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针刺研究》2009,34(3)
本文用中西医结合医学的辩证思维方式和分析综合统一方法进行解剖观察,将十四经脉气道定位于纵向分布肌肉等器官间隙结缔组织,十五络脉气道定位于横向联系肌肉等器官间隙结缔组织,细小络脉气道定位于全身分布肌束等组织间隙的间质,微细孙脉气道定位于全身分布肌纤维等细胞间隙的间质。提出经络脉气是纵横间隙的组织液气,经络气道是纵横间隙的液气通道,经络结构是纵横分布的间隙结构,经络系统是气道相通的调控系统,经络实质是间隙液气的生命物质。  相似文献   

2.
目的:阐明经络实质。方法:用是否有经络脉气运行循经感传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结果:经脉与络脉的脉气是组织液气,十二经脉是纵向肌肉之间等器官间隙的液气通道,十五络脉是横向肌肉之间等器官间隙的液气通道。结论:广义的经络是卫气营血的气血通道,狭义的经络是循经感传的卫气通道,实质的经络是液气运行的间隙气道。  相似文献   

3.
中医的人体经络,是在皮肤与肌肉和骨骼等器官之间的筋膜间隙中,其中有疏松结缔组织、组织液气、能量物质、神经、血管和淋巴等现代医学已知的几种组织结构共同参与未知的综合功能的调控系统。用这种经络气道筋膜间隙的多种物质,能统一对经络实质认为是神经、体液、能量等一种物质的不同认识。  相似文献   

4.
从经气的内涵、经脉的血管观以及络脉—腧穴的微循环观等方面 ,结合现代生理学的理论 ,对与经络有关的经气、经脉与络脉等实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看法。认为经络的实质是脏腑间广泛而复杂的信息通讯网络  相似文献   

5.
经穴由间隙物质构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谢浩然 《中国针灸》2003,23(8):463-465
目的:阐明经穴由间隙物质构成。方法:根据中医经络理论学说的有关论述,结合现代经络研究的有关成果,进行对照验证研究。结果:在人体皮肤与肌肉和骨骼等器官之间的间隙结构中,有疏松结缔组织、组织液气、神经、血管和淋巴等多种物质的复合功能。结论:经络穴位是由间隙物质构成的,组织液气是在间隙中运行着的,液气运行循经感传是有规律的,经络实质运行规律是可认识的。  相似文献   

6.
曾虹 《江苏中医》2001,22(9):6-7
从经气的内涵,经脉的血管观以及络脉-腧穴的微循环观等方面,结合现代生理学的理论,对与经络有关的经气,经脉与络脉等实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看法,认为经络的实质是脏腑间广泛而复杂的信息通讯网络。  相似文献   

7.
经络气道的验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谢浩然 《中国针灸》2002,22(9):8-16
目的:验证经络气道,阐明经络实质。方法:根据古典经络文献的有关论述,用多种实验研究验证络气道有什么样的物质结构、功能和特征,结果:经络气道,有多种物质,宏观形态,经络路线,外部框架的间隙结构;有卫气运行,循经感传,血管变化,淋巴免疫的间隙功能,有低阻良导、双向运行,阻滞疏通,气道相通的间隙特征,结论:卫气营血的气血通道是广义经络,循环感传的卫气通道是狭义经络,经络实质是液气运动的间隙通道。  相似文献   

8.
郑利岩 《中国针灸》2003,23(4):222-224
目的:从中医学整体观出发,正确认识经络实质。方法:以《灵枢》中有关经络论述为指导,综合我国学者多年来经络研究的成果,归纳、总结了构成经络实质三大要素,即经络组织结构、经络作用通路及经络效应表现的相关资料。结论:提出经脉是附着于筋膜组织,借助神经、血管、淋巴管,调整人体机能的带状结构;络脉是小血管,借助神经、血管、淋巴管,调整人体机能的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9.
络脉的独特生理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络脉由经脉别出,其气源于经脉,并与经脉之气相通,然而,由于络脉的特殊组织结构及其在脏腑组织中的特殊地位,致使络脉在生理功能上具有与经脉不同的特点.络脉除了具有经络所共有的通行血气、沟通表里、卫外抗邪的作用外,还有下述独特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0.
晓倪 《家庭中医药》2000,7(2):18-18
1.经络是运行气血的通道。它包括经脉和络脉。经脉是主干,络脉是分支;经脉多循行于深部分肉之间,络脉循行于体表较浅部位;经脉以纵行为主,络脉纵横交错,网络全身。  相似文献   

11.
经络的生物物理学、化学特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芳  黄光英 《针刺研究》2007,32(4):281-284
经络实质是生命科学的重大理论课题之一,近年来众多学者试图从物理、化学、生物、中医和现代医学等不同的角度来阐述各种经络现象。经脉循行线上的物理探测结果表明了经络具有电、热、声、光、磁、同位素的循经移动等生物物理学的特异性。经脉线上的化学物质(离子、氧分压、神经递质、细胞连接通讯)的研究也与经络活动密切相关。本文从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两个方面总结了经络和腧穴的研究近况,以期对此领域的研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DPN)是糖尿病难治的并发症之一,缓解患者疼痛是治疗的难点,该病中医病名为“消渴病痛痹”,针对其阴阳气血亏虚,痰瘀痹阻脉络的本虚标实之病机特点,以“温润通”立法,即“温经散寒,濡润导阳,通络止痛”,按照病变进程分期辨治,早期治以温经养血,化痰通络为主,中期治以散寒止痛,温经通络为主,后期治以濡润益气,导阳通络为主,其中通法贯穿治疗始终。对于顽固性疼痛,可酌情选用川乌头、草乌头等辛温之品以温通经络,散寒止痛;久病入络者可加虫类药物,以化瘀通络,涤痰剔络。临证应辨病辨证相结合,以达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针灸穴位和经络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利用数字人数据和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CT)、核磁共振成像(MRI)数据,对人体结缔组织断面图像进行标记和重建,并与中医经络相比较.并对全身筋膜结缔组织支架进行生物进化和胚胎发育分析.结果:对人体结缔组织断面图像进行标记和重建,显示出与中医经络记载走行接近的影像结构,提示全身的结缔组织均与经络密切相关.结论:经络的解剖学基础是人体筋膜支架;经络的组织学结构为的非特异性结缔组织(包括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穴位是筋膜上在接受刺激时能产生较强生物信息的部位;提出一种新的解剖学分科方法和学术研究领域:筋膜解剖学.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The present study has been designed to find a possible new route for the metastasis of cancer cells on the fascia surrounding tumor tissue using a novel technique of trypan blue staining.Materials and MethodsTumor tissues were grown in the skin of nude mice after sub-cutaneous inoculation with human lung cancer cells. Trypan blue was recently identified as a dye with specificity for Bonghan ducts (BHDs) and not other tissues, such as blood or lymph vessels or nerves.ResultsWe demonstrate that the trypan blue staining technique allows the first visualization of BHDs which are connected to tumor tissues.ConclusionSince BHDs are known to make up a circulatory system corresponding to acu puncture meridians or collaterals, we propose that, in addition to the currently known blood or lymph vessels, BHDs on tumor tissue fascia may be a novel pathway for metastasis.  相似文献   

15.
经脉理论与络脉理论是各自不同的理论,不能合并起来研究,经络研究就是因为选择了经脉和络脉不分的经络概念为研究对象,并误解为经络系统研究,实际是以经络取代经脉,以穴位连结线取代经脉循行线进行检测,抛弃经脉理论研究而陷入找经络系统形态结构及相关物质的研究误区,所以无法取得科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曲丽芳 《中国针灸》2006,26(9):676-678
从文字、医理两方面对经、络、脉、经络、经脉等中医术语的中文含义及英文翻译进行比较,提出《内经》所言经脉应包括经络系统和脉管系统两部分。无论从字形词义上考察,还是从功能结构上论证,经谓纵行(logngitude),络谓网络(net),脉是血管(vascular),经络(channels and collaterals)与经脉(the meridians and vasculature)的概念和功能不容混淆。古人经脉合称,目的之一在于借脉管系统的有形分布了解经络系统的网络状态。将“经脉”译作“the meridians and collaterals”或“channels and collaterals”实际上只翻译了经脉真正含义的一半。  相似文献   

17.
经络腧穴与筋膜学的相关性探讨——数字人研究的启发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黄泳  原林  贺振泉  王春雷 《中国针灸》2006,26(11):785-788
目的:探讨经络腧穴与筋膜系统存在的相关性。方法:将筋膜学与结缔组织扫描所见之线条和珠串样结构与传统经络、腧穴结合起来,透过筋膜学看经络腧穴。结果:发现了两者具有高度相关性。结论:通过筋膜学假说,可以对经络腧穴的概念、功效、临床运用以及作用机制作出初步解释。  相似文献   

18.
将《黄帝内经》中出现的经脉、络脉、经水、经气、血络、节、会、腧、穴、脏腑、经筋、皮部等12个核心经络相关概念彼此联系起来,构成6个层层递进的命题:"经络是脉动的流体";"经络是由气血驱动的,以脉动形式运动的流体";"经络是由气血驱动的,以脉动形式运动的流体,经分支成络处为气血互动的交界,谓之节(会),具有重要调控功能";"脏腑生成与转化气血,并通过经络传输与调控气血,以保持自身的机能以及彼此间的平衡";"脏腑生成之气血通过经络传输于经筋,使之得以正常运动,从而使机体获得了行为的能力";"脏腑生成之气血通过经络传输于皮部,与环境信息进行交换,使机体内外得到和谐统一"。而这些命题则可进一步整合成一个有助于理解经络功能的完整认识框架。在这个框架中,能够更为准确地解析每个概念的内涵,避免误读或随意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