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发病率高、病因、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的临床症候群。症状的多样性和病因的复杂性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效果不确切。此文就积极心理治疗在其治疗中的效果作总和的评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胃十二指肠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治疗,并在治疗后对患者进行回访。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血生化学及内镜等检查无异常发现,其临床表现难以用器质性疾病解释。  相似文献   

3.
文章阐述了功能性消化不良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病因病理机制,并且从肝胃相关理论方面,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相关理论;从脂代谢与及胃肠道菌群失调的肝胃相关论,探索性分析功能性消化不良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发病机制联系。通过对两者中医病因理论、发病机制及关联性进行综合分析,探讨肝胃同治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为功能性消化不良、非酒精性脂肪肝及两者合病症的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依据和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西医治疗多采用对症治疗,临床疗效一般,且其长期使用有一定不良反应,中医通过辨证论治,从整体出发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近年来,有关中医药治疗FD的研究越来越多,该文就近5年来有关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做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临床辨证规律,以更好的指导该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检索2000年至2010年我国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文献300篇,对其认真统计分析,揭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影响因素和证型的分布状况.结果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病因包括饮食失常、情志失调等,其主要证型包括肝胃不和、脾胃虚弱等.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影响因素有多种,病变部位一般在胃部,且与脾、肝等器官功能的关系十分密切,患者多有肝胃不和的病变特点.  相似文献   

6.
西沙比利联合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化不良分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器质性消化不良,其中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又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在国内胃肠专科门诊中其患病率高达30%以上,在西方国家其患病率则高达20%~40%。当前对于F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治疗上也缺乏满意的疗效。我院近年来采用西沙比利联合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消化不良从病因上可分为器质性消化不良(organic dyspepsia,OD)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1],其中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早饱、腹胀、上腹痛、恶心、呕吐及嗳气、烧心等,属祖国医学"痞满"、"嘈杂"、"胃脘痛"等范畴。近年来,在临床上广泛运用腹针治疗各种疾病,  相似文献   

8.
程耀南 《实用新医学》2006,7(12):1117-1118,1121
功能性消化不良(FD)自从在1999年罗马国际会议上达成Rome Ⅱ标准之共识之后,已为大家所熟悉。近年来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越来越多,在其病因病机以及治疗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近年来针刺治疗FD的报道越来越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对针刺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表现为胃脘胀痛、早饱、嗳气等,根据其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可归属于中医"痞满""胃痛""嘈杂"等范畴。其主要病因有情志失调、素体脾胃虚弱、饮食不节等几个方面~[1],是门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到目前为止,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2]。导师冯五金教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经验丰富,善用"六位一体"治疗功能性胃肠病,也常活用、巧用中药治疗各种消化系统疾病。现从两则用莪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  相似文献   

10.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由于其病因复杂,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遵循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功能性消化不良作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其病因不详 ,目前 ,认为与上消化道动力功能障碍或胃排空延缓关系密切。近年来 ,有关中医药对胃动力的调节和改善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将近几年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研究的新展作以收集整理  相似文献   

12.
单兆伟教授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经验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单兆伟教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经验。[方法]分析单兆伟教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的认识和中医整体观辨证论治的学术观点,总结单兆伟教授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经验,并分析其典型案例。[结果]单兆伟教授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为七情所伤及饮食失节,致"湿腐"胶浊难祛,气血不通致痞痛,病机在于脾胃气机升降失常。单兆伟教授主张在恢复脾胃气机的基础上,采用温清化浊、益气活血、疏肝和胃、通降导积的治疗方法,临床收效甚佳,以疏肝和胃为主治疗的案例亦效果满意。[结论]单兆伟教授继承和发扬孟河派中正平和、用药轻灵的治疗特色,提倡结合心理疏导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独到见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值得学习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潘嵘嵘 《吉林医学》2010,31(36):6792-6792
目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体会的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接诊的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80例患者,对其发病病因和机制、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治疗方案。结果:80例患者中,通过治疗后,治愈52例,占65%;好转12例,占15%;未愈16例,占20%;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但通过分析总结得出个人精神因素是一个重要的发病诱因,应引起大家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成人消化道常见的疾病,发病率高,约占门诊上消化道疾病的1/3以上,其病因复杂,临床分型不一,且临床上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1].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采用莫沙必利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刘铁军教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总结刘铁军教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的认识和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辨证论治经验,并举例分析验案一则。结果刘铁军教授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为外邪侵袭、痰湿中阻、饮食所伤、情志失调、脾胃素虚。病机在于脾胃功能失调,升降失司,胃气壅塞,以健脾和胃法为主治疗的案例治疗效果为佳。结论刘铁军教授以理气消痞,苦辛通降为总的治疗原则。重视畅通气机,气血并重;重视心理调节,善用下法。  相似文献   

16.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治疗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功能性消化不良作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不详,目前,认为与上消化道动力功能障碍或胄排空延缓关系密切。近年来,有关中医药对胃动力的调节和改善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将近几年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研究的新展作以收集整理。  相似文献   

17.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类广泛存在的疾病,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命健康。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西药治疗存在很多缺陷,如治疗效果反复、副作用大,因此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开始逐渐受到关注,并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该文对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行综述,为临床中医外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8.
香砂六君子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又称非器质性消化不良(NOD)、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理还不十分清楚,认为与胃肠动力障碍、幽门螺杆菌感染和  相似文献   

19.
140例非溃疡性消化不良临床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陈卓琳(桂林541000)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简称NUD)是指排除消化系器质性病变后临床上有消化不良症状的总称,又称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目前对其病因、发病机理、诊断及治疗等方面仍处于研究探索阶段。笔...  相似文献   

20.
曾静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11):1453-1454
功能性消化不良(FD )是一种非器质性消化不良,也称之为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消化不良是在无消化系统器质性损伤的情况下发生的,是以上腹部不适、餐后饱胀、嗳气、恶心、腹胀、烧心等为主要症状的一组症候群,在社区较为常见[1]。祖国医学一般将其归入“胃脘痛”、“痞满”、“嘈杂”等范畴。由于引起该病的病因较为复杂,临床多采用辨证分型进行治疗。近年来,笔者对临床收治的5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辨证治疗,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