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ATCI)发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浊度法测定62例ATCI患者发病后72小时内及第6~8天,第15天血清CRP浓度,并检测48例对照者的血清CRP浓度。结果:ATCI组患者3个时期血清CRP浓度(mg/L)分别为(11.32±3.16,18.71±5.14,13.61±4.81),均较健康对照(3.75±1.46mg/L)明显增高(P<0.01),中度及重度ATCI患者血清CRP浓度增高明显,且第6~8天的水平最高。结论:血清CRP浓度增高可能在ATCI的发病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并与病情程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血脂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07—2014-12在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ute atherosclerotic cerebral infarction,ATCI)患者50例、ATCI合并CRS患者50例及健康体检者30例,检测3组血清CRP、TNF?α、IL-1β、IL-6水平及VLDL-C、LDL-C、HDL-C、TC、TG水平,同时检测颈动脉内膜厚度、颈动脉斑块及其性质。结果 ATCI合并CRS组和ATCI组患者血清CRP、TNF?α、IL-1β、IL-6、VLDL-C、LDL-C、TC、TG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同时ATCI合并CRS组上述炎症因子水平又显著高于ATCI组(P0.05)。ATCI合并CRS组和ATCI组患者血清HDL-C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同时ATCI合并CRS组又低于ATCI组(P0.05)。ATCI合并CRS组及ATCI组患者IMT均较健康对照组增厚(P0.05),且ATCI合并CRS组患者IMT厚度又较ATCI组增加(P0.05)。3组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及斑块性质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S可能通过升高全身炎症介质水平,进而对机体代谢及血脂水平产生影响,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进而参与动脉粥硬化性脑梗死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97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TCI)患者血清hs-CRP水平及其与年龄、性别、危险因素、梗死灶体积、病情轻重程度的关系。另选40例健康对照者,测定其血清hs-CRP水平,并与ATCI组患者比较。结果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血清hs-CRP水平与梗死灶体积、病情轻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尤以梗死灶体积更为明显,且三者之间呈明显正相关:血清hs- CRP水平与年龄、性别及有无高血压病等常见危险因素无关(P>0.05)。结论血清hs-CRP水平可作为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病变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atheroscleroticthromboticcerebralinfarction,ATCI)患者血清硫酸脱氢表雄酮(dehydroepiandrosterone-sulfate,DHEA-S)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选择54例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标准并经头部CT和(或)MRI检查证实为首发或再发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ATCI组),男34例,女20例;年龄40~75岁,平均(61.06±10.77)岁;其中大面积梗死17例、小面积梗死21例、腔隙性梗死16例。健康体格检查者62人为对照组,男38人,女24人;年龄40~75岁,平均(58.39±9.22)岁。两组受试者年龄分布、性别构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DHEA-S水平。结果ATCI组患者血清DHEA-S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其男性患者血清DHEA-S水平低于对照组男性(P<0.01);两组组内比较,男性血清DHEA-S水平均高于女性(P<0.05);不同梗死面积患者间血清DHEA-S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TCI组患者的年龄及血浆三酰甘油水平与血清DHEA-S水平呈负相关(P<0.01或P<0.05);吸烟、高血压及血浆三酰甘油水平增高与ATCI相关(P<0.05);两组受试者均呈现随着年龄的增加,血清DHEA-S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血清DHEA-S水平可作为衡量人类衰老进程的一项血清学生化指标,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ATCI)急性期患者血清新蝶呤(Npt)浓度的动态变化。方法:以20例ATCI急性期患者为实验组,于发病第1、3、7、14天4个时间点分别测定血清Npt水平;以15例非血管病的神经性疾病患者为阳性对照组及2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组分别于上述时间点测定血清Npt水平。结果:ATCI急性期患者血清Npt水平于发病第1、3、7天明显高于同期阳性对照组及正常组水平(P<0.05);且发病第1、3、7天明显高于第14天水平(P<0.05)。结论:ATCI急性期血清Npt明显升高,随着病情逐渐稳定而下降,并于第14天趋于正常,反映了不稳定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活动情况,表明Npt是ATCI活动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6.
对氧磷酯酶-1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人对氧磷酯酶-1(PON1)活性及PON1Q/R192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ATCI)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PCR-RELP方法检测48例ATCI患者和55例相匹配的健康人血清PON1活性及PON1Q/R192基因多态性,同时测定血脂、血糖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TCI组血清PON1活性为(74.41±18.85)μg/ml,低于对照组[(113.65±26.64)μg/ml,P<0.05];ATCI组与对照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Q:37%、43%;R:63%、57%,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2组间3种基因型的分布差异也无显著性.结论血清PON1活性降低可能是ATCI的独立危险因素,而PON1Q/R192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ATCI的发生无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ATCI)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 6 8例ATCI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 (4 8例 )的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及血浆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 (ox LDL)含量。比较轻中重型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浓度。结果 ATCI患者急性期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为 (12 4 1±4 76 ) μmol/L ,显著低于健康对照者的 (16 15± 5 82 ) μmol/L(P <0 0 1) ;重型者为 (10 2 4± 1 6 8) μmol/L ,显著低于轻型者的 (13 6 5± 3 4 9) μmol/L(P <0 0 1) ;而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与病程及病变部位无关 ;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变化与血浆ox LDL水平变化呈显著直线负相关 (r=- 0 4 2 7,P <0 0 1)。结论 血清总胆红素浓度降低可能在ATCI的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白介素(IL)-4C590T基因多态性与血清IL-4水平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ATCI)的关系。方法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159例ATCI患者和151名健康正常对照者的IL-4C590T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IL-4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IL-4C590T基因TT型的血清IL-4水平[(31.85±5.68)pg/ml]显著高于TC型[(28.67±6.00)pg/ml]和CC型[(20.98±0.99)pg/ml],TC型又显著高于CC型(均P<0.01)。ATCI组与正常对照组IL-4C590T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IL-4590T等位基因与高血清IL-4水平有关,IL-4C590T基因多态性与ATCI的发病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sCD40L和CRP的含量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therosclerotic cerebral infarction,ACI)面积、NIHSS量表评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及比浊法检测63例ACI患者及30例体检健康者的血清sCD40L和CRP含量,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CI患者血清sCD40L和CRP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病情越重及脑梗死面积越大的患者,血清sCD40L和CRP含量就越高,入院即时和入院14 d血清sCD40L与CRP含量呈正相关,通过绘制ROC曲线得出,sCD40L曲线下面积(0.954)大于CRP曲线下面积(0.869),sCD40L特异度(100%)高于CRP(96.7%),sCD40L灵敏度(84.1%)也高于CRP(69.8%).结论 sCD40L、CRP含量的改变可作为判断ACI病情的血清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ATP结合盒B亚家族成员1转运蛋白(ABCB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ATCI)患者的关系。方法选取392例ATCI患者(脑梗死组)和429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通过SNa Pshot方法对ABCB1基因的rs1128503和rs1045642位点进行SNP检测。比较两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析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rs1128503和rs1045642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ATCI患者的rs1128503位点TT基因型和CC基因型体重指数高于TC基因型(P=0.007,P=0.011)。女性ATCI患者的rs1045642位点CC基因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CT基因型(P=0.030)。结论 ABCB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ATCI的发病无明显相关性。rs1128503位点多态性可能与女性ATCI患者的体重指数有关,rs1045642位点多态性可能与女性ATCI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人血清对氧磷酯酶-1(PON1)活性及PON1Q/R192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ATCI)的关系。方法采用紫外线分光光度法和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LP)方法,检测48例ATCI患者和55名相匹配的健康人血清PON1活性及PON1Q/R192基因多态性。结果ATCI组血清PON1活性为(74.41±18.85)U/m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113.65±26.64)U/ml](P<0.05)。ATCI组与健康对照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Q:37%及43%;R:63%及57%,两组间等位基因频率及3种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PON1活性降低是ATCI的危险因素之一;PON1Q/R192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ATCI的发生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和分析高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114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为试验组,同期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51例为对照组,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同型半胱氨酸(hornocysteine,HCY)水平,应用颈动脉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大小及超声特点,同时通过测定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变化,常规法测定血脂指标。结果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均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及2级以上斑块发生的例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RP及血浆HCY水平增高对反映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病变有显著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代谢综合征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及其各组分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atherothrombotic cerebral infarction,ATCI)的关系。方法 ATCI组508例,其中男性亚组308例,女性亚组200例;对照组233例,其中男性亚组102例,女性亚组131例,均为门诊体检者。观察MS在ATCI男、女性亚组和对照男、女性亚组的患病率、MS各组分水平以及MS对ATCI的危险度。MS诊断采用修订后的中国人MS诊断标准。结果 ATCI男性亚组和对照男性亚组MS的患病率分别为39.0%和9.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ATCI女性亚组和对照女性亚组MS的患病率分别为46.0%和19.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ATCI组MS各组分水平与同性别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S使ATCI男性亚组和女性亚组的发病率分别增加5.60和2.75倍(P <0.01)。结论 MS与ATCI关系密切,MS是ATCI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IL-4 C+33T基因多态性与血清IL-4水平以及与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159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和151例对照者;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IL-4基因的C+33T等位基因多态性;ELISA法检测对照组人群血清IL-4水平.结果 IL-4 C+33T等位基因,TT基因型个体的IL-4血清水平高于TC和CC型,TC型高于CC型,但IL-4 C+33T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对照组人群、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中分布无差异.结论 IL-4 C+33T等位基因与高血清IL-4水平有关,而IL-4 C+33T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湖南汉族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发病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长期服用血脂康对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61例有动脉粥样斑块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血脂康组和对照组,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患者颈动脉中-内膜厚度(IMT)和粥样斑块大小,并检测血清CRP水平和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观察治疗24周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血脂康组CRP水平、TC、TG、LDL-C明显下降,HDL-C明显升高;IMT和粥样斑块变小,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脂康具有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逆转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进而对脑梗死的发生起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的浓度,探讨两者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138例为病例组,另选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者84例为健康对照组。测定2组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浓度,并记录2组一般资料。同时,2组均应用彩色多普勒评估颈动脉斑块发生情况,并将其分为有斑块组和无斑块组。结果(1)病例组血清Lp-PLA2浓度(179.24±44.71)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158.04±32.30)ng/mL(t=2.184,P=0.032)。(2)有斑块组血清Lp-PLA2浓度(188.57±45.92)ng/mL较无斑块组(153.59±32.68)ng/mL增高(t=3.805,P=0.000)。结论 Lp-PLA2参与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破裂等过程,是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测定Lp-PLA2浓度有助于制定预防策略,为脑梗死的预防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早期(48h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年龄及分型的关系。方法选取127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住院患者,分为动脉粥样硬化穿支闭塞型35例,动脉-动脉脑栓塞型32例,栓子清除障碍型30例,混合型30例,行NIHSS评分,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胆红素水平,按照患者年龄分组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不同年龄段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分型中动脉-动脉脑栓塞型脑梗死血清胆红素水平最低,其次为栓子清除障碍型、混合型,而动脉粥样硬化穿支闭塞型最高。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年龄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负相关,在不同病因及病理生理机制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76例,分为神经功能缺损轻型组和中重型组,健康对照者48例;各组分别检测空腹血糖、空腹血清胰岛素、血脂、尿酸,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空腹血糖、空腹血清胰岛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胰岛素敏感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中重型组空腹血糖、空腹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与轻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胰岛素抵抗与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脑梗死(atherothrombotic cerebral infarction,ATCI)患者血清性激素变化及其对血脂的影响。方法 选择43例绝经1年以上患有ATCI的妇女(A组),平均年龄65.5岁,41名绝经1年以上的健康妇女(B组),平均年龄63岁,以及47名健康育龄行经妇女(C组),平均年龄38岁,进行血清雌二醇、促卵泡刺激素、促黄体生成素及血脂谱测定。结果 A组患者血清雌二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低,而血清促卵泡刺激素、促黄体生成素、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则较高,与B组和C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直线相关分析表明,血清雌二醇与促卵泡刺激素、促黄体生成素、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呈负相关,而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结论 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脑梗死患者存在严重的性激素失调及脂质代谢异常,其中血清雌二醇水平的降低可能是其发病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与血管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同期选取非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非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同期选取于本院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志愿者8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测定FT4,FT3,TSH水平,分析FT4,FT3,TSH水平与有无斑块、血管狭窄程度的关系及三者相关性。结果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血清FT4,TSH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非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FT3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非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P<0.05); 非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与健康对照组FT4,FT3,TSH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有斑块组血清FT4,TSH水平高于无斑块组,FT3水平低于无斑块组(P<0.05); 不稳定性斑块组血清FT4,TSH水平高于稳定性斑块组,FT3水平低于稳定性斑块组(P<0.05)。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血清FT4,TSH水平高于轻度狭窄组,FT3水平低于轻度狭窄组(P<0.05); 重度狭窄组血清FT4,TSH水平高于中度狭窄组,FT3水平低于中度狭窄组(P<0.05)。血清FT4与FT3水平呈负相关(r=-0.279,P=0.012),血清FT4与TSH水平呈正相关(r=0.439,P=0.001),血清FT3与TSH水平呈负相关(r=-0.291,P=0.009)。结论 FT4,TSH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中高表达,FT3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中低表达,且与患者有无斑块、血管狭窄程度相关,有斑块、血管越狭窄,则表达越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