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束支内文氏现象罕见,而与异位室性搏动相关的束支内文氏现象更属罕见。现将遇到的1例与多源性室性早搏相关的直接显示性、不完全性隐匿性及完全隐匿性右束支内文氏现象的心电图,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房室交界性逸搏心律伴束支及分支内文氏现象的心电图表现、诊断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对7例房室交界性逸搏心律伴束支及分支内文氏现象的常规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的心电图特征包括:①窦性心律、心房颤动时伴完全性/高度房室或窦房阻滞;②心室节律是起源于房室交界区的逸搏心律,节律匀齐;③逸搏的QRS波周期性出现正常形态,之后继以束支阻滞逐渐加重的图形。结论束支及分支内文氏现象是少见的心电现象,可以通过体表心电图做出诊断,其临床预后较差,需积极采取诊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束支内文氏现象的直接显示型及不完全隐匿型已有报道,而完全隐匿型迄今缺如.现将遇到的一例可能是完全隐匿性右束支内文氏现象的心电图,报道如下.病历摘要及心电图分析患者男性,73岁.诊断:高血压病及冠心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正常化"室性融合波的诊断和发生机制。方法回顾分析1993年1月至2011年10月间在我院住院和门诊心电图有束支阻滞特征伴融合波正常化的12导联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65例,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65例患者中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形39(60%)例,呈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图形23(35.4)例,同时呈现两种束支阻滞图形3例(4.6%),完全性房室阻滞伴双重室性自主心律3(4.6%)例。高度房室阻滞伴室性自主心律12(18.5%)例,窦房阻滞伴室性逸搏3(4.6%)例,室性并行心律45(69.2%)例,房性早搏伴室性逸搏2(3.1%)例。结论束支阻滞时出现室性融合波正常化有多种机制,提示存在与束支阻滞同侧心腔起源的心室异位灶。掌握这些心电现象的机制,有助于进一步分析并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61岁.因近半月来咳喘而就诊我院.查体:一般情况尚可,血压120/80 mmHg,心率68次/min,律齐无杂音,双肺可闻及散在哮鸣音,临床诊断: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常规12导联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间歇性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1).遂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偶发房性期前收缩,偶发室性期前收缩,每个期前收缩后第1个QRS波群形态时间均正常,从第2个波群开始又恢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形.动态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偶发室性期前收缩;③偶发房性期前收缩;④不完全性隐匿性右束支阻滞呈文氏现象(图2).  相似文献   

6.
隐匿性传导是指一个窦性或异位搏动在传导途经中,传到足够深处,但不能“走毕全程”的一种现象。隐匿性传导由于未能使心房或心室除极,故不能在心电图上显示出来,但常常影响随后搏动的传导和形成,而被间接推测出其发生。隐匿性传导可发生于心脏的任何部位,以房室结区的隐匿性传导最常见。由房性早搏或室性早搏伴隐匿性传导激发交界性心律较少见,现将我们见到的一例报道如下: 患者为一例28岁的女性。主诉经常心悸,乏力而来作心电图检查,血压正常,心脏听诊未发现明显杂音,但有心律不齐。心电图检查示为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室早伴逆行隐匿性传导激发交界性逸搏性心律,与窦性心律形成不完全性房室脱节,图中第1、  相似文献   

7.
通常,房室交界性并行心律不容易发现同向性的室性融合波。本文报道1例交界性并行心律合并预激征患者,异位冲动沿希氏束下传心室与窦性冲动沿肯氏束传入心室形成较为罕见的室性融合波。患者男性,40岁,患轻度高血压病,心电图(图1)为Ⅰ、Ⅱ、Ⅲ导联记录,Ⅲ导联为连续记录,F标志室性融合波,心电图表现:(1)基本节律为窦性心动过缓,心率42—54次/min。(2)窦性搏动下传的P-R间期为0.11s,  相似文献   

8.
交替性文氏周期常见发生在房室交界区、束支、分支或室性并行心律伴传出阻滞 ,而发生在室性期前收缩折返径路内较少见 ,我院万份动态心电图中仅见 2例 ,现将其中 1例报告如下。患者 ,女 ,70岁。心慌、胸闷 5年 ,加重 1个月入院 ,临床诊断 :冠心病。图 1为 CM5导动态心电图连续记录示 :室性期前收缩联律间期由短到长 ,3组分别为 51 5、578,52 3、578,52 3、578ms,每组间期前收缩消失 ,连续出现 3次窦性搏动 ,周而复始。动态心电图诊断 :1窦性心律 ;2室性期前收缩 级 (Lown分级 )伴折返径路内 A型交替性文氏周期。图 1 患者心电图  讨论…  相似文献   

9.
特殊类型QRS波形正常化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特殊类型QRS波群形态正常化形成机制,通过对15例非期前收缩引起的正常化QRS波群心电图分析,发现可分别用以下几点解释:(1)束支或房室旁道频率依赖性传导阻滞,(2)束支超常传导,(3)束支裂隙现象,(4)室性融合波群,(5)不完全性隐匿性束支内文氏现象.提示上述几点分别是形成问歇性束支传导阻滞或间歇性预激综合征的原因之一,理解它们有助于进一步分析和认识心律失常中常见的心电现象.  相似文献   

10.
完全性左束支阻滞(CLBBB)伴交界处并行节奏点性心律(JPSR)及室性自主心律临床少见,现报告1例。 男,78岁,因冠心病心绞痛于1980年6月23日入院。入院时的心电图为Ⅱ导的连续  相似文献   

11.
交替性双重性室性并行心律一例宋金钟交替性双重性室性并行心律至今甚少报道,现将作者所见的1例报道如下。患者,女,54岁。因急性胃肠炎合并电解质紊乱、冠心病入院,入院后1小时突然发生心脏骤停,心电静止,在复苏过程中心电图为心电静止→室性逸搏心律→加速室性...  相似文献   

12.
对交替性文氏周期(AW)的诊断是近年来心电学的进展之一。国内已有不少报道,但大多数是发生在房室交界区、束支、分支或室性并行心律伴传出阻滞者。Kinoshita(1980年)首次报道1例室性早搏(室早)折返径路内的A型AW,现将我们遇到的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右束支阻滞伴交替性QRS正常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右束支阻滞(RBBB)基础上,由室性并行心律(VPSR)频发室性融合波(VF)的QRS正常化,形成酷似交替性RBBB者较少,现报道一例如下:  相似文献   

14.
室性并行心律常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也可见于心脏正常的健康人,为探讨室性并行心律对小儿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我们对3027例患儿常规心电图中检出的31例室性并行心律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室性并行心律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6天~12岁。检查:X线心脏片,心电图、实验室检查、部分作超声心电图等。其中病毒性心肌炎23例,急性肾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分析动态心电图联合Lorenz散点图对诊断室性并行心律的意义.方法 收集2017年4月-2019年4月来我院确诊的室性并行心律患者75例.回顾分析24小时动态心电图、散点图及常规心电图的诊断检出率.结果 对于室性并行心律的诊断,相较常规心电图检查,24小时动态心电图能提高室性并行心律的阳性率,Lorenz散点图的分析亦具有典型的特征,两者结合能显著提高其诊断率.结论 动态心电图联合Lorenz散点图运用对室性并行心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交界性心律伴逆传性文氏现象比较少见,而交界性心律伴逆向传导的文氏现象同时伴显性及隐匿性折返激动者更为少见,现报道1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18岁。因确诊为先心病,房间隔缺损而入院行房间隔修补术。术后第二天发现心律不齐,随做心电图检查。 2 心电图特征 心电图为Ⅱ、Ⅲ、V_1导联连续记录。在记录中未见窦性P波出现,且心律不齐而借助梯形图分析。在  相似文献   

17.
通过观察一例心房扑动伴室性早搏患者24 h 动态心电图中的 Lorenz-RR 散点图,并利用时间散点图和任意时间段的 Lorenz-RR 散点图分段分析,发现其具有类似室性并行心律的“倒 Y”形特征,经散点图逆向分析技术确诊为室性并行心律。本文总结心房扑动合并室性并行心律的不典型的 Lorenz-RR 散点图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动态心电图室性并行心律Lorenz散点图特征及HRV,旨在快速提高室性并行心律的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运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动态心电图窦性心律中室性并行心律组32例,室性早搏组20例,正常组(偶发室性早搏组)22例的对照,观察室性并行心律的Lorenz散点图特征及3组间HRV的差别。结果室性并行心律的Lorenz散点图有明显不同,其全程Lorenz散点图多表现为倒Y字图形,少数为三角形、蝴蝶形、似室早的四分布及五分布图形,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分时段Lorenz散点图均有倒Y字图形或间歇性倒Y字图形,室性并行心律组多伴有HRV(SDNN、三角指数)降低改变,HRV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运用Lorenz散点图特征可迅速判断室性并行心律;室性并行心律多伴HRV(SDNN、三角指数)降低,其发生与自主神经功能失衡相关,与器质性心脏病变相关。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58岁,肺源性心脏病合并高血压性心脏病,多次心电图检查示有肺型P 波,右心室肥大,完全性右束支阻滞,频发室性早搏和室性并行心律。饶有兴趣的是反  相似文献   

20.
并行心律(PSR)并不少见,其中以室性者居多,有关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在室性并行心律(VPSR)发病中的意义虽有文献提及,但尚未引起注意,现将所见5例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