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秋丽  张鑫  王晶  王长远 《医学研究杂志》2021,50(9):124-126,132
目的 探讨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e,NLR)对老年脓毒症患者病情和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科收治147例老年脓毒症患者,随访30天,根据老年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转归分为死亡组32例和生存组115例。分别比较两组老年脓毒症患者入院时白细胞计数(WBC)、PLR、NLR、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 Ⅱ)评分的区别;比较PLR、NLR与APACHE Ⅱ评分的相关性,同时比较PLR、NLR和PCT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的差别。结果 死亡组与生存组W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5),死亡组PCT、NLR、PLR和APACHE Ⅱ评分均大于生存组(P<0.05);PLR、NLR与APACHE Ⅱ评分均有相关性(r=0.334,0.248,P<0.01)。PLR预测死亡的AUC为0.705(95% CI:0.619~0.791),PCT的AUC为0.728(95% CI:0.634~0.822),NLR的AUC为0.716 (95%CI:0.620~0.811),NLR、PLR的AUC与P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0,0.726),NLR、PLR预测死亡的AUC均小于APACHE Ⅱ评分(P=0.006,0.001)。结论 PLR和NLR对老年脓毒症患者的病情和预后有较好的评估价值,PLR和NLR升高提示患者病情危重,预后不佳,但预测价值仍小于APACHE Ⅱ评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左心室肥厚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200例血压正常的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分为左心室肥厚组(92例)和左心室正常组(108例)两组,比较两组NLR和PLR的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NLR、PLR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结果 在T2DM患者中,左心室肥厚组NLR和PLR均显著高于左心室正常组(P<0.05);相关分析提示,在T2DM患者中,LVMI与NLR(r=0.369,P<0.001)和PLR(r=0.357,P<0.001)均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收缩压和血糖等危险因素后,NLR(OR=2.694,95%CI:2.089-3.159,P=0.006)和PLR(OR=2.013,95%CI:1.574-2.533,P=0.011)仍然是左心室肥厚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发现,NLR和PLR两者联合可更好地预测T2DM患者发生左心室肥厚的风险。结论 在T2DM患者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主动脉弓钙化发生情况,分析微炎症与MHD患者主动脉弓钙化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在泰州市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规律血液透析的MHD患者71例,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临床生化结果。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白介素-37(interleukin-37,IL-37)。胸部X线计算主动脉弓钙化评分,依据评分分为无钙化/轻度钙化组30例(42%)和中重度钙化41例(58%)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临床生化结果及IL-37;采用Spearman法分析钙化程度与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钙化的影响因素;ROC曲线评估血小板/淋巴细胞计数(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对于主动脉弓中重度钙化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结果 中重度钙化组年龄、透析年限、矫正钙均高于无钙化/轻度钙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化指标:中重度钙化组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PLR、IL-37均高于无钙化/轻度钙化组,活性维生素D、非含钙磷结合剂均低于无钙化/轻度钙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钙化程度与IL-37、NLR、PLR、年龄、矫正钙、透析年限呈正相关(均P<0.05),与活性维生素D、非含钙磷结合剂呈负相关(均P<0.05)。二元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透析年限、高PLR是MHD患者主动脉弓钙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ROC曲线分析PLR预测中重度主动脉弓钙化,其中PLR敏感性为85.4%,最佳截断值为90.305,曲线下面积为0.698(95%CI为0.572~0.825,P<0.05)。 结论 MHD患者普遍存在主动脉弓钙化,透析年限、高PLR是MHD患者主动脉弓钙化独立危险因素,钙化程度与IL-37、NLR、PLR呈正相关,PLR对于MHD患者主动脉弓钙化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分析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退行性钙化性主动脉狭窄(DCAS)严重程度的关系,并探讨NLR和PLR对DCAS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统计2012年1月~2018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经胸超声心动图明确诊断的64例DCAS患者,根据经主动脉平均跨瓣压差大小分为轻至中度DCAS组31例(平均跨瓣压差<40mmHg),重度DCAS组33例(平均跨瓣压差≥40mmHg),并选择同时期就诊的3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观察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超声及实验室检查,计算NLR和PLR,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NLR和PLR在辅助诊断DCAS患者中的价值。结果 与观察组和轻至中度DCAS组相比,重度DCAS组NLR显著增高(P<0.001);重度DCAS组PLR也明显高于观察组和轻至中度DCAS组(P<0.001)。NLR和PLR与经主动脉平均跨瓣压差呈正相关(r=0.493,P<0.001;r=0.301,P=0.016)。当取截断值为4时,NLR辅助诊断DCAS的敏感度为89%,特异度为78%(ACU=0.880,95%CI:0.812~0.947,P<0.001);当取截断值为140时,PLR诊断DCAS的敏感度为79%,特异度为66%(AUC=0801,95%CI:0.711~0.892,P<0.001)。结论 NLR和PLR与DCAS严重程度有关,并且NLR和PLR可能作为一种辅助诊断DCAS的血清炎症提示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影响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患病特征,探究血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1年10月首次接受腹膜透析患者共203例为研究对象,随访6个月,诊断腹膜炎41例。比较腹膜炎组与无腹膜炎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原发肾脏疾病、基础疾病、吸烟、透析龄、肺炎和肠道感染情况,实验室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血肌酐、血钾、血钙、白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计算NLR、PLR和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结果:41例患者发生1次腹膜炎34例,两次及以上7例,发生时间为透析后1~6个月,中位时间3.5个月。病原学检查发现,41例患者革兰阳性菌(G+)感染22例,革兰阴性菌(G-)感染17例,真菌2例。单因素比较发现,腹膜炎组比无腹膜炎组年龄增加,糖尿病和肠道感染增多,透析龄延长,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肌酐、总胆固醇、空腹血糖、CRP和PCT、NLR和PLR水平升高,而白蛋白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433~5.968;t=4.526~22.325,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肠道感染(OR=3.652,95%CI:2.485~5.023,P<0.001)、透析龄(OR=5.524,95%CI:3.896~7.215,P<0.001)、高NLR(OR=4.425,95%CI:2.967~5.632,P<0.001)和高PLR(OR=4.021,95%CI:2.536~5.021,P<0.001)是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NLR和PLR预测腹膜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2和0.813,临界值分别为2.8和106.7,敏感性分别为85.6%和80.7%,特异性分别为77.9%和86.4%。结论:腹膜透析有较高的腹膜炎发生率,发生峰值在3.5个月,以G+或G-感染为主,肠道感染、透析龄延长、高NLR和高PLR水平是腹膜炎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NLR和PLR监测对早期预测腹膜炎有重要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dio,PLR)与雄激素剥夺疗法后病情进展的关联。方法:纳入2017年5月—2020年5月收治于三亚中心医院(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的170例PC患者作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接受雄激素剥夺疗法并随访1年。将随访期间进展成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者纳入进展组,其余纳入稳定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NLR、P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onocyte-to-lymphocyte ratio,MLR)等检查结果,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接受雄激素剥夺治疗的患者进展至CRPC的相关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NLR和PLR 对患者1年内发生CRPC的预测效能。结果:随访结束时排除14例失访及2例其他原因死亡患者,剩余154例中44例纳入进展组,110例纳入稳定组;两组Gleason评分、T分期、N分期例数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进展组NLR和PLR高于稳定组(P < 0.05),两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水平及其最低值(PSA nadir)例数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到低NLR组患者1年累积死亡率低于高NLR组(log-rank χ2 =5.094,P=0.024);低PLR组患者1年累积死亡率低于高PLR组(log-rank χ2 =9.931,P=0.002);Gleason评分≥8分(OR=3.998,P=0.034)、PLR(OR=1.156,P<0.001)、NLR (OR=13.844,P < 0.001)、T4分期(OR=16.252,P=0.048)为进展至CRPC的独立危险因素;NLR和PLR预测PC患者1年内发生 CRPC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45和0.865,两者AU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前列腺癌患者基线NLR和PLR值与CRPC发生相关,二者未来可能成为预测CRPC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钙化(AAC)评分、血小板与淋巴细胞的比值(P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脑血管事件(CVD)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亳州市人民医院MHD患者63例,根据AAC评分分为2组:CVD组34例和非CVD组29例。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MHD患者中单核细胞、血小板、AAC、MLR、PLR与CVD中C反应蛋白(CRP)之间的相关性;ROC曲线检测AAC评分、血清PLR、MLR对CVD的预测价值。结果 CVD组在年龄、BMI、透析龄、甲状旁腺激素、单核细胞、血小板、CRP、AAC、MLR和PLR均高于无CVD组(均P<0.01)。Spearman分析显示,CVD组中CRP与血小板、MLR、PLR和AAC均呈正相关(r=0.434、r=0.388、r=0.411、r=0.411,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LR与CVD之间的AUC面积为0.748,PLR的AUC面积为0.720,AAC的AUC面积为0.881,联合因子的AUC面积为0.881(均P<0.05)。结论 AAC、MLR、PLR与MHD患者的CVD独立相关,提示其可能预测MHD患者发生CVD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患者炎症指标的变化特点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收集从2012年1月—2017年6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PTE的83例患者血液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淋巴细胞计数(LY)、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C反应蛋白(CRP)、体温(T)、纤维蛋白原(FIB)等炎症指标,与同期64例健康体检者指标进行比较,回顾性分析2组研究对象炎症指标的变化,并根据年龄、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分别对PTE患者进行亚组分析,并分析NLR、PLR与传统炎症指标及凝血纤溶指标间相关性。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PTE组WBC、NE、NLR、PLR显著增高,LY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合并肺部感染组与不合并感染组间,老龄PTE组与非老龄PTE组间T、WBC、NE、CRP、NLR、PL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TE组NLR与WBC、NE、CRP成正相关关系(r=0.531、r=0.674、r=0.408,均P<0.01);PLR与CRP成正相关关系,(r=0.472,P<0.01);PTE组NLR和PLR均与FIB成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231和0.405,均P<0.05)。 结论 PTE组WBC、NE、NLR、PLR明显升高,炎症与PTE的发生发展存在联系;NLR、PLR不能用于鉴别PTE患者是否同时合并肺部感染;NLR、PLR与CRP、FIB间有一定相关性,可用于监测PTE患者的炎症及凝血纤溶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胆囊切除术前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是否可以区分单纯性和重度胆囊炎。方法:回顾性研究评估了2009年1月—2019年1月因胆囊炎在无锡市人民医院腔镜外科行胆囊切除术的28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重度胆囊炎定义为胆囊炎合并继发性改变,包括出血、坏疽、化脓和穿孔。PLR和NLR分别根据患者入院时血小板计数与绝对淋巴细胞计数的比值、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与绝对淋巴细胞计数的比值进行计算。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来确定PLR、NLR与胆囊炎严重程度相关的最佳值,并根据PLR和NLR临界值对临床表现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包括单纯性胆囊炎212例(75.7%)和重度胆囊炎68例(24.3%)。PLR为129.0可预测重度胆囊炎,敏感性为86.8%,特异性为60.4%。PLR≥129组包括较多重度胆囊炎(P < 0.001)、白细胞计数较高(P < 0.001)及首诊为急诊的患者(P < 0.001)。NLR为3.0可预测重度胆囊炎,敏感性为82.4%,特异性为84.4%。NLR数值增高(≥3.0)与高龄(P=0.039)、男性(P=0.010)、重度胆囊炎(P < 0.001)、白细胞计数较高(P < 0.001)、经急诊收入院(P < 0.001)及住院时间延长(P < 0.001)有显著相关性。多变量分析发现患者年龄≥55岁(OR=2.808,95%CI:1.375~5.735,P=0.005),术前白细胞计数≥10 000/μL(OR=3.004,95%CI:1.130~7.981,P=0.027),术前NLR≥3.0(OR=9.564,95%CI:4.194~21.812,P < 0.001)和经急诊入院(OR=2.657,95%CI:1.166~6.054,P=0.020)是与住院时间延长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PLR和NLR可作为重度胆囊炎的预测指标,可为是否选择手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和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3种炎性标志物与心脏结构变化及房颤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收集自2002年11月至2013年12月在某三甲医院心内科的住院患者病历资料,分为房颤组和非房颤对照组,提取两组外周血中CRP、NLR和WBC检测水平信息,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3种炎性因子与左心室内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右心室内径和右心房内径五种心脏结构指标的相关性,以及与房颤发生的关联性和关联强度.结果 房颤组CRP和NL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01),且高水平的CRP和NLR与房颤发生显著相关[OR=2.25,95% CI=1.13 ~4.47,P=0.02;OR=1.41,95% CI =1.06 ~1.89,P=0.02].WBC水平在房颤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4),且与房颤发生无显著相关性.房颤组中,NLR水平在高左房内径组和高左室后壁厚度组中均较高(P<0.05).但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未发现CRP、NLR、WBC与心脏结构指标之间有显著关联.结论 外周血中高水平的CRP和NLR水平与房颤发生有显著关联,可能是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CRP、NLR、WBC与心脏结构重塑之间无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血小板和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lymphocyte ratio,PLR)在不同年龄组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291例,其中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155例,2型糖尿病伴颈动脉斑块136例。按年龄将患者分为老年前期组(年龄<55岁)和老年期组(年龄≥55岁);依据三分位数将血小板和淋巴细胞比值分为低PLR组(PLR<119.4)和高PLR组(PLR≥119.4),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统计方法分析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中发现在老年前期组,PLR与颈动脉斑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67,P=0.867),而在老年组PLR与颈动脉斑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4,P=0.017),调整其他动脉斑块危险因素后,高PLR与老年组颈动脉斑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28,5% CI:1.38~7.80,P=0.007)。结论 PLR是老年组颈动脉斑块的独立危险标志物,其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可能受年龄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比值(RP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疾病活动度及并发葡萄膜炎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7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295例AS并发葡萄膜炎患者(葡萄膜炎组)的病历资料,选取同期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298例AS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指标,探讨RPR、NLR、PLR与AS疾病活动度关系及其对并发葡萄膜炎风险的辅助诊断价值。结果 295例AS并发葡萄膜炎患者中,以葡萄膜炎为首发表现的有39例(13.2%)。葡萄膜炎组NLR高于对照组,ESR、PLT、PLR低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是AS并发葡萄膜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LR、RPR是AS并发葡萄膜炎的保护因素(P<0.05)。PLR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呈正相关(P<0.05)。RPR与ESR、CRP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提示PLR诊断AS发生葡萄膜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453(P=0.047)。结论 NLR是AS并发葡萄膜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LR、RPR是AS并发葡萄膜炎的保护因素,PLR、RPR与疾病活动度相关,PLR对AS并发葡萄膜炎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效能不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程度与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0年6月~2022年5月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中医医院医共体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47例,按照冠状动脉钙化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度钙化组(42例)、中度钙化组(58例)以及重度钙化组(47例);取患者外周血清并进行血细胞分析,计算PLR及NLR,探讨各组间PLR及NLR的差异;采用Pearson线性分析PLR、NLR与冠脉积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不同冠脉钙化积分者外周血中PLR及NLR存在差异(P<0.05);此外,冠脉钙化积分与PLR及NLR之间呈正相关(r=0.664、r=0.673;P<0.05)。结论 PLR及NLR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清中异常增高,且与冠脉钙化积分呈正相关,可辅助临床冠心病诊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NAC)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 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 PLR)及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 to monocyte ratio, LMR)在NAC疗效评估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8年12月—2020年10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并接受NAC的102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 pCR)作为NAC疗效的评判指标,并对化疗前NLR、PLR及LMR水平与pCR的相关性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结果  在102例乳腺癌患者中,有24例(23.53%)接受NAC后达到pCR。经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ER状态、PR状态、Her-2状态、分子分型以及Ki-67水平与NAC后是否达到pCR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化疗前外周血NLR、PLR水平与是否达到pCR显著相关(均P<0.05),低NLR组的患者达到pCR率显著高于高NLR组(P=0.010,95%CI:0.145~0.768),低PLR组的患者达到pCR率显著高于高PLR组(P=0.014,95%CI:0.153~0.808);而LMR水平与是否达到pCR无明显相关性(P>0.05)。   结论  乳腺癌患者NAC前外周血NLR、PLR水平与NAC后是否达到pCR显著相关,对局部晚期乳腺癌NAC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炎性指标联合在急性肺栓塞(APE)患者住院期间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101例APE患者治疗前外周血中的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单核细胞计数等指标,计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并根据住院期间有无不良事件的发生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结果 预后不良组31例,预后良好组70例。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间年龄>60岁、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NLR、PLR、红细胞分布宽度、D-二聚体、肌钙蛋白Ⅰ升高、右心室功能不全、肺动脉收缩压和中央型肺栓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NLR、PLR、右心室功能不全和中央型肺栓塞均为影响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1,P<0.05)。NLR、PLR、NLR联合PLR对住院期间预后不良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5、0.758和0.833(P<0.05)。结论 白细胞计数、NLR和PLR是APE患者住院期间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NLR、PLR、NLR联合PLR对住院期间预后不良有中等程度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在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CTD-IL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109例CTD-IL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109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NLR、PLR差异,分析CTD-ILD患者NLP和PLR与各项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CTD-ILD患者的NLR、PLR明显高于对照组(5.09±0.76比2.15±0.47 243±38比115±26)(P <0.05),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血肌酐无明显变化(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NLR、PLR、铁蛋白水平及吸烟史与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显著相关(P<0.05),其他指标与D_LCO无明显相关性(P>0.05);吸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504(P=0.17);NLR界值为4.20,AUC为0.776(P=0.03);PLR界值为170,AUC为0.734(P=0.04);铁蛋白界值为510μg/L,AUC为0.689(P=0.06);联合诊断的AUC为0.894(P<0.001)。结论CTD-ILD患者NLR、PLR明显升高,且NLR、PLR升高与肺功能减退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在多种疾病中具有评估炎症程度、预后等临床价值。文中探讨SII评估类风湿关节炎(RA)疾病活动度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同年11月期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179例RA患者临床资料。根据DAS28评分将RA患者分为缓解组(n=40)和活动组(n=139),记录临床、实验室资料,比较两组间差异,分析各炎症指标间相关性,绘制SII、NLR、PLR预测疾病活动的ROC曲线,分析SII对RA疾病活动的评估价值。结果 与缓解组比较,活动组患者SII、NLR、PLR、ESR、CRP、N、PLT、WBC水平升高;SII、NLR、PLR与ESR、CRP、DAS28评分呈正相关;SII、NLR、PLR在预测RA疾病活动中具有一定意义,且SII预测价值优于NLR、PLR,其AUC为0.777,灵敏度0.849、特异度0.6。结论 SII对评估RA疾病活动度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创伤性骨折患者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及平均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比值(mean platelet volume to lymphocyte ratio,MPVLR)在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1年8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94例下肢及骨盆骨折患者,常规行手术治疗,术后依据下肢血管彩超将患者分为DVT组(n=49)和非DVT组(n=145)。每组根据损伤情况又分为单纯性骨折和多发伤两个亚组。回顾性分析不同组别间术前血常规、凝血功能、PLR、MPVLR等相关指标,并评估上述指标与DVT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DVT组和非DVT组PLR、MPVL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LR、MPVLR、PT(OR均>1,P均<0.05)是下肢及骨盆骨折患者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ROC曲线中,PLR、MPVLR、D-二聚体诊断DVT的AUC分别为0.684、0.711、0.674。多发伤患者PLR、MPVLR、D-二聚体(OR均>1,P均<0.05)与下肢及骨盆骨折患者DVT发生密切相关。在ROC曲线中,PLR、MPVLR、D-二聚体诊断DVT的AUC分别为0.770、0.786、0.652。PLR与MPVLR联合检测(z=2.473,P=0.013)诊断DVT的AUC为0.840,与D-二聚体诊断DVT的AU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创伤性骨折患者DVT的发生与PLR、MPVLR密切相关,临床中密切检测二者水平有诊断意义。在多发伤患者中,PLR、MPVLR的水平更有助于预测DVT的发生,联合诊断效能更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对晚期尿路上皮癌免疫治疗疗效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2年7月接受过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晚期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根据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筛选的最佳截断值分组,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组间生存差异,运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独立预测因素。结果:共纳入57例患者,经3周期免疫治疗后NLR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01),分别为2.40±1.08和3.05±1.07;而治疗前后PLR无明显变化(P=0.402),分别为226.41±111.70和246.97±113.17;外周血中治疗前后NLR、PLR及NLR变化幅度的AUC分别为0.829 1(P=0.004)、0.889 6(P<0.001)、0.743 6(P=0.003)、0.740 4(P&l...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率(lymphocyte to monocyte ratio,LMR)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术后患者接受首次化疗后出现骨髓抑制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20年11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胸外科收治的Ⅰ~Ⅳ期初次接受一线化疗的NSCLC术后患者60例,患者年龄44~74岁。根据患者初次化疗后是否出现骨髓抑制分为2组,即发生骨髓抑制患者19例(31.67%)和未发生骨髓抑制患者41例(68.33%)。比较化疗后发生骨髓抑制相关影响因素的分布差异,分别分析影响患者化疗后出现骨髓抑制的危险因素,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探讨NLR、PLR、LMR对NSCLC术后初次化疗后出现骨髓抑制的相关性。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LR(OR=7.482,P=0.019)、NLR(OR=0.078,P=0.040)是NSCLC患者化疗后出现骨髓抑制的影响因素,而LMR(OR=0.214,P=0.114)与患者初次化疗后发生骨髓抑制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LR、NLR是NSCLC术后患者初次化疗后发生骨髓抑制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PLR的预测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