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下颌骨节段性缺损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病损,对患者的外观、咀嚼等功能均有影响。然而下颌骨节段性缺损以及对其进行的修复、重建是否会影响语音功能,在国内外尚存有意见分歧。本文从缺损部位、重建方法、修复时机、机体代偿作用以及语音评价等方面就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下颌骨单侧节段性缺损及重建对语音清晰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语音清晰度测试,探讨下颌骨单侧节段性缺损及不同修复方法对语音功能的影响。方法:以32例下颌骨单侧节段性缺损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汉语语音清晰度字表,对其手术前、后的语音功能进行测试,对结果进行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患者手术前、后的语音清晰度(SI)无显著差异,短句测试效果满意。不同下颌骨单侧节段性缺损之间以及不同修复方法之间比较,SI改变无统计学意义。下颌骨单侧节段性缺损连续性中断组(8例)与连续性恢复组(24例)之间,SI改变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下颌骨单侧节段性缺损对患者的语音清晰度并无显著影响;不同重建方法(拉拢缝合、钛板重建、钛板+骨瓣修复等)对患者语音清晰度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语音清晰度测试可能无法精确反映下颌骨单侧节段性缺损患者的语音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3.
肿瘤、感染、外伤等原因常造成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由于下颌骨的连续性与完整性被破坏,常导致不同程度的功能和外形障碍,需要进行修复重建。下颌骨缺损的修复重建当前仍主要依靠自体骨移植,特别是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髂骨移植,能取得较好的修复重建效果。但受骨源、骨量及自体骨塑形等方面的影响,尤其对大范围的下颌骨节段性缺损来说,要达到较理想的形态和功能修复仍存在一定困难。近年来,计算机辅助设计与3D打印技术(CAD/3DP)迅速发展,其在下颌骨节段性缺损修复重建中,能个体化恢复下颌骨的自然外形、成功设计制作与患者下颌骨自然外形匹配的修复体,最大限度地实现功能重建,目前越来越显示出其在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方面的独特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重建钛板即刻修复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下颌骨节段性缺损患者40例,用重建钛板即刻修复,术后定期复查,对面部外形,咬合关系,颞颌关节功能,开口度,并发症等进行回访评价。结果:本组病例中,37例愈合良好,恢复了下颌骨的连续性及功能,1例发生金属钛板外露,1例发生口内瘘,1例发生骨瓣缺血坏死并肿瘤复发。结论:应用重建板钛即刻修复下颌骨节段性缺损,在功能和外形方面,大多可以获得良好效果,是目前较好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5.
下颌骨位于面部中下1/3,解剖位置和形态特殊,是面部诸多骨骼中唯一可动骨,正常行使功能要求双侧关节联动,功能结构复杂。下颌骨节段性缺损(mandibular segmental defect,MSD)通常是指下颌骨连续性中断的部分下颌骨缺损,多由于良恶性肿瘤切除所致,其它疾病如创伤和感染等也可以导致下颌骨节段性缺损。MSD由于下颌骨连续性的中断,常常导致患者不同程度的有关生理功能障碍和颜面畸形,其修复重建往往既要考虑生理功能的恢复,又要照顾美观功能。随着功能性外科和功能性修复的日益受到关注,如何使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修复达到更理想的功能恢复效…  相似文献   

6.
下颌骨节段性缺损三种髂骨重建方法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下颌骨节段性缺损三种髂骨重建方法的疗效比较马秦毛天球刘宝林顾晓明下颌骨常因外伤、炎症、肿瘤切除术后遗留骨的部分缺损,尤其是节段性缺损,会引起不同程度功能丧失和面部畸形。近年来临床上应用自体髂骨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报道很多。本文对应用三种自体髂骨修复下颌骨...  相似文献   

7.
犬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个体化再生修复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实验观察犬下颌骨节段性缺损个体化再生修复的效果,为计算机辅助个体化再生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技术和方法向临床过渡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制作、快速原型技术等设计制作实验动物下颌骨个体化三维中空钛网修复体,再将其与β-磷酸三钙和松质骨髓植入联合应用于犬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修复,通过X线片、大体标本和组织学切片对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个体化再生修复效果进行观察。结果:犬下颌骨解剖形态恢复十分理想,组织学和X线摄影观察显示钛网内具有新骨形成,新生骨在3个月时已十分明显和成熟。结论:将计算机辅助技术与骨再生材料联合应用,可望通过骨再生途径实现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个体化修复重建。  相似文献   

8.
下颌骨节段性缺损541例临床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对下颌骨节段性缺损患者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和分析,为下颌骨个复重建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 分析541例下颌骨节段性缺损患者的一般情况、下颌骨缺损原因、缺损部位、修复重建方法及并发症。结果541例下颌骨缺损中,肿瘤是导致缺损的主要原因;缺损中以不超过中线的一侧缺损为主要类型(426例,占下颌骨体部缺损的82.4%)。修复方法包括直接关闭创口、单纯软组织瓣修复、单纯钛板修复、钛板+软组织瓣修复和骨瓣修复,其中骨瓣修复(234例)、钛板+软组织瓣修复(103例)及单纯软组织瓣修复(142例)是最常的修复方法。最常见的局部并发症是感染或瘘道(55例),感染率10.2%。结论本组下颌骨缺损患者的年龄颁布与以往的有关报道相似,肿瘤是缺损主要原因,下颌骨体部是最容易累及的缺损部位,大部分缺损中包含软组织缺损下颌骨复合缺损,在诸多修复方法中,血管化的自体骨组织瓣移植已经成为下颌骨重建的主要方法。口腔颌面肿瘤患者在骨组织重建的同时,相邻软组织的重建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钛网成型自体颗粒骨复合骨修复材料移植重建兔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成骨效果.方法:18只新西兰家兔,均建立单侧下颌骨节段性缺损模型,随机分为3组,用钛网成型重建下颌骨外形后,分别移植自体颗粒骨、骨修复材料和自体颗粒骨复合骨修复材料.术后12周取移植骨做组织学检查及Micro-CT检查.应用SPSS 14.0软件包对...  相似文献   

10.
下颌骨位于面部中下1/3,解剖位置和形态特殊,是面部诸多骨骼中唯一可动骨,正常行使功能要求双侧关节联动,功能结构复杂。下颌骨节段性缺损通常是指下颌骨连续性中断的部分下颌骨缺损,多由良恶性肿瘤切除所致,其他疾病如创伤和感染等也可以导致下颌骨节段性缺损。本文就下颌骨节段性缺损分类、功能影响和功能评价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临床研究双层腓骨移植联合牙种植在下颌咬合功能重建中的价值。方法选择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12年8月~2015年3月间8例行下颌骨节段性截骨的患者,一期行双层腓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二期在移植腓骨上行牙种植,恢复缺损区的咬合关系,临床观察其骨移植及种植术后咬合功能的重建情况。结果 8例患者的移植腓骨均成活,一期愈合良好,双层腓骨恢复了足够的下颌骨高度,为二期牙种植创造了良好的骨床条件。二期的牙种植手术均获成功,义齿修复后,咬合功能恢复良好。随访0.5年到3年,种植体无脱落。结论双层腓骨移植联合牙种植是一种良好的下颌骨节段性缺损后咬合功能重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犬钛网成形自体颗粒骨移植修复下颌骨节段性缺损并同期植入钛种植体后的骨愈合和骨结合情况.方法 5只Beagle犬,一侧下颌骨制备长40 mm的节段性缺损;钛网成形修复下颌骨缺损.将切除后的下颌骨和自体髂骨剪成直径约2mm颗粒,骨皮质、骨松质体积比3∶1混合,紧密充填在钛网内,将2枚纯钛种植体埋置于颗粒骨内,术后6个月处死动物.用下颌骨X线片、组织学切片、扫描电镜以及能谱分析观察钛网内颗粒骨愈合以及种植体骨结合的情况.结果 钛网成形自体颗粒骨移植重建后的下颌骨外形满意,功能正常、颗粒骨成骨良好、结构优良,未见明显骨吸收.同期植入的种植体能够与周围骨组织形成良好的骨结合,并有促进邻近骨组织结构优化的趋势.结论 钛网成形自体颗粒骨移植是一种修复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好方法,当修复后下颌骨形态良好、骨质优良、骨量充足时可以同期植入种植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口底癌临床治疗方法和术中缺损的修复。方法:对9例口底癌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8例进行口底颌颈联合根治术,有3例术创缺损采用前臂游离皮瓣、胸大肌肌皮瓣修复,伴有下颌骨节段缺损病例采用联合重建钛板进行修复。结果:9例口底癌患者中,除1例有肺、肝转移接受化疗外,8例术后下颌部、颈部和口底部等形态及功能恢复良好,前臂游离皮瓣、胸大肌肌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2月~11年,未见肿瘤复发或淋巴结转移。结论:口底癌对下颌骨的侵犯与否决定下颌骨切除的术式,胸大肌肌皮瓣是修复口底癌术创巨大缺损的理想方法,联合重建钛板可I期修复下颌骨节段性缺损。  相似文献   

14.
由各种原因造成的颌面部缺损对人体的生理功能有较大的影响。各个部位的颌面部缺损不仅会影响患者颜面的美观及进食功能,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语音功能,造成患者的语音障碍。因此正常语音功能的重建是对颌面部缺损外科修复治疗的重要内容。只有了解颌面部缺损对语音功能的影响,才能正确评估颌面部缺损患者的语音状况,从而找到更有效的方法来改善颌面部缺损患者的语音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颌面部缺损对语音功能的影响。一、语音基础人类的发音器官分为四部分:呼吸器官、振动器官、共鸣器官和吐字器官。人类的发音生…  相似文献   

15.
牵张成骨在下颌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和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牵张成骨是源于矫形外科的一种全新的治疗理念,近年来被引入颌面部缺损的重建。本文就牵张成骨在重建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优越性及其在各种类型下颌骨缺损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并对牵张成骨在下颌骨缺损中应用的进一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游离腓骨肌(皮)瓣在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游离腓骨肌(皮)瓣一期重建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方法、经验和临床效果。方法对11例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患者同期采用游离腓骨瓣进行重建,其中腓骨肌瓣6例,腓骨肌皮瓣5例。对术后供区和受区的功能和外形进行评价,分析总结临床方法和经验。结果11例血管化游离腓骨肌(皮)瓣移植全部成功,所有病例供区伤口均一期愈合,供区下肢均无明显功能障碍,患者术后面部外形对称,张口度3.5~4.2cm。结论游离腓骨肌(皮)瓣是重建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7.
颌面部的肿瘤、外伤常常会造成颌面部骨组织或软组织的缺损。下颌骨是颌面部唯一具有双侧联动关节的骨,内外侧附着大量咀嚼肌维持双侧的平衡及行使生理功能,一旦发生节段性缺损可导致残端骨块严重移位,影响患者的咀嚼、吞咽、语音以及保持上呼吸道通畅等功能。因此,在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过程中,如何在恢复连续性的前提下,精确定位其空间位置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下颌骨重建中定位技术的发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三维多孔β-磷酸三钙(β-TCP)形成的组织工程骨对犬下颌骨极限节段性缺损的修复能力。方法:将经过诱导的犬骨髓基质细胞(BMSCs)与3.0cm×2.0cm×1.0cm的多孔β-TCP支架复合后植入犬的下颌骨3.0cm长的全层节段性缺损处。术后6个月通过CT影像学评价β-TCP/BMSCs复合体对犬下颌节段性缺损的修复能力,并和单纯植入β-TCP材料的对照组对比,同时将缺损区组织工程骨的生物力学性能和正常的犬下颌骨对比。结果:CT影像显示实验组犬的下颌骨极限缺损区已修复,下颌骨呈连续性,且形态较对照组完美。多孔β-TCP/BMSCs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和犬正常下颌骨的抗折强度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而抗压强度有显著性差异,组织工程骨抗压强度小。结论:三维多孔β-TCP/BMSCs复合体构建的组织工程骨修复的犬下颌骨节段性缺损能够耐受正常生理功能需要,达到了形态和功能修复的目的,为临床下颌骨缺损修复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钛网成型复合自体颗粒骨移植重建下颌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吉来  陈宁  陶江丰  杜一飞  张双越 《口腔医学》2007,27(4):190-192,203
目的研究钛网成型复合自体颗粒骨移植重建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成骨情况。方法7只Beagle犬,在一侧下颌骨制备长4.0 cm的节段性缺损。用钛网成型重建下颌节段性缺损,钛钉固定。将切除后的下颌骨和髂骨剪成直径约2 mm颗粒,紧密充填在钛网内。术后6个月进行下颌骨X线片、组织学切片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移植的颗粒骨成骨良好,未见明显吸收,形成成熟的骨结构,与下颌骨断端形成一个牢固的整体。结论钛网成型复合自体颗粒骨移植成骨良好,重建后的下颌骨外形满意,能够提供满足义齿修复和种植义齿所需的牙槽突高度和宽度。  相似文献   

20.
假体重建板固位设计的生物力学评价;新型层析反求测量系统牙颌建模的应用研究;不同晶须及晶须用量对复合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下颌骨骨折骨断端生物力学特性的三维模型研究;三维多孔步磷酸三钙修复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生物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