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本文报告了11例多发性骨髓瘤(MM)肾病。男性5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58.3岁。表现四种临床类型,慢性肾炎型及慢性肾功不全型占80%。本文着重分析了MM肾病的临床表现。指出了典型的MM诊断并不困难,但以肾病为主的MM可能误诊。提出三点早期诊断线索:(1)成人40岁以上,原因不明的蛋白尿伴贫血或骨痛与血沉快。(2)贫血与肾功能不相称(3)白细胞减少。同时复习文献,对MM肾病的机制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2.
张亚琴  王建民  王静 《基层医学论坛》2013,(11):1447-1447,1453
目的探讨伴肾损害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特征及误诊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13例伴肾损害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误诊情况。结果 13例患者骨髓涂片浆细胞>10%,其中8例患者>15%,溶骨性性改变7例,尿本-周蛋白(+)8例,尿蛋白电泳出现M蛋白8例。误诊为慢性肾炎5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3例,慢性肾功能衰竭3例,肾小管疾病2例。结论伴肾损害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造成误诊,但是只要充分认识其临床特征,就可以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3.
多发性骨髓瘤(以下简称MM)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而肾脏病变垦其常见表现,易误诊为原发性肾脏病而延误治疗。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本文就我院17例多发性骨髓瘤性肾病(以下简称MMN)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生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MM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国内外统计,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发生率为60%~90%.蛋白尿是MM肾病早期的表现,部分患者仅表现为蛋白尿,数年后才出现骨髓瘤的其他症状或肾功能不全,故易误诊为肾小球肾炎、无症状性蛋白尿或隐匿性肾炎.本研究回顾了我科自1996年至今以蛋白尿为首发症状的MM患者61例的临床资料,旨在提高肾内科医生对该病的认识,避免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红细胞沉降率(ESR)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MM)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35例多发性骨髓瘤肾病患者和40例其他肾病患者同时进行红细胞沉降率检测,红细胞沉降率用魏氏法.结果 多发性骨髓瘤肾病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检测结果 明显高于其他肾病,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红细胞沉降率检测可区分多发性骨髓瘤肾病与其他疾病引起的肾病,可减少误诊、漏诊,对早期诊断多发性骨髓瘤肾病有较大帮助;动态监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水平,可作为病情进展、疗效及预后判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王芳芳 《柳州医学》2003,16(4):208-209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单克隆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疾病,常累及多个脏器,多数MM患者在病程中有肾损害。本文对我院1997年1月至2003年6月住院的37例初诊MM肾病患患者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MM肾病的认识和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7.
由于当前医疗技术不断发展,对典型的多发性骨髓瘤(简称MM)的报导日渐增多,诊断亦不困难。惟无分泌型多发性骨髓瘤,国内、外报导,尚属少见,由于临床症状不典型,实验室检查免疫球蛋白不增高,常易误诊。现将我院最近收治的1例无分泌型骨髓瘤(简称NSM)误诊为肾炎,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肾损害临床特征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多发性骨髓瘤(MM)肾损害患者临床特征及其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对经临床、病理明确诊断的MM肾损害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M肾损害的发生率为40.9%(18/44),临床症候群以肾功能不全(血肌酐>177μmol/L)最为常见(77.8%),其次为肾病综合征(16.7%)、无症状尿检异常(5.56%).血清轻链阳性率为72.2%(13/18),尿中轻链阳性率为77.8%(14/18例),均以λ链为主.骨髓浆细胞数量和尿本周蛋白(BJP)与肾功能损害之间有显著相关关系(P<0.01;P<0.05),贫血及多发性骨损害与肾脏损害有相关关系(P<0.05).结论MM伴肾损害患者临床症候群以肾功能不全多见,血清与尿液中轻链以λ为主.骨髓浆细胞增殖及尿轻链蛋白产生可能是多发性骨髓瘤肾脏损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起源于浆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由于免疫轻链和肿瘤本身的合并症的因素,常有肾脏受累,甚至肾衰竭,统称骨髓瘤肾病(multiple myeloma nephropathy,MMN),而肾脏病变的严重程度对MM 的病程及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硼替佐米(Bortezomib,商品名:万珂,Velcade)是世界上第一个被批准用于临床治疗的蛋白酶体抑制剂,在骨髓瘤患者中已显示有显著的效应,并可安全地用于骨髓瘤需要透析的患者.近期我科收治了1例肾功能衰竭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MM患者,应用硼替佐米治疗后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特征及误诊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误诊的M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误诊为营养不良性贫血4例,腰椎病及老年性骨质疏松症4例,肺部感染2例,慢性肾炎1例。误诊时间42d~9个月,平均误诊时间3个月。11例病例均在转入血液科就诊或会诊时确诊。结论对老年不明原因性贫血、骨关节疼痛、反复感染者都应考虑MM的可能,需进一步检查。  相似文献   

11.
姚磊  王秀丽  孔佩艳 《四川医学》2009,30(8):1337-1338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起源于B细胞系的恶性肿瘤,其特征为产生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异常浆细胞增多,并在骨髓内恶性增殖,引起骨折和骨髓功能衰竭,产生临床症状。MM导致的急性肾功能损害起病隐匿,部分症状与原发的肾衰竭重叠,临床上易误诊,本文报告1例以急性肾衰竭为首发症状,异常骨髓瘤细胞高达57%的临床患者,并对患者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报告 2 1例以肾功能不全为首发症状的多发性骨髓瘤 (MM ) ,并对其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机制及误诊原因进行了探讨。认为MM是骨髓中浆细胞增生的恶性疾病 ,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易误诊。在临床上遇见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要考虑MM的可能性 ,必要时应行骨髓穿刺术 ,以尽早确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早期干预措施对多发性骨髓瘤肾病患者肾脏功能转归的影响。方法:对临床中疑似MM患者迅速行骨髓、血尿生化和X线影像检查,对确诊的56例分泌型多发性骨髓瘤初治患者(干预组)尽快实施化疗,血浆M蛋白或尿轻链高者行血浆置换,肾功能衰竭者行血液透析,控制高血钙、高尿酸及碱化尿液等措施,观察患者M蛋白及肾脏功能转归, 3个月后评价患者肾脏功能,并与既往未予干预的47例初诊分泌型MM患者(对照组) 对照研究。结果: 干预组患者入院至开始化疗平均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干预组患者血浆、尿液M蛋白高峰值提前并下降,且患者尿液中轻链在中高危浓度以上持续时间则明显缩短(p<0.05);干预组MM患者肾功能预后较对照组好(p<0.05)。结论:早期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分泌型多发性骨髓瘤初治患者尿轻链高峰浓度和持续时间,改善肾功能预后,有助于骨髓瘤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我们自1993年7月~2001年12月间,对43例慢性肾衰竭合并肺部感染作了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43例均为内科病房住院患者。其中男29例,女14例。年龄19~76岁,平均51.5岁。其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26例,狼疮性肾炎2例,糖尿病肾病2例,多发性骨髓瘤肾病2例,高血压肾病4例,梗阻性肾病3例,多囊肾2例,尿酸性肾病1例,慢性肾间质肾炎1例。根据1992年全国肾小球疾病座谈会慢性肾功能衰竭分期,肾功能衰竭期23例,尿毒症期20例。起病情况及诱因、病程:急性起病者35例,慢…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提高对多发性骨髓瘤肾脏病变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多发性骨髓瘤肾脏活检17例。结果: 光镜下表现为慢性间质性肾炎13例,肾小球系膜增生性病变11例,管型肾病9例,肾淀粉样变性5例,肾小球硬化4例,间质动脉血管透明变性4例。管型肾病较非管型肾病患者肾功能不全更为常见(P=0.0023)。血清轻链蛋白阳性率为88.2%,尿中轻链蛋白阳性率为58.8%,以λ链蛋白为主。结论: 多发性骨髓瘤伴肾损害患者临床症候群以肾功能不全多见,特征性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管型肾病。血清与尿液中轻链以λ链蛋白为主。多发性骨髓瘤伴肾损害、管型肾病患者其临床表现与病理改变均有一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正> 多发性骨髓瘤(MM)的肾脏损害亦称多发性骨髓瘤肾病(MMN),发病率约为MM的60~90%,国内报告为66.2~85.7%。因尚未被普遍重视,以致误诊、漏诊者不少。本文就72例MM 中的55例MMN 作一分析,并对其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和早期诊断等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张钧 《河北医学》1996,2(5):450-452
骨髓瘤性肾病临床误诊分析(226600)江苏省海安县人民医院张钧多发性骨髓瘤(简称MM)的肾脏损害称为多发性骨髓瘤肾病(简称(MMN),其中约有50%的病例首先出现蛋白尿或肾功能不全,以后才出现明显的MM征象。我院自1984~1995年共收治MM17...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以下简称MM)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以下简称ARF)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10年来我中心收治16例MM以ARF为始发临床表现的诊治过程及转归,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ARF可作为MM在临床中的始发表现,尿本-周氏蛋白、蛋白电泳、骨X线测定等在起病初期阳性率并不高,骨髓病理检查才是最直接的早期诊断MM的确诊方法.结论:在临床中,病因不明的ARF应首先考虑MM为原发病的可能,应尽早行骨髓病理检查以确诊,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治疗时机,以达到完全或部分缓解.  相似文献   

19.
邓敏茹  卢建沛 《河北医学》2007,13(6):721-723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e ,MM)细胞形态学及其他实验室相关指标特征,了解MM 的发病特点,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28例多发性骨髓瘤中,20例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血红蛋白平均为89 g/L);22例血沉增加,平均为116.8 mm/h;蛋白尿15例,平均为( );本组中有10例肾功能有病理性改变,尿素氮平均为18.35mmol/L;28例都做尿本周氏,阳性为11例,占39.3%;23例(85.2% )检出M蛋白;26例(92.9% ) 骨髓片中发现原、幼浆细胞及浆细形态异常.23例免疫分型中, IgG型13例、IgA 型3例、轻链型5 例、未分泌型1例、未定型2例.结论:由于MM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误诊率较高,因此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诊断时,应用骨髓瘤细胞形态学诊断结合实验室相关指标检查,能够提高多发性骨髓瘤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吴立德 《吉林医学》2015,(4):650-651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特征及发生肾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来153例MM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实验中采用Cockcroft-Gault方程等方法对患者肾功能进行评估,根据肌酐清除率(Ccr)低于60 ml/(min·1.73 m2)和不低于60 ml/(min·1.73 m2)分两组,比较两组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特征及发生肾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7例MM患者以肾损害为首发症状,占17.6%。实验中139例进行尿常规检查,88例尿常规异常。24例肾功能正常,占15.7%,31例肾功能轻度损害,占20.3%,41例肾功能中度损害,占26.8%,31例肾功能重度损害,占20.3%,26例肾衰竭,占17.0%;36.3%(53/146)钙血症,61.7%(58/94)高尿酸血症。Ccr与年龄、血钙成负相关,与血红蛋白呈正相关(P<0.05)。结论:多发性骨髓瘤发病率较高,多数患者伴有肾损害,并且MM肾损害危险因素较多,需要采取积极措施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