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胃肠激素(Gastrointestinal Hormones)在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近年来有关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胃肠激素的关系、中医药对胃肠激素的影响两方面的文献进行了系统的综述。  相似文献   

2.
西沙比利联合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化不良分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器质性消化不良,其中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又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在国内胃肠专科门诊中其患病率高达30%以上,在西方国家其患病率则高达20%~40%。当前对于F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治疗上也缺乏满意的疗效。我院近年来采用西沙比利联合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结果。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又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国内占胃肠专科门诊1/3以上,西方国家患病率高达20%~40%。约50%的病人有胃肠运动功能障碍,经胃肠动力药物治疗仅部分病人症状得到控制或缓解。关于FD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清楚,许多学者都认为[1]FD与精神状态(焦虑与抑郁)及心理因素有关,本文主要观察我院2004年7月-2006年6月,对66例病人用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功能性胃肠疾病(FGIDs)包括:功能性消化不良(FD)、肠易激综合征(IBS)等。功能性胃肠疾病(FGIDs)发生、发展与精神心理因素有明确的关系。在临床上广泛使用抗抑郁药和心理行为疗法治疗功能性胃肠疾病,并具有明显的疗效。本文就抑郁药和心理行为疗法在功能性胃肠疾病中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与胃肠激素关系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 (NUD)亦称功能性消化不良 ,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综合征。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五种亚型 :运动障碍样消化不良、溃疡样消化不良、反流样消化不良、吞气症和特发性消化不良。NU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自从190 2年Bayliss和Starling发现促胰液素以来 ,至今陆续发现的胃肠激素已达 40余种。胃肠激素可以通过内分泌、神经分泌和旁分泌等方式 ,调节消化系统的运动、分泌、吸收及细胞营养功能。许多胃肠激素还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 ,故又将这些肽类激素称为“脑肠肽” ,它们可在中枢水平直接参与对摄食、睡眠…  相似文献   

6.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是临床消化专科常见的胃肠疾病.笔者近2年来用加味四逆散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58例,取得良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紊乱疾病,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前国内外大多数研究认为胃肠动力紊乱、胃酸分泌异常、幽门螺杆菌感染、胃肠激素、精神心理因素等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密切相关。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出现,使脑-肠互动机制在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这不仅有利于揭示脑-肠互动机制在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中的作用,还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在临床上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消化不良从病因上可分为器质性消化不良(organic dyspepsia,OD)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1],其中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早饱、腹胀、上腹痛、恶心、呕吐及嗳气、烧心等,属祖国医学"痞满"、"嘈杂"、"胃脘痛"等范畴。近年来,在临床上广泛运用腹针治疗各种疾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海马体NMDA受体的调节机制。方法:本项目采用电针足三里、中脘穴作为干预因素,以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为受试对象,运用免疫组化等多种技术手段,从边缘系统-脊髓-胃肠多水平研究电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肠吸收、胃肠动力及神经递质的影响,探讨电针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海马体NMDA受体通路的分子机理。结果:电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肠吸收功能、胃肠动力等有明显影响,电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海马体NMDA受体有显著调节作用。结论: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可能是通过海马体的NMDA受体通路对认知情感中枢与神经内分泌系统进行良性平衡调节而实现的。这一作用的完成,可能是通过通过拮抗海马NMDA受体,进而纠正海马的"兴奋-抑制"失衡,重建稳态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西沙必利(Cisapride)是第三代促胃肠动力药.常用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自1998-12~1999-06,我们应用西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3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常见症候群,占消化疾病患者的20%~40%。80年代以来,国际上曾将这一病称为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也有称为特发性消化不良。许多材料证明功能性胃肠疾病基础与胃肠运动障碍有关,本文目的是观察全消化道动力促进剂西沙必利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盐酸伊托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4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治疗,观察组则给予盐酸伊托必利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腹胀缓解时间、上腹不适消失时间、嗳气消失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胃动力学指标LEP、CRH、MTL和胃肠疾病生活质量评分(GIQLI);药物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胀缓解时间、上腹不适消失时间、嗳气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胃动力学指标LEP、CRH、MTL和胃肠疾病生活质量评分(GIQLI)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胃动力学指标LEP、CRH、MTL和胃肠疾病生活质量评分(GIQLI)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伊托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胃动力学,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普瑞博思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谭雪君,刘金贤,唐保禄(日照市人民医院内科)关键词普瑞博思,消化不良,功能性普瑞博思是一种新的全消化道促动力药。它通过非多巴胺、非血清素能通路选择性地作用于胃肠肌层的神经丛,刺激胃窦和十二指肠的蠕动,加速胃排空,对...  相似文献   

14.
①目的探讨西沙比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胃肠激素影响.②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9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西沙比利治疗前后血浆胃动素、促胃液素、血管活性肠肽和生长抑素水平.③结果西沙比利可使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临床症状明显改善(x2=20.22,10.10,P<0.01),同时血浆中胃动素由(85.2士13.7)pmol/L升高至(131.5±15.6)pmol/L,差异有显著性(t=22.08,P<0.01).④结论西沙比利可明显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的临床症状,同时升高血浆中胃动素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消食口服液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肠动力及一氧化氮(NO)、P物质的影响,探讨其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夹尾刺激法制作动物模型的研究方法,观察消食口服液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排空率、小肠推进比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NO、血浆P物质含量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不同剂量消食口服液均能明显降低NO含量、提高P物质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食口服液能通过降低血清中NO水平、提高血浆SP水平,促进FD大鼠的胃肠动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气滞胃痛颗粒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莫沙必利口服,治疗组给予气滞胃痛颗粒和莫沙必利口服,3周后观察患者症状改善、胃肠动力变化及有效率等指标,之后随访1个月,观察患者的症状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在症状改善、胃肠动力的好转和总有效率上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且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滞胃痛颗粒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效果良好,后期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功能性消化不良应用多潘立酮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11月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00例,根据随机表分组。对照组采用阿米替林进行治疗;多潘立酮组采用多潘立酮与阿米替林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用药效果;嗳气、腹胀消失时间;治疗安全性;治疗前后胃肠疾病生活质量评分(GIQLI)、IBDQ量表评分。结果多潘立酮组患者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用药效果比对照组高,P0.05;多潘立酮组嗳气、腹胀消失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多潘立酮组1例嗜睡、1例皮疹、1例肠鸣和1例便稀,发生率8.00%;对照组2例嗜睡、1例皮疹、1例肠鸣和1例便稀,发生率10.00%,P0.05。治疗前胃肠疾病生活质量评分(GIQLI)、IBDQ量表评分相似,P0.05。治疗后多潘立酮组胃肠疾病生活质量评分(GIQLI)、IBDQ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效果和安全性高,可缓解临床症状和缩短疗程,无明显副作用,且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武警新训期战士这一特殊人群心理应激因素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的影响及与其脑肠肽(5-羟色胺、生长抑素、血管活性肠肽)的关系。【方法】所有病例选择均为新训期战士1 100余人,新兵训练作为统一心理应激因素进行SCL-90症状自评量表及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自评量表评分确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新战士,随机分组治疗。分别与治疗前后进行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评分检测血浆脑肠肽。【结果】各组治疗后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明显改善。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治疗前SCL-90评分高于正常组(P<0.01);除血浆生长抑制素(somatostatiwn,SS),在各组治疗前后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外。血浆血管活性肠肽(VIP),5-羟色胺(5-HT)均有不同改变。【结论】脑肠肽在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应用心理疏导、抗抑郁及胃肠动力药治疗可取得同样的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黛力新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功能性消化不良 (Functionaldyspepsia ,FD)又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 (Non ulcerdyspepsia ,NUD) ,是消化系常见病 ,国内占胃肠专科门诊 1 / 3以上 ,西方国家患病率高达 2 0 %~ 4 0 %。主诉上腹不适如隐痛、早饱、胀满等消化不良症状 ,但应用胃镜、上胃肠道钡餐造影 ,腹部B超和各项化验检查 ,除可能有轻度胃炎外 ,常无异常所见。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国内外学者认为FD与胃肠动力障碍、胃电活动异常和神经精神因素导致的内脏神经敏感性增高有关 ,因此 ,除促胃肠动力药外 ,近年来还…  相似文献   

20.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及诊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是一种常见的症候群,占消化疾病患者的20%-40%。患者常主诉上腹不适,如隐痛,早饱烧心,进食减少等消化不良症状。但应用胃镜,上胃肠钡餐造影,腹部B超和各项化验检查,除可能有轻度胃炎外,常无异常所见。80年代以来,国际上将这一病症称之为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on ulc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