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伤后1周)外伤性脑梗死与凝血功能异常的关系,及其对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218例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凝血功能各项指标以及入院时GCS评分、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评分;伤后3个月采用GO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颅脑损伤患者继发外伤性脑梗死的影响因素及凝血功能异常和外伤性脑梗死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本组患者中27例伤后1周出现外伤性脑梗死;伤后3个月,预后良好(GOS评分4~5分)178例,预后不良(GOS评分1~3分)40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小板计数〈100×109/L、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超过3 s、D-二聚体〉0.4 mg/L、DIC评分≥5分是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继发早期PTCI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同时,它们也是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指标(P〈0.05)。结论监测中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的凝血功能对于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是帮助。  相似文献   

2.
外伤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的发病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同顾性分析47例颅脑损伤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手术去骨瓣减压,33例采取保守治疗。按cosHz分判断患者预后,良好20例,中残8例,重残5例,死亡14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及儿童、老年人易发生外伤性脑梗死。若早发现,早诊断,早期采取合理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降低致残及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糖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50例既往无糖尿病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均于入院时进行GCS评分,根据GCS评分分为轻中度颅脑外伤组(GCS 9~15分)和重度颅脑外伤组(GCS 3~8分),并对患者48h内的血糖变化进行检测,探讨伤后血糖水平与患者伤情、预后的关系。结果重度颅脑损伤组患者的平均血糖水平高于轻中度组(P<0.05),血糖>11.1 mmol/L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明显高于血糖<11.1 mmol/L者(P<0.05),死亡患者的血糖水平明显高于存活患者(P<0.05)。结论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急性期的血糖浓度是判断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及近期预后的参考指标,可作为GCS评分外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并发外伤性脑梗死与凝血功能间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0-01-2013-08收治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是否合并外伤性脑梗死进行分组。于入院时测定患者凝血功能,伤后3个月评估2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并比较。结果 A组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D-二聚体分别为(17.6±1.1)s、(48.7±2.0)s、(0.4±0.2)g/L,均高于B组(P0.05),同时也超过正常范围,凝血障碍发生率为70.8%,显著高于B组的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2分2例,3分4例,4分5例,5分13例,平均评分为(3.8±0.3)分,显著低于B组的(4.8±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若合并外伤性脑梗死,发生凝血功能障碍的几率也会随之增加,进而对预后造成不良影响。临床需重视脑损伤患者外伤性脑梗死与凝血功能情况,并据此采取干预措施,改善凝血功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CK、CK-MB及cTnI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分别对经颅脑CT/MRI及临床表现确诊的2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入院后第1、3、5天进行CK、CK-MB及cTnI动态观测,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及患病后1月时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结果(1)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CK、CK-MB及cTnI异常的分别有70例、40例和22例。33.04%(76/230)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后存在心肌标志物异常;(2)大脑半球梗死的患者CK、CK-MB和cT-nI水平与其它部位脑梗死患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3)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的CK、CK-MB及cTnI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正相关(P〈0.01;P〈0.01;P〈0.05),而脑梗死患者早期CK-MB及cTnI水平与患病后1月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差值呈负相关(P〈0.05;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可出现心肌标志物异常,且与脑部梗死部位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评分(CSS)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99例,在入院24 h内进行CSS评分,对其进行死亡危险度分析、拟合优度检验以及真实性分析,并找出最佳生存死亡界值,评价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CS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6,分辨度好,能较好区分近期可能死亡的患者和可能存活的患者,其预测界值为25分;25分以上者病死率明显高于25分以下者。结论 CSS评分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预测有较好的实用性,是一种较理想的脑梗死病情评价系统,其死亡界值为25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控制性减压术治疗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按半随机原则等分为两组,治疗组行术中控制性减压术,对照组行常规骨瓣开颅术。术后随访6个月,GOS预后评分4-5为预后良好,1-3分为预后不良。结果治疗组发生术中急性脑膨出3例,迟发性颅内血肿4例,脑梗死2例。对照组发生术中急性脑膨出10例,迟发性颅内血肿12例,脑梗死3例。两组急性脑膨出和迟发性颅内血肿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脑梗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治疗组GOS4。5分23例,1.3分17例;对照组GOS4-5分13例,1-3分27例;两组预后良好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控制性减压术能有效降低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控制性阶梯式减压手术治疗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将186例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96例)和对照组(90例)。对照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观察组在标准大骨瓣减压的基础上术中采用控制性阶梯式降颅压手术。结果观察组术中急性脑膨出发生率、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随访6个月,根据GO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观察组预后良好率(GOS评分4~5分)显著增高(P<0.05)。结论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基础上,术中采用控制性阶梯式减压手术,能有效降低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严重颅脑损伤患者血糖变化与预后的关系,为颅脑损伤患者伤情及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发病与否分为颅脑创伤组和对照组;以入院时GCS评分判定病情分成3~4分组(10例),5~6分组(15例),7~8分组(23例);按照预后分为存活和死亡2组。结果急性颅脑创伤患者的血糖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GCS评分3组间血糖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糖水平与GC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721,P<0.01);死亡组的血糖含量明显高于非死亡组(P<0.01)。结论颅脑损伤后血糖值可作为判断伤情的指标,应重视颅脑损伤患者血糖监测,努力控制高血糖,提高急性严重颅脑创伤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继发急性外伤性脑梗死(PTCI)的危险因素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18例中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7例伤后1周内出现PTCI。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入院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是否合并脑疝、颅内压、血压、血气分析中CO2值、DIC评分、是否合并感染、有无实施去骨瓣减压术共10个因素与PTCI的关系,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经过统计学分析,患者的入院GCS评分、合并脑疝、颅高压、低血压、DIC评分是发生PTCI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年龄、性别、CO2值、合并感染以及有无实施去骨瓣减压术与PTCI无明显相关性。入院GCS评分低(3~5分)、合并脑疝、低血压、DIC评分≥5分、合并感染、继发PTCI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中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入院GCS评分、合并脑疝、颅高压、低血压、DIC评分是发生PTCI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GCS评分低、合并脑疝、低血压、DIC评分≥5分、合并感染、继发PTCI的患者预后差,致残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研究尿酸与中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详细采集纳入的350例中青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资料,检测血尿酸、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进行NIHSS评分及mRS评分,分析血尿酸与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病情严重程度及90 d预后的关系。结果中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比正常人高( P<0.05);中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与入院时病情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357);血尿酸水平与中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呈正相关(OR=1.012,P=0.026)。结论中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高;血尿酸水平不影响中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时的病情严重程度,高尿酸影响中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出院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50例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均行去骨板减压术治疗。出院时,根据GOS评分评估预后,4~5分为预后良好,1~3分为预后不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150例中,出院时预后良好39例,预后不良111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APACHEⅡ评分低、无瞳孔散大及入院时GCS评分较高及气管切开术是预后良好的独立评估指标(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预后影响因素很多,对于入院时APACHEⅡ评分较高、瞳孔散大、入院GCS评分较低的病人,应及早采取措施干预,以改善病人预后;另外,重型颅脑损伤建议尽早进行气管切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血肿清除术后并发脑梗死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0-12—2014-12接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术后并发脑梗死60例,未合并脑梗死40例,对2组患者临床资料(年龄、受伤时间、损伤程度、诊治)进行分析。结果脑梗死组与非脑梗死组患者平均年龄、脑损伤程度及脑疝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预后良好率33.33%,病死率6.67%;非脑梗死组Bederson评分1.48±0.34,凋亡细胞数59±12,均低于脑梗死组的2.79±0.28、116±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血肿清除后并发脑梗死与年龄、脑损伤程度等有关,需及时诊断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以提高患者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14.
我们总结了1998-08~2004-08收治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0例,其中50例行亚低温治疗的临床资料,现就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进行探讨,旨在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规范化治疗研究提供依据。1资料与方法1·1材料选择我院1998-08~2004-08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100例(男79例,女21例)。年龄13~56岁,平均38·3岁。临床表现:按照GCS评分3~5分39例,6~8分61例。生命体征:入院时体温正常或略高82例,高于38·5℃18例;入院时所有患者血压均>140/90mmHg;单侧巴宾斯基征阳性29例,双侧巴宾斯基征阳性52例;一侧瞳孔散大26例,双侧瞳孔散大12例。1·2方法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CRP、FSH等临床检验指标水平与急性颅脑损伤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科收治的72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研究组)和50例体检正常者(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相关血清指标等水平差异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空腹血液相关检验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体检者(P0.05);研究组患者入院时空腹血液相关检验指标水平随着急性颅脑损伤程度的增加而升高(P0.05);研究组患者预后相关影响因素包括入院GCS评分、伤后入院时间、血清CRP、FSH、LH D-二聚体及血糖水平(P均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入院GCS评分≤8分、伤后入院时间6 h、CRP35.0 mg/L、血糖10.0 mmol/L、FSH12.0 U/L、LH22.0 IU/L及D-二聚体1.0 mg/L均是影响研究组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对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CRP、FSH等血清指标水平可反映其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特点以及其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2012-01—2014-02收治的急性单纯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监测血浆PT、APTT、TT、Fbg和D-二聚体,分析GOS评分与凝血指标的关系、继发性颅内血肿与凝血指标的关系、继发外伤性脑梗死与凝血指标的关系,以及D-二聚体与伤情(GCS评分)、预后(GOS评分)的关系。结果 GOS评分不同组间TT、Fb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继发性颅内出血者PT、Fb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继发外伤性脑梗死者PT、APT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在GCS评分越低组阳性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OS评分预后不良(1~3分)组D-二聚体阳性率比预后良好(4~5分)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PT、APTT、TT、Fbg和D-二聚体能较好反映颅脑损伤后凝血纤溶状态,其中D-二聚体是一个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好的指标。颅脑损伤越重,凝血功能紊乱越明显;凝血功能紊乱越明显,预后越差,其可作为预后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GMI)对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药物的安全性。方法49例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两组,常规治疗组24例,GM1治疗组25例。治疗14天后观察GCS及不良反应,3个月后观察GOS。结果GM1治疗组GCS评分和GOS评分明显比常规治疗组升高。结论早期应用GM1治疗急性重症颅脑损伤,可促进患者脑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且副作用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后并发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病因素和预防、诊治。方法发现颅脑损伤后并发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者均静脉给予氨甲环酸及洛赛克,同时,胃内注入凝血酶、云南白药及去甲肾上腺素一冰盐水等综合治疗。结果9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并发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者12例,GCS评分6~8分10例,3~5分2例,死于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者3例,证实颅脑损伤越重,GCS评分越低,高龄患者,本身基础病越重,其发生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及病死率越高。结论颅脑损伤病人应注意并发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可能性,密切观察,并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去除应激因素,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糖水平的变化与颅脑损伤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118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后检测血糖,并在第1周内隔天检测血糖,2~4周每周检测血糖一次,取入院时和1个月血糖水平,分析血糖水平与GCS评分、病死率、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GCS评分与预后存在相关性:入院时正常血糖组(3.6~6.4mmol/L)GCS评分较高,较高血糖水平组(〉6.4~11.0mmol/L)GCS评分较低,高血糖水平组(〉11.0mmol/L)GCS评分最低,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正常血糖组病死率为0(0/34),较高血糖水平组病死率3.5%(2/57),高血糖水平组病死率最高,为22.2%(6/27),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控制血糖1个月后,大部分患者血糖水平均下降,正常血糖组病死率为0(0/80),较高血糖水平组病死率13.0%(3/23),高血糖水平组病死率最高,为33.3%(5/15),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后血糖水平可作为判断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一个指标,患者血糖水平越高,预后愈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90 d预后相关的影响因素及急性期碱性磷酸酶(ALP)水平是否为急性脑梗死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方法收集2013年9月~2014年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10例,全面收集与预后有关的临床资料并进行NIHSS量表评分,并于90 d后行短期预后随访,进行mRS量表评分;将mRS评分>2分定义为预后不良组,≤2分定义为预后良好组,对2组所收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0例患者进入研究队列,90 d后失访11例,失访率为5.24%,最终进入研究队列的患者为199例,其中47例(23.62%)发生预后不良事件。入院时NIHSS评分(P=0.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