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解毒消癥饮治疗胃癌的抑瘤机制及作用。方法以解毒消癥饮所含化合物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1、VEGFR2)为研究对象,采用Discovery Studio 2.0软件中的LigandFit分子对接模块,研究复方与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结果以Dockscore值100为抑制成分阈值,分别筛选出复方中抑制VEGFR1和VEGFR2的成分49个和47个。Dockscore值110可作为化合物具有强抑制VEGFR能力的阈值,分别筛选出复方中抑制VEGFR1和VEGFR2成分16个和10个。最后,筛选出2个黄酮类化合物(田蓟苷和木犀草苷),比VEGFR1原配体抑制能力更好,与VEGFR2原配体抑制能力非常接近,与VEGFR1和VEGFR2传统抑制剂的结构不同,但作用机制相似。结论解毒消癥饮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很有可能是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来阻断血管新生。筛选出田蓟苷和木犀草苷这两个黄酮类化合物,可作为VEGFR1和VEGFR2新型双重抑制剂的先导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分子靶向药物已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可供选择的临床治疗方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与小分子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的临床疗效有一定相关性。然而,有些EGFR基因突变患者对EGFR-TKI的治疗并不敏感或对该类药物产生耐药。文中就EGFR基因突变与NSCLC分子靶向治疗敏感性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胃癌的恶性程度较高,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化疗为晚期胃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但疗效较差.分子靶向治疗联合化疗效果优于单独化疗已经得到临床认可,目前有关胃癌的分子靶点有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细胞周期抑制剂、免检查点阻滞剂、C-MET信号通路抑制剂等,其中一些已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本文就胃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简略阐述.  相似文献   

4.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是肺癌中最主要的类型.靶向治疗有望提高包括NSCL多种实体瘤的疗效.围绕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是目前较为成熟的领域.本文主要以吉非替尼及其分子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胃癌转移与血管生成的关系非常密切,受许多分子调控.主要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 、血小板反应蛋白(thrombospondin,TSP) 、肝细胞生长因子(HGF/SF)、EGF(epidemao growth factor,表皮生长因子)、EGFR(epidemao growth factor recepto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Flt-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PD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及PDGFR(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等等,本文将上述有关分子的机制做一综述性报告.  相似文献   

6.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factor receptor 2,HER2)是一种跨膜酪氨酸激酶蛋白,属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家族成员之一,与多种人类癌症发病机制相关,其中包括乳腺癌、胃癌、卵巢癌,虽然已有许多HER2靶向药物在HER2高表达的乳腺癌、胃癌临床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但近年来发现HER2靶向治疗在HER2低表达肿瘤中具有较好的效果。HER2在卵巢癌中以低表达为主,本文对HER2靶向治疗在卵巢癌中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Shin等1981年在脑细胞瘤中发现了一种可转录的癌基因,称之neu.Padhy等进一步证实neu原癌基因的转化产物由125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其分子量185kD,因此称之为p185蛋白质,并且该癌基因与编码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癌基因以及病毒癌基因V-erbB有很高的同源序列,将EGFR癌基因命名c-erbB-1(或HER-1),而将neu癌基因命名c-erbB-2,源于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HER),因此原癌基因c-erbB-2,又称为HER-2或neu[1~3].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成为研究的热点,分子靶向治疗药物主要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单克隆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单克隆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等。这些药物在临床上都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同时也出现了皮疹、腹泻、高血压等若干毒性反应,还有一些新药,如索拉非尼、舒尼替尼、伏立诺他、范得它尼等,都有相关的毒性反应。分子靶向治疗毒性反应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服药的依从性。本文就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药物的毒性反应及处理措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薛丽  白玉杰 《广东医学》2012,33(16):2529-2531
靶向药物选择性杀伤依赖靶分子的肿瘤细胞,较细胞毒类药物更为安全高效。用药前检测肿瘤组织靶分子表达水平或基因突变,预测药物敏感性指导用药,这种药物基因组学指导下的靶向药物治疗被认为是未来肿瘤个体化用药的方向。迄今已有多种靶向药物用于临床,如针对上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吉非替尼、  相似文献   

10.
解毒消癥饮对肝癌细胞株HepG2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解毒消癥饮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机制. 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株HepG2,用解毒消癥饮含药血清干预24 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 结果 解毒消癥饮含药血清组与对照组和空白血清组比较,细胞增殖明显抑制,线粒体膜电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解毒消癥饮诱导人肝癌细胞株HepG2凋亡的机制可能是通过崩溃线粒体跨膜电位,从而引发细胞早期凋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收集行胃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的石蜡标本共125例为观察组,选取距肿瘤组织>5 cm的癌旁正常组织的石蜡标本50例作为对照组。各组标本分别行HER-2、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染色结果并计算阳性染色率。分析观察组胃癌组织中HER-2与VEGF表达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HER-2、VEGF的阳性染色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125例观察组胃癌组织中HER-2和VEGF的表达率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两者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231,P<0.05)。结论:HER-2、VEGF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一定的作用,HER-2可能通过上调VEGF的表达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胃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取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病理科存档的胃癌组织石蜡标本56例,检测HER-2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胃癌的病理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HER-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17.9%,在癌周组织中的表达为阴性,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周组织(P〈0.05)。HER-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分化程度、临床TNM分期、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年龄、性别无相关性。结论 HER-2的表达在胃癌的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过程中有促进作用,为胃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耐药蛋白(lung-resistance protein,LRP)与促瘤因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和HER-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76例乳腺癌组织中LRP、EGFR和HER-2的表达。结果1)在乳腺癌组织中,LRP、EGFR、HER-2的表达率分别为35.53%、15.79%和25%,它们相互之间表达相关性不明显。2)随着肿瘤组织恶性程度的增高,LRP的表达明显降低(P=0.039)。3)LRP、EGFR、HER-2在淋巴结非转移组与转移组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RP的表达在乳腺癌的恶性进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诊断过程中结合该指标可更准确判断肿瘤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2):187-192
分子靶向治疗是在驱动基因指导下的治疗,开启了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与“精准”治疗时代。非小细胞肺癌驱动基因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间变淋巴瘤激酶(ALK)和原癌基因-1(Ros-1)等。EGFR 突变是非小细胞肺癌最常见的靶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是治疗EGFR 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最有效药物,已广泛用于临床治疗,但后期耐药问题不可避免。近年来,为优化TKI 治疗,EGFR-TKI 联合治疗应运而生,不断探索有效的EGFR-TKI 联合治疗的方案。如EGFR-TKI 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化疗和免疫治疗等。本文就一线EGFR-TKI 药物及EGFR-TKI 联合治疗在一线探索的有关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胃癌HER-2/neu基因表达与预后的相关性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研究胃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neu基因的表达与生存期的关系,探讨其作为胃癌预后指标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3例胃癌标本HER-2/neu基因的表达。并将检测结果与患者的随访资料及临床病理参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03例胃癌组织中HER-2/neu基因的阳性表达率为31.1%(32/103):HER-2/neu基因在胃良性病变和癌旁组织中均无表达;HER-2/neu基因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部位、分化程度均无相关性(P〉0.05),而与肿瘤的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患者的生存时间相关(P〈0.05)。结论 HER-2/neu基因与胃癌的浸润、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乳腺癌及其不同亚型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 kinase,PI3K)及其磷酸化蛋白p-H3K的表达特点,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探讨PI3K信号通路中PI3K及其磷酸化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初诊的女性浸润性乳腺癌117例,按照免疫组化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uman epidermal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结果分子分型(HER2++者进一步行FISH检测明确状态),其中三阴型乳腺癌组(TN组)28例,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组(HER2+组)12例和管腔上皮型乳腺癌组(Luminal组)77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乳腺癌及其癌旁组织中EGFR、PI3K和p-PI3K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在乳腺癌及其不同亚型中的表达特点,以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①PI3K和p-PI3K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及程度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27.589,P <0.001;Х^2=49.327,P<0.001).同样,EGFR在乳腺癌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Х^2=10.920,P=0.004).②TN组和HER2+组中PI3K和p-PI3K的阳性表达率相似,但显著低于Lumin-al,而EGFR在TN组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Х^2=9.842,P=0.037;Х^2=13.423,P=0.006;Х^2=12.410,P=0.012).PI3K、EGFR仅在TN组与Luminal组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 =7.835,P=0.020;Х^2=11.791,P=0.003),p-PI3K在TN组与Luminal组间及HER2+组与Lu-minal组间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Х^2=9.336,P =0.009;Х^2 =7.361,P=0.025),其余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③与PI3K相比,乳腺癌中p-PI3K的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2者呈显著正相关(r=0.324,P<0.001).但不同亚型中PI3K和p-PI3K表达的相关性却存在不同,?  相似文献   

17.
王志强  黄述斌  李松梅  徐亮  方伟 《安徽医学》2015,36(11):1361-1363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表皮生长因子(EGFR)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结直肠癌54例,以病灶组织为观察组,癌旁正常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Envision 方法检测 COX-2、EGFR 的表达。结果癌旁正常组织、癌组织中 COX-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76%;EGFR 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63%。EGFR 蛋白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 <0.05);COX-2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P <0.05)。COX-2与 EGFR 之间具有相关性(r =0.375,P <0.05)。结论 COX-2、EGFR 对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协同作用,与结直肠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检测胃癌和胃良性病患者外周血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对胃癌微转移和预后的价值。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57例胃癌,及40例胃良性病变患者外周血EGFR mRNA。结果:40例胃良性病变患者对照组外周血EGFR均为阴性。胃癌患者组EGFR mRNA表达阳性为42.1%(24/57)。EGFR mRNA表达阳性在胃癌TNM分期中为I期27.3%(3/11),Ⅱ期15.8%(3/19),Ⅲ期61.9%(13/21)及Ⅳ期83.3%(5/6),(P〈0.05)。EGFR mRNA表达阳性在低未分化及中高分化癌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胃癌患者中外周血中EGFRmRNA可以作为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分子标志,可作为胃癌微转移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乳腺癌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与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TEN)、蛋白p5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ER、PR、HER-2、PTEN、p53和EGFR在68例乳腺浸润性癌和1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标本中的表达。结果ER、PR、HER-2、PTEN、p53和EGFR的表达分别是44.1%、47.1%、54.4%、45.6%、51.5%、58.8%,PTEN蛋白表达与ER呈正相关;p53蛋白表达与ER、PR表达呈负相关;EGFR的表达与ER呈负相关、与HER-2呈正相关。结论联合检测ER、PR、HER-2、PTEN、1053、EGFR对临床上乳腺癌患者判断预后和靶向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