI), epimedin C(VII) and ikarisoside C(VIII). CONCLUSION: Four constituents are all flavonol glycosides, of which VI, VII and VIII were separated from this plant for the first time.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假鹊肾树树皮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溶剂分配法、柱层析色谱进行成分提取、分离、精制?运用IR,1H-NMR、13C-NMR和MS,结合文献对比确定其结构?结果:从假鹊肾树的树皮中分离得到3种香豆素和1种醌类化合物,分别为:佛手甘内酯(bergarpten,Ⅰ),东莨菪素(scopoletin,Ⅱ),伞形花内酯(umberliferone,Ⅲ),丹参酮Ⅱ-A(tanshioneⅡ-A,Ⅳ)?结论:化合物Ⅲ和Ⅳ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20.
骨碎补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骨碎补的化学成分。方法:药材经75%乙醇提取,硅胶、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法分离化学成分,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骨碎补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到4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3个化合物,分别为石莲姜素[(-)epiafzelechin-3-O-β-D-allopyranoside]、(-)表阿夫儿茶精[(-)epiafzelech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结论:前两者为该植物中首次获得,其中(-)表阿夫儿茶精为该属中首次分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