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利用3D高分辨磁共振成像来分析儿童单纯型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2016年3月~2018年10月经病理学证实的57例单纯型FCD患儿的MRI资料。其中男性33例,女性24例,年龄6月~11.5岁。分析其主要MRI阳性征象、各种征象在不同类型FCD及各亚型中出现的频率,然后比较各种征象在不同类型FCD及各亚型中检出率是否有差异。结果Ⅰ型FCD主要MRI征象为局灶性灰白质分界模糊(轻度)(n=9,39.13%)、局灶性皮层变薄(n=9,39.13%)及节段性脑叶萎缩与局部白质体积缩小(n=8,34.78%),上述3种征象的检出率高于Ⅱ型FC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型主要MRI征象有:局灶性灰白质分界模糊(较明显)(n=29,85.29%)、局灶性皮层增厚(n=25,73.53%)、transmantle征(n=16,47.06%)、灰/白质内信号异常(n=17,50.00%;n=24,70.59%)及异常脑沟/回形态(n=13,38.24%),上述征象检出率高于Ⅰ型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CDⅡb型中局灶性灰白质分界模糊(较明显)、局灶性皮层增厚、transmantle征(自皮层下向脑室方向延伸类似锥形信号)及白质信号异常的检出率(100.00%、95.00%、80.00%、90.00%)高于FCDⅡa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CDⅠ型各亚型的MRI征象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分辨成像能够在术前判断FCD类型,对FCDⅡ型各亚型也具有鉴别价值,这对指导其术前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赵殿江 《磁共振成像》2012,3(3):222-227
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ocal cortical dysplasia,FCD)的特点是局部皮质分层紊乱,出现异常神经元和胶质细胞.FCD是药物难治性癫痫的常见原因.随着MRI技术的发展,FCD的发现率逐渐提高.MRI能显示FCD的位置、大小及累及范围,主要表现为局限性皮质增厚、灰白质分界模糊及皮层下白质信号改变.作者就...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统计参数图(SPM)用于18F-FDG PET术前定位局灶性脑皮层发育不良(FCD)所致难治性癫痫致痫灶的价值。方法 收集经病理诊断和术后证实为FCD致痫性难治性癫痫患者34例,于其术前癫痫发作间期行18F-FDG PET显像,分别采用视觉分析法和SPM分析法对PET图像进行术前致痫灶定位诊断和定侧诊断,比较两种方法对FCD致痫灶检出率和定侧诊断正确率的差异。结果 34例患者经术后病理及随访共证实41个FCD致痫灶,视觉分析法检出率为70.73%(29/41),SPM分析法检出率78.05%(32/41),两种方法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6,P=0.448)。对致痫灶进行定侧诊断时,视觉分析法定侧诊断正确率为67.65%(23/34),SPM法为91.18%(3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结论 SPM分析法对FCD致痫灶检出率与视觉分析法无显著差异,其对致痫灶的定侧诊断效能优于视觉分析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VBM)技术和扩散张量成像(DTI)观察颈椎源性疼痛(CSP)患者全脑灰白质微结构异常,分析相应脑结构参数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对31例CSP患者(CSP组)和30名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分别采集全脑3D-T1WI和DTI。对CSP组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对2组均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蒙特利尔认知能力(MoCA)评分。比较2组全脑灰质及白质微结构的差异,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CSP组右侧楔前叶、右侧颞上回和右侧中扣带回灰质体积均较对照组减少,且与VAS评分均呈负相关(rs=-0.397、-0.402、-0.388,P均<0.05)。CSP组双侧上纵束各向异性分数(FA)值均减低,左侧上纵束FA值与VAS评分呈负相关(rs=-0.460,P=0.014)。CSP组结构异常脑灰白质参数与HAMA、HAMD和MoCA评分均无明显相关(P均>0.05)。结论 联合应用VBM技术及DTI可评估颈椎源性疼痛患者全脑灰白质微结构改变,包括右侧楔前叶、右侧颞上回、右侧中扣带回灰质体积减少伴双侧上纵束白质微结构异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综合征(PRES)MRI表现。方法 纳入23例allo-HSCT后PRES患儿,观察MRI所示病变累及范围、信号特点及随访变化。结果 23例顶枕叶皮质及皮质下白质均受累,21例双侧受累,2例单侧受累;7例累及额颞叶皮质及皮质下白质,3例累及深部白质,2例累及丘脑,累及胼胝体、基底节及小脑各1例。病灶于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图像呈高信号,边缘模糊;14例弥散加权成像(DWI)示条片状高信号;ADC图中,皮质、皮质下及深部白质区病灶呈稍高或等信号,丘脑、基底节及小脑病灶呈稍低信号。对9例间隔10~75天(中位时间26天)复查MR,皮质及皮质下白质异常信号全部消失,4例仍可见部分丘脑及基底节病变。结论 allo-HSCT术后PRES累及范围及其MRI表现具有特征性;综合分析DWI与ADC信号特点可辅助及时诊断、积极干预,对改善患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MRI优化的三维容积内插快速扰相梯度回波(3D-Radial-VIBE)序列在胎儿神经系统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超声诊断或疑似胎儿颅脑异常的中晚期妊娠妇女20名,对其分别行二维快速小角度激励扰相梯度回波序列(2D-FLASH)和3D-Radial-VIBE序列扫描,然后对2个序列图像显示的胎儿颅脑26个正常解剖结构分别进行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6个胎儿颅脑解剖结构中,22个结构的3D-Radial-VIBE序列与2D-FLASH序列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2D-FLASH序列比较,3D-Radial-VIBE序列运动伪影较小,胎头、胎盘、内脏等均显示较好,尤其可清晰显示胎头结构以及灰白质、髓鞘化过程。3D-Radial-VIBE序列示20胎正常颅后窝静脉窦区均呈低信号,而2D-FLASH示15胎呈高信号,假阳性率为75.00%(15/20)。与2D-FLASH序列比较,3D-Radial-VIBE序列显示的出血灶更清晰。3D-Radial-VIBE序列显示顶叶灰质与白质的信号对比度、颞叶灰质与白质的信号对比度及颞叶灰质与板障的信号对比度均高于2D-FLASH序列(P均<0.05)。结论 3D-Radial-VIBE序列扫描过程中无需屏气,抗运动伪影效果好,对神经核团、髓鞘化过程及出血灶的显示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磁源性影像(MSI)对中央区癫痫患者癫痫灶定位及手区体感皮质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1例中央区癫痫患者进行脑磁图(MEG)及MR检查,将所获脑解剖结构图及发作间期异常放电、双侧大脑半球手区体感皮质位置叠加,形成MSI;并与术中皮质脑电图(ECoG)结果比较。结果 11例中,MRI显示软化灶4例,局灶性脑皮质发育不良4例,左颞极内侧蛛网膜囊肿1例,2例未见异常;MEG定位癫痫灶与ECoG完全一致9例,不一致2例;术后病理显示局灶性脑皮质发育不良(FCD)6例,微发育不良1例,胶质增生4例。6例癫痫灶与MSI确定的大脑半球手区体感皮质重叠:1例癫痫灶位于手区体感皮质前内侧,2例位于手区体感皮质稍后下方,1例位于手区体感皮质前方2 cm,1例位于手区体感皮质后方2 cm。术后随访Ⅰa级10例;Ⅲ级1例。所有患者未发生明显功能障碍。结论 MSI可明确癫痫灶与手区体感皮质的关系,指导临床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不同压缩感知(CS)加速因子对头部3D-T1WI及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VBM)定量参数的影响,筛选CS最佳加速因子。方法 对25名成人健康志愿者分别以敏感性编码(SENSE)技术(相位加速因子为3)和不同加速因子(4、6、8、10) CS技术采集头部3D-T1WI,测量3D-T1WISENSE3、3D-T1WICS4、3D-T1WICS6、3D-T1WICS8及3D-T1WICS10中的双侧尾状核灰质及胼胝体膝、压部和颅脑顶部白质信号强度(SI)及标准差(SD),计算图像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并行VBM,获得全脑体积(TIV)、灰质体积(GMV)、白质体积(WMV)及脑脊液体积(CSFV),比较各3D-T1WI的SNR、CNR、主观评分及VBM定量参数的差异。结果 不同3D-T1WI的SNR、CNR及主观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两比较,3D-T1WICS6与3D-T1WISENSE3的SNR、CNR,3D-T1WICS4及3D-T1WICS6与3D-T1WISENSE3主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余图像的SNR、CNR及主观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基于各3D-T1WI的VBM定量参数TIV、GMV、WMV及CSF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以CS技术采集头部3D-T1WI可在保证成像质量且不影响VBM结果的前提下缩短扫描时间;CS6为最佳加速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18F-FDG PET/CT脑显像和头颅MRI术前定位神经节细胞胶质瘤(GG)相关药物难治性癫痫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药物难治性癫痫、且术后病理证实为GG患者,术前均接受MR及PET/CT检查;定性分析MRI信号特点及PET/CT低代谢范围,与术后CT所示手术区域相对照,分析两种方法术前定位GG相关药物难治性癫痫的价值。结果 23例中,12例致痫灶为单一病理类型,11例为多重病理类型,包括5例GG和皮质发育不良(FCD)、4例GG和皮质胶质增生、1例GG累及海马及1例GG、FCD和海马硬化。23例中,18例MRI显示单一部位实性或囊实性异常信号,其中8例(单一病理类型)与手术切除致痫灶范围完全一致;5例MRI阴性。18F-FDG PET/CT示8例幕上单一部位葡萄糖代谢减低,均与手术所示GG病灶部位一致;15例幕上多部位代谢减低,其中11例与手术切除范围完全一致。MRI定位准确率34.78%,阳性率78.26%;18F-FDG PET/CT定位准确率82.61%,阳性率为100%(P均<0.05)。结论 18F-FDG PET/CT脑显像术前定位GG相关药物难治性癫痫优于MRI;联合应用二者有助于提高定位精准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动脉自旋标记(ASL)成像对平扫MR阴性的发作间期癫痫患儿的诊断价值。方法 纳入56例平扫MR未显示结构异常的发作间期癫痫患儿,采用视觉分析法将ASL显示灌注异常分为低灌注或高灌注,与临床及视频脑电图(VEEG)定位癫痫灶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并分析ASL异常灌注的影响因素。结果 56例中,52例(52/56,92.86%)为癫痫局灶性发作,4例(4/56,7.14%)为全身性发作。39例(39/56,69.64%)ASL显示灌注异常,37例(37/52,71.15%)为局灶性发作、2例(2/4,50.00%)为全身性发作;其中20例(20/39,51.28%)ASL显示灌注异常定位与临床定位癫痫灶完全一致,9例(9/39,23.08%)部分一致;ASL定位癫痫灶与临床定位结果具有中等一致性(Kappa=0.46,P<0.01)。于发作1天内行ASL是唯一与MR和临床定位癫痫灶一致性相关的因素(P<0.05)[OR=3.81,95% CI(1.16,12.44),P=0.027]。结论 ASL技术可于发作间期有效定位平扫MR阴性癫痫患儿的癫痫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前列腺炎合并前列腺癌的MR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急性前列腺炎合并前列腺癌患者的MRI (n=15)、DWI (n=10)及DCE (n=5)资料。7例患者在接受抗感染治疗、临床症状消失后复查DWI。结果 抗感染治疗前,15例患者前列腺中央带或外周带显示为弥漫性低信号,中央带及外周带分界显示不清,包膜模糊;10例患者的DWI图像可见明显高信号,ADC图可见明显低信号;5例接受动态增强患者显示为典型的流出型曲线。7例接受抗感染治疗的患者除T2WI水肿表现消失,外周带弥漫性低信号区范围缩小外,DWI和ADC图的相应区域仍可见高信号和低信号。结论 MRI常见的局灶性或弥漫性低信号并不具有特征性,水肿的存在是急性炎症的特异表现;DWI影像学特点未因前列腺炎的治愈而发生变化,因此在前列腺癌的诊断上可能较动态增强更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MRI评价长骨中心型低度恶性软骨肉瘤早期侵袭性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WHO Ⅰ级长骨中心型软骨肉瘤患者的资料,患者均于手术前2周内接受常规MRI。观察软骨肉瘤骨皮质内层浸润及髓腔内浸润的MRI表现。与手术病理对照,采用Kappa检验评价MRI诊断软骨肉瘤早期侵袭性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计算MRI诊断软骨肉瘤骨皮质内层浸润及髓腔内浸润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结果 MRI显示9例发生软骨肉瘤骨皮质内层浸润,其中6例骨皮质内层见不同程度扇贝样凹陷,3例骨皮质内层不同形式虫蚀样破坏;4例骨髓腔内浸润,表现为肿瘤边缘模糊、肿瘤周围骨髓出现异常信号。MRI诊断软骨肉瘤早期骨髓腔浸润和骨皮质浸润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0.441、0.621,P均<0.05),诊断肿瘤骨皮质内层及髓腔内浸润的敏感度分别为90.00%(9/10)、60.00%(3/5),特异度为100%(1/1)、83.33%(5/6),准确率为90.91%(10/11)、72.73%(8/11)。结论 MRI对长骨中心型软骨肉瘤早期侵袭性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VBM)分析方法探讨急性脊髓损伤(SCI)患者脑灰白质体积改变。方法 对16例急性SCI患者(受伤时间< 30天,SCI组)和20名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志愿者(对照组)行脑3D T1W序列扫描,采用VBM分析方法比较2组脑灰白质体积,获得脑灰质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脑区;测量或计算脑组织体积(BTV)、全脑体积(TIV)、脑灰质体积(GMV)、脑白质体积(WMV)、脑脊液体积(CSFV)和脑灰质分数(GMF)、脑白质分数(WMF)和脑组织分数(BTF)。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SCI组双侧下额叶、岛叶、内侧前额叶及前扣带皮质、小脑后叶灰质体积减小,内囊水平皮质脊髓束体积减小。SCI组与对照组间GMV、WMV、CSFV、BTV、TIV及GMF、WMF、BT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急性SCI导致远隔部位情绪处理相关脑区灰质及皮质脊髓束萎缩,有助于探讨急性SCI对大脑结构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肺部多发肿瘤性局灶性磨玻璃结节(fGGN) CT征象与病理结果,探讨CT征象对肺内多发fGGN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经病理证实的肺内多发肿瘤性局灶性磨玻璃结节患者的CT及病理资料,每例至少包括2个fGGN,根据结节内是否含有实性成分将其分为纯磨玻璃密度结节(pGGN)和混合磨玻璃密度结节(mGGN),分析结节的形状、大小、内部特征(空气支气管征、空泡征、血管改变)、外部特征(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29例患者共64个结节,其中pGGN 36个,mGGN 28个。两种结节间形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mGGN最大径大于pGGN (P < 0.05)。各种征象中,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血管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5),空气支气管征和空泡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 0.05)。pGGN以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多见(12/36,33.33%);mGGN以浸润性腺癌多见(15/28,53.57%)。结论 观察肺内多发性局灶性磨玻璃结节大小以及分叶、毛刺、胸膜凹陷征及血管改变征象,可判断结节是否具有侵袭性,有助于帮助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早期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弥散加权成像(DWI)表现及T2廓清效应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乙脑患者,观察其好发部位及DWI、表观弥散系数(ADC)图、T2WI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等信号特点。结果 乙脑好发部位主要为丘脑(41/51,80.39%)、脑干(黑质和脑桥)(28/51,54.90%)及海马(16/51,31.37%)。14例DWI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7例DWI呈稍高信号,16例DWI呈等信号,ADC图、T2WI、FLAIR均呈稍高或高信号;4例DWI、ADC图、T2WI、FLAIR均呈高信号;10例DWI呈高、稍高或等信号共存,ADC图呈高、低信号共存,T2WI和FLAIR呈等或稍高、高信号共存。乙脑急性期细胞毒性水肿、血管源性水肿及2种类型共存病例发病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71,P=0.413)。结论 早期乙脑DWI表现不同,廓清效应可使病灶表现为假性正常,综合ADC图及常规序列可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产前MRI征象预测预防性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加剖宫产术治疗胎盘植入(AABC-CS)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因胎盘植入接受AABC-CS患者产前MRI,根据患者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n=50,术中出血量<1 000 ml且未切除子宫)和预后不良组(n=36,术中出血量≥ 1 000 ml或切除子宫),比较2组间MRI征象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预测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并计算其预测效能。结果 胎盘内异常血管信号、T2低信号带、胎盘局部凹陷征及胎盘穿透在预后不良组中更常见(P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盘内异常血管信号[比值比(OR)=15.78,P=0.015]、胎盘穿透(OR=12.25,P=0.020)是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子,其预测预后不良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78%(28/36)、62.00%(31/50)和44.44%(16/36)、100%(50/50)。结论 产前MRI显示胎盘内异常血管信号和胎盘穿透是胎盘植入患者预防性AABC-CS术中大出血和子宫切除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多层螺旋CT(MSCT)简易评分模型鉴别局灶型食管癌与食管平滑肌瘤的效能。方法 对46例局灶型食管癌和21例食管平滑肌瘤患者术前均行胸部增强CT检查,观察二者病变位置、密度、大小、病灶MPR最长径/轴位最厚厚度比值、强化程度及方式、瘤-空气界面、瘤周脂肪间隙及肿大淋巴结;对存在差异的CT征象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简易评分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其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二者肿瘤MPR最长径/轴位最大截面厚度比值[优势比(OR)=0.154,95% CI(0.033,0.722))、肿瘤增强CT值[OR=0.928,95% CI(0.866,0.994)]及瘤-空气界面[OR=0.028,95% CI(0.004,0.184)]存在显著差异(P均<0.05)。据此建立简易评分模型,肿瘤增强CT值>65.5 HU赋值1分,肿瘤MPR最长径/轴位最大截面厚度比值>1.61为2分,瘤-空气界面不光滑为4分,以2.5分为最佳阈值,≥ 2.5分诊断为局灶型食管癌,简易评分模型曲线下面积(AUC)为0.945[95% CI(0.891,0.999)],其鉴别诊断效能优于单一特征(P<0.05)。结论 MSCT简易评分模型有助于鉴别局灶型食管癌与食管平滑肌瘤,可显著提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采用自动脑分割技术分析中国正常中老年人群脑结构体积的差异。方法 对96名正常中老年志愿者采集MRI,以自动脑分割技术获得脑内各结构体积,观察脑内各结构体积在不同性别、年龄及左右侧之间的差异,分析年龄对脑内结构体积的影响。结果 不同性别之间,颅脑总体积绝对值,右侧壳核、左、右侧尾状核、右侧苍白球、右侧额叶灰质及左侧顶叶灰质标准体积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左右侧之间,丘脑、壳核、尾狀核、额叶、顶叶、枕叶、颞叶、扣带回灰质、岛叶及侧脑室标准体积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脑脊液、右侧脑室及第三脑室体积与年龄呈正相关(r=0.60、0.51、0.57,P均<0.05),双侧额叶和左侧岛叶,皮层灰质、顶叶灰质、颞叶灰质及左侧枕叶灰质体积与年龄均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 自动脑分割技术能直观快速显示正常中老年人脑结构体积。不同性别健康中老年人脑内结构体积存在差异,随年龄增加,脑脊液、侧脑室及第三脑室体积增大,皮层灰质、额叶灰白质、顶枕颞叶灰质及岛叶体积缩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比较新型三维容积液体衰减反转恢复(3D-T2 FLAIR)序列与传统自旋回波T1加权(SE T1W)序列、三维容积扰相梯度回波(3D-SPGR)序列、二维液体衰减反转恢复(2D-T2 FLAIR)序列在不同浓度对比剂时的强化效果。 方法 将10只装有不同浓度对比剂的塑料试管按浓度由低到高顺序排列,在相同扫描序列和参数下采集10只试管和10名志愿者的头颅图像。计算图像信号的增强对比度(CER)、信号增强程度(SED)以及信号增强率(SER),绘制浓度-信号增强对比度关系曲线、浓度-信号增强程度关系曲线及浓度-信号增强率关系曲线。分析比较各个序列在不同浓度对比剂时的强化效果。 结果 新型3D-T2 FLAIR序列的CER及SED在低浓度的对比剂时较传统SE T1W、3D-SPGR、2D-T2 FLAIR序列高,而在高浓度时CER及SED较传统SE T1W、3D-SPGR、2D-T2 FLAIR序列低;新型3D-T2 FLAIR序列的SER较传统SE T1W、3D-SPGR、2D-T2 FLAIR序列低。 结论 新型3D-T2 FLAIR序列在常规剂量及更低剂量扫描中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但肉眼观察对于新型3D-T2 FLAIR序列增强效果的敏感性较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肝脏富血供良性占位的CT及MR特征性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7例肝脏富血供良性占位患者的资料,包括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24例(FNH组)、肝腺瘤(HCA)6例(HCA组)、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7例(HAML组);对比观察各组CT及MR征象。结果 3组间中央瘢痕(有、无)、病灶内脂肪(有、无)、供血动脉(有、无)、引流静脉(有、无)及动脉期强化程度(是否明显强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假包膜(有、无)征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7,P=0.67)。结论 中央瘢痕、病灶内脂肪、动脉期明显强化、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可作为FNH、HCA及HAML的鉴别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