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研究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将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50例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定义为观察组,选取同一时期进行呼吸机治疗未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100例新生儿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①观察组中吸痰次数>6次/d、机械通气时间>6d的患儿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多因素分析发现,吸痰次数>6次/d (OR=24.56,95%CI:0.756~4.595),机械通气时间>6d (OR=6.757,95%CI:1.345 ~ 8.753)是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吸痰次数过多和机械通气时间过长是导致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研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危险因素及各因素相互之间的作用,为有效防治VAP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前瞻性调查某三级医院2007年1-12月重症监护病房236例机械通气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根据患者有无VAP将病例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用2χ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选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VAP发病率为41.52%,病死率为37.76%;APACHEⅡ评分OR=1.175、年龄OR=1.069、机械通气时间OR=1.008、机械通气方式OR=0.203、湿化器微生物定植OR=0.024,是影响VAP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加强危险因素监测,严格落实无菌操作制度,减少呼吸机管路的污染,尽可能缩短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可有效控制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ABCDE集束化管理在ICU机械通气撤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8例ICU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7例,对照组51例,观察组采用ABCDE集束化管理措施指导撤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指导撤机,最后比较两组患者在呼吸机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谵妄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呼吸机使用时间(18.25±8.40)h和(51.9±9.98)h,ICU住院时间(2.58±1.69)d和(5.55±2.98)d,VAP的发生率(10.50%)和(24.56%)以及谵妄的发生率(8.56%)和(18.89%)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不良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BCDE集束化管理能促进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撤机,减少并发症,让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探讨护理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76例机械通气患者临床资料,观察VAP与年龄、营养不良状态、使用制酸剂及抗菌药物、胃内容物反流、机械通气时间、不良心理反应等变量的相关性;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76例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发生VAP42例,发生率为23.8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引起VAP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OR=3.12)、胃内容物反流(OR=4.02)、血清白蛋白低(OR=3.08)、机械通气时间长(OR=4.16)、抗酸剂应用(OR=2.67)、预防应用抗菌药物(OR=2.69)、存在不良心理反应(OR=2.87);VAP组呼吸机依赖发生率、住院时间、病死率分别为23.81%、(34.23±10.34)d、14.29%,非VAP组分别为11.19%、(17.28±4.34)d、2.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AP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复杂,对预后有不良影响,应加强对高危因素的预防护理,以减少和预防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早产儿代谢性骨病(MBDP)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治疗撤机困难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滨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9例MBDP合并ARDS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的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将其分为维生素D正常组12例、维生素D不足组35例、维生素D缺乏组42例;所有患儿均接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再以撤机结局分为撤机成功组60例、撤机失败组29例;分析影响撤机结局的因素及血清25(OH)D水平预测MBDP合并ARDS撤机结局的价值。结果 不同维生素D水平三组患儿的胎龄(F=5.211)、出生体重(F=52.423)、机械通气时间(F=27.298)、入院至SBT时间(F=30.942)、住院时间(F=9.793),血清P^(3-)(F=11.460)、ALP(F=23.534)、IL-6(F=26.754)、TNF-α(F=58.812)、CRP(F=21.932)水平,以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χ^(2)=8.054)、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χ^(2)=10.807)、SBT成功率(χ^(2)=14.688)、撤机成功率(χ^(2)=15.81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撤机失败组的血清25(OH)D水平显著低于撤机成功组(t=4.623,P<0.05),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显著高于撤机成功组(χ^(2)=10.005,P<0.05);机械通气时间(t=8.833)、入院至SBT时间(t=8.874)、住院时间(t=3.439),以及血清IL-6(t=10.642)、TNF-α(t=10.826)、CRP(t=6.995)水平均显著高于撤机成功组(P<0.05)。合并支气管肺发育不良(OR=2.277,95%CI:1.384~3.747)、机械通气时间(OR=2.065,95%CI:1.382~3.086)、入院至SBT时间(OR=1.887,95%CI:1.316~2.706)、血清IL-6(OR=1.701,95%CI:1.158~2.497)均是MBDP合并ARDS撤机失败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25(OH)D水平高是MBDP合并ARDS撤机失败的保护因素(OR=0.414,95%CI:0.273~0.625,P<0.05)。血清25(OH)D水平预测MBDP合并ARDS撤机失败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82(95%CI:0.681~0.862),灵敏度为75.86%,特异度为85.00%,P<0.05。结论 早产儿出生时维生素D缺乏可延长MBDP合并ARDS机械通气时间,降低撤机成功率,与撤机失败可能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正>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是机械通气,但随着呼吸机的广泛应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ion-associated pneumonia VAP)也随之增多。VAP是指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48 h后出现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是机械通气常见的并发症,可造成撤机困难,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甚至导致机械通气失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为预防VAP提供依据。 方法对 2006年1月-2011年12月2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使用呼吸机患者开展VAP前瞻性监测,选取发生VAP医院感染患者作为VAP组,未发生VAP医院感染患者作为非VAP组(1∶1配比),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共监测使用呼吸机患者2 550 例,发生VAP 475例,机械通气总日数32 623 d,VAP发病率为14.56‰。单因素分析表明: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史、1个月内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多次住院、昏迷、低蛋白血症、脱机失败后再次插管、使用糖皮质激素、机械通气>5 d、误吸、口腔卫生情况差是VAP发生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昏迷(OR 95% CI:1.38~2.93)、低蛋白血症(OR 95% CI:1.12~2.10)、使用糖皮质激素(OR 95% CI:1.10~2.24)、脱机失败再次插管(OR 95% CI:2.14~4.74)、机械通气>5 d(OR 95% CI:2.55~4.83)、误吸(OR 95% CI:1.24~2.77)、口腔卫生情况差(OR 95% CI:1.72~3.74)是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VAP发病率较高,其危险因素众多,应采取正确的口腔清洁、抬高头位、及时评估撤机、改善营养状况等综合干预措施,降低VAP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有刨一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方法 将52例严重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4例,先用常规呼吸机治疗,病情好转后尽早拔除气管插管改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照组:28例,有创机械通气至撤机.直接过渡到自主呼吸,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以及再插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严重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能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VAP的发生和再插管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制定预防对策,以降低感染率.方法 回顾分析收治的61例机械通气时间≥48 h患者资料,按是否感染VAP分为VAP组21例和非VAP 40例组,采用卡方检验、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筛选采用Stepwise法,分析影响VAP的危险因素.结果 61例机械通气患者中发生VAP 21例,发病率为35.1%;感染菌株以革兰阴性菌最高43株占70.0%,革兰阳性菌37株占30.0%;单因素分析显示,高龄、机械通气时间、长期使用制酸剂、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20 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30 d)、侵人性操作、APACHEⅡ评分为VAP发生的危险因素,而多因素分析显示,侵入性操作的危险性最大(OR=8.672),其余依次为使用制酸剂(OR=7.973)、机械通气时间(OR=7.047)、高龄(OR=5.428)、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OR=5.176)、COPD(OR=4.720)、APACHEⅡ评分(OR=4.038).结论 VAP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上应采取针对性预防对策,从而有效控制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监护病房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小儿重症监护病房中机械通气超过48h的患儿临床资料共计75例,根据诊断依据分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组和非VAP组,对患儿的性别、胎龄、机械通气时间、气管内吸引次数等可能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75例患儿中符合VAP诊断标准的病例共28例,死亡7例,死亡率25.0%;非VAP患儿47例,死亡2例,死亡率4.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等6个临床变量与VAP的发生影响较小,两组患儿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机械通气时间、气管插管次数与VAP的发生呈正相关(OR1=11.138,CI1=3.285~37.763;OR2=3.422,CI2=1.075~10.898;P0.05)。结论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内VAP的患病率和病死率较高。儿童VAP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提高预防意识,采取综合预防措施防止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对某中心PICU 2011年1月-2012年12月行机械通气48 h的180例患儿进行目标性监测,按照是否合并VAP分为VAP组和非VAP组,对2组进行单因素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80例患儿中发生VAP 24例,发生率为13.3%。单因素检验显示VAP组与非VAP组比较,更易合并基础疾病、营养不良,且气管插管时间较长(P均0.05),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营养不良(OR=3.048,P=0.034)、气管插管时间较长(OR=9.281,P=0.004)为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PICU机械通气患儿发生VAP概率较高,营养不良、气管插管时间较长均为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针对上述危险因素实施相应的对策以减少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影响因素和预后。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5月ICU住院治疗的130例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VAP分为VAP组46例和非VAP组84例。收集病历问诊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及ICU监测资料归纳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VAP的影响因素;统计并比较VAP组中死亡及存活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临床肺部感染((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CPIS)评分。结果 VAP组患者死亡率为41.30%(19/46)高于非VAP组,呼吸机撤机成功率45.65%(21/46)低于非VAP组(P<0.001)。抗菌药物使用种类,抗菌药物连续使用时间,气管切开和再次插管是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VAP的影响因素(P<0.05)。VAP死亡患者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分别为(22.36±2.47)天、(27.56±2.33)天长于VAP存活患者(P<0.001);通气第5天时,VAP死亡患者APACHEⅡ、CPIS评分分别为(20.42±2.36)分、(8.84±1.36)分高于VAP存活患者(P<0.001)。VAP死亡患者死亡前APACHEⅡ、CPIS评分分别为(23.45±2.36)分、(9.63±1.47)分高于VAP存活患者转出ICU时(P<0.001)。结论 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VAP更易发生撤机困难且死亡率较高,致病因素较多,需加强监控,以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机械通气撤机失败的临床分析,探讨新生儿机械通气撤机的时机及失败教训,以提高呼吸机治疗的成功率。方法回顾287例机械通气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发现46例机械通气撤机失败,并对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机械通气287例,撤机成功241例(83.9%),撤机失败46例(16.1%),较国内报告稍高。撤机失败组早产儿百分比、原发病未控制率、肺部感染率、通气时间〉3d百分比、营养状况异常发生率及电解质异常发生率均高于成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治疗新生儿的原发病,适时上机并尽早撤机,加强营养支持,控制肺部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是减少新生儿机械通气撤机失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杨晓彤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2):1631-1632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常频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的发病特点和预防策略。方法调查2000年~2005年5年间收治的48例NRDS行常频机械通气的资料。结果48例患儿中47例发生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97.9%,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30例,气漏2例,动脉导管开放(PDA)5例,颅内出血10例,肺出血3例,BPD1例,最常见并发症为VAP,VAP的发生与上机时间呈正相关。治愈36例,死亡6例,放弃并出院6例,治愈率75.0%。结论NRDS常频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高,其中VAP为最常见的并发症,与机械通气时间密切相关。做好消毒隔离,加强气道管理,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尽快撤机是降低机械通气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wborn Intensive-care Unit,NICU)内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感染因素,观察综合护理措施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6月锦州市妇婴医院NICU接受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的100例患儿,根据数字表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应用综合护理措施,对照组应用护理常规措施。探讨新生儿VAP的感染因素,比较两组VAP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14%,低于对照组32%,试验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P0.05)。病室环境、管道更换、床头抬高、口腔护理、上机时间、吸痰方式、营养支持均为VAP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胎龄小、通气时间长和出生体质量低是VAP的主要因素。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明显干预新生儿VAP。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复合乳酸菌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作用。方法72例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在传统治疗基础上给予鼻饲复合乳酸菌制剂聚克,比较两组患者发生VAP的机率及对撤机时间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发生VAP的机率显著降低,所需机械通气的时间明显缩短。结论早期应用复合乳酸菌能有效预防VAP的发生,缩短机械通气的时间,减少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12月医院采用机械通气治疗患者160例,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可能相关因素上的差异,进行单因素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60例患者中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50例,发生率为31.25%;单因素检验12个变量是影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独立危险因素为:APACHEⅡ评分高(OR=4.56)、机械通气时间长(OR=3.23)、头部仰卧位置(OR=3.02)、年龄大(OR=2.98)、应用抗酸剂(OR=2.23).结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较高,应针对上述因素实施相应的对策以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科ICU(P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因素及病原菌的分布特点,为预防控制VAP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PICU2008年1-12月机械通气患儿进行目标性监测,将持续机械通气48 h的患儿纳入研究对象,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方法确定VAP影响因素。结果共收集病例132例,其中发生VAP 33例,发生率为25.0%;分离到病原菌15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机械通气前肺炎(OR=0.07,P0.001)、机械通气持续时间5 d(OR=4.58,P0.05)、重复插管(OR=3.68,P0.05)、外科手术(OR=3.74,P0.05)为VAP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PICU患儿是发生VAP的高危人群,应加强PICU的VAP监测与控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制定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72例机械通气患儿,分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组(研究组)和非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组(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采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气道分泌物,进行痰液培养,分析病原学特点。结果 172例新生儿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72例(41.76%)。对照组死亡率(2.00%)显著低于研究组(16.67%)(χ~2=12.043,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体质量1 500 g、气管插管次数多、机械通气时间≥3 d是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氧合指数≥200 mm Hg是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保护因素(均P0.05)。研究组中,病原学检查阳性62例(86.11%),其中革兰阴性菌39例(40株),革兰阳性菌14例(15株),真菌9例(9株)。结论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治疗较困难,重在预防。了解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对指导临床合理防治有重要意义,检测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学特点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影响急诊监护病房机械通气(≥5 d)患者撤机成功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收治的100例机械通气患者,收集撤机成功患者(撤机成功组)和撤机失败患者(撤机失败组)入院时基础疾病、性别、年龄、白蛋白水平(Alb),B-型钠尿肽水平(BNP),肌酐水平(Cr),气管切开时间等,分析两组的差异性。结果撤机成功组与撤机失败组在年龄、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脑卒中、Alb、Cr、BNP、气管切开时间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年龄、基础疾病、BNP、Alb等方面的评估在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