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研究呼和浩特地区2008年6月~2009年5月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rotavirus,RV)的基因型。方法采集内蒙古妇幼保健院2008年6月~2009年5月所有≤59月龄的住院腹泻患儿粪便标本313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RV;对RV抗原阳性的标本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nested RT-PCR)对6种流行的VP7基因型(G1、G2、G3、G4、G8、G9)和5种流行的VP4基因型(P[8]、P[4]、P[6]、P[9]、P[10])进行分型;最后整理数据,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13份粪便标本中,125份为RV抗原阳性(39.94%)。对阳性标本进行VP7基因分型,结果为G1型64.8%(81/125)、G2型2.4%(3/125)、G3型14.4%(18/125)、G9型0.8%(1/125)、G1+G3混合型16.8%(21/125)、G2+G3混合型0.8%(1/125);进行VP4基因分型,结果为P[8]型84.0%(105/125)、P[4]型4.0%(5/125)、P[8]+P[4]型1.6%(2/125),13份...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基因分型方法调查研究酒泉地区婴幼儿A组轮状病毒(rotavirus,RV)腹泻的基因分型特点。方法对2001年11月至2002年12月酒泉地区收集的腹泻婴幼儿324份粪便标本,电脑随机抽样选取204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ant assay,ELISA)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进行轮状病毒病原检测,扩增A组轮状病毒VP4和VP7基因,并对阳性标本进行基因分型。结果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得204份粪便标本的A组轮状病毒阳性率为54.9%(112/204)。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呈阳性的标本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A组轮状病毒G,P基因型,结果表明,酒泉地区流行的A组轮状病毒主要基因型为G3P[8]型(50.0%),其余依次为G1P[4](15.8%)、G3P[4](15.8%)、G1P[8](10.6%)、G2P[4](2.6%)和G1G3P[4](2.6%)、G1G3P[8](2.6%)。结论A组轮状病毒是酒泉地区婴幼儿非细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其中G3P[8]型是主要基因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呼和浩特地区2008年6月~2009年5月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rotavirus,RV)的基因型。方法采集内蒙古妇幼保健院2008年6月~2009年5月所有≤59月龄的住院腹泻患儿粪便标本313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RV;对RV抗原阳性的标本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nested RT-PCR)对6种流行的VP7基因型(G1、G2、G3、G4、G8、G9)和5种流行的VP4基因型(P[8]、P[4]、P[6]、P[9]、P[10])进行分型;最后整理数据,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13份粪便标本中,125份为RV抗原阳性(39.94%)。对阳性标本进行VP7基因分型,结果为G1型64.8%(81/125)、G2型2.4%(3/125)、G3型14.4%(18/125)、G9型0.8%(1/125)、G1+G3混合型16.8%(21/125)、G2+G3混合型0.8%(1/125);进行VP4基因分型,结果为P[8]型84.0%(105/125)、P[4]型4.0%(5/125)、P[8]+P[4]型1.6%(2/125),13份未分出型别。结论 RV是...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柳城县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RV)G型和P型的分型.方法2010年1~4月收集柳城县5个医疗机构就诊的婴幼儿腹泻粪便标本237份,采用A群轮状病毒诊断试剂盒(胶体金法)进行初筛,对RV初筛阳性标本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酶联免疫吸附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进行RV检测和G、P分型.结果初筛检出89份阳性标本,阳性率37.55%;复检检出71份阳性标本,在71份阳性标本中G型分型为G1型8株(11.27%),G2型5株(7.04%),G3型38株(53.52%),G4型2株(2.82%),G9型10株(14.08%),混和型3株,未定型5株; P型分型为 P[8]型60株(84.51%),P[4]型5株(7.04%),P[6]4株(5.63%),P[9],P[10]型未检出,混合型1株,未定型1株,G型与P型组合以G3P[8]最常见,G9P[8]、G1P[8]、G2P[4]次之.结论柳城县婴幼儿RV流行型别以G3P[8]为主.  相似文献   

5.
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的临床特点及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子流行病学调查银川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学特点和临床相关性分析。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对银川地区2009年7月~2010年6月收集的256例婴幼儿腹泻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RV)检测。结果:在256例标本中应用ELISA法检测RV阳性率为60.2%(154/256),RT-PCR法阳性率为53.9%(138/256);其中G2型55份(39.9%)、G3型42份(30.4%)、未能分型26份(18.8%),不同G型混合感染8份(5.8%),G1型7份(5.1%),未发现G4和G9型。对标本进行P分型,P[4]基因型62份(44.9%),未能分型40份(29%),P[8]基因型36份(26.1%),无混合感染,未发现P[6]、P[9]、P[10]型。RV G型与P型的关系主要为P[4]G2、P[8]G3。结论:HRV是银川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最主要病原,临床症状重于非HRV腹泻。  相似文献   

6.
石家庄市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感染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掌握石家庄市5岁以下腹泻儿童轮状病毒的感染状况.方法:于2006年11月~2007年11月在河北省儿童医院和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收集5岁以下儿童疑似病毒性腹泻病例粪便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标本中HRV抗原,对部分阳性标本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进行HRVG血清型和P基因型分型.结果:170份标本HRV抗原107份阳性,阳性率62.9%.G血清型以G3型为主,未发现G4血清型.P血清型以P8为主,未发现P6、P9、P10等基因型.GP血清组合除常见的G1P[8]、G2P[4]、G3P[8]外,出现G9P[8]组合.结论:HRV是石家庄市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流行的主要血清型为G3型.  相似文献   

7.
2006年儿童病毒性腹泻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哨点医院(成都市儿童医院)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主要病原的分布特征。方法收集成都市儿童医院2006年5岁以下住院腹泻患儿106例的粪便标本,按国家监测方案统一制定的个案表进行个案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成都市儿童医院2006年5岁以下住院腹泻患儿106例的粪便标本中4种病毒检测阳性率依次为轮状病毒(RV)48.11%,星状病毒(Astv)7.14%,肠道腺病毒(AdV)3.57%,杯状病毒(HuCV)0,RV毒株G血清型分型结果为G3(32%),依次是G1(28%),G2(20%),G1+G3仅有1例(4%)。P基因分型结果为P4(75%),P8(15%),P10(5%),未分型(5%)。结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病原复杂,RV仍是主要病原,其次为Astv,Adv。  相似文献   

8.
中国1998~2004年G9型轮状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研究中国流行的轮状病毒(Rotavirus,RV)G9型毒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在中国9个地区收集5岁以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RV,对阳性标本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型,选择G9型毒株进行VP7基因全长克隆测序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98~2004年共检测出RV1 268份,其中45份为G9型(3.5%),昆明最多(34/45),其次是兰州(8/45)、长春(2/45)、卢龙(1/45),北京、郑州、杭州、福州、广州未检测到G9型毒株。对35份G9型标本进行P分型鉴定:15份为P[8]型,12份为P[6]型,5份为P[4]型,1份为P[8 4]混合型,2份未能分型。中国1998~2000年以P[8]G9毒株流行为主,而2001年后以P[6]G9毒株为主。22株G9型病毒VP7基因序列比对结果表明,中国流行的G9型毒株彼此同源性高,同属G9第3亚型。结论中国流行的RV G9型株与世界各地的流行株同源性较高,国内传播范围扩大的趋势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
苏州市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沈蕙  李海  张钧  顾红英  王蓓 《中国公共卫生》2003,19(12):1420-1421
目的 研究苏州市5岁以下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2001年9月~2002年8月期间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5岁以下腹泻患儿进行调查。收集腹泻患儿粪便标本检测轮状病毒并对轮状病毒阳性标本用ELISA、PCR法进行分型研究。结果 共检测标本775份,轮状病毒阳性274份,检出率35.35%;血清分型发现,轮状病毒腹泻G分型以G3(40.15%)和G1(28.42%)为主要流行株,基因P分型结果以P[4](39.68%)为主,尚发现较多不常见G/P组合和未分型病毒株。结论 苏州市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以G3和P[4]最多见,但有较多未分型病毒株,应继续进行轮状病毒腹泻的监测。  相似文献   

10.
兰州地区2004-2005年度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目的了解兰州地区主要四种腹泻病毒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儿科2004年7月至2005年6月5岁以下全部住院腹泻患儿400例的粪便标本,分别采用Dako公司酶免疫试剂盒检测轮状病毒、星状病毒、腺病毒,杯状病毒检测采用酶免疫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对轮状病毒、星状病毒阳性标本用RT-PCR进行毒株分型鉴定.结果400份标本中四种病毒检测阳性率依次为轮状病毒47.3%、杯状病毒15.5%、星状病毒9.5%、腺病毒7.5%.其中有混合感染的病例数占13.5%.轮状病毒毒株G血清型分型结果为G2(34.4%)、G3(32.8%)、G1(1.1%)、不同型混合感染(5.8%)、未能分型(25.9%),P基因型分型结果为P[4](45%)、P[8](22.1%)、未能分型(32.9%).G型与P型组合P[4]G2(43.6%)、P[8]G3(25.6%),P[4]G3(13.8%)、P[8]G2(3.2%)、P[4]G1和P[8]G1各1例.星状病毒血清分型结果为1型(57.8%)、3型(2.6%)、8型(2.6%)、未能分型(36.8%).病毒性腹泻的高发季节轮状病毒最为明显为10-12月份.发病年龄主要为2岁以下婴幼儿,轮状病毒的高发年龄是6-23月龄.结论兰州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复杂,轮状病毒仍是最主要病原,该年度轮状病毒的主要流行株为P[4]G2,与往年明显不同,病原混合感染比例较大,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08年6月-2010年5月致婴幼儿腹泻A组轮状病毒的流行特征及病毒基因亚型特点。方法收集内蒙古妇幼保健医院<5岁全部住院腹泻患儿粪便标本730份,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对检测阳性标本用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进行分型鉴定。结果 730份标本中,酶联免疫法(ELISA法)检出阳性标本298份,阳性率为40.8%,对298份轮状病毒抗原阳性标本进行RT-PCR检测,其中G血清型分出亚型的有292份,占98.0%,P基因型分出亚型的有254份,占85.2%;同一份标本G、P分型方法均分出亚型的有250份,占83.9%,同时分出98份G亚型组合型,11份P亚型组合型。结论 G1,G3,P〔8〕是流行的优势亚型,G1+G3组合亚型又是主要的组合流行型;呼和浩特市轮状病毒感染高发季节是10月至次年2月,流行优势毒株发生了从G1到G3的漂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人源性和食源性副溶血性弧菌优势血清型、携带毒力基因和分子分型情况。方法 收集2014 - 2016年广州地区腹泻患者和食源性监测中分离到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分型、毒力基因鉴定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PFGE)。结果 70株副溶血性弧菌,临床分离株48株,血清型分别为O3∶K6、O4∶K8、O1∶K1、O4∶K9、O1∶K36,其中O3∶K6为主要型别(70.8%),其次为O4∶K8(20.8%)。食品分离株22株,血清型分散无明显优势。毒力基因检测,临床分离株46株tdh、toxRS/new、orf8全部阳性。食品分离株6株tdh阳性,toxRS/new、orf8全部阴性。所有菌株均未检出trh基因。PFGE分析70株副溶血性弧菌可分为45种带型,2种聚类,菌株间的相似值为45.6 %~100 %。结论 副溶血性弧菌临床分离株与食品分离株在血清型和毒力基因分布上具有分离现象。引起广州地区食源性疾病的副溶血性弧菌株,是主要以携带tdh、toxRS/new、orf8基因的O3:K6型菌株。PFGE图谱显示,本区域70株副溶血弧菌呈现基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急性腹泻患儿粪便中肺炎克雷伯菌的携带情况,以及其中具有多重耐药性和高毒力的肺炎克雷伯菌菌株的分布情况。方法 2015年5~9月,采集广州市某医院门诊腹泻患儿的粪便样本,分离鉴定肺炎克雷伯菌并进行药敏试验,同时筛检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s,ESBLs)菌株。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实验检测产ESBLs菌株中具有耐药基因blaTEM、blaSHV和blaCTX-M的菌株分布情况;用PCR实验检测所有分离菌株中六种常见高毒力荚膜血清型的分布情况。结果 在87份腹泻患儿粪便样本中,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为66.7%。分离株对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第一代头孢菌素和呋喃妥因的耐药率较高;而对二、三、四代头孢类抗菌素、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性较低,且未检出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为12.1%(7/58),其中检出4株blaCTX-M和2株blaTEM基因型菌株,未检出含blaSHV基因型菌株;所有分离株的多重耐药率为27.6%。共检出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K2、K20、K54型各1株,未检出K1、K5及K57型。结论 腹泻患儿粪便中肺炎克雷伯菌分离率较高,多重耐药性菌株比例较高,而且存在具有多重耐药同时高毒力的菌株,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引起桂阳县某镇中心学校一起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的病原。方法对采集的大便样30份、学校自备水源水样1份进行细菌学检测和药敏试验。结果从所采集的31份标本中分离出11株F2a型志贺菌,其中大便样10株,水样1株。结论根据检测结果确认本次疫情由福氏2a型志贺菌所引起。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了解2016-2018年广州地区儿童腹泻中诺如病毒感染的情况,为临床诊断和病毒性腹泻疾病的防控提供可靠数据.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住院和门诊的腹泻12岁以下儿童粪便标本856份,采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检测诺如病毒核酸,确定是否感染阳性,并从患者感染年龄、性别、时间等方面比较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广州市5岁以下婴幼儿诺如病毒感染状况及对诺如病毒阳性株进行基因型分析。方法收集广州市2008年5家病毒性腹泻监测点医院的门诊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腹泻的5岁以下患儿临床资料及粪便标本692份,采用ELISA方法检测轮状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抗原,将诺如病毒抗原阳性的标本用RT-PCR方法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扩增,阳性产物回收、纯化并测序,结合GenBank中的相关序列进行型别流行特点分析。结果 692份标本中,ELISA方法检测4种病毒的阳性率分别为轮状病毒31.9%(221/692)、诺如病毒21.2%(147/692)、腺病毒6.1%(42/692)、星状病毒1.2%(8/692),混合感染占6.8%(47/692)。诺如病毒腹泻病例发病高峰在9—11月份,占51.7%(76/147),2岁以下病例数占91.8%(135/147)。临床症状以腹泻、呕吐、发热、腹痛为主。147份诺如病毒ELISA阳性标本中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核酸阳性率为84.4%(124/147),经测序及与GenBank中的相关序列比对,证实124份均属诺如病毒GⅡ遗传组,其中1份是GⅡ2型,其余均为GⅡ4型,GⅡ4型中又有不同分支。结论诺如病毒是广州市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的常见病原之一,仅次于轮状病毒,常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流行优势株基因型为GⅡ4型。  相似文献   

18.
广州亚运会症状监测系统的建立与运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广州亚运会症状监测系统并分析其运行情况,探讨症状监测体系在大型运动会卫生保障中的应用。方法开发亚运会症状监测与涉亚人员健康监测信息系统,从2010年11月3日起通过亚运场馆医疗点、定点医院、接待酒店等途径收集所有涉亚人员发热、腹泻、皮疹、结膜红肿、黄疸等5类症状信息,对所有出现症状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同时收集同时期学生因病缺勤信息。采用敏感度、特异度等指标对监测体系进行评价。结果广州亚(残)运会期间,症状监测系统报告五大症状的患者476人次,其中发热症状163例,腹泻202例,皮疹61例,结膜红肿31例,黄疸0例,发热伴腹泻11例,发热伴皮疹4例,发热伴结膜红肿1例。学校学生症状监测各类症状7273人次,其中以咳嗽和发热为主;监测体系报告及时,病例症状发生到报告平均6.3h,聚集性症状报告平均2.5h,报告准确率99.78%,无传染病、食物中毒病例漏报。结论亚运会期间,基于驻馆医疗团队及公共卫生保障团队、定点医院主动监测为主要形式,发热、腹泻等五大类症状为监测内容的监测系统敏感性、特异性高,成本费用低,能及早地识别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可以广泛应用于大型活动的卫生保障实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研究广州地区人类杯状病毒(HuCV)的感染流行特征.方法 收集广东省中医院病毒性腹泻粪便标本380份,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样本中的HuCV[包括诺瓦克样病毒(NLVs)和扎幌样病毒(SLVs)]核酸.结果 人类杯状病毒总检出率为28.68%,其中NLVs和SLVs检出率分别为22.89%、7.11%;HuCV在4个季度的感染率分别为46.29%、10.09%、6.42%和36.70%;另外,1例样本同时感染了GⅡ型NLVs和GⅡ型SLVs,有4例样本同时感染了 G Ⅰ、GⅡ型NLVs.结论 HuCV是导致广州地区病毒性腹泻的重要病原体之一,高发期集中在第一、四季度,诺瓦克样病毒在HuCV感染中占主导作用;广州地区存在着HuCV不同基因型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20.
商丘市2006~2010年沙门菌感染性腹泻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某市沙门氏菌所致感染性腹泻发病特征、主要血清型别和耐药谱,帮助分析流行趋势,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在城市2个区的监测点社区门诊采集监测病例的粪便标本进行沙门菌培养,菌株进行血清分型及耐药监测,收集病人临床及流行病学。[结果]5年来共采集2327份腹泻病例标本,检出85株沙门菌,总检出率3.65%。鉴定出14个血清型,5株未定型,占前4位的依次为阿贡纳沙门菌、山夫登堡沙门菌、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构成比分别为28.24%、15.29%、10.59%、10.59%,并检出了一些少见血清型如胥伐成格隆、旺兹沃斯。已知血清型的80株沙门菌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啶等头孢类抗生素敏感率100%,对奈啶酸、四环素、复方新诺明、氯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45%、26.25%、16.25%、12.5%。[结论]应加强沙门菌监测,追踪传播来源,提高暴发流行的预警能力,经验用药治疗时选择敏感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