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利用本体的方式实现中医哮喘领域的知识的共建共享及推理。方法:通过对中医文献中"哮喘"相关知识的提取,基于斯坦福大学的七步法构建了"哮喘"的疾病本体,实现了哮喘相关知识的领域建模,建立了部分概念与概念间的关系约束及公理。结果:中医哮喘领域本体构建完成能够实现知识的共享以及简单的推理。共有类120个,实例425个,对象属性18个,其中反向属性6个,数值属性2个,等价类公理1个,子类公理138个,基本实现了对哮喘领域知识的语义化表达。结论:本体的构建在知识的共建、共享及未来知识库的语义检索、数据挖掘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构建国医大师周仲瑛辨治肺癌的中医药本体,实现中医药肺癌领域知识的共享和推理。方法 以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辨治肺癌门诊医案为知识源,采用protégé5.5.0工具,以OWL为本体的描述语言,借鉴“七步法”构建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辨治肺癌领域本体,实现肺癌中医诊疗知识表示和领域建模。结果 肺癌中医药本体较为全面展示周仲瑛教授病机辨证知识体系,共有类74个,实例206个,对象属性8个,数据属性5个,为从概念层次上掌握周仲瑛教授病机辨治肺癌知识体系奠定基础。结论 本体的构建对肺癌的中医诊疗经验的知识表示、知识共享、未来知识库及知识图谱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一种具有较好扩展性且可检验数据准确性的中医皮肤病“病-证-治”本体的存储方法,为未来开展大规模、高准确性领域本体存储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在明确中医皮肤病“疾病-证候-治疗”等领域本体及概念间关系的基础上,以RDF模型实现领域本体的规范化表达,应用由RDF模型向Neo4j属性图模型映射的规则对领域本体进行映射与存储,结合领域本体对属性的约束设置,最终实现对已存储数据的一致性检验以提高其准确性。结果 构建了中医皮肤病“病-证-治”本体及其间关系的RDF模型,实现了由RDF模型向Neo4j属性图模型的映射,并对已存储数据实现了对象属性定义域、值域的数据一致性检验。结论 基于Neo4j图数据库构建的中医皮肤病“病-证-治”本体具有扩展性较强、数据准确性较高的特点,本研究为后续进行大规模、高准确性存储中医药领域本体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构建痤疮的中医药本体,实现知识的复用和共享,为后续推理研究与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人工提取痤疮相关的中医药知识,以七步法为指导,利用本体构建工具protégé5.2.0构建痤疮的中医药本体,实现中医药痤疮的知识表示。结果 共构建了77个类,13种对象属性,2个数据属性和139个实例,较为全面地组织、表示了中医药痤疮的相关知识。结论 对痤疮的中医药知识进行了整合,构建了相关的领域本体,对知识的共享、复用、知识库以及临床辅助决策系统构建等提供知识支撑和推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针对中医药信息交叉领域概念交叉和术语歧义造成的领域知识表达混乱现状,以中药子领域为样本,初步实现其核心概念的知识表达和本体建模。方法通过收集和梳理包括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中药编码规则及编码》、《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中药学》、《临床中药学》的中药知识权威来源数据,基于本体论的概念建模方法,明确中药概念内涵,确定概念属性,厘清概念间的关系,初步完成中药子领域核心概念的本体建模。结果完成包括"中药""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等核心概念的本体建模。结论初步实现中药相关核心概念模型的构建,可为其他子领域的中医药知识表达和共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临床数据是开展临床研究不可或缺的资源,中医临床常用术语是临床数据的载体,其完整性与规范性是获得高质量临床数据的重要前提。分析中医临床常用术语质量的基本要求及中医临床常用术语在完整性、规范性、概念关系等方面的常见问题,提出利用本体技术建立中医临床常用术语本体,并总结中医临床常用术语本体构建的关键技术环节,包括构建临床常用术语应用技术体系、建立中医临床术语标准规范、获取中医临床常用术语、建立中医临床常用术语本体关系、进行本体验证与可视化。从本体的角度对中医临床常用术语进行概念识别与描述,建立概念之间的关联关系,可消除中医概念及其关联关系的不明确性。  相似文献   

7.
研究和构建中医脑病学本体既是中医脑病神经信息学发展的需要,也是全球范围内实现人体大脑知识共享的前提。本文在分析本体含义和本体谱的基础上,参照中医脑病学的理论体系,复用已有中医学本体和国外生物医学领域本体,构建了包括概念及其概念间相互关系在内的中医脑病学本体,并对中医脑病学本体构建过程中存在的复杂性、层次性、模糊性、差异性和兼容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中医脑病学本体的构建和应用为中医脑病临床信息采集、分析、交换和共享提供了基础性的技术支撑,对于加强国际社会对中医的理解和认识、促进中医药国际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证据推荐等级的评估、制订与评价(GRADE)系统构建符合中医药临床实践特点的中医干预类临床证据分级系统。通过文献调研和核心小组讨论,中医干预类临床证据包括中医古籍、名医经验及现代临床研究证据,采用德尔菲法专家调查,确定该证据分级系统的范围、评价条目及具体的分级水平。其中,中医古籍干预类证据评价因素包括古籍医案的来源、诊疗内容完整性及古籍的传承性三方面;名医经验证据的评价因素包括名医资质、内容完整性、经验传承性三方面;评价条目采用权重赋分,将古籍及名医经验的证据均分为高、中、低3个等级。中医干预类临床证据分级水平与现代临床研究的GRADE分级一致,分为高、中、低、极低4个水平,旨在为中医临床实践和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构建的中医干预类临床证据分级系统既遵从循证医学原则,又体现中医药临床证据特点,期望能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估支撑中医药临床实践的多来源证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温病诊疗知识模型,梳理温病文献知识,辅助中医温病临床决策。方法从中医温病学入手,以本体论为基础,采用合理的知识表示方式,以OWL2本体语言为建模工具,进行模型构建的探索研究。结果通过梳理温病诊疗概念关系,建立等价类和父子关系的联系方式,初步建立层次较清楚、结构较为合理的中医温病诊疗知识模型;通过机器学习和推理机,实现模型学习推理的功能,为临床医生提供文献参考。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中医温病诊疗知识模型,并实现辅助中医温病临床决策,为中医文献支持中医临床决策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知识组织方式。  相似文献   

10.
以本草类中医古籍为研究对象,利用本草古籍的知识组织方法,通过对本草古籍中所蕴含知识信息的解析、重组和知识关联,进而构建本草古籍知识检索平台,实现古籍中本草知识的可视化深度检索与利用,提高数字中医古籍的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1.
《辽宁中医杂志》2013,(4):671-673
目的:开展对中医药信息数字化建设与学科服务模式研究。方法:将资源采集与定制、服务特征与需求、用户主体与地位、丰富资源与共享、信息筛选与传播、职能交流与培训6个方面组织成一个整体,将使之信息资源得以优化配置,为中医药知识需求提供更加便利检索途径。结果:构建简捷合理并可持续发展的中医药电子资源保障体系,提升中医药信息知识服务能力。结论:将中医药文献资源集成转化为信息知识产品,实现对中医古籍文献资源的再生性保护和现代中医知识发现与拓展,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2.
研究和构建中医脑病学本体既是中医脑病神经信息学发展的需要,也是全球范围内实现人体大脑知识共享的前提。本文在分析本体含义和本体谱的基础上,参照中医脑病学的理论体系,复用已有中医学本体和国外生物医学领域本体,构建了包括概念及其概念间相互关系在内的中医脑病学本体,并对中医脑病学本体构建过程中存在的复杂性、层次性、模糊性、差异性和兼容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中医脑病学本体的构建和应用为中医脑病临床信息采集、分析、交换和共享提供了基础性的技术支撑,对于加强国际社会对中医的理解和认识、促进中医药国际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知识本体与中医临床术语规范化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10余年,各行业在领域知识获取与表达、数据存储、信息传递等工作中,对“知识本体”的研究渐成热点。在医学领域,“系统化临床医学术语集”(SNOMEDCT)是成功利用知识本体研究成果的范例。依据现代医学理论指导,SNOMEDCT将海量的临床医学术语进行了较合理的概念分类,构建了概念间的语义关连,有效地提高了临床电子病历书写、医学信息传递与标准化管理等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文章在回顾知识本体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中医学本体论为指导、以现有医学知识本体构建经验为参照,开展中医临床术语规范化工作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中医临床大数据知识工程的总体规划要求,开展中医临床知识组织研究,对中医临床知识的概念、内涵及其分类进行规范化处理。在此基础上,设计中医临床知识体系框架,它是构建一个有机联系的中医临床知识共同体的依据,为开展中医临床知识工程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为满足中医临床知识的共享和深度利用,以及应用计算机自动对其处理的需要,设计了中医临床知识编码技术方法,并以临床诊断和临床干预等两类临床诊疗基础知识的编码为例,对中医临床知识编码技术方法及其应用进行详细地说明,为全面开展中医临床知识编码和应用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将现有的半结构化的中医方剂文献数据和分科医案数据转化为规范化、结构化、有序化、面向领域问题求解的"知识",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医疗实践,为医疗诊治提供标准术语支持、配伍参考、风险(相恶)提示、配伍剂量等决策支持。方法经过反复的摸索最终形成了七个步骤的知识建模流程。①选择构建知识的范围,用来缩小领域知识容量,方便领域专家一次集中解决一类问题。②定义知识模板,知识模板的构思来源于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冲突模板,用来规范领域专家和工程设计人员的信息交互。③数据整理。④治法术语组成元素的语义分析。⑤获取概念,扩展前人的研究,系统地抽取种子概念。⑥抽象本体关系。⑦设计语义模型,最终形成三元本体规则模式。结果和结论通过对中医领域知识建模的有益探索,对中医数字化和知识工程研究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了解知识图谱技术及其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现状,为中医药领域知识图谱的研究者提供参考,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文献综述,简要论述知识图谱的发展概况;剖析知识图谱的概念、价值以及知识图谱与本体的关系;详细阐述知识图谱的三大关键技术:知识抽取、知识表示、知识推理技术;总结了知识图谱技术在中医基础、中医临床、中医养生保健等中医药领域的典型应用。  相似文献   

17.
在本文中,主要分析了目前中医临床术语规范化、系统化研究现状,以及前期构建的“中医临床术语集”存在分类结构不完善、概念间关系不清等问题,难以发挥支持中医临床的作用。探讨解决现有问题的系统构建方法:在前期工作基础上,采用领域本体构建方法,构建符合ISO规范中医药语义网络的顶层本体;并从语义关系中归纳出“类型间语义”,通过类间约束规范概念间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研究构建中成药临床证据知识图谱元素关系与延展路径,为中成药证据链形成与转化应用提供基础技术支持,为海量中成药临床杂乱小数据提供收集、归纳、总结方案。基于循证PICOS要素,收集并总结知识图谱常规构建方法。首先,将中成药相关数据实体进行分类,并进行实体链指(消歧);其次,围绕数据实体完成其属性信息的关联和归类;最终,构建实体间的逻辑关系,进而总结得到符合中成药临床证据特点的知识图谱元素关系和延展路径。中成药临床证据知识图谱的构建以流程设计及逻辑结构为主,遵循PICOS原则和证据等级进行知识图谱内元素关系的表达;延展路径跨越3个层级:模式层、数据层应用、新证据应用,具体从疾病、核心评价指标、中成药、核心组方、证治法则、医案对比(演变规律)等逐步探索至新药研发路径。通过该研究,中成药临床证据知识图谱构建的顶层设计已较为明晰,但仍需交叉学科的共同努力,随着符合中医药特色的图谱构建技术的不断完善,将进一步为中医药学科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技术支持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中药领域大量内容丰富、异质异构数据为领域信息交换与共享带来困难。建立基于语义表达的中药数据模型,一方面,能在语义层面上提供知识共享与重用;另一方面,能促进数据资源的集成、交换和应用的互操作。方法:采用本体与底层数据相结合的方法,基于现有本体中国中医药学语言系统(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anguage System,TCMLS),参照已有概念数据模型,结合基于基础数据进行概念抽取构建中药概念数据模型。结果:基于中医药一体化数据模型(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tegrated Model,TCMIM)框架,分析目前中药领域数据资源,抽取中药及相关业务领域概念,构建中药概念数据模型框架。结论:运用本体与数据相结合的方法,在概念层面建立中药数据模型,在数据层面有利于数据建模的准确性,促进信息资源的集成与交换;在语义层面上有利于丰富补充领域本体。  相似文献   

20.
中医文献中蕴含丰富的中医药信息,中医药信息以其高知识密集度、知识间关系复杂交错为特点,因而在信息集成及知识共享方面具有一定难度。《伤寒论》中包含的辨证论治的规律与方法,在临床应用中取得良好疗效,但对初学者来说,学习掌握和应用《伤寒论》的知识内容具有一定难度。主题图技术作为一种知识组织技术,可灵活定义知识之间的关系,实现知识网络的可视化,实现分布式知识的集成与共享。本文主要利用主题图技术对《伤寒论》原文内容进行组织,构建《伤寒论》主题图概念模型,探索主题图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