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疼痛是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痛感觉以及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痛反应[1].它是一种复杂的感觉过程,不仅与疼痛强度、疼痛类型、疼痛定位等感觉属性相关,还与警觉、注意、觉察、唤醒度的水平、焦虑、恐惧、期待、预期等多种心理因素相关.近年来慢性疼痛的认知-行为模式认为,认知因素特别是认知偏向(对疼痛相关刺激的加工偏向)是慢性疼痛产生、持续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2].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正常人群中不同特质焦虑个体对负性汉语刺激的注意偏向特点.方法 采用点探测任务,使用汉语材料,比较不同特质焦虑个体(高焦虑组21、正常组20、低焦虑组21)在不同条件(负中词对、负正词对)下,对探测目标的反应时和注意偏向值差异.结果 当刺激为负中词对时,3组被试的注意偏向值与0差异有显著性[D1=(14.44±26.22)ms,t =2.401;D2=(12.05±19.89)ms,t =2.571;D3=(-13.14±24.07)ms,t =2.379;P <0.05];当刺激为负正词对时,只有低焦虑组和高焦虑组被试的注意偏向值与0差异有显著性[D4=(21.07±32.91)ms,t =2.791;D6=(-8.98±18.04)ms,t =2.170;P <0.05].结论 高焦虑被试对负性汉语存在注意偏向,低焦虑被试对负性汉语存在回避现象.  相似文献   

3.
抑郁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关于抑郁情绪的发生问题,Beck认为负性认知是抑郁情绪产生的基础[1].在对抑郁的认知研究中,一些学者发现抑郁和选择性注意有关.抑郁个体存在对负性刺激的注意偏向,这是抑郁症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2].另外,Beck还认为抑郁者产生消极的自我认知评价可能与其设置了过高的目标有关.但并非所有研究都支持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4.
抑郁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关于抑郁情绪的发生问题,Beck认为负性认知是抑郁情绪产生的基础[1].在对抑郁的认知研究中,一些学者发现抑郁和选择性注意有关.抑郁个体存在对负性刺激的注意偏向,这是抑郁症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2].另外,Beck还认为抑郁者产生消极的自我认知评价可能与其设置了过高的目标有关.但并非所有研究都支持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5.
抑郁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关于抑郁情绪的发生问题,Beck认为负性认知是抑郁情绪产生的基础[1].在对抑郁的认知研究中,一些学者发现抑郁和选择性注意有关.抑郁个体存在对负性刺激的注意偏向,这是抑郁症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2].另外,Beck还认为抑郁者产生消极的自我认知评价可能与其设置了过高的目标有关.但并非所有研究都支持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6.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少数具有相对明确病因的精神障碍之一,是指经历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后,导致个体即时或延迟出现的创伤后心理失衡状态,其临床症状包括闯入式记忆、闪回和心理性健忘症(APA),严重时会出现人格解体 [1].这些症状与脑部功能异常相关,功能神经影像研究可揭示PTSD的临床症状与脑部活动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PTSD的脑部生理病理与心理病理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注意被认为是认知过程的第一步,也是外界刺激被个体加工的首要环节.注意偏向在物质成瘾形成机制占有重要作用.通常认为由于选择性注意的存在,导致一些与酒相关的刺激被AD患者优先加工并放大,造成过度饮酒行为[1].本文系统总结了近些年有关AD患者注意偏向的神经心理学研究范式及研究成果,为国内研究酒及酒相关线索对AD患者的行为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期常见的神经心理问题之一[1].任艳玲[2 ]研究发现ADHD儿童存在反应抑制功能缺陷,因此导致其冲动、固执、自控力差的行为特征.已有研究表明药物加行为联合治疗ADHD较单纯药物治疗治疗效果更显著,并且药物加行为联合治疗组的药物用量低于单用药物治疗组[3].行为治疗主要包括正强化(即阳性强化)、负强化、惩罚、消退等[4].行为治疗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疗效已得到肯定,但尚未见对行为治疗中的阳性强化法并药物治疗ADHD的单独研究.本研究应用药物哌甲酯加阳性强化行为疗法与单独应用哌甲酯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进行对照,以观察其临床疗效差异.  相似文献   

9.
焦虑障碍是指在没有脑器质性疾病或其他精神疾病的情况下,以精神和躯体焦虑症状为主要的、突出的异常状态,主要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特殊恐惧症、社交恐惧症、惊恐障碍、强迫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障碍是障碍及物质依赖障碍.美国一家精神卫生服务中心内14.6%的患者有焦虑障碍的诊断[1].  相似文献   

10.
谷亚男  钟意娟  杨群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21,35(7):546-548,后插1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stress disorder,PTSD)是由突发、威胁或灾难性事件导致个体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一种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思维或记忆不自觉地涌现与创伤相关的情景,促使患者对周围环境持续保持紧张或麻木状态[1].PTSD患者不自觉地固着于威胁情境,对内心造成极大的负担,约有50%以上的PTSD患者同时存在抑郁和焦虑障碍以及物质滥用等情况[2],即便这些患者日后接受了完整的治疗,仍然会有1/3的人无法痊愈[1].而新冠疫情的爆发更使PTSD患病率激增.有学者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的调查报道显示其PTSD患病率高达36.59%[3],PTSD若不及时治疗,会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导致丧失基本的劳动能力[4],对患者的身心造成极大伤害.  相似文献   

11.
网络成瘾是一种非物质依赖的行为成瘾,具有一些与其他成瘾行为类似的特征.大量研究证实,具有成瘾的个体,往往存在某些认知功能的改变,对相关刺激表现出注意偏向[1-2].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采用情绪stroop的实验室方法,探讨不同程度网络使用者对网络相关刺激和消极情绪词汇的注意加工偏向,以了解网络成瘾者的认知特点和规律,从而为通过认知策略的调整来防治网络成瘾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疼痛患者对痛觉相关信息是否存在注意偏向。方法采用E-prime 2.0程序编写情绪Stroop范式,记录并比较慢性疼痛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各20例)对3类词汇(包括中性、痛觉、威胁)颜色命名的反应时及正确率,考察慢性疼痛患者的注意偏向。结果慢性疼痛患者对痛觉相关词汇的颜色命名反应时长于中性词汇[(786.02±18.15)ms vs(774.73±17.34)ms,P〈0.05],威胁相关词汇反应时长于中性词汇[(792.35±17.72)ms vs(774.73±17.34)ms,P〈0.05];健康对照组威胁相关词汇反应时长于中性词汇[(779.75±20.99)ms vs(764.74±20.53)ms,P〈0.05],对痛觉相关词汇的颜色命名反应时与中性词汇无统计学差异。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存在刺激类别的主效应(F=18.86,P〈0.01),以及组别和刺激类别的交互效应(F=4.48,P〈0.05)。慢性疼痛患者痛觉相关词汇注意偏向与疼痛持续时间无关,与患者焦虑水平显著相关(r=0.471,P〈0.05)。结论慢性疼痛患者存在对痛觉相关信息的注意偏向,并且与焦虑水平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焦虑障碍患者对负性刺激的注意偏向特点,并分析其与认知风格和人格特质的相关性。方法:运用点探测范式和心理问卷分别对36例焦虑障碍患者和36例正常者进行评估,比较2组注意偏向、认知风格和人格特质的差异;比较不同性别焦虑障碍患者负性注意偏向分数的差异;比较社交焦虑症和广泛性焦虑症的负性注意偏向分数的差异;分析注意偏向、认知风格和人格特质的相关性。结果:焦虑组和对照组负性注意偏向分数、注意警觉分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正确率差异分数、注意解 除分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焦虑组和对照组自动思维得分、功能失调态度得分、艾森克人格N维度得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男性和女性焦虑障碍患者注意解除分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社交焦虑症和广泛性焦虑症负性注意偏向分数、正确率差异分数、注意警觉分数、注意解除分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功能失调态度与负性注意偏向分数(r =0.383)、注意警觉(r =0.204)呈显著正相关(P <0.05);注意偏向分数、注意警觉分数与自动思维、艾森克N维度得分无相关性(P >0.05)。正确率差异分数、注意解除分数与自动思维、功能失调态度得分、与艾森克人格N维度得分无相关性(P >0.05)。结论:焦虑障碍患者存在对负性刺激的注意偏向,主要表现为注意警觉,该注意偏向存在性别差异,且与认知风格相关。  相似文献   

14.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指一种以注意缺陷、多动、冲动的行为表现为主要特征的精神病理障碍[1].1994年出版的DSM-Ⅳ,即<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把ADHD分为三种亚类型:注意缺陷型、多动-冲动型、混合型.对ADHD患者的治疗主要采用精神药物治疗和行为疗法.作为一种新的ADHD的治疗技术,脑电生物反馈治疗(EEG biofeedback)近年来发展很快.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又称为神经反馈治疗(neurofeedback)或脑电操作性条件反射(EEG operant conditioning).它是应用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理,以神经反馈仪为手段,通过训练,选择性地强化或抑制某一频段的脑电波,从而达到改善和治疗ADHD的预期目的.研究表明,训练个体改变皮层脑电活动对治疗ADHD具有较好的效果[2].在过去的20年中,发达国家逐渐把它作为治疗ADHD儿童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共患病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执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ADHD)最早被认为是发生于儿童期、以"多动"为主要表现的疾病[1].随着对该疾病认识的深入,研究者发现"注意缺陷"也是核心症状之一[1],于是研究者开始关注ADHD是否存在与注意缺陷相关的认知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6.
马仁娥  张捷  申鲁军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6):2011-2011
1 主观幸福感的概念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是指个体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进行整体性评估而产生的体验.主要由情感和认知两种基本成分构成,其中,情感成分包括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两个相对独立的维度,认知成分则指个体对自己生活满意程度的评价[1].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焦虑障碍患者脑部枕区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特征.方法 对37例焦虑障碍患者和35名健康成年人,应用国产WOND2000C脑诱发电位仪进行P300检测.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焦虑障碍组Oz点P3靶潜伏期后移[正常组(328±16)ms,焦虑障碍组(344±19)ms],P2靶波幅降低[正常组(7.0±1.8)μV,焦虑障碍组(4.2±1.2)μV],P3靶波幅降低[正常组(6.0±1.9)μV,焦虑障碍组(4.5±2.2)μV],非靶P2波幅降低[正常组(3.8±0.9)μV,焦虑障碍组(1.7±0.8)μV].结论 焦虑障碍P300变化与抑郁症呈同一趋势,焦虑障碍P300变化诸特点值得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8.
焦虑症是神经症中颇为常见的慢性疾病,广泛性焦虑是焦虑症中最常见的发作形式.据文献报道,帕罗西汀是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中第一个获准用于治疗焦虑障碍的药物[1],并被推荐作为广泛性焦虑的一线治疗药物之一[2].曲唑酮为苯哌嗪类药物,对广泛性焦虑亦有效[3],与帕罗西汀比较,其特点在于有镇静催眠作用[4].那么两药合用,对广泛性焦虑的疗效和副反应如何?国内尚未见这方面的报道,为此我们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简称GAD,是以持续的显著紧张不安,伴有自主神经功能兴奋和过分警觉为特征的一种慢性焦虑障碍.儿童广泛性焦虑是指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起病于儿童时期的焦虑、恐惧、强迫、羞怯等情绪异常,以主观痛苦和焦虑为特点[1].本文就1例典型GAD病例的诊断和治疗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的依恋类型、述情障碍及其防御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修订版成人依恋量表(AAS-1996)、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及防御方式问卷(DSQ),对32名抑郁症患者和80名对照组被试进行评定.结果抑郁症患者的依恋类型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7.6,P<0.01),前者偏向不安全型依恋,后者偏向安全型依恋.抑郁症患者的不成熟防御机制[(5.47±1.13)分]和中间型防御机制得分[(4.93±0.56)分]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79±1.09)分和(4.20±1.00)分;P<0.01].抑郁症患者的述情障碍总分[ (76.88±8.94)分]、因子Ⅰ[(3.34±0.77)分]和因子Ⅱ得分[(3.64±0.51)分]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5.70±7.98)分、(2.41±0.78)分和(2.65±0.55)分;P<0.01],因子Ⅲ得分[(2.51±0.78)分]低于对照组[(3.14±1.03),P<0.01].抑郁症患者成人依恋的亲近、焦虑因子与述情障碍存在一定的相关.抑郁症患者成人依恋3个因子与防御方式存在一定相关.结论 抑郁症患者的依恋可能通过影响防御方式间接导致抑郁情绪;此外,抑郁会导致述情障碍,不同依恋特点的抑郁症患者表现出不同的述情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