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加减生脉陷胸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的临床疗效及其对cTnI、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30例)和西药组(30例),中药组给予加减生脉陷胸汤治疗,西药组用西药常规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心肌钙蛋白I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同时选20例健康献血者为正常组检测心肌钙蛋白I及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治疗前,患者的心肌钙蛋白I含量均高于正常组(P0.01),CD4~+、CD8~+、CD4~+/CD8~+均低于正常组(P0.01)。治疗1个疗程后,中药组和西药组心肌钙蛋白I含量均明显下降(P0.01),CD4~+、CD8~+、CD4~+/CD8~+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P0.05);但中药组cTnI含量明显低于西药组(P0.01),CD4~+、CD8~+、CD4~+/CD8~+明显高于西药组治疗后(P0.05);中药组有效率高于西药组(P0.05)。结论:加减生脉陷胸汤能提高治疗VMC的疗效,同时能保护心肌,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金连宣肺汤联合西药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疗效及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110例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西药治疗对照组和中药金连宣肺汤治疗观察组,每组55例。2组均接受相应治疗7 d,记录2组患者咳嗽消失、气喘缓解、哮鸣音和湿罗音消失时间,检测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计算CD4+/CD8+。结果:金连宣肺汤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咳嗽消失、气喘缓解、哮鸣音和湿罗音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 05); 2组治疗后CD4+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CD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CD4+/CD8+提高(P 0. 05),观察组效果明显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金连宣肺汤可提高西药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改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益气消积汤内服和解毒化癥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性包块(湿热瘀结证)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T淋巴细胞亚群,补体C3和C4的影响。方法:将105例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西药组51例和联合组54例。西药组采用注射用头孢噻肟钠+替硝唑注射液+理疗的综合方案。联合组在西药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益气消积汤内服和解毒化癥汤灌肠。采用B超评价治疗前后包块直径大小,进行主要症状和体征评分,检测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C3和C4水平。结果:联合组疾病总有效率为92.5%,西药组为76.4%,联合组优于西药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包块直径西药组,主要症状和体征评分低于西药组(P0.01);治疗后联合组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等指数均低于西药组(P0.01);联合组治疗后CD3+,CD4+和CD4+/CD8+水平高于西药组,CD8+低于西药组(P0.01);联合组C3和C4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并高于治疗后西药组水平(P0.01)。结论: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益气消积汤内服和解毒化癥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性包块(湿热瘀结证),能有效缩小包块、减轻临床症状、体征,临床疗效优于西药治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微循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中药治疗尖锐湿疣(CA)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来探讨该方对CA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是否有调节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治疗组(解毒祛疣汤)66例及对照组(正常人)14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并行两组间治疗前后对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A患者治疗前外周血中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降低(P0.05),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升高(P0.05)。治疗后未复发组45例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明显升高,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P0.05);复发组16例CD3+、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CA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中药解毒祛疣汤对其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健脾补肾活血方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具有扶正固本作用的中药健脾补肾活血方,14 d为1个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分别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14,28 d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治疗组显效率76.67%,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显效率40.0%,总有效率73.33%.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CD3+,CD4+,CD4+/CD8+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P<0.01),CD8+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治疗组CD3+,CD4+,CD4+/CD8+较对照组增加更明显(P<0.01),CD8+下降也较对照组更明显(P<0.01).结论:具有扶正固本作用的中药健脾补肾活血方能够改善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临床疗效明显,并且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黄灵参芪汤辅助治疗肺结核合并肺癌的疗效及对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7年12月在本科治疗的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82例,将其随机分为西药组及中药组各41例。2组在抗结核及放化疗方面均做同期治疗。中药组加用黄灵参芪汤。疗程3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淋巴细胞亚群中CD8+、CD4+及CD3+水平。结果中药组肺结核总有效率为87.80%,肺肿瘤总缓解率为75.61%,明显优于西药组(总有效率60.98%、总缓解率3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2组淋巴细胞亚群CD8+、CD4+及CD3+水平在治疗后明显比治疗前有改善,P0.05;组间比较,中药组CD8+、CD4+及CD3+水平在治疗后比西药组改善更明显,P0.05;中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西药组,P0.05。结论黄灵参芪汤辅助治疗肺结核合并肺癌效果显著,并能提高患者免疫功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全蝎蜈蚣对CIA大鼠外周血和小肠黏膜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60只Wistar大鼠除正常组外均复制胶原免疫性关节炎后,并随机分成模型组、全蝎蜈蚣高、中、低剂量组和Ⅱ型胶原蛋白治疗组,给药40d,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外周血和小肠黏膜T细胞亚群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外周血和PP结T淋巴细胞均表现为CD4*T细胞明显升高或有升高趋势,CD4+/CD8+则在外周血升高而在PP结下降(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所有治疗组对CD3+T淋巴细胞作用不明显,全蝎蜈蚣各剂量组均可明显下调PP结CD4+,CD8+T细胞水平,升高CD4+/CD8+水平(P<0.05或P<0.01),同时外周血方面高、中剂量组CD4+T淋巴细胞水平及CD4+/CD8+显著下降(P<0.05或P<0.01),但对CD8+T淋巴细胞作用不明显.结论:全蝎蜈蚣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可能途径是调节CIA大鼠外周血和肠黏膜局部T淋巴细胞平衡.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加减荆防败毒散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100例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以加减荆防败毒散治疗,对照组50例以常规西药治疗,并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治疗前同期测定30名健康志愿者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外周血CD3+CD4+水平、CD3+CD4+/CD3+CD8+比值明显下降,经治疗后明显升高;治疗前CD3+CD8+水平明显升高,经治疗后明显下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减荆防败毒散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机体细胞免疫状况,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电针对消化道肿瘤患者围手术及围化疗期T淋巴细胞亚群和淋巴细胞转化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4例消化道肿瘤患者分为4组,手术切除组,手术切除+电针组,手术切除+化疗组,手术切除+化疗+电针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消化道肿瘤患者不同阶段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MTT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功能.结果:手术后第3d,患者CD3+细胞百分率及淋巴细胞转化功能低于手术前(P<0.05,P<0.01);电针治疗患者CD3十细胞百分率及淋巴细胞转化功能无明显降低,与手术切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第10d,患者淋巴细胞转化功能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电针治疗患者CD8+细胞明显减少(P<0.05),CD4+/CD8+比值显著升高(P<0.05).手术并化疗后第3d,CD3+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较术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电针干预后,手术加化疗后第3d患者的CD3+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明显提高(P<0.05).与手术前自身比较,电针治疗能提高手术及化疗后患者的淋巴细胞转化功能(P<0.01).结论:电针可明显改善消化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及围化疗期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清热颗粒对病毒感染急性期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干预作用。方法将30例病毒感染急性期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抗病毒治疗(简称西药组)或抗病毒联合中药复方清热颗粒治疗(简称中西医组)。观察治疗前、治疗7天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并与健康对照者(2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比较,病毒感染急性期患者外周血T细胞比例升高,B细胞及NK细胞比例降低(P0.01);T细胞亚群中,CD4~+T细胞、CD4~+CD28~+T细胞、CD8~+CD28~+T细胞比例降低,CD8~+T细胞、CD8~+CD38~+T细胞比例升高(P0.05,P0.01)。治疗7天后,患者CD4~+T细胞、CD4~+CD28~+T细胞及CD8~+CD28~+T细胞比例较治疗前增高(P0.05,P0.01),CD8~+CD38~+T细胞比例降低(P0.01),且CD4~+T、CD4~+/CD8~+、CD8~+CD28~+T及CD8~+CD38~+T中西医组改变程度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病毒感染急性期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中药复方清热颗粒联合抗病毒治疗可明显改善病毒感染导致的免疫紊乱及免疫损伤。  相似文献   

11.
曾震军  李墨航  郭淑云 《新中医》2020,52(18):108-112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清幽方加减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幽门螺杆菌(Hp) 阳性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Hp 阳性晚期胃癌患者93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6 例和观察组47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化浊解毒清幽方加减治疗。比较2 组近期疗效及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外周血T 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 变化情况,并比较2 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后的1 年生存率。结果:经秩和检验,观察组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经过χ2 检验,观察组临床控制率(DCR) 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外周血CD3+、CD4+、CD8+及CD4+/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CD3+、CD4+及CD4+/CD8+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观察组(P<0.05)。观察组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肝肾等脏器损害、皮肤及皮下组织异常、神经毒性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 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浊解毒清幽方加减联合常规西药治疗Hp 阳性晚期胃癌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及1 年生存率,减轻免疫功能损害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中药抗溃疡性结肠炎复发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中药抗溃疡性结肠炎(UC)复发的机制.方法 将103例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中药治疗,对照组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经3个月治疗,共有53例患者完全缓解,测定其血清CD4+、CD8+、CD3+细胞计数,并观察中药对复发的影响.结果 UC复发患者CD8+细胞绝对计数与百分比,CD3+细胞绝对计数、CD4+细胞绝对计数均显著升高(P<0.001),CD4+/CD8+显著降低(P<0.001).结论 中药抗UC复发可能是通过抑制T淋巴细胞亚群过度增殖、改善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调、调节细胞免疫功能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对急性放射性肠炎的临床疗效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 7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谷氨酰胺颗粒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保留灌肠的护理方法,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卡氏功能评分(KPS)、临床症状积分及免疫因子(CD3~+、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高于优于对照组的77.1%(P0.05)。两组治疗后KPS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增高(均P0.01),且治疗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1),且治疗后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CD3~+、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及CD4~+/CD8~+的比值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增高,CD8~+T淋巴细胞的比例降低(均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CD3~+淋巴细胞、CD4~+、CD8~+及CD4~+/CD8~+的比值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能够明显改善急性放射性肠炎的临床症状,改善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免疫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钮正祥 《新中医》2021,53(21):31-34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合瓜蒌红花散加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 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PHN 患者10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柴胡汤合瓜蒌红花散加减治疗,2 组均治疗4 周。比较2 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分、T 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水平,并评价2 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为76.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 组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VAS 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 组CD3+、CD4+、CD8+及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及CD4+/CD8+较治疗前升高,且高于对照组;CD8+较治疗前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CD3+、CD4+及CD4+/CD8+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低于对照组1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柴胡汤合瓜蒌红花散加减治疗PHN 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三益防喘汤联合西药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以及对T淋巴细胞免疫、血清血管细胞粘附因子~1(VCAM-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7月~2017年9月期间医院住院部及门诊的85例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中医组45例、西医组40例。西药组患儿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中药组患儿加服三益防喘汤。根据呼吸道症状改善情况评估治疗疗效,治疗前及结束后测定T淋巴亚群CD3~+、CD4~+、CD4~+/CD8~+及血清VCAM-1、VEGF、细胞免疫因子干扰素(IFN)-γ含量。结果:中药组患儿本次治疗总有效率为93. 33%,显著高于西药组的77. 50%,差异有显著性(P0. 05)。两组患儿治疗后T淋巴亚群CD3~+、CD4~+、CD4~+/CD8~+细胞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但中药组患儿治疗后T淋巴亚群CD3~+、CD4~+、CD4~+/CD8~+细胞水平均明显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VCAM-1、VEGF、IFN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但中药组患儿治疗后血清VCAM-1、VEGF、IFN含量均明显低于西药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三益防喘汤联合西药治疗小儿哮喘可通过提高T淋巴细胞免疫、改善血管通透性及气道环境等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扶正消癥汤对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肝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60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治疗方法为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治疗组治疗方法为TACE联合中药扶正消癥汤,中药于TACE术后第1天开始服用,连续服用4周,分别于术前1天及术后第28天检测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治疗前两组CD3~+、CD4~+、CD8~+、CD4~+/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治疗前后CD3~+、CD4~+、CD8~+、CD4~+/CD8~+无明显变化(P 0.05);治疗组治疗后CD3~+、CD4~+均较治疗前上升(P 0.05)。结论:复方扶正消癥汤能够改善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肝癌患者的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四物消风散加减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72例慢性湿疹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6例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四物消风散加减。2组均治疗1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评分,并统计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1年统计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80.5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均升高(P0.05),CD8~+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CD8~+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EASI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EAS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年内复发率(30.30%)低于对照组(50.00%,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四物消风散加减治疗能显著提高慢性湿疹患者免疫功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综合疗效,降低复发率,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补肾健脾中药复方对肾虚黄体抑制流产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以羟基脲和米非司酮建立肾虚黄体抑制流产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正常妊娠组、模型对照组、黄体酮组、补肾健脾方组4组;于孕11 d处死大鼠,观察妊娠结局,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方法检测4组大鼠外周血中CD3+、CD4+、CD8+细胞百分数,并计算CD4+/CD8+的比值。结果:补肾健脾方组体质量减轻程度较模型组轻微(P0.05)。而黄体酮组体重减轻程度与模型对照组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3组对比,模型对照组CD4+、CD4+/CD8+最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补肾健脾方组与模型对照组对比,CD4+、CD4+/CD8+明显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肾健脾中药复方可以降低肾虚黄体抑制流产大鼠外周血中CD4+百分比和CD4+/CD8+比值,纠正T淋巴细胞亚群比率失调,使CD8+T淋巴细胞和CD4+T淋巴细胞在机体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免疫协调作用,而起到维持妊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小陷胸汤合丹参饮加减治疗痰热互结型病毒性心肌炎(VM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炎性反应递质、免疫功能、氧自由基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VMC患者14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4例。对照组给予补液、营养心肌等常规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陷胸汤合丹参饮方剂,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及血管内皮功能、氧自由基、炎性反应递质、免疫功能、心肌酶的变化情况。结果:2组治疗前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NF-γ)、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血清丙二醛(MDA)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肌酶(CK)、肌酸肌酶同功酶(CK-MB)、CD3~+、CD4~+、CD8~+、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治疗后IL-6、IL-2、TNF-α、INF-γ、CD8~+、AST、LDH、CK、CK-MB、ET-1、MDA水平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CD4~+、CD4~+/CD8~+、CD3~+、NO、SOD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变化更明显,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1. 89%)明显高于对照组(78. 3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小陷胸汤合丹参饮加减可通过降低血清炎性反应递质水平,抗氧化,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调节免疫功能,从而提高痰热互结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黄子慧 《北京中医药》2012,31(12):912-913
目的 观察银僵汤对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者CD4+、CD4+/CD8+的影响.方法 将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以银僵汤口服,对照组以强的松口服,12天为1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CD4+,CD4+/CD8+的变化.结果 银僵汤组在治疗后CD4+,CD4+/CD8+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增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CD4+,CD4+/CD8+增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银僵汤治疗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疗效好,其作用可能与提升机体免疫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