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针对狗胃黏膜血流量的调控作用及其与血浆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生长抑素(SS)水平变化的关系,以探讨电针对胃黏膜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20只狗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非经非穴组、上巨虚组、足三里组(每组5只).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连续监测狗胃黏膜血流量的变化,同步测定血浆中CGRP、SS含量,并观察其变化规律.结果:电针后30 min后足三里组胃黏膜血流量显著升高(P《0.01),血浆中CGRP含量显著上升(P《0.01)、SS含量显著下降(P《0.05),上巨虚组仅CGRP含量上升(P《0.05),但趋势不如足三里组明显,且胃黏膜血流量无显著变化,其他组各监测指标无显著变化.结论:电针可使狗胃黏膜血流量增加,对胃黏膜具有保护作用,这种变化与血浆中影响胃黏膜血流量某些脑肠肽含量改变有关,具有一定的经络和穴位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电针足三里穴对胃粘膜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电针足三里穴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20只狗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非经非穴组、上巨虚组、足三里组(每组5只)。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连续监测狗胃粘膜血流量的变化,同步测定血浆及胃粘膜组织中降钙素基因肽(CGRP)含量,并观察其变化规律。[结果]电针足三里穴可使狗胃粘膜血流量增加(与针刺前比P<0.05或P<0.01),使血浆和胃体粘膜中的CGRP含量增加(P<0.05或P<0.01);而针刺上巨虚穴有同样的作用趋向,但未显示统计学意义;针刺非经非穴组未见这一变化。[结论]说明电针足阳明胃经穴位,尤其电针足三里穴可以改善胃粘膜的血流量,这种改善可能与针刺影响血浆和胃粘膜的CGRP含量升高有关,这可能也是电针足三里可以对胃粘膜起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痰热证模型大鼠血浆内皮素(ET)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变化及通塞颗粒的作用。方法:通过烟熏、滴菌结合风热刺激的方法建立AECOPD痰热证大鼠模型。采用非平衡法测定血浆ET、CGRP含量。结果:模型组较正常组ET升高(P<0.01),CGRP下降(P<0.05);通塞颗粒组ET较模型组降低(P<0.05),CGRP升高(P<0.05)。结论:ET、CGRP参与了AECOPD的病理生理过程,调节血浆中ET、CGRP的水平可能是通塞颗粒治疗COPD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王兴 《广州医药》2012,43(3):14-16
目的 观察电针足三里对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血浆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直肠球囊扩张刺激法造IBS大鼠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足三里组和电针非穴组,电针治疗10天后,应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IBS大鼠血浆SP、CGRP含量变化.结果 模型组大鼠血浆SP水平比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经电针治疗10天后,电针足三里组血浆SP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大鼠血浆CGRP水平比正常组明显降低(P<0.01),经电针治疗10天后,电针足三里组血浆CGRP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 电针治疗IBS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浆SP、升高血浆CGR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Jiang H  Wang PJ  Zeng HW  Zhao XH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1):1458-1462
目的 联合分析电针刺激足三里穴后外周血胃黏膜保护及损伤因子相关指标和功能磁共振(fMRI)信号的变化,探索针刺调节胃黏膜的中枢机制.方法 实验分为真穴组和假穴组;16名健康成人志愿者(均为同济大学在校学生)于2008年9-11月期间参加了两组实验,同一名受试者进行两次实验间隔2周以上.真穴组针刺受试者右侧足三里穴.实验前5 min及电针刺激停止后的5、15、25、30 min分别5次采集受试者外周血检测胃黏膜相关指标;针刺时进行fMRI扫描.用SPM2分析fMRI数据,检验P值<0.00l.结果 真穴组电针针刺停止后的5、15、25、30 min外周血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前列腺素E2(PGE2)含量较针刺前均有明显升高(P<0.01),同时内皮素(ET)、胃泌素(GAS)的含量均较针刺前明显下降(P<0.01),各项指标于电针针刺后25 min达峰值.假穴组外周血中各时间点CGRP、PGE2、ET、GAS的含量针刺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电针刺激足三里穴主要激活双侧额中回、尾状核,扣带回,左侧中央前回、中央后回、额下回、下丘脑,右侧岛叶、海马、小脑半球.假穴组电针刺激后只激活了右侧旁中央小叶及小脑半球.结论 针刺足三里穴对胃黏膜的影响作用可能需要通过中枢特定脑区的介导作用于靶器官而实现.  相似文献   

6.
齐广平 《吉林医学》2010,(35):6419-6420
目的:研究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对实验性偏头痛大鼠NO、CGRP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硝酸甘油法复制大鼠实验性偏头痛模型,观察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对实验性偏头痛大鼠NO、CGRP含量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动物血浆NO、CGRP含量明显升高(P<0.001),各给药组动物血浆NO、CGRP也有所升高。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高、中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NO、CGRP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动物NO、CGRP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P<0.001)。结论: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能降低血浆NO、CGRP含量,提示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治疗偏头痛的作用可能与抑制NO、CGRP的大量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7.
金果胃康颗粒对实验性胃黏膜损伤大鼠血浆ET-1、NO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研究中药复方金果胃康颗粒抗胃黏膜损伤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50只SD系大鼠,随机分为5组:A(空白对照组)、B(模型对照组)、C(丽珠得乐组)、D(金果胃康大剂量组)、E(金果胃康小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外,给大鼠灌服无水乙醇造成胃黏膜损伤模型,造模前先灌服金果胃康,观察金果胃康对黏膜损伤的影响,并测定血浆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1)水平。结果:经金果胃康处理后,乙醇对大鼠的胃黏膜损伤明显减轻,损伤指数显著降低(P<0.01);血浆ET1水平降低(P<0.01),NO水平升高(P<0.01),ET/NO平衡受到破坏。结论:金果胃康颗粒具有保护胃黏膜的作用,其机理可能与影响体内ET1、NO水平,ET1、NO平衡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电针"内关"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CHF)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的变化,并与西药卡托普利进行疗效比较,从神经体液调节角度分析针刺抗CHF的作用机制.方法:复制CHF大鼠模型,电针"内关"穴治疗及卡托普利灌胃治疗两周后,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模型大鼠血浆中Ang Ⅱ,ET,CGRP含量.结果:电针"内关"和卡托普利灌胃治疗均可明显降低模型大鼠中Ang Ⅱ和ET的含量(P<0.05),显著升高CGRP含量(P<0.05).两种治疗方法对Ang Ⅱ,ET,CGRP含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结论:电针"内关"能显著降低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Ang Ⅱ,ET含量,而升高CGRP含量,而电针"内关"治疗与卡托普利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可一定程度替代或作为西药治疗的有益补充,神经体液调节可能是其发挥治疗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足三里穴对SD大鼠血浆中内皮素(ET)含量的影响,研究电针刺激及电针预处理后SD大鼠血液中ET含量的变化趋势,探讨针刺治疗胃肠道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电针治疗仪对SD大鼠在足三里穴进行刺激,应用放射免疫法测量实验动物血液中ET含量的变化,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空白组比较,针刺预处理组ET含量显著降低,直接针刺组ET含量较空白组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足三里穴进行电针预处理可以降低SD大鼠血浆中ET含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预处理中脘、足三里穴对急性胃黏膜损伤大鼠胃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及胃黏膜中三叶因子家族-3(TFF3)的影响。方法将32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针刺非穴组。针刺预处理8 d采用无水乙醇灌胃的方法制备急性胃黏膜损伤模型。光镜下观察大鼠胃黏膜病理组织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法测定胃黏膜组织中EGF、TGF-α及TFF3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中胃黏膜损伤指数、EGF、TGF-α及TFF3的表达增强(P0.01);与模型组、针刺非穴组相比,针刺穴位组TGF-α、EGF的表达升高(P0.01),而TFF3、胃黏膜损伤指数降低(P0.01)。结论针刺足三里、中脘穴能够降低无水乙醇对胃黏膜的损伤指数,可通过调节EGF、TGF-α及TFF3的含量,来提高胃黏膜损伤修复的程度,且针刺穴位组对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具有穴位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雷尼替丁对颅脑手术患者胃酸、血浆ET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变化规律,了解雷尼替丁对应激状态下胃酸、胃黏膜血液循环的影响.方法:将30例颅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5例,术后不用雷尼替丁;治疗组15例,术后予以雷尼替丁150mg每日2次静脉滴注.2组病人术前4 h开始胃内pH监测,持续72h;并于手术前后应用放射免疫法分点测定ET与CGRP含量.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后各时点胃内pH较手术前稍有下降(P>0.05);治疗组患者手术后各时点胃内pH较手术前、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患者手术后较手术前血浆ET升高、CGRP降低(P<0.01);治疗组患者手术后较手术前血浆ET下降,CGRP升高(P<0.01).结论:颅脑手术可导致少量胃酸分泌增加,血浆ET升高,CGRP降低,以及胃黏膜循环血量减少.雷尼替丁能显著减少其胃酸分泌,同时降低血浆ET浓度及增加血浆CGRP浓度,从而增加胃黏膜循环血量.  相似文献   

12.
电针对应激大鼠胃粘膜血流及血浆ET,NO,CGRP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目的 观察电针对应激大鼠胃粘膜血流量与血浆内皮素 (ET)、一氧化氮 (NO)、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 .方法 将 32只 SD大鼠平均分为空白对照组、应激组、电针后应激组和应激后电针组 ,每组 8只 .利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胃粘膜血流量 ,用放免分析法和生化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浆 ET,CGRP和 NO水平的变化并计算各组溃疡指数 (UI) .结果 应激组较对照组比较胃粘膜血流量相对数值下降 (6 9.0± 10 .6 ) m V→ (5 1.5± 5 .1) m V,P<0 .0 1. UI增加 (1.1± 0 .4)→ (2 8.0± 4.1) ,P<0 .0 1.血浆 NO水平下降 ,(2 2 .7± 3.8) μmol· L- 1 → (18.8± 5 .2 ) μmol·L- 1 ,P<0 .0 5 . ET水平上升 (140± 17) ng· L- 1 → (177± 2 3)ng· L- 1 ,P<0 .0 5 .在电针后应激组和应激后电针组 ,与应激组比较 ,胃粘膜血流量上升 (5 1.5± 5 .1) m V→ (6 6 .5± 7.4) m V,(6 4.9± 5 .8) m V,P<0 .0 1,UI减少 ;(2 8.0± 4.1)→ (19.0± 2 .3) ,(19.4± 2 .8) ,P<0 .0 1.血浆 NO水平上升 ,(18.8± 5 .2 )μmol· L- 1 → (2 3.3± 4.1)μmol· L- 1 ,(2 2 .9± 4.1) μmol· L- 1 ,P<0 .0 5 ;CGRP水平上升 ,(145± 6 ) ng· L- 1→ (184± 2 2 ) ng· L- 1 ,P<0 .0 5 ;ET水平下降 ,(177±2 3) ng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对犬幽门括约肌压力的调控作用及其与血浆、胃粘膜组织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内皮素(endothelin,ET)含量变化的关系,探讨电针调控胃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0只犬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非经非穴组、上巨虚组、足三里组(每组5只)。采用胃压测量仪监测犬幽门括约肌压力的变化,同步测定血浆及胃粘膜组织中CGRP、ET含量,并观察变化规律。结果电针足三里穴后幽门扩约肌总压力、基础压(P〈0.01)、频率下降(P〈0.05),血浆及胃粘膜组织中CGRP含量上升(P〈0.01),ET含量显著下降(P〈0.01),上巨虚穴组幽门扩约肌总压力、基础压下降,仅血浆CGRP(P〈0.05)含量上升,内皮素含量下降,但足三里组变化趋势更明显,其他组各监测指标无显著变化。结论电针可使犬幽门括约肌压力变化,对部分胃功能具有调控作用,并与影响某些脑肠肽的含量改变有关,具有一定的经络和穴位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对大鼠血浆内皮素(ET)、白介素-8(IL-8)、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及动脉血气分析的影响。方法:采用后肢创伤法建立创伤性休克大鼠模型,测定创伤前后及复苏后1、3、5、12hET、IL-8、CGRP及动脉血气分析水平。结果:在休克末及复苏后1、3、5、12h,大鼠血浆IL-8、ET、CGRP水平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分压(PO2)及氧饱和度(SO2)发生明显变化。血浆IL-8,ET和CGRP含量与休克前相比较明显升高,峰值出现在复苏后5h,同时伴有PCO2升高,而PO2和SO2明显下降。结论:创伤性休克血浆IL-8,ET、CGRP水平明显升高且伴随着PCO2、PO2和SO2的变化。IL-8,ET和CGRP在创伤性休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低温对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浆含量的影响。方法健康杂种犬12只,采用海水浸泡体温过低症模型,将犬置入低温人工海水中,使其肛温降至27℃。于实验前和肛温降至35℃、30℃、27℃时分别取血浆采用放射免疫分析进行ET和CGRP含量测定。结果随着体温逐渐下降,ET含量逐渐增加,体温降至27℃时血浆ET含量显著增加(P〈0.01) 而CGR含量则逐渐减少,体温降至27℃时血浆CGRP含量显著下降(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CGRP含量与ET呈负相关(r=-0.9972,P〈0.05)。结论体温过低时,血浆内皮素含量明显增加,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明显下降,且两者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定脑梗死病人血浆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探讨其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RIA),对53例在急性期与恢复期的脑梗死患者,分别作血浆 ET 和 CGRP 分析,并用33例健康对照人员作对照。结果脑梗死患者在疾病的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浆 ET 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经治疗后有所下降,而血浆 CGRP 含量在疾病的急性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第20天恢复正常。结论在脑梗死的急性期,血浆 ET 及 CGRP 含量明显升高,与脑损伤程度有良好的相关性,提示神经肽参与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7.
韩志奋  姜领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10):1363-1364,1367
目的: 研究高血压前期患者血浆中一氧化氮(NO)、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ET)、抵抗素以及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的变化.方法: 将有连续记录血压增高者60例依据血压水平分为高血压组30例、高血压前期组30例,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对照组.分别测量3组人群血浆中NO、CGRP、ET、MCP-1和抵抗素的水平.结果: 高血压组和高血压前期组患者血清NO、CGRP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ET、MCP-1和抵抗素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P<0.01).高血压组患者血清NO和CGRP均显著低于高血压前期组(P<0.01),而 ET、MCP-1和抵抗素水平均明显高于高血压前期组(P<0.01).结论: 血压升高可以明显损害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表现为NO、CGRP、ET、抵抗素及MCP-1的代谢失衡,高血压前期人群已出现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的变化及非洛地平对其影响。方法:观察124例EH患者(EH)组用非洛地平治疗前后血浆NO、ET和CGRP浓度的变化,并与30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非洛地平治疗前EH组血浆NO和CGR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非洛地平在有效降压的同时,能使EH患者血浆NO和CGRP浓度升高,ET浓度降低,对EH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