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广东省徐闻县2002年疟疾基线调查结果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徐闻县目前疟疾防治工作状况,为今后制定疟疾防治规划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徐闻县分层整群随机抽样,选取3个乡镇9个管区作为调查点、采用工作人员逐户上门问卷调查;对医疗机构和私人诊所抽查处方和血检登记;学生疟防知识问卷调查等。结果:共调查121543人,发现2002年有疟史22人(其中恶性疟5人),发病率为1.81/万;三个镇同期报告疟疾疫情为0,漏报率为100%。三个镇共问卷中小学生928人,其中知晓疟防知识67人,知晓率7.22%;村民走访4540人,其中知晓疟防知识231人,知晓率5.13%。结论:徐闻县各镇普遍存在疟疾疫情漏报,村民和学生疟防知识贫乏,自我保护意识差,各卫生院缺乏镜检器材和检验员镜检技术差。  相似文献   

2.
云南江城县疟疾流行及其防治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了解江城县疟疾流行现状及其控制能力。方法 采用横断面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2002年县、乡/村级卫生机构的疟疾报告疫情、血栓能力等内容,对人群疟防常识知晓、村民疟史、蚊帐使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使用Epidata录入数据,并将数据转换成dBaseⅢ格式在Epi Info2002软件分析描述。结果2000—2002年,江城县的疟疾发病率为6.49万个,7个乡均有病例分布,15.12/万为乡水平的最高发病率,1、17/万为最低发病率,被调查3个乡的疟疾发病率分别为15.12/万、5.51/万和1.17/万。接受入户调查27个自然村,在2002年共有10例疟疾疫情报告病例,对其进行发热病人血栓登记、医生疟疾治疗处方、入户调查核实后,估算得江城县的血检、处方、走访漏报率分别为45.21%、0和84.62%,3162名学生和村民的疟疾常识知晓程度不高,村民的经验积累型疟防知识水平高于中小学生,间接传授型疟防知识水平与中小学生相当,村民文盲率为15.89%,蚊帐使用率60、56%。结论 江城县的疟疾控制应体现多样性,并且要进一步加强乡村一级疟防资源的投入及不同人群疟防知识的宣教,疟疾处方漏报率对该县制定疟疾策略的导向作用和参考价值有待进一步确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广西右江区2002年疟疾流行及控制现状,评价监测措施,为实施全球基金疟疾控制项目提供基线数据。方法选择右江区近年疟疾病人较多的3个乡镇进行回顾性调查,统计分析2002年疟疾疫情报告、发热病人血检资料,逐户调查疟疾发病情况,对村民和学生进行疟史、蚊帐使用情况和疟防知识问卷调查。结果2002年右江区疟疾发病率为0.15/万。血检当地发热病人9885人次,年血检率为3.03%,未检出阳性病例;血检流动人口419人次,检出5例间日疟病例,阳性率为1.19%。走访调查1004户4709名村民,查出1例疑似病例,居民蚊帐使用率为98.17%,中小学生经验积累型和间接传授型疟防知识知晓率均高于村民。结论2002年右江区疟疾发病率继续控制在1/万以下,无当地感染病例,疟疾病例全部为输入性,村民蚊帐使用率较高,存在一定疫情漏报现象,现行疟疾监测与防治措施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贡山县疟疾防治工作现状,为全球基金疟疾控制项目的实施评价提供基线资料教据和控制措施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选取3个乡9个行政村27个自然村为调查点,逐人逐户问卷调查,诊所抽查处方和血栓登记;学生疟防知识问卷调查等。结果共调查走访村民803户,2751人,疟疾发病率48.42/万;有疟史者224人,疟史率为8.14%。3个乡镇共问卷调查中小学生699人,知晓疟防知识184人,知晓率26.32%;村民走访2751人,知晓疟防知识224人,知晓率8.14%。对发热病人血栓578人,阳性133人,血栓阳性率为23.01%;捡查县乡两级疟疾处方352张,正规处方81张,占23.01%。结论贡山县疟防工作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在提高显微镜检查疟原虫技术的基础上,使用血栓漏报率估算疟疾发病率可能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孟连县疟疾控制项目的防治实施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2002—2004年疟疾疫情,分层随机抽样调查县、乡、村级卫生机构的疟疾防治措施落实情况,问卷调查人群疟疾常识知晓、村民疟史及蚊帐使用情况。结果2002-2004年,孟连县的疟疾发病率从项目实施前的21.8/万下降至18.3/27;疟疾正规治疗率提高50个百分点;估算全县2004年的血检和走访漏报率明显减少;当地居民对疟疾常识的知晓程度比2002年有明显提高,发热2d内就医率增加50%。结论孟连县疟疾防治能力和居民健康意识提高明显,疟疾控制项目的防治实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河南淮滨县疟疾流行现状的基线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掌握淮滨县疟疾实际疫情,评估疟疾的流行现状,为该县实施全球基金疟疾控制项目后的效果评价提供基线数据。方法 采取不等比例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逐户调查疟疾发病情况,疟防知识知晓率及发热病人血栓原虫阳性率。采用捕获—再捕获方法(CRM)估计全县疟疾实际发病率和漏报率。结果 全县2002年疟疾疫报发病为57例,发病率0.87/万,血检原虫阳性率0.69%。访问居民4801人,查出疟疾病例109例,发病率为2.27%。CRM估计全县发病率为1.04%,估计漏报率为89.57%。蚊帐使用率55.93%,疟防知识知晓率中小学生为9.36%,居民为14.36%。结论 淮滨县疟疾流行呈局部曝友流行态势,且漏报严重,居民疟防知识有待普及。应尽快采取抗疟措施控制疟疾流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和分析海南省流动人口疟疾流行的状况,为加强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1996-2000年进入疟区的流动人口的血检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年来流动人口发病数占全省疟疾病人数由1996年的34.45%(1241/3602)上升至2000年的48.38%(774/1600);流动人口的血检阳性率比本地居民血检阳性率高,分别为3.00%和1.71%。结论 流动人口的疟疾是影响当前海南控制疟疾的主要问题,应加强流动人口的疟疾防治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 系统客观的对当地1986~1990年(疟疾“七五”规划)疟疾流行及防治情况进行评价。方法 统计1986~1990年疫情监测、血检记录和各项防治工作报表,对传染源的监测、诊断标准、媒介调查和防治方法,均为疟疾防治手册[1,2]统一的方法。结果 疟防“七五”期间疟疾年均发病率为5.87‰,发热病人疟原虫阳性率、居民带虫率分别为9.63%和1.79%,恶性疟占疟原虫阳性比例依次为1.30%、1.22%和9.50%;年均根治有疟史人数、全民治疗人数、预防性服药和现症病人治疗人数依次为1033、10846、39708和1033,人房和牛房年人均捕微小按蚊分别为1.25只和4.85只。结论 当地疟防“七五”期间疟疾发病逐年上升,恶性疟病例不断增加扩散,疟疾发病有大幅度回升的趋势,疟疾流行态势较为严峻。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西盟县的疟疾发病实情和漏报程度。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2002年疟疾报告疫情、血检情况、疟疾治疗及村民疟史等。以捕获-再捕获方法估计疟疾实际发病和漏报率。结果西盟县疟疾发病率为50.18/27,7个乡均有病例分布,被调查3个乡的疟疾发病率分别为136.84/27、46.34/万和11.24/27,所调查的20个自然村在2002年共报告17例疟疾,采用发热病人血检、医生疟疾治疗处方、疟史3种再捕获方法核实疫情,估算得西盟县的3种疟疾疫情漏报率分别是39.29%、83.5%和94.93%。结论西盟县的疟疾漏报现象比较普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小磨高速公路沿线疟疾流行现状,为制定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进行沿线居民带虫调查、疟史访问、施工人员带虫调查、两个乡卫生院近2年发热病人疟原虫检出情况及媒介按蚊调查。结果2003~2004年居民及小学生疟史率在12.4%~15.4%之间,平均13.9%;带虫率分别为0.58%(2/345)、0.33%(1/306)。勐仑、磨憨两个卫生院2003、2004年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分别为5.6%(89/1597)、11.6%(24/207),平均8.3%,其中勐仑乡卫生院来自于内地的流动人口感染疟疾平均65.8%。结论小磨路沿线目前疟疾流行严峻,急待加强施工人群的疟疾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1.
G Watt 《JAMA》1983,250(11):1392-1393
  相似文献   

12.
13.
Prevention of malari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 L Hoffman 《JAMA》1991,265(3):398-399
  相似文献   

14.
15.
L J Bruce-Chwatt 《JAMA》1968,205(3):186-187
  相似文献   

16.
17.
18.
疟疾曾是我国流行历史最久远,影响范围最广泛,危害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经过几代疟防工作者几十年不懈的努力,我国成功实现了从年发病例3 000万到0的突破,并已连续4年无本地原发疟疾病例,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消除疟疾的标准.但我国每年仍有数千例境外输入性疟疾,原疟疾流行区的传疟媒介依然存在,因境外输入病例导致的死亡病例和输入...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