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对比分析常规三维容积内插屏气检查(VIBE)与StarVIBE序列的图像质量,探讨StarVIBE序列自由呼吸扫描在肝脏T1W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8例超声提示肝脏病变患者行StarVIBE序列自由呼吸扫描及常规VIBE序列屏气扫描,根据患者能否配合屏气16 s分为无法屏气组(n=24)及配合屏气组(n=24);采用"5分法"对肝脏边缘锐利度、肝脏血管清晰度、病变清晰度、伪影、脂肪抑制效果及图像总体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并计算平扫信号强度变异系数(CV)及增强后病灶肝脏信号比(LLR);比较组内2序列间及2组间StarVIBE序列的图像质量差异。结果 无法屏气组StarVIBE序列图像的主观评分及定量评估参数值均高于常规VIBE序列(P均<0.05);配合屏气组StarVIBE序列图像病灶清晰度(平扫)、伪影及脂肪抑制效果评分低于常规VIBE序列(P均<0.05),而2序列间其余主观评分及定量评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间StarVIBE序列LL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主观评分及C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在肝脏T1WI中,对于能配合屏气患者,StarVIBE序列图像质量略差于常规VIBE序列;而对于无法屏气患者,StarVIBE序列可获得更佳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分析StarVIBE序列自由呼吸扫描与常规三维容积内插屏气检查(VIBE)序列屏气扫描的图像质量,探讨自由呼吸StarVIBE序列在胸部MR成像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前瞻性收集CT检查提示胸部病变的患者37例,根据患者能否配合屏气20 s,分为无法屏气组17例及配合屏气组20例,所有患者均在平扫及增强延迟期行StarVIBE序列及常规VIBE序列成像。两名影像医师采用“5分法”对两序列图像的病变清晰度、伪影、肺血管清晰度、纵膈结构清晰度及总体图像质量进行盲法评分,并比较两序列间图像质量评分差异。结果 无法屏气组,StarVIBE序列平扫及增强图像的各项评分均高于常规VIBE序列(P均<0.05)。配合屏气组,StarVIBE序列平扫图像的病灶清晰度、肺血管清晰度评分低于常规VIBE序列(P均<0.05),但增强后以上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同时两序列图像的伪影及图像总体质量评分亦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而在纵膈清晰度评分中StarVIBE序列增强前后均具有更高的评分(P<0.05)。结论 在胸部T1WI中,对能配合屏气患者,自由呼吸StarVIBE序列可获得与常规VIBE序列相近的图像质量;而对无法屏气患者,自由呼吸StarVIBE序列可提供更好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分析以自由呼吸Star-VIBE序列与呼吸末屏气C-VIBE序列采及胸部MRI的图像质量。方法 对20例患者行胸部MR检查,采集呼气末屏气C-VIBE(C-VIBE)和自由呼吸Star-VIBE(Star-VIBE)序列图像。于肺动脉干水平分别测量升主动脉、肺动脉干、降主动脉的信号强度(SI)和标准差(SD),计算图像信噪比(SNR)和SI变异系数(CV)。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比较2个序列图像的SNR、CV及主观评分差异。结果 Star-VIBE图像升主动脉、肺动脉干及降主动脉SNR值均高于C-VIBE(t=-4.87、-3.38、-9.42,P均<0.05),而SI CV均低于C-VIBE图像(t=5.52、3.67、8.04,P均<0.05)。Star-VIBE图像的主观评分高于C-VIBE图像(Z=-3.74,P<0.05)。结论 自由呼吸Star-VIBE序列胸部MRI的图像质量优于呼气末屏气C-VIBE序列。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分析Star-容积内插屏气检查(Star-VIBE)序列及常规容积内插屏气检查(VIBE)序列胎儿脑图像质量。方法 对81名妊娠中晚期孕妇分别行Star-VIBE序列(自由呼吸)及常规VIBE序列MR体部扫描,比较2种序列图像中胎儿基底核及脑白质部位SNR及CNR,并比较胎儿脑沟回、基底核及丘脑、脑室系统、小脑及脑干部位2种序列图像质量评分。结果 胎儿基底核及脑白质部位Star-VIBE序列图像的SNR、CNR均高于常规VIBE序列(P均<0.01)。胎儿脑沟回、基底核及丘脑、脑室系统、小脑及脑干部位Star-VIBE序列图像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VIBE序列(P均<0.01)。结论 Star-VIBE序列扫描获得的胎儿脑图像质量好于常规VIBE序列,显示胎儿颅内结构更清晰。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屏气三维梯度-自旋回波MR胰胆管造影(3D-Grase-MRCP)与呼吸门控触发三维快速自旋回波MR胰胆管造影(3D-Tse-MRCP)图像质量。方法 对96例疑诊胰腺或胆道疾病患者行屏气3D-Grase-MRCP和呼吸门控触发3D-TSE-MRCP序列扫描,比较2种序列图像质量评分、显示病变情况及胆总管对比噪声比(CNR)。将3D-Grase-MRCP图像分为屏气组和屏气配合不佳组,对比2组图像质量评分。结果 3D-Tse-MRCP图像胆总管CNR值[357.08(209.73,594.38)]高于3D-Grase-MRCP[256.14(141.54,417.87),Z=-3.01,P<0.05]。3D-Grase-MRCP图像胆囊、胆囊管、胆总管及肝内胆管主要分支评分均高于3D-Tse-MRCP(P均<0.01),显示胆囊结石(n=42)和胆囊管结石(n=7)更清晰(P均<0.05);屏气组(n=68)3D-Grase-MRCP图像胆囊、胆囊管、胆总管、胰管及肝内胆管主要分支质量评分均高于屏气配合不佳组(n=28,P均<0.01)。结论 屏气3D-Grase-MRCP图像质量及显示病变优于呼吸门控触发3D-Tse-MRCP,且扫描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3D自由呼吸径向采集K空间放射填充容积内插成像(Star VIBE)序列在儿童腹部MR增强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72例患儿采用超快速小角度激发(tfl)梯度回波序列及3D自由呼吸Star VIBE序列进行腹部增强MR扫描,对2种扫描序列得到的增强T1WI进行主观评分,并测量其SNR和CNR,比较2种图像的差异。结果 3D自由呼吸Star VIBE序列图像呼吸运动伪影、肝内血管和下腔静脉结构显示、胃肠道蠕动伪影、病灶清晰度和整体图像质量评分均高于tfl序列(P均<0.001)。3D自由呼吸Star VIBE序列的SNR为25.14(20.42,30.50),CNR为9.20(7.36,10.42),tfl序列的SNR为20.67(19.00,23.50),CNR为6.08(3.00,8.50);3D自由呼吸Star VIBE序列的SNR、CNR均高于tfl序列(P均<0.001)。结论 3D自由呼吸Star VIBE序列可明显减少儿童腹部增强MRI运动伪影,增加SNR和CNR,对于诊断儿童腹部病变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单向高激励次数(NEX)序列对肝脏DWI图像质量及表观弥散系数(ADC)的影响。方法 对21例肝脏疾病患者(疾病组)和26名志愿者(健康组)采集单向高NEX序列及常规序列DWI图像,对比不同序列DWI及ADC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包括显示病灶、解剖结构和伪影情况;测量肝左、右叶肝实质及病灶的信噪比(SNR)及ADC,计算变异系数(CV)。结果 2组DWI和ADC图像中,单向高NEX序列肝左叶伪影评分均高于常规序列(P均<0.05);肝左叶实质单向高NEX序列SNR均高于常规序列(P均<0.05)。2组左、右叶肝实质及疾病组肝左、右叶病灶高NEX序列和常规序列的AD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向高NEX序列CV均低于常规序列(P均<0.05)。结论 采用单向高NEX序列可在不影响ADC的前提下提高肝左叶DWI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虚拟平扫图像(VUE)和抑碘图像(MSI)与常规CT平扫图像(TUE)质量,观察能谱CT虚拟平扫技术在胸部CT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收集40例患者行胸部平扫联合增强检查,采用常规扫描模式获得胸部TUE,以GSI Assist模式行双期增强扫描。采用VUE技术基于原始数据重建动脉期、静脉期虚拟平扫图像(AP-VUE、VP-VUE),通过后处理抑碘技术获得双期抑碘图(AP-MSI、VP-MSI)。测量胸主动脉、肺动脉、竖脊肌及胸壁皮下脂肪CT值及其标准差(SD值),并计算CNR,采用5分法对图像进行主观评分,以单因素方差分析及Kruskal-Wallis H法、Mann-Whitney U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P-MSI肺动脉及胸主动脉CT值与TU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5),VP-MSI及双期VUE各部位CT值、CNR值及SD值与TUE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05)。双期MSI及AP-VUE图像各项主观评分均低于TUE(P均<0.005),VP-VUE图像各项主观评分与TUE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05)。虚拟平扫较常规平扫辐射剂量降低19.29%。结论 VUE技术可在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获得较MSI更好的图像质量,尤其VP-VUE与TUE图像质量相当,有代替常规胸部平扫的潜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肾脏占位病变双能量CT(DECT)虚拟平扫(VNC)的图像特征及其与真实平扫(TNC)的差异。方法 收集因肾脏占位病变接受泌尿系DE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患者33例,分别获得TNC及肾实质期虚拟平扫(VNCn)图像。观察两种图像的特点并对图像质量进行客观及主观评价。结果 图像客观评价显示,VNCn与TNC图像中肾脏病灶、肾实质、腹主动脉、腹膜后脂肪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图像的背景噪声(腹膜后脂肪标准差)、CNR、SNR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VNCn与TNC图像中病灶内钙化的最大径、CT值及脂肪的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对脂肪最大径的显示差异无计学意义(P>0.05)。主观评价显示,VNCn与TNC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脏占位病变DECT的VNCn与TNC图像质量相近,但对病灶内钙化、脂肪等细节的显示不及TNC图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骨去金属伪影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接受腰椎CT平扫且资料完整的腰椎金属内固定术后患者64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高剂量组,每组32例。对腰椎金属内固定区进行扫描,常规组和高剂量组的管电压分别为120 kVp和140 kVp。记录每组患者的容积CT剂量指数。对2组图像均行迭代技术重建,常规组另行骨去金属伪影(O-MAR)技术重建。分别对常规组、常规组O-MAR重建及高剂量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常规组O-MAR重建、高剂量组与常规组图像的骨结构清晰度、诊断信心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常规组、高剂量组椎弓根钉层面图像比较,常规组O-MAR重建的椎管和邻近肌肉的平均CT值标准差(MSD)较高(P均<0.05),邻近肌肉的平均CT值(MCT)较低(P均<0.05)。与常规组无椎弓根钉层面图像比较,高剂量组椎管MSD较低(P<0.05)。与常规组和高剂量组比较,常规组O-MAR重建后低密度伪影容积较低(P均<0.05),高密度伪影容积较高(P均<0.05)。结论 O-MAR可在不增加患者辐射剂量的条件下,提高骨结构清晰度,增加诊断信心,明显减少低密度伪影。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RTA)技术诊断三叉神经责任血管时对于扫描序列的优化。方法对32例临床诊断为三叉神经痛的患者行MRTA,采用三维时间飞跃法扰相梯度回波(3D-TOF FLASH)与容积内插屏气检查(VIBE)的大体素和小体素模式扫描,分析比较其图像质量。结果 VIBE序列图像所显示的三叉神经周围血管数目多于3D-TOF FLASH序列。大、小体素VIBE序列图像与大、小体素3D-TOF FLASH序列图像显示三叉神经周围血管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VIBE序列图像的SNR与CNR均显著高于3D-TOF FLASH序列(P<0.05)。两种扫描序列中,应用大体素扫描模式获得图像的SNR与CNR均显著高于小体素扫描模式(P均<0.05)。结论应用MR-TA检查三叉神经时,采用大体素3D-TOF FLASH序列大范围扫描,能够准确、快速地辨认责任动脉血管,小范围内采用小体素VIBE序列能够精确显示脑桥小脑角池内三叉神经与邻近血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双源CT双能量胸部虚拟平扫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对比胸部常规平扫与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VNC),探讨VNC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155例怀疑胸部疾病的患者行常规CT平扫和双能CT增强扫描,后处理得到VNC图像,对VNC和常规平扫平均CT值、SNR、图像质量、病灶显示情况、辐射剂量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肺动脉干处平均CT值VNC高于常规平扫(P<0.05),而左心室及脊柱后方肌肉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VNC ROI选在肺动脉干、左心室、脊柱后方肌肉的图像SNR均高于常规平扫(P<0.05)。VNC图像质量与常规平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NC的病灶显示情况类似,除部分钙化灶(6/21)及腔静脉旁小淋巴结(3/37)在VNC未见显示外,其余病变均可显示。VNC有效剂量稍高于常规平扫(P<0.05)。结论双能量胸部增强扫描一次扫描可获得增强图像和VNC图像,VNC图像在不影响图像质量及病灶检出的情况下降低了辐射剂量,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常规MRI在子宫肌瘤超声消融疗效评价及随访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常规MRI在评价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疗效及随访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8例经超声消融治疗后6个月内接受MR检查的子宫肌瘤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FS TSE T2W序列及增强前后T1W VIBE FS序列成像。分析超声消融后肌瘤的MR平扫图像信号改变,并与增强图像进行比较,观察信号变化规律,计算信号变化区域的体积及其相关性。结果 超声消融治疗后, VIBE FS T1WI上子宫肌瘤高信号区域与增强后所测坏死区域一致,二者间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变量分析发现平扫VIBE FS T1WI上高信号区域的体积与增强图像上坏死区域的体积呈高度相关(r=0.99,P<0.001)。FS TSE T2WI可以确定子宫肌瘤的边界、大小。结论 常规MR平扫可准确评价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T2WI可确定子宫肌瘤的边界、大小,T1WI可准确测量肌瘤坏死区域的体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观察MR三维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3D-SPACE)-短时反转恢复(STIR)与三维双回波稳态(3D-DESS)序列显示锁骨上臂丛神经的价值。方法 纳入41例疑诊臂丛神经损伤患者,均接受MR检查,其中11例臂丛神经损伤、30例未损伤,观察平扫和增强3D-SPACE-STIR及3D-DESS序列图像,比较4组图像显示神经效果、背景抑制评分及对比度噪声比(CNR)。结果 锁骨上臂丛神经于平扫3D-SPACE-STIR序列呈高低混杂信号,损伤后信号更高;于增强3D-SPACE-STIR序列呈高信号,损伤后信号更高;于平扫3D-DESS序列呈稍高信号,损伤后信号无明显变化。上述3组图像均可清晰显示神经连续性及其径线,其中增强3D-SPACE-STIR序列效果最佳。增强3D-DESS序列中,锁骨上臂丛神经呈等信号,与周围肌肉信号相仿;损伤后信号无明显变化。显示锁骨上臂丛神经评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增强3D-SPACE-STIR、平扫3D-DESS、平扫3D-SPACE-STIR及增强3D-DESS序列(P均<0.05);背景抑制评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增强3D-SPACE-STIR、平扫3...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多重灵敏度编码弥散加权成像(MUSE-DWI)与基于周期性旋转重叠平行线增强重建技术(PROPELLER,即螺旋桨技术)的PROPELLER DUO-DWI显示鼻咽癌的价值。方法 对25例经活检病理确诊的鼻咽癌患者采集MUSE-DWI及PROPELLER DUO-DWI,对比2种图像的主观评价指标(图像清晰度、图像伪影及变形)和客观评价指标,即病灶信噪比(SNR)及对比信噪比(CNR)。结果 MUSE-DWI显示鼻咽癌清晰度评分及病灶SNR、CNR均优于PROPELLER DUO-DWI(P均<0.01),图像伪影及变形评分均低于PROPELLER DUO-DWI(P均<0.05)。结论 相比PROPELLER DUO-DWI,MUSE-DWI显示鼻咽癌更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人工智能辅助压缩感知(ACS)技术用于腰椎MRI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80例拟接受腰椎MR检查患者,随机将其均分为ACS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ACS组行基于ACS的腰椎MR扫描,对照组行常规序列扫描;比较组间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度噪声比(CNR)及质量评分,观察ACS技术用于腰椎MR检查的价值。结果 ACS组及对照组扫描时间分别为487 s及232 s。ACS组矢状位快速自旋回波(FSE)脂肪抑制(FS)T2WI、轴位FSE T2WI和FSE FS T2WI的SNR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组间其余序列图像SNR差异、全部序列图像CNR差异,以及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CS技术用于腰椎MR检查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缩短扫描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