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梅毒密螺旋体Tp47重组蛋白的表达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梅毒密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Tp47重组蛋白,用其建立诊断梅毒的酶联免疫法(enzyme immunoassay,EIA)。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法(PCR)从Tp全基因组中扩增目的片段Tp47,并将其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0a中,构建重组质粒pET-30a-Tp47。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重组蛋白Tp47,亲和层析柱纯化,建立EIA法,检测血清中抗-Tp抗体。结果:获得了Tp47基因重组蛋白的高效表达,该重组蛋白存在于细菌上清中,占全菌体蛋白12%左右,分子量约39kDa。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WB)显示,Tp47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用Tp47重组蛋白建立EIA法,检测11份梅毒血凝试验阳性和28份阴性血清,灵敏度为100%(11/11),特异性为96.4%(27/28)。结论:Tp47重组蛋白EIA可用于梅毒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梅毒螺旋体(Tp)重组蛋白Tp0965(r Tp0965)的表达并鉴定其免疫反应性,为进一步探讨其在梅毒血清学诊断与疫苗中的应用价值奠定基础。方法:构建Tp0965原核表达重组体p ET-28a(+)/Tp0965,诱导转化宿主菌表达重组蛋白,Ni-NTA亲和层析法纯化蛋白,Western blot鉴定其免疫反应性。结果: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重组体p ET-28a(+)/Tp0965,经诱导高效表达了一分子量约为43 KDa的可溶性重组蛋白,纯化蛋白纯度〉95%;Western blot显示该纯化蛋白能被梅毒患者血清特异性识别。结论:高效表达了可溶性r Tp0965,该重组抗原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梅毒检测试剂提供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新型多表位重组抗原。方法PCR扩增Tp17和Tp0453基因的优势抗原表位,连接后插入pQE32质粒中构建多表位嵌合重组体pQE32/Tp0453-17,IPTG诱导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表达产物的免疫反应性。结果成功构建了多表位嵌合重组质粒pQE32/Tp0453-17,经酶切、测序分析表明,插入的基因片段为Tp0453和Tp17基因,片段长约1180 bp,其测序结果与GenBank上登录序列完全一致;SDS-PAGE分析表达产物发现,融合基因表达的重组蛋白Mr约为52×103,表达产物占全菌总蛋白的19.3%,并且在细胞内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显示,该重组蛋白能与梅毒患者的阳性血清反应,具有良好的抗原性。结论成功表达了具有良好免疫反应性的多表位嵌合重组抗原,为新型梅毒快速诊断试剂盒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梅毒螺旋体tpnl7、tpn47基因及tpnl7-tpn47融合基因原核表达系统,建立基于rTpNl7、rTpN47和rTpNl7-TpN47的ELISAs并对其用于梅毒血清学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常规分子生物学方法扩增并克隆梅毒螺旋体tpnl7和tpn47基因,以连接引物PCR构建tpnl7-tpn47人工融合基因,建立上述目的基因原核表达系统。采用SDS-PAGE检测目的重组蛋白rTpNl7、rTpN47和rTpNl7-TpN47表达情况,Ni-NTA亲和层析法提纯上述目的重组蛋白,Western blot检测其免疫性。分别以rTpNl7、rTpN47和rTpNl7-TpN47为包被抗原,建立相应ELISAs检测健康人群、类风湿关节炎(RA)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及梅毒患者血清标本中梅毒抗体并与现行TRUST和TPHA进行比较。结果克隆的tpnl7、tpn47基因及构建的tpnl7-tpn47融合基因与GenBank中相关序列相似性为100%。rTpNl7、rTpN47和rTpNl7-TpN47表达量分别为细菌总蛋白的37.2%、23.3%和29.8%,其提纯物电泳后均显示单一条带,并均能与梅毒抗体阳性血清发生明显的结合反应。rTpNl7-ELISA、rTpN47.ELISA和rTpNl7-TpN47-ELISA对所有健康人血清、RA和SLE患者血清标本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对梅毒患者血清标本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4.4%、82.3%和98.1%,其中rTpNl7-ELISA和rTpN47-ELISA检测阳性率低于TPHA(P〈0.01),rTpNl7-TpN47-ELISA检测阳性率相似(P〉0.05),但均高于TRUST(71.4%)。结论研究中建立的rTpNl7-ELISA、rTpN47-ELISA,尤其是rTpNl7-TpN47-ELISA,有望成为快速、简便、安全的梅毒患者血清学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表达纯化梅毒螺旋体Tp0453和TpN47蛋白,评价2种蛋白的检测效果,并建立一种新的梅毒抗体检测方法。方法以梅毒螺旋体Nichols菌株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Tp0453和TpN47蛋白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转化表达菌株后经IPTG诱导表达,并优化表达条件,大规模培养后采用Ni2+亲和柱纯化目的蛋白;纯化蛋白用过碘酸钠法进行HRP标记,采用双抗原夹心ELISA法分别评价两种蛋白的检测效果,在此基础上,按比例混合两种抗原,并建立双抗原夹心ELISA检测法。结果构建了Tp0453和TpN47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在低温(27℃)和低剂量IPTG(0.1mmol/L)诱导条件下,有效的实现了Tp0453和TpN47蛋白的可溶性表达。采用Ni2+亲和纯化方法成功纯化出了高纯度的Tp0453和TpN47融合蛋白,ELISA检测结果显示Tp0453比TpN47具有更强的反应性,两种蛋白混合,建立的双抗原夹心ELISA检测法通过血清学试验表明具有很好的敏感度和特异性。结论实现了梅毒螺旋体Tp0453和TpN47蛋白快速高效的表达,并结合2种抗原优势,建立了一种高效的梅毒双抗原夹心ELISA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以梅毒螺旋体(Trepondmapallidum,Tp)外膜蛋白基因Tp92为目的基因,构建Tp真核表达重组体pcDNA3.1( )-Tp92,并鉴定其在Hela细胞能否正确表达,为进一步开展TpDNA疫苗动物实验打下基础。方法 应用PCR技术从TpNichols株基因组模板中扩增Tp92基因,定向克隆构建真核表达重组体pcDNA3.1( )-Tp92,脂质体介导将pcDNA3.1( )-Tp92转染入Hela细胞,以免疫酶标法和一步法RT~PCR检测pcDNA3.1( )Tp92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证明成功构建Tp真核表达重组体pcDNA3.1( )-Tp92,DNA测序显示重组质粒含有2103bp的目的基因片段,读码框架正确,无碱基错配及移码突变。测序后结果经与GenBank登录的序列做blast比较,载体上所连目的基因片段序列与GenBank登录的Nichols株Tp92基因序列完全一致,同其他病原性密螺旋体菌株登陆序列比较同源度为95.5%~100%,证实本研究所得到的基因为所需基因,同时也表明该基因为Tp的保守性基因。免疫酶标法结果显示该重组体在Hela细胞能有效表达目的蛋白与梅毒阳性标准血清中相应抗体反应;RT-PCR检测结果显示RT-PCR扩增产物与Tp92基因片段大小相符,确实源于重组质粒转录后的mRNA。结论 TD真核表达重组体pcDNA3.1( )-Tp92的成功构建及在体外真核细胞中的有效表达,为进一步研制梅毒DNA疫苗及其生物学功能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特异性抗体(Tp47、Tp45、Tp17、Tp15 IgG和IgM抗体)与梅毒血清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oluidine red unheated serum test,TRUST)滴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治疗前后梅毒特异性抗体谱的特点,为临床诊断早期梅毒以及判定病情和疗效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收集2015—2018年就诊于湖南省人民医院门诊或住院的梅毒早期患者166例为梅毒组,均满足早期梅毒临床表现(外阴有硬下疳或梅毒疹等)、TRUST和TPPA阳性,并以同期健康体检者166例为对照组。采用χ2检验分析四种IgG和IgM抗体与TRUST不同滴度之间的相关性;经苄星青霉素治疗后随诊12个月内进行免疫印记法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的患者有41例,同时分析41例梅毒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各特异性抗体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 梅毒组治疗前抗Tp47、Tp45、Tp17、Tp15 IgG抗体和抗Tp45、Tp17、Tp15 IgM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TRUST高滴度组(TRUST滴度≥1∶8)Tp47、Tp45、Tp15 IgG抗体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TRUST低滴度组(TRUST滴度<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Tp17 IgG抗体在二组中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TRUST高滴度组(TRUST滴度≥1∶8)抗Tp45、Tp17 IgM抗体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TRUST低滴度组(TRUST滴度<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p47和Tp15 IgM抗体在二组中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1例患者治疗后的IgM Tp45、Tp17抗体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种IgG抗体及Tp47、Tp15 IgM抗体阳性表达率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Tp47、Tp45、Tp17、Tp15四种特异性抗体IgG和IgM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梅毒诊断和病情严重程度判断,Tp45、Tp17 IgM抗体有助于梅毒疗效的判断。  相似文献   

8.
妊娠合并梅毒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妊娠合并梅毒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41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及同期分娩者的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妊娠合并梅毒患者中胎传梅毒19.5%(8/41);死胎和早产46.3%(19/41),其中死胎12.2%(5/41),早产17.1%(7/41),与同期分娩者死胎和早产11.9%(659/5532),死胎3.5%(194/5532),早产8.4%(465/553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妊娠合并梅毒治疗组不良妊娠结局为37.1%(13/35),未治疗组为100.0%(6/6),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妊娠合并梅毒会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妊娠期规范治疗可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三种血清学检测方法在临床诊断儿童梅毒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择沈阳市儿童医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2月门诊及住院患者4230例,分别进行了以下检测: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TRUST)、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胶体金法( SYP)、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 TPPA),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用三种方法对血液标本进行检测,经任意一项检测为阳性即视为阳性患者共28例。其中三项检测均为阳性4例(14.3%),有两项检测为阳性11例(39.3%),只有一项检测为阳性13例(46.4%)。确诊阳性患者15例。在检测中TRUST特异度(92.3%)高,但敏感度(40.0%)低;SYP敏感度(86.7%)高,但特异度(7.7%)低,均不适宜单独作为初筛检测试验。应用TRUST和SYP联合检测作为初筛试验,其中任意一种为阳性结果,灵敏度为100.0%。结论用TRUST、SYP联合作为梅毒初筛检测试验;TPPA可以用作梅毒确诊实验;TRUST适宜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东莞市吸毒人员HIV、梅毒的感染状况,为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数据。方法:对吸毒人员吸毒方式、性行为等进行问卷调查,并采血样检测HIV抗体、梅毒抗体。结果:395名吸毒者中,HIV、梅毒感染率分别为6.84%和9.62%。单一口吸者、口吸并静注者、单一静注者HIV感染率分别为0%、8.14%、23.08%;梅毒感染率分别为10.81%、9.30%、7.69%;这3种吸毒方式之间HIV感染率有显著性差异,单一静注者感染率最高。有静脉注射史者(包括单一静注者和口吸并静注者)占71.9%(284/395),其中共用针具者与非共用针具者HIV感染率分别为18.42%(21/114)、3.53%(6/170),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非共用针具静注者与单一口吸者之间HIV感染率并无显著性差异。以上各组间梅毒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本次调查中吸毒者不同性行为(有无用安全套)之间HIV、梅毒的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市吸毒人群HIV的感染率处于中等水平,共用注射器吸毒是HIV感染的主要因素。有必要在吸毒人群中开展艾滋病知识的宣传和干预。  相似文献   

11.
12.
文章分析了当前医院护理管理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思想不纯正;接受继续教育不足:工作效能低下。提出了建设高素质护理管理人才队伍的思路:严格标准,搞好选才;加强思想教育和引导;加大培养力度;建立科学考评和激励机制;完善人才合理流动措施;合理编制,突出效率。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医学科技成果信息资源网络开放利用,为资源的开放共享创造了良好条件,它使医学科技信息得到了高效传播和最大利用。网络开放利用医学科技成果信息资源,利用的主体和核心是其信息内容。信息内容是网络用户从中提取知识和所需资料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信息破坏者发动攻击的主要目标之一,因而,信息内容的安全是信息安全的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信息内容的规范性、完整性与真实性、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的合理性等。要做好这些工作,应该遵循相应的原则和要求。  相似文献   

18.
政府公共财政支出是社会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促进社会公平。因此,政府的公共财政支出应该具有较强的目标针对性,应该向社会贫困人群倾斜,使其从中受益。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相关文献资料。阐述了相关研究的进展情况,井着重探讨了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内涵、研究范围、测算方法和研究意义。以及实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我国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研究方向和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长春新碱过量引起严重毒副反应1例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1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因误用长春新碱(VCR)10mg一次性静脉推注后治疗护理情况。其出现间断性神志恍惚、眼睑闭合不全、言语不清、口腔黏膜糜烂、全身疼痛、麻痹性肠梗阻、尿潴留、手足麻木等症状,经积极解救,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胃管内注入麻油、开塞露、生理盐水灌肠,合理应用肠外营养,注重疼痛、心理护理,做好口腔、肛周护理,预防感染加重,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20.
对上海市某医院2003年-2007年骨科出院病人的住院日描述性分析.2003年-2007年骨科的床位利用指数与平均住院日相关性分析.2003年-2007年骨科床位与医护比例分析.2007年骨科前10大病种平均住院目影响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STATA软件)。通过对骨科10大病种住院日影响因素分析,术前等待天数、手术类型、是否输血分别对10个、9个和8个病种的住院目有影响。输血因素和手术类型是医院不可控、由病人的病情决定的,术前等待天数是管理因素,是最值得医院重视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