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ealth care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HFMEA)和根本原因分析(root cause analysis,RCA)法在医院冷链药品管理中的联合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追踪方法学原理,运用HFMEA方法评估医院冷链药品日常管理,列出医院冷链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并对其中的关键失效模式利用RCA法进行分析和评估,找出影响冷链药品安全的根本原因,实施改进措施并评估实施后的效果。结果 联合应用HFMEA和RCA后,医院冷链药品管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下降;影响冷链药品安全管理的风险优先数(risk priority number,RPN)值由369分下降到45分,冷链药品断链风险点由29处下降至4处,冷链闭环管理中存在的断链时间由190 min下降至12.5 min,改进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HFMEA和RCA联合应用于医院冷链药品的风险管理,可以提高医院冷链药品管理风险意识,降低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ealth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HFMEA),预防药物基因实验的风险事件,提高药物基因实验的操作质量。方法 药学实验室成立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活动小组,采用头脑风暴法,借助HFMEA模式,识别及分析药物基因实验过程前、中、后可能存在的操作、仪器及环境对药物基因实验质控造成的风险事件,同时制定相对应的解决方案。结果 开展HFMEA活动后,预防与补救了药物基因实验前、中、后的风险事件产生,风险系数值由总分值1 375分降至62.36分,降幅为95.47%(P<0.01);活动小组成员在品管手法、解决问题能力、沟通配合、积极性等方面得到了显著提高。结论 HFMEA活动有助于降低药物基因实验产生风险事件的频次,有效提升实验室的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制定防范错误的相关策略,降低医院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用药错误发生率。方法 利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法(healthcare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HFMEA),分析山西省儿童医院PIVAS工作流程中的失效模式并评估其风险,提出针对性的控制方案,再通过比较HFMEA实施前、后差错率和风险优先级数值评分评价实施效果。结果 HFMEA实施后,笔者所在医院PIVAS各环节错误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 采用HFMEA对PIVAS工作流程各环节进行风险防范管理,可有效减少工作中的用药错误,促进儿童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老年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 探讨其在IT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ITP患者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结果 ITP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绝对值、CD3+、CD4+、CD8+、CD4+CD25+T淋巴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分别为(0.83±0.16)vs(1.74±0.36)、(71.71±1.07)% vs(72.69±1.35)%、(41.78±0.71)% vs(42.46±1.20)%、(29.67±0.97)% vs(28.56±1.75)%、(8.76±0.56)% vs(9.39±1.26)%、(1.42±0.07)vs(1.49±0.13), CD8+T淋巴细胞比例治疗后显著降低, 其余均显著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的异常改变, 破坏自身免疫, 与病情相关, 可指导临床治疗, 并作为评估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早产儿肺功能发育与脑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入住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早产儿,除外肺部感染、需吸氧及机械通气等影响肺功能疾病的早产儿。依据临床表现及头颅MRI结果,分为脑损伤组及非脑损伤组,矫正胎龄40周时行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比较两组早产儿肺功能的特点及差异。结果 符合入选标准共55例,其中脑损伤组22例(男性12例,女性10例),非脑损伤者33例(男性19例,女性14例)。脑损伤组早产儿呼吸频率[(51.4±6.3)次/min比(42.8±5.8) 次/min,t=5.19]、每分钟通气量[(431.0±84.4)mL/min比(344.3±64.5) mL/min,t=4.31,P<0.05]明显高于非脑损伤组,达峰时间比[(28.1±4.3)%比(35.4±7.2)%,t=-4.27]、达峰容积比[(32.8±2.3)%比(39.9±3.8)%,t=-9.42]、呼气峰流速[(58.7±11.7)mL/s比(67.7±13.7) mL/s,t=-2.54]及75%、50%、25%潮气量时呼气流速[(51.7±8.4)mL/s比(61.6±12.8) mL/s,t=-3.19;(34.4±4.9)mL/s比(47.4±7.4) mL/s,t=-7.23;(31.5±4.0)mL/s比(40.7±7.3) mL/s,t=-6.24,P均<0.05]均明显低于非脑损伤组。结论 脑损伤组早产儿肺功能发育较非脑损伤组早产儿更为不成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在基层医院产科新生儿疫苗(乙肝疫苗首针和卡介苗)接种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梳理新生儿疫苗接种过程中的管理流程,运用FMEA管理工具找出潜在失效模式,计算风险指数(risk priority number,RPN)值,并制定改进措施。比较FMEA实施前(2018年出生新生儿)和实施后(2019年出生新生儿)新生儿疫苗接种管理风险系数变化情况、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及时率和接种后疫苗接种信息的准确率。结果 明确新生儿疫苗接种管理5项主要的潜在失效模式,经FMEA改善实施后风险系数RPN值大幅度下降,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接种及时率由97.61%上升至99.16% (P<0.001),卡介苗接种及时率由84.86%上升至94.94% (P<0.001);接种后疫苗接种信息单的错误率由5%下降至0.1% (P<0.001)。结论 基层医院产科应用FMEA对新生儿预防接种流程进行风险管理,可有效规范预防接种流程,显著提升新生儿疫苗接种及时率及接种信息管理的准确率,为新生儿疫苗接种安全体系的构建提供实施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 客观评价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不同保守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经阴道B超明确诊断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4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35例接受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B超监测下清宫术的患者归为I组,9例患者使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B超监测下清宫术的归为Ⅱ组。结果 两种治疗方法均取得成功,无一例转手术治疗。两组患者清宫术时出血量:Ⅰ组(35±9.75)mL和Ⅱ组(252±7.56)mL,相比明显减少(P<0.05);住院天数:Ⅰ组(6±1.56)d和Ⅱ组(13±3.28)d相比明显缩短(P<0.05);清宫术前β-HCG下降比:Ⅰ组(84±5.43)%和Ⅱ组(39±6.04)%相比明显下降(P<0.05)。结论 对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患者,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可以明显减少清宫术中出血量及缩短住院天数,且β-HCG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替比夫定片对慢性乙肝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西安市北方医院2014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慢性乙肝患者12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口服恩替卡韦治疗,治疗组口服替比夫定治疗,治疗观察周期为3个月。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HBV DNA转阴率和HBeAg阴转率分别为95.2%和71.4%,对照组为81.0%和44.4%,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ALT值分别为(46.09±15.98)U/L和(76.13±19.55)U/L,都明显低于治疗前的(153.20±33.01)U/L和(151.30±26.02)U/L(P<0.05),且治疗组降低程度更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IL-2值明显上升(P<0.05),而IL-4值明显降低(P<0.05),同时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清IL-2与IL-4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血CD4+CD25+值分别为(2.22±1.02)%和(3.45±0.98)%,都明显低于治疗前的(4.87±1.22)%和(4.89±1.02)%(P<0.05),同时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替比夫定片治疗慢性乙肝患者能有效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降低血清炎症因子的表达,有利于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与肝功能的恢复,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丁香水提物(aqueous extract of clove,AEC)对人胰腺癌细胞Panc-1和Panc-28增殖抑制和凋亡的影响,初步明确其分子机制。方法 Panc-1、Panc-28细胞经AEC作用后,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克隆形成检测细胞群体依赖性情况;Transwell试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情况;Western blotting分析cleaved-PARP、Bax、Bcl-2和E-cadheri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MTT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在给药72 h时25 μg·mL–1 AEC就能抑制Panc-1、Panc-28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6.21±3.57)%和(22.44±4.92)%(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200 μg·mL–1 AEC作用Panc-1、Panc-28细胞24 h显著诱导细胞凋亡,早期凋亡率分别为(11.52±0.34)%和(30.88±0.73)%(P<0.01);晚期凋亡率分别为(23.59±1.04)%和(13.27±0.85)%(P<0.01)。克隆形成试验结果显示,50 μg·mL–1AEC能显著抑制Panc-1、Panc-28细胞的集落形成(P<0.01)。Transwell试验结果表明100 μg·mL–1AEC处理Panc-1、Panc-28细胞48 h后,迁移数目分别由对照组(275±7)个减少到(165±15)个,(227±25)个减少到(124±16)个(P<0.01),侵袭数目分别由对照组(179±19)个减少到(106±7)个,(132±7)个减少到(61±5)个(P<0.01)。Western blotting试验结果表明,100 μg·mL–1 AEC能显著诱导Panc-1、Panc-28细胞中cleaved-PARP(P<0.01)、E-Cadherin的蛋白表达(P<0.05),提高Bax/Bcl-2比值(P<0.01)。结论 AEC能诱导Panc-1、Panc-28细胞凋亡,并抑制其增殖、克隆形成、迁移和侵袭的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细胞内E-cadherin蛋白表达升高及Bax/Bcl-2比值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并优化住院药房自动包药机加药机制,实现加药过程中药品核对及药品库存与效期的精细化管理,降低差错发生率,提高工作效率,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利用智能软件联合条码扫码技术,对自动包药机加药流程中易出错环节进行智能干预,对比智能干预前后的加药差错发生率(%)、日平均加药时间(min)和月盘存裸片数量差错率(%)。结果 与优化前相比,自动包药机加药流程优化后的加药差错发生率由0.11%降为0%;日均加药时间由(96.50±21.84) min缩短至(64.23±19.59) min (P<0.01),均值减少32.27 min;月盘存裸片数量差错率由(9.42±1.13)%降低至(3.42±0.88)%(P<0.01)。结论 优化后的自动包药机加药流程操作快捷、简便,准确度高,可实时追溯和管理包药机库存及效期等药品信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推动智慧药房管理体系发展,提升药学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降低中药配方颗粒智能调配差错风险。方法: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方法(HFMEA)对中药配方颗粒智能调配过程中的失效模式(FM)进行识别分析,对FM的严重程度、发生概率、可检测性进行量化评估,计算风险优先指数(RPN),将实施HFMEA前后的RPN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实施HFMEA措施后,影响中药配方颗粒智能调配的失效模式的RPN值由86分降到23分,下降了73%,(P=0.0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MEA应用于中药配方颗粒智能调配差错的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差错,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医院麻精药品的智能化管理与规范使用提供参考。方法:介绍河北省人民医院智能麻精药柜主要功能及操作流程。比较传统药柜与智能药柜管理模式下,调剂时间、调剂差错率及工作强度方面的差异。结果:智能麻精药柜与医院信息系统集成后,实现了麻精药品发放的信息化、自动化精准管理;双人双核发的规范流程执行率达100%;同时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降低了摆药差错率(0.896% vs.0.107%)及劳动强度(降低59.77%),提高了工作效率,使麻精药品管理更加精细化。结论:智能麻精药柜的引入,推动医院麻精药品管理由粗放迈向精细,促进了医院信息化、自动化建设的发展,使麻精药品管理更规范,可操作性更强。  相似文献   

13.
摘 要 目的:分析某院癌痛患者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情况、存在问题,促进癌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调取某院2015年所有住院癌痛患者含麻醉性镇痛药的处方,对麻醉性镇痛药使用的合理性进行点评分析。结果: 7 789张处方中不合理处方134张,处方不合格率为1.7%,处方问题主要表现在给药频次错误、医师签字与签章不符、修改未签章、用法错误等。结论:某院住院癌痛麻醉性镇痛药使用基本合理,为确保处方合格率应加强药事管理,药师监管,及时与医师沟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实施电子化账册,探索其对管理麻醉、精神药品的成效及意义。方法 分别收集本院住院药房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实施电子化账册(观察组)、2019年7月至2019年12月手工账册(对照组)的相关数据,对比两组之间的(每日)做账耗时、(月结)做账耗时、做账正确率数据。结果 药师每日手工做账平均耗时(162.8±22.5) min,每日电子做账平均耗时(33.2±7.0) min;月结手工做账耗时(245.5±7.2) min,月结电子做账耗时(46.8±2.5) min;电子做账包含的日清点记录、专用账册、专册登记、空安瓿、废贴回收记录的正确率高达100%。结论 电子化账册的实施,在显著提升药师工作效率的同时,加强用药监管,形成全面可追溯体系,保证临床用药安全,使麻醉、精神药品的管理更加高效和规范。  相似文献   

15.
王璐璐  陶祥 《中国药事》2018,32(8):1141-1146
目的:调查分析南京鼓楼医院2016年住院患者麻醉药品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麻醉药品提供参考,为进一步规范我院住院患者麻醉药品的使用与管理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我院计算机系统,统计2016年住院患者麻醉药品使用情况,以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和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评价我院住院患者麻醉药品使用情况。结果:2016年我院住院患者使用麻醉药品共7种11个规格,使用频率最高的药品为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0.5 mg/支)、芬太尼透皮贴剂(4.2 mg/贴)和盐酸吗啡注射液(10 mg/支)。结论:我院住院患者麻醉药品的使用基本合理,但在中、晚期癌痛患者的药物选择、给药剂量和给药间隔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提示应进一步普及合理用药知识及强化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6.
黄竞  马瑞生  张妍  杨毅恒 《中国药事》2017,31(7):775-779
目的:分析和确定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制剂如意金黄软膏(RYJH软膏)粒度检验不合格的根本原因,制定改进措施,促进医院制剂质量的持续改进。方法:利用根本原因分析法(RCA)对事故进行回顾性追踪与分析;通过组建事件RCA工作小组,进行主、客观的资料收集;运用鱼骨图辨识事件发生的近端原因和根本原因。基于根本原因,工作小组从人员、设备、物料、方法4个方面提出改进措施并在相应环节实施。同时排查了体系中的同类和类似的疏漏与风险。结果:通过RCA发现,从业人员的质量意识不强,缺乏对制剂检验指标适用性核查的意识,制剂原料和制剂成品粒度项检验标准前后不衔接,是本批次制剂粒度项不合格的根本原因。结论:通过对制剂检验不合格的典型案例进行RCA分析,实现了医院制剂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麻醉性镇痛药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为医疗机构麻醉性镇痛药的规范化管理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从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中调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全院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数据,对其消耗量、使用金额、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排序比(B/A)和各专科医院使用量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盐酸羟考酮缓释片(10 mg)、盐酸羟考酮缓释片(40 mg)的消耗量位居前2位。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1 mg)、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的使用金额、DDDs均位居前2位,且B/A均等于1.00,其使用金额与用药频度同步性良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一致。芬太尼透皮贴剂(4.2 mg)日均费用最低,患者经济负担较小。盐酸氢吗啡酮注射液日均费用最高,患者经济负担较大。本院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量位居前3位的机构依次是肿瘤医院、麻醉手术中心和胸科医院。肿瘤医院麻醉性镇痛药使用量占全院总使用量的49.54%。结论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麻醉性镇痛药品规齐全,能够满足临床需求,应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