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6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双磷酸盐(bisphosphonates,BPs)等药物通过抗血管生成,同时抑制骨吸收,进而增强骨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此类药常导致颌骨严重并发症,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对药物相关性骨坏死(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 ,MRONJ)研究进行总结,为此类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β-磷酸三钙陶瓷对骨髓基质细胞(BMSCs)增殖及分化特点的影响,验证其是否适于作为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方法:将兔的BMSCs经过体外培养传代后,与多孔β-磷酸三钙陶瓷支架材料在培养板内共培养1、3、5、7、9d。采用形态学观察、MTT法及ALP检测试剂盒等方法检测BMSCs在材料表面的增殖和分化能力。结果:BMSCs能在该支架材料表面正常粘附和增殖,在体外培养时BMSCs大量增殖后有较高的碱性磷酸酶活性。结论:多孔β-磷酸三钙陶瓷适合作为支架材料负载BMSCs构建组织工程骨。  相似文献   
3.
医生技术因素在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明确医生技术因素和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后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前瞻随机的设计方法,将患者分别分配到学员组和医生组,术后7d来复诊,并记录患者拔牙创异常出血、张口受限和干槽症等并发症的发病情况,最后做相关的统计处理。结果:学员组患者的拔牙创异常出血和张口受限并发症明显高于医生组,但在干槽症的发病率上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应该提高医生的拔牙操作技术,争取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人涎腺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的动物模型,为研究腺样囊性癌在不同部位嗜神经侵袭的发生发展提供实验依据和条件。方法:将人涎腺腺样囊性癌肺高转移癌Acc—M细胞系接种于裸鼠臀部肌肉内及面后部皮下,分别于接种后7d,10d,16d,20d,28d 36d及动物自行死亡时用HE染色观察坐骨神经及面神经受肿瘤侵袭的对比情况,并同时观察肺转移情况。结果:面神经组荷瘤率为82.1%,神经侵袭率为17、9%,.未发现功能障碍:而坐骨神经组荷瘤率为71、4%,神经侵袭率为53.6%,出现功能障碍率10.7%,均未见肺转移。结论:该模型是研究人涎腺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的良好模型,为研究嗜神经侵袭机制及探索新的治疗途径提供了一个极为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Leu-7在涎腺腺样囊性癌(ACC)的表达情况,探讨Leu-7与ACC嗜神经侵袭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28 例ACC,3例正常腮腺,3例正常颌下腺,3例正常舌下腺,5例肌上皮瘤及5例涎腺腺泡细胞癌标本组织切片中的Leu-7进行检测.结果 28例ACC中的嗜神经侵袭率为85.6%(24/28),Leu-7阳性率为96.4%(27/28), Leu-7的表达在正常大涎腺的导管细胞及其周围肌上皮细胞为阳性,在肌上皮瘤的阳性率为80.0%(4/5),而在腺泡细胞癌内均为阴性.结论腺样囊性癌中肿瘤性肌上皮细胞发生雪旺细胞分化进而侵袭神经可能是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的病理组织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是测量活体水分子运动的敏感方法,它能够反映生物体内水分子的弥散特性,评价水分子随机运动状况,从而提供组织的空间结构信息。但在肾脏疾病的应用上目前仍处于研究探索阶段。由于各种肾脏疾病引起肾脏的组织结构及功能发生变化,可以不同程度的影响水分子的弥散运动,从而表现出不同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本文就肾脏疾病的DWI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乙脑E蛋白主要抗原片段与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70(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heat shock protein70,Mt.hsp70)基因融合表达载体,并研究其在巴斯德毕赤酵母中的表达情况,为改善发展新的乙脑疫苗打基础。方法以酵母表达载体pPICZa-A为基本单位构建E蛋白基因主要抗原片段与hsp70的融合表达载体,融合基因以酶切位点BamHⅠ连接,用电穿孔法转化酵母X-33,用Zeocin平板筛选重组子,经甲醇诱导表达后,SDS-PAGE和免疫印迹分析表达产物。结果E蛋白基因与hsp70的融合表达载体构建成功,SDS-PAGE显示,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14kD,与实际大小相符,经凝胶薄层扫描分析,表达量为33mg/L,经Western印迹验证,有良好的抗原性。结论E—hsp70融合蛋白在酵母中的表达为下一步研究hsp70是否能作为E蛋白免疫时的理想佐剂作准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涎晾昧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在大体形态学上的发生发展过程。方法:将人涎腺腺样囊性癌肺高转移癌Acc—M细胞系接种于5只裸鼠双侧臀部肌肉内,从荷瘤长出开始,解剖出荷瘤与神经以观察它们的关系,以后每隔5天在同一部位解剖一次,连续观察1个月,同时观察和对比各裸鼠神经受肿瘤侵袭后相应肢体的功能变化。结果:腺样囊性癌发生嗜神经侵袭的方式是,瘤组织细胞以神经干为中心以边生长边包裹边侵袭的方式进行的。结论: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进行的,这对临床诊断与治疗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头颈部侵袭性纤维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方式及预后.方法:根据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的肿瘤类指导原则,回顾性分析2008 ~ 2012年间收治9例头颈部侵袭性纤维瘤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发病部位以颈部(3例)、下颌下区(2例)最为常见,其次是上颌骨、颧部、眶下区、腮腺各1例,对9例患者都实施手术切除,4例患者因肿瘤已侵犯头颈部重要结构,无法获得阴性切缘,其中1例患者发生恶变,接受放射治疗,另2例术后未接受综合治疗,术后复发,所有病例无远处转移,随访时间为6 ~51个月.结论:头颈部侵袭性纤维瘤诊断主要依靠术后病理,彻底手术切除是治疗并减少复发的主要手段,对于复发或难以完整切除的病例可配合放化疗,且术后长时间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富含血小板血浆中含有较高浓度的生长因子,对骨的再生和修复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大体和扫描电镜两种方法观察富含血小板血浆凝胶的结构,探索其用于组织工程载体的可能性。方法:实验于2004-01/03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动物中心完成。①制备牛凝血酶溶液:作为使富含血小板血浆结固成凝胶的催化剂。②制备富含血小板血浆液:将清洁级新西兰兔4只,解剖颈内静脉,抽取静脉血10mL,离心后将红细胞与血浆分离,再将血浆离心,使富含血小板血浆与乏血小板血浆分开,得到富含血小板血浆。③制备富含血小板血浆凝胶:将富含血小板血浆与牛凝血酶溶液按体积比6:1充分混合为凝胶。④冻干及观察:将富含血小板血浆凝胶冻干,进行大体观察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查。结果:①富含血小板血浆凝胶大体观察结果:可见大量的纤维彼此细密交织。②富含血小板血浆凝胶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材料内大量的纤维交织,形成支架,其间含有大量的孔隙,孔隙彼此相通,孔径为200-1000μm,孔隙率80%。结论:富含血小板血浆凝胶呈典型的多孔性结构,孔径大小、孔隙率均比较符合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要求,而且又含有丰富的、对成骨有利的生长因子,提示富含血小板血浆可用作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