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舌诊是中医望诊中判定疾病病位、病性、用方用药和转归的一项重要指证,而在看诊中往往重视问诊,而对舌诊的认识往往比较粗浅,将舌诊作为体系在疾病治疗中直接进行辨证处方用药的报道鲜而甚少。中医舌诊“舌-证”理论,是依据舌象,结合疾病下的体质情况,归纳出病证病机和用方用药规律的一门理论体系。本研究通过“舌-证”理论方法分析不同舌象下的证型,指导痤疮疾病的辨证施治和遣方用药,探讨其优势。  相似文献   

2.
舌诊是祖国医学“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医家对此不断进行研究并有所发展,已使舌诊成为中医临床工作中的重要诊断手段。用现代科学技术对舌诊机理进行探讨,找出舌诊客观指标,探求舌色与疾病的内在联系,揭示舌诊“本质”,科学家们做了大量工作,本文仅对1970~1987年的舌诊研究做一简要介绍:一、动物实验应用动物实验研究舌诊,虽然与祖国医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徐灵胎所著《医学源流论》中关于中医体质学的论述。[方法]采用传统文献学的研究方法,通过认真研读《医学源流论》以及关于《医学源流论》的现代文献研究,并结合现代中医体质学说,分析、归纳、总结徐灵胎的体质思想。[结果]《医学源流论》涉及到中医体质思想的相关文章共有25篇,而CNKI数据库中关于《医学源流论》的现代文献研究共有8篇。徐灵胎虽然未明确提出"体质"一词,也未形成与中医体质有关的学术体系,但其在继承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对中医体质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其关于体质学的论述散见于各论中,内容涉及到体质差异、体质生理、体质防病、辨体调体四个方面,且重视治病求本,[结论]《医学源流论》体质思想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中医体质学的理论内涵,而且其学术思想对中医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后辈学习。  相似文献   

4.
舌诊是望诊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是随着祖国医学的不断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诊断方法,再结合全身四诊情况,作出中医诊断,为辨证论治提供具体的依据。傅德元主任中医师所著《望舌诊病秘典》对中医临床极具指导意义,尤其在脾胃病的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善于运用舌诊诊疗脾胃病。现将其运用舌诊诊疗脾胃病的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不同时期中医学者对舌象研究的不同认识,为舌象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查阅大量古籍与文献,选取与中医舌象研究相关的文章,提取并归纳要点。[结果]古代对中医舌象的认识非常渊博,且由主观性主导产生,不具备科学的严谨性;现代对中医舌象的研究主要从舌质及舌苔颜色、舌形等方面着手,利用客观化诊疗及分析系统,使现代中医舌象的研究方法具有科学的严谨性;从现代中医的角度看,青紫舌、舌下络脉颜色及宽度的不同程度反映了患者的瘀血程度及疾病进展情况,不同疾病有其不同的舌象特征。[结论】现代化舌象研究方法对中医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6.
清代岭南著名医家梁玉瑜承袭祖传医术,尤擅舌诊,著有《舌鉴辨正》及《医学答问》。梁氏祖传舌诊之法多有特色,如强调舌的脏腑分部以及舌诊对内伤病的意义;对正常舌象、白舌的深入认识;对黑舌的鉴别诊断;苔色取舍判别寒热真假;不拘旧说,批露时弊以及擅用诊舌态、刮舌苔等辅助诊法等。整理挖掘梁氏舌诊理论对岭南中医诊法的研究具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 舌诊是祖国医学望诊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医的一大特点。我们运用祖国医学的舌诊方法对肺心病患者进行了观察,认为舌诊对肺心病患者的病情分析、变化推断及预后估计等,均有着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现将81例次肺心病急性发作期舌诊变化,对照动脉血气分析、酸硷、电解质、血常规等现代实验检查,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生物传热学在中医舌诊定量化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采用学科交叉的方法对中医舌诊的机制进行研究,探讨舌体温度以及温度分布与中医舌质或舌色的特定关系。方法采用红外热像仪和热电偶探针测取人舌和猪舌表面的温度场,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计和CBI-8000生理研究系统对人舌和猪舌测取其全舌血液灌注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分析舌体内部剖面温度场。结果得到了人舌表面温度分布的定量化曲线以及舌温与血液灌注率之间的特征关系,通过数值方法得到了舌体内部特定剖面的温度。结论揭示出不同的舌色可以表现为不同的舌温和血液灌注率,证明用生物传热理论对中医舌诊定量化进行研究的可行性。所得的结果为舌诊定量化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医学真传》之“真”的特点和意义,明晰《医学真传》的学术思想,从而更好地为中医临床实践和中医教学服务。[方法] 熟读《医学真传》一书,搜索相关文献,阅读与其理论相通的有关著作,结合高世栻所处的时代背景,探讨《医学真传》之“真”的特点和意义。 [结果] 高世栻提出“真”的概念一方面是由于早年习医不得要领,另一方面则是为了纠正当时医家套用成方、辨证不详的不良风气。其所传真学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方面:正名定分、重视经典,针砭时弊、辨证论治,审证求因、究本探原。其所传真学对现代的中医教育有不小的借鉴意义,即:传真法、授真知、育医德。研究《医学真传》之“真”的特点和意义对提高医疗水平、深入研究疾病本质以及现代的中医教育具有较大的借鉴作用。 [结论] 明晰《医学真传》中“真”的特点和意义,可为现代的中医学习和教育指明方向,从而进一步挖掘钱塘医派的学术思想,推动浙派中医和浙江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但对于其中语焉不详、补弊救偏之词,学者当灵活看待,不可吹毛求疵、胶柱鼓瑟。  相似文献   

10.
舌诊是祖国医学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也是中医望诊的主要内容之一.临床实践证明,通过望舌可以了解疾病的性质及病变所在,据以辨证论治,故为古今中医工作者所重视.本文试就舌与脏腑的关系做一初步探讨,作为学习祖国医学的浮浅体会.  相似文献   

11.
评刊之感     
欣逢《中国医院》创刊6周年、公开发行两周年之际,谈点评刊之感,以兹庆贺、纪念。 从2001年7月起,我有幸担任本刊评刊员,真诚感谢给我这一“老有所学”机会,期期通读,收获甚丰。24期,千篇文章(含动态、短讯),颇有走进没设课桌的动态医院管理大学之感。《中国医院》杂志突出特点,一是政策性强,紧跟党中央、国务院、卫生部对医院改革发展,乃至整个卫生改革发展的部署,传递信息,答疑释惑;二是科学性强,理论阐述,经验介绍,感悟体会,都遵循经济社会规律和医学科学规律;三是权威性高,政府官员,学会领导,院士、博士专家,优秀院长、主任,国内国际名士,均为本刊撰稿。本刊对医院管理者和卫生管理者及时而良好的指导作用,已为业内人士所公认和赞许。  相似文献   

12.
依从性差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疾病得不到有效控制的重要因素,其对临床效果及疾病康复有重要的影响; 早期预测患者依从性状况并找出重要的影响因素,将有助于医护人员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改善预后。对依从性的定义和测量工具、依从性预测模型及评分系统等系列问题进行综述,以期为开展特定疾病的依从 性预测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研究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测量方法,使病变诊断定量计算更为简便。方法本文拟在T2测量方面借助Matlab进行测算,依据T2的数学表达式特征,采用单双指数曲线拟合法、最小二乘法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并对三种处理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通过Origin9.0软件评估,数值波动双指数拟合最小、最稳定;最小二乘法较大;单指数拟合最大。但最小二乘法和单指数拟合地更快。结论三种方法均可以测出横向弛豫时间T2的值。  相似文献   

15.
概述近年来有关蛇床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子宫输卵管造影(Hysterosalpingography,HSG)中使用双腔球囊导管置管和注药过程中影响诊断的相关因素,并分析预防措施。方法:搜集2007年1月至2010年11月在本院行HSG的患者2 308例,均使用双腔球囊导管。比较不同球囊大小、导管顶端插入深度和不同通液速度对HSG的影响。结果:不同球囊大小造影剂外溢、导管脱出、发生人工流产综合征和宫腔显影不全的比例有明显差异,部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顶端位于输卵管开口处者82.69%(640/774)同侧输卵管、宫角不显影,经调整后71.45%(553/774)同侧宫角显影,55.17%(427/774)同侧输卵管显影;导管顶端位于宫腔内、宫颈管内者有37例和7例宫腔部分显影或不显影,经调整后宫腔均正常显影;不同通液速度疼痛和输卵管再通的比例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而淋巴静脉返流的比例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子宫输卵管造影中,根据宫腔大小和位置选用适当的球囊大小、导管位置和通液速度,获得最好的显影效果同时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国外医院患者入院过程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秀明  陈洁 《中国医院》2012,16(2):77-78
合理有效的做好患者人院安排是医院面临的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笔者简单介绍了国外医院的入院过程,并提出改进患者人院过程应准确的记录患者信息、有效的使用各种技术、以及最优化医院的资源等策略,以期为中国医院患者入院以及挂号过程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太阴病篇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伤寒论》太阴病篇有关问题进行了评述,指出太阴病篇所论之太阴病仅是脾的病变,不包括肺的病变;太阴病篇所论之太阴病的证治很不完整,太阴病的证治散见于其他各篇,学习时当结合其他病篇,方能全面;治疗太阴病的代表方剂当为理中汤(丸);桂枝加芍药汤证、桂枝加大黄汤证的病机是脾络瘀滞,并无表证;太阴病的转归除转愈者外,更有虚实之辨。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高血压性头颈痛治疗效果。方法:对76例高血压头颈痛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葛根素治疗)、对照组42例(β体阻滞剂治疗)。结果:5天内总的症状消失率治疗组82.4%,对照组57.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总的停药反跳率分别为8.8%和42.9%,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峡谷组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葛根素对高血压性头颈痛疗效优于β受体阻滞剂而且稳定,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