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探讨延迟脐带结扎对早产儿贫血及其相关指标的影响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医院产科分娩的28~36周剖宫产孕妇35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76例,对照组给予即时脐带结扎,即在胎儿出生10 s内结扎脐带,研究组给予延迟脐带结扎,即在胎儿出生45~60 s结扎脐带,比较两组早产儿出生脐带血、出生4周足跟血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新生儿经皮胆红素值(TCB),并记录其光疗情况、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住院情况。[结果]研究组出生4周足跟血Hb、HCT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败血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贫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剖宫产早产儿实施延迟脐带结扎安全可行,有效改善新生儿贫血,提高后期Hb、HCT,不增加红细胞增多症、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延迟结扎脐带对新生儿黄疸及红细胞增多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武警福建总队医院收治的足月分娩新生儿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新生儿分娩后10 s内结扎脐带,观察组应用延迟2 min结扎脐带。比较2组足月分娩新生儿黄疸发生率、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胆红素脑病发生率、睡眠障碍发生率;出生后第3天经皮胆红素的水平;红细胞压积平均值;红细胞增多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足月分娩新生儿黄疸发生率、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胆红素脑病发生率、睡眠障碍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生后第3天经皮胆红素的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红细胞压积平均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红细胞增多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迟2 min结扎脐带在足月分娩新生儿中应用对黄疸、高胆红素血症、睡眠无明显影响,但可导致红细胞增多症发生率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比较三种断脐时机对新生儿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4年9月在我院分娩的18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新生儿等分成A,B,C 3组。各组均使用气门芯法进行断脐处理,A组断脐时机为脐带搏动停止之后进行;B组断脐时机为新生儿出生后立刻进行;C组断脐时机为胎盘娩出后进行。对比不同断脐时机所致并发症发生情况、脐带脱落时间及Apgar评分。结果:并发症中A组与B组、A组与C组之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脐带脱落时间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pgar评分3组间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B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合理的断脐时机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感染,脐带搏动停止之后进行断脐的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7):1454-1455
目的观察新生儿延迟结扎脐带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2月的新生儿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给予延迟结扎脐带,即在新生儿娩出后60~90s结扎、截断脐带;对照组给予常规结扎脐带,即在新生儿娩出10s内结扎、截断脐带。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胎盘残余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脐血和产后1w外周血血红蛋白与胆红素水平、产后2w贫血和黄疸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量、胎盘残余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Apga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脐血血红蛋白和胆红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产后1w外周血中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胆红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2w内贫血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黄疸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当延迟结扎脐带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增加胎盘向胎儿的血液灌输量,减少脐带损伤出血量,预防新生儿贫血,同时对Apgar评分和新生儿胆红素水平无显著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胎儿娩出后2~3 min与30 s内结扎脐带对缺铁性贫血及铁储备的影响。方法选取产科分娩新生儿361例为研究对象,依照胎儿娩出结扎脐带时间分为晚结扎组181例和早结扎组180例,晚结扎组胎儿娩出后2~3 min结扎脐带,早结扎组胎儿娩出后30 s内结扎脐带,分析两组新生儿铁储备以及缺血性贫血情况。结果出生3天晚结扎组血红蛋白(Hb)(186.25±15.26)g/L、血细胞比容(Hct)(0.54±0.03)%,显著高于早结扎组(165.26±16.82,0.51±0.05)(P0.05)。晚结扎组贫血率(0)低于早结扎组(4.4%,P0.05)。其他指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4月龄晚结扎组和早结扎组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差异无显著性(P0.05);晚结扎组血清铁蛋白(SF)水平(52.75±0.73)g/L显著高于早结扎组(27.59±1.26)g/L,P0.05)。6月龄新生儿晚结扎组MCV、Hb、Hct等指标与早结扎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晚结扎组SF水平低于早结扎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产后大出血发生率、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发生率以及新生儿光疗比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晚结扎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18.8%)显著低于早结扎组(38.3%,P0.05)。结论在胎儿娩出时,延迟结扎脐带能够提高新生儿铁储备,减少缺血性贫血情况,对新生儿生长发育有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应用罗哌卡因复合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的效果。方法选取在超声引导下FICB联合全身麻醉下行THA患者142例并分为4组,A组30例采用0.3%罗哌卡因治疗,B组37例采用0.3%罗哌卡因联合0.5μg/kg右美托咪定治疗,C组41例采用0.3%罗哌卡因联合1.0μg/kg右美托咪定治疗,D组34例采用0.3%罗哌卡因联合1.5μg/kg右美托咪定治疗,比较4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B组、C组、D组的阻滞起效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A组,阻滞消退时间长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C组、D组以上指标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组、D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D组拔管时间显著长于A组、B组、C组(P 0.05),A组、B组、C组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各组不同时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C组、D组术后不同时点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显著低于A组、B组(P 0.05),A组、B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各组术后不同时点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C组、D组丙泊酚使用量显著少于A组、B组(P 0.05),B组、C组、D组瑞芬太尼使用量显著少于A组(P 0.05); D组PACU停留时间显著长于A组、B组、C组(P 0.05),A组、B组、C组PACU停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D组心动过缓发生率高于A组、B组、C组,B组、C组、D组恶心呕吐、追加镇痛的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THA患者应用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超声引导下FICB效果显著,1.0μg/kg右美托咪定作用最佳。  相似文献   

7.
抚触合并非营养性吸吮对低体重早产儿生理性黄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抚触合并非营养性吸吮对低体重早产儿生理性黄疸的影响。方法将160例低体重早产儿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分为4组,每组40例:单独胃管喂养(A组);胃管喂养合并非营养性吸吮(B组);胃管喂养合并抚触(C组);胃管喂养合并非营养性吸吮和抚触(D组),计算平均日排便次数、平均日排便量、胎粪排尽时间、黄疸持续时间、经皮胆红素(TCB)动态变化情况。结果D组患儿的胎粪排尽时间、黄疸持续时间和TCB均小于其他各组,D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日排便次数、平均日排便量D组多于其他各组,D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营养性吸吮和抚触可促进低体重早产儿胃肠道发育,减轻生理性黄疸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延迟结扎脐带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6月在北京市3所医院分娩的320例产妇及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组。实验组新生儿娩出后,待脐带搏动停止后结扎脐带;对照组新生儿娩出后60 s内立即断脐。比较两组母婴结局相关指标。 结果 共303例产妇和新生儿完成研究,实验组145例,对照组158例。实验组断脐时间为61~322 s,对照组断脐时间为2~60 s,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新生儿出生即刻血红蛋白值、出生后5~7 d血红蛋白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5~7 d经皮胆红素值、5~7 d黄疸发生率、蓝光治疗情况、出生后3个月贫血发生率、出生后3个月纯母乳喂养率,产妇产后出血、严重产后出血、第三产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延迟结扎脐带可以提高新生儿出生即刻、出生后5~7 d的血红蛋白值,不会增加产妇产后出血,延迟断脐与新生儿黄疸之间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出生时挤压脐带(UCM)对早产儿脑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45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出生时立即结扎脐带(ICC)组、延迟脐带结扎(DCC)组、UCM组,每组15例。比较3组早产儿的血常规及胆红素指标、脑损伤及神经系统后遗症情况。结果出生24 h时及出生7 d后,DCC组与UCM组早产儿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水平均高于I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出生后6、12、24、48、72 h,3组间经皮胆红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DCC组、UCM组的出生窒息发生率及窒息程度均低于ICC组,缺氧缺血性脑病、脑出血、输血及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均低于ICC组,住院时间均短于I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UCM可有效改善早产儿的血容量,减少脑损伤以及神经后遗症的发生,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延迟结扎脐带对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窒息新生儿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窒息新生儿娩出15 s内结扎脐带后进行正压通气复苏;观察组娩出60~120 s结扎脐带,结扎前进行正压通气复苏。比较2组窒息新生儿出生1、5、10 min时Apgar评分;出生24 h时采血,检测2组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记录贫血、脓毒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出生1 min时Apgar评分[(4.85±1.61)分]与对照组[(4.84±1.66)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5、10 min时Apgar评分[(7.86±1.38)、(8.75±1.08)分]高于对照组[(7.53±1.43)、(8.44±1.10)分](P0.05);观察组出生24 h时血红蛋白[(175.05±19.09)g/L]、红细胞压积[(59.74±5.01)%]高于对照组[(159.17±24.00)g/L、(53.51±5.17)%](P0.05);观察组贫血发生率(12.5%)低于对照组(34.4%)(P0.05),脓毒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红细胞增多症、颅内出血、高胆红素血症、心功能异常发生率(3.1%、3.1%、12.5%、6.3%、21.9%、6.3%)与对照组(9.4%、6.3%、6.3%、12.5%、12.5%、15.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窒息新生儿实行延迟脐带结扎,结扎前进行复苏,可改善其健康状况,降低贫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产儿非营养性吸吮对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的预防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6至2015年6月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0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中28~32周早产儿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各50例;32周早产儿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早产儿分为C、D两组,每组各50例。给予A、C组静脉营养补充能量,B、D组在A、C组基础上,加用非营养性吸吮。观察4组早产儿胎龄、出生体质量、胃肠外营养持续时间、肠内营养开始时间、出现胆汁淤积时间,以及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胆汁淤积综合征发生率。结果 A组与B组、C组与D组患儿的胎龄、出生体质量、肠内营养开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2 5);B组胃肠外营养持续时间低于A组,D组胃肠外营养持续时间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 5);B组患儿TBA、TBIL、DBIL、ALT水平均低于A组,D组患儿TBA、TBIL、DBIL、ALT水平均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 5);A、B两组患儿胆汁淤积综合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两组患儿胆汁淤积综合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的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综合征无明显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玻璃体切割术后治疗白内障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在该院进行二期手术治疗的80例白内障患者,80只眼,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A、B两组,A组采取一片式疏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B组采取三片式疏水性人工晶状体;另外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单纯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的48例患者80只眼,按照人工晶状体所植入的不同分为C组(一片式疏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D组(三片式流水性人工晶状体)。分析4组患者在术前和术后眼压、前房深度、眼轴长度、屈光状态变化情况,比较4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的人工晶状体偏心、倾斜度情况。结果术前,4组患者的眼压、前房深度、眼轴长度、屈光状态预期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4组患者的眼压均低于术前,各组间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的前房深度均高于手术前,术后3个月A组和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2 5),但A组高于C组和D组(P0.012 5),B组高于C组和D组(P0.012 5),C组和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2 5)。4组患者的眼轴长度和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屈光状态均发生远视偏移,其中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2 5),A组屈光状态实际值高于C组(P0.012 5),B组屈光状态实际值高于D组(P0.012 5),C组和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2 5)。术后3个月,4组间的人工晶状体水平、垂直偏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人工晶状体水平、垂直倾斜度比较中,A组高于B组、C组和D组(P0.012 5);B组和C组比较、B组和D组比较、C组和D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2 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三片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玻璃体切割术后治疗白内障更适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挤压脐带(UCM)和脐带延迟结扎(DCC)对早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产科经阴道分娩的134例早产儿纳入研究,并按不同的胎盘输血方法分为UCM组和DCC组,每组67例。比较2组早产儿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血常规指标、经皮胆红素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产后30~60 min、24 h及48 h, 2组间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峰值流速和阻力指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出生时、产后48 h及72 h, 2组间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产后24 h、48 h及72 h, 2组间经皮胆红素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发生率、新生儿贫血发生率及低血糖发生率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UCM与DCC在改善早产儿脑血流动力学和血常规相关指标方面的效果相似,且对经皮胆红素水平、并发症的发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4种不同种类的红细胞制剂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60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A、B、C、D 4组,A组患者输注悬浮红细胞,B组患者输注去白悬浮红细胞,C组患者输注洗涤红细胞,D组患者输注去白洗涤红细胞,比较4组患者输注后的临床疗效,以及红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及胆红素等指标。结果 A、B、C、D组患者输注后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3.3%、80.0%、93.3%、93.3%,C、D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输注后的红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及胆红素水平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间、A组与B组间以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洗涤红细胞制品和去白洗涤红细胞制剂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更明显,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利用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VTQ)比较各类甲状腺弥漫性疾病横向剪切波速度(SWV)变化特点。方法 将甲状腺弥漫性疾病入组病例,按病种分为五组: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组(Graves病)(A组,45例),青春期甲状腺肿组(B组,30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组(C组,42例),桥本氏甲状腺炎组(D组,43例),亚急性甲状腺炎组(E组,30例)。利用VTQ技术分别检测正常对照组(F组,40例)和甲状腺弥漫性病变组(190例)SWV值,比较、分析各类甲状腺弥漫性疾病SWV变化特点。结果 A组SWV值为(2.31±0.42)m/s,B组SWV值为(1.72±0.39) m/s,C组SWV值为(2.86±0.80)m/s,D组SWV值为(2.64±0.54)m/s,E组SWV值为(4.48±2.01)m/s,F组SWV值为(1.89±0.38)m/s。两两比较各组间的差异,除F组(正常对照组)与B组(青春期甲状腺肿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他们与其他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Graves病组)除与D组(桥本氏甲状腺炎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甲状腺功能减低组)与A组(Graves病组)、B组(青春期甲状腺肿组)、E组(亚急性甲状腺炎组)及F组(正常对照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与D组(桥本氏甲状腺炎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桥本氏甲状腺炎组)与A组(Graves病组)和C组(甲状腺功能减低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三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孕期体重增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932例妊娠前体重指数正常的单胎孕妇,按照孕期体重达标情况,将其分为A组(增重不达标)、B组(增重正常)和C组(增重超标),比较孕妇孕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孕妇分娩后,记录并比较新生儿体重、分娩方式(剖宫产、经阴分娩)以及分娩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C组孕妇孕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体重由低到高依次为A组、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剖宫产术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分娩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体重过度增加会提高孕妇孕期及分娩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分娩危险,应合理控制孕妇体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新生儿的脐带结扎时机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在涪陵中心医院出生的3 000例足月新生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娩出后10s内结扎脐带的1 500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选取娩出后延迟60s后结扎脐带的1 500例新生儿作为观察组,记录两组新生儿窒息发发生率、复苏成功率、窒息新生儿出生后1min及5min Apgar评分,比较两组结果的差异。结果对照组新生儿中有21例窒息新生儿,其中轻度窒息12例、重度窒息9例;观察组新生儿中有11例窒息新生儿,其中轻度窒息9例、重度窒息2例;观察组新生儿的窒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新生儿的轻度窒息率和重度窒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窒息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为(5.96±1.31)分,观察组窒息新生儿出生后1min Apgar评分为(5.38±2.0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窒息新生儿出生后5min Apgar评分为(7.17±0.52)分,观察组窒息新生儿出生后5min Apgar评分为(8.68±0.44)分,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窒息新生儿出生后1h的pH显著低于观察组,血糖显著高于观察组,血红蛋白水平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窒息新生儿的碱剩余和肌钙蛋白I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胎儿的结扎脐带操作在娩出后延迟60s进行,能够有效降低新生儿的窒息发生率,并且对于窒息的新生儿,能够有效地改善其复苏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射频超声血管测量技术在评价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弹性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关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临床疑似冠心病患者12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非冠心病组(A组:对照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组(B组)、单支病变组(C组)、多支病变组(D组).对以上4组患者行颈总动脉射频超声检查,记录颈动脉弹性参数,包括血管内中膜厚度(IMT)、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动脉管壁的扩张性系数(DC)和顺应性系数(CC)、硬度指数(α)、硬度指数(β),运用统计学方法比较4组间各参数的差异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B、C及D组IMT分别为(586.250±124.12)、(586.567±128.21)、(626.432±124.51)、(691.033±132.01)μm,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23,P<0.05),且A、B、C组分别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4、3.171、2.061,P均<0.05);A、B、C及D组PWV分别为(7.561±1.411)、(7.742±1.715)、(9.014±2.339)、(9.420±2.624)m/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75,P<0.01),且A、B组分别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96、2.343,P均<0.05),且A、B组分别与D组比较(t=2.471、2.917,P均<0.05);A、B、C及D组DC分别为(0.021±0.010)、(0.018±0.009)、(0.015±0.007)、(0.013±0.007)l/kPa,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40,P<0.05),且A组与C组比较(t=3.089,P<0.05),且A、B组分别与D组比较(t=2.761、2.416,P均<0.05);A、B、C及D组CC分别为(1.141±0.620)、(0.997±0.522)、(0.749±0.353)、(0.706±0.360)mm2/kPa,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12,P<0.01),且A、B组分别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5、2.284,P均<0.05),且A、B组分别与D组比较(t=2.881、2.509,P均<0.05);A、B、C及D组α 分别为(4.287±1.620)、(4.870±1.969)、(6.714±3.891)、(7.283±4.10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03,P<0.01),且A、B组分别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3、2.222,P均<0.05),且A、B组分别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07、2.745,P均<0.05);A、B、C及D组β分别为(8.662±3.259)、(9.927±3.969)、(13.599±7.781)、(14.777±8.23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62,P<0.01),且A、B组分别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5、2.206,P均<0.05),且A、B组分别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6、2.753,P均<0.05).结论 颈动脉弹性参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一定相关性,射频超声血管测量技术评价颈动脉弹性有可能作为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超声无创诊断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接种卡介苗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出生的200例新生儿,其中剖宫产85例,顺产115例。剖宫产新生儿分娩后48h接种者40例作为A组,剖宫产新生儿分娩后5d接种者45例作为B组,顺产新生儿分娩后12h接种者50例作为C组,顺产新生儿分娩后3d接种者65例作为D组。观察各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与胆红素峰值。结果 (1)C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为68.00%,明显高于A、B、D组的35.00%、31.11%、30.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256、χ22=7.998、χ23=8.115,P0.05);(2)C组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峰值为(14.98±4.86)mg/dL,高于A、B、D组的(14.33±3.55)、(13.91±3.08)、(14.02±3.09)mg/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221、t2=7.018、t3=6.582,P0.05);(3)A、B、C、D 4组病理性黄疸患儿血清胆红素峰值分别为(14.98±1.76)、(14.61±1.56)、(15.76±2.05)L、(15.76±2.05)mg/d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223,P0.05)。结论接种卡介苗时机越早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及严重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禁欲时间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为辅助生殖技术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535例男性的精液根据取卵日的禁欲时间随机分成A、B、C、D 4组。记录和分析使用各组别的精子进行IVF-ET后的结局。结果在女方年龄、不孕年限、超排卵长方案使用促性腺流毒(Gn)时间和总量以及获卵数没有统计学意义的情况下,2年收集到的A、B、C、D 4组的例数分别为29、159、278、69个。经统计学分析,4组的受精率和卵裂率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优质胚胎率显著高于A、B、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率各组间二者比较除B组显著高于C组外其余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妊娠率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妊娠中流产率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妊娠率各组间两两比较C组显著高于A、B、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组间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禁欲时间长短不影响体外受精后的受精率和卵裂率,禁欲6~7d的男性精液经密度梯度离心处理用于IVF-ET后其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较其他禁欲时间低,其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