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武汉市轨道交通地铁站细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 2.5,PM2.5)的浓度特征,为相关标准制定和环境改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武汉市地铁2号线26个地铁站为研究地点,于2019年5月对每个车站的车厢、车控室、屏蔽门内(隧道)、屏蔽门外、列车进站时及离开1min后站台、站厅、出口和新风井口的PM2.5进行监测。结果 隧道内(中位数67.4μg/m3)PM2.5浓度是新风井口浓度(中位数45.3μg/m3)的1.5倍(U=550,P<0.01)。站台和站厅PM2.5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58,P>0.05)。列车进站时站台PM2.5浓度高于出站后浓度(t=2.187,P<0.05)。屏蔽门内(均值67.4μg/m3)PM2.5浓度是屏蔽门外浓度(均值48.0μg/m3)的1.4倍(t=5.030,P<0.01...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监测指标下,大气臭氧(ozone,O3)短期暴露与健康年轻人肺功能和气道炎症的关联。方法 采用定组研究设计,招募97名健康年轻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6月对每位研究对象进行3次随访调查,每次随访期间对研究对象的肺功能和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进行测量;空气污染物浓度数据由距研究对象居住区最近的北京市环境监测站获得,气象数据来自中国气象数据网。采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不同监测指标下,大气O3短期暴露与健康年轻人肺功能和气道炎症的关联。结果 研究期间大气O3日1 h最大浓度(daily 1-h maximum concentration of O3,O3-1 h max)、日最大8 h平均浓度(daily maximum 8-h average concentration of O3,O3-8 h max)和24 h平均浓度(24-h average concentration of O3,O3-24 h avg)的P50(P25,P75)分别为102.5(76.8,163.0) μg/m3、91.1(68.3,154.3) μg/m3和61.6(36.9,81.7) μg/m3。效应估计结果显示,不同监测指标下,大气O3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呈显著负相关,与FeNO呈显著正相关。O3-1 h max的6 d滑动平均值每增加一个四分位数间距(interquartile range,IQR=71.5 μg/m3)与FEV1降低 6.2%(95%CI: -11.8%,-0.5%)和FeNO升高63.3%(95%CI: 13.8%,134.3%)有关。O3-8 h max的7 d滑动平均值每增加一个四分位数间距(IQR=62.0 μg/m3)与FEV1降低6.2%(95%CI: -11.6%,-0.7%)和FeNO升高75.5%(95%CI: 19.3,158.0%)有关。O3-24 h avg的5 d滑动平均值每增加一个四分位数间距(IQR=32.9 μg/m3)与FEV1降低3.7%(95%CI: -7.1%,-0.2%)和FeNO升高25.3%(95%CI: 3.6%,51.6%)有关。没有观察到不同监测指标下O3与最大呼气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PEF)变化的显著关联。 结论 大气O3的短期暴露与健康年轻人的肺功能降低和气道炎症增加有关,且日1 h最大浓度指标更能灵敏反映O3的呼吸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监测指标下,大气臭氧(ozone,O3)短期暴露与健康年轻人肺功能和气道炎症的关联。方法 采用定组研究设计,招募97名健康年轻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6月对每位研究对象进行3次随访调查,每次随访期间对研究对象的肺功能和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进行测量;空气污染物浓度数据由距研究对象居住区最近的北京市环境监测站获得,气象数据来自中国气象数据网。采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不同监测指标下,大气O3短期暴露与健康年轻人肺功能和气道炎症的关联。结果 研究期间大气O3日1 h最大浓度(daily 1-h maximum concentration of O3,O3-1 h max)、日最大8 h平均浓度(daily maximum 8-h average concentration of O3,O3-8 h max)和24 h平均浓度(24-h average concentration of O3,O3-24 h avg)的P50(P25,P75)分别为102.5(76.8,163.0) μg/m3、91.1(68.3,154.3) μg/m3和61.6(36.9,81.7) μg/m3。效应估计结果显示,不同监测指标下,大气O3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呈显著负相关,与FeNO呈显著正相关。O3-1 h max的6 d滑动平均值每增加一个四分位数间距(interquartile range,IQR=71.5 μg/m3)与FEV1降低 6.2%(95%CI: -11.8%,-0.5%)和FeNO升高63.3%(95%CI: 13.8%,134.3%)有关。O3-8 h max的7 d滑动平均值每增加一个四分位数间距(IQR=62.0 μg/m3)与FEV1降低6.2%(95%CI: -11.6%,-0.7%)和FeNO升高75.5%(95%CI: 19.3,158.0%)有关。O3-24 h avg的5 d滑动平均值每增加一个四分位数间距(IQR=32.9 μg/m3)与FEV1降低3.7%(95%CI: -7.1%,-0.2%)和FeNO升高25.3%(95%CI: 3.6%,51.6%)有关。没有观察到不同监测指标下O3与最大呼气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PEF)变化的显著关联。 结论 大气O3的短期暴露与健康年轻人的肺功能降低和气道炎症增加有关,且日1 h最大浓度指标更能灵敏反映O3的呼吸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盐城市城区大气颗粒物PM2.5暴露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风险的关系及滞后效应。方法 收集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13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资料以及同时期来自盐城市环境监测中心的大气污染物数据(包括大气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分析盐城市城区大气颗粒物PM2.5暴露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风险的关系,以患者发病前7 d和发病后7 d作为对照期,以发病当天作为病例期,采用滞后模型分析当天大气颗粒物PM2.5暴露和滞后1~5 d对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影响。结果 13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39例,占29.10%,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5例,占70.90%,四季均可发病;2021年1月~2021年12月盐城市大气污染物PM2.5浓度年日均值为62.38μg/m3,最小值为4.83μg/m3,最大值为2...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我国城市及农村地区因燃料燃烧导致的家庭细颗粒物(PM2.5)污染的总体水平、分布特征及其差异。方法 通过检索并筛选纳入1991至2021年发表的中国家庭PM2.5污染的相关文献,对家庭PM2.5浓度平均值、城乡等数据进行提取,并对炉灶、燃料类型进行重新分类。计算不同区域的家庭PM2.5平均浓度,使用非参数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我国家庭PM2.5平均浓度为(178.81±249.91)μg/m3。农村家庭PM2.5平均浓度高于城市[(206.08±279.40)μg/m3比(110.63±131.16)μg/m3;Z=-5.45,P<0.001];北方地区家庭PM2.5平均浓度高于南方[(224.27±301.66)μg/m3比(130.11±140.61)μg/m3;Z=-2.38,P=0.017];农村家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孕妇在孕前及孕期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暴露与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风险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其敏感暴露窗口。 方法 基于山东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山东省平台数据库孕产妇医疗数据,选取2018~2020年期间孕产妇资料;收集山东省64个监测站公布的PM2.5、PM10、NO2和SO2的逐日监测资料,选取研究对象各暴露时间段内的空气监测数据;根据孕妇家庭住址和监测站地址的经纬度坐标,采用反距离加权法(IDW)计算每位研究对象暴露时间段内逐日个体暴露浓度,进而获得每位研究对象在孕前期、孕早期和孕中期每个暴露窗口期内的平均暴露浓度;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探讨PM2.5和PM10暴露与GDM发生风险的关系;进一步通过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分析PM2.5和PM10的敏感暴露窗口。 结果 (1)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研究对象18 407名,其中1 020例孕妇患有GDM,基于本健康医疗大数据GDM患病率为5.54%。(2)PM2.5在孕中期的平均暴露浓度为(52.45±18.26)μg/m3,高于其在孕前期[(50.71±16.98)μg/m3]及孕早期[(51.08±17.15)μg/m3]的平均暴露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98,P<0.001);PM10在孕前、孕早及孕中期的暴露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36, P=0.124)。(3)调整协变量后,PM2.5和PM10在孕中期的平均暴露浓度与GDM发生风险呈正向关联,暴露浓度每增加10 μg/m3,GDM发生风险分别增加18%和15%(OR=1.18,95%CI: 1.07~1.31; OR=1.15,95%CI: 1.09~1.21)。(4)DLNM分析结果显示,PM2.5和PM10暴露导致GDM发生风险增加的敏感窗口期分别在第18~24孕周和第14~22孕周。 结论 孕中期PM2.5和PM10暴露明显增加GDM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济南市2016年大气颗粒物(PM2.5、PM10)对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就诊量的急性影响。 方法 描述性分析逐日呼吸系统疾病就诊量、空气污染物、气象因素的集中趋势与离散趋势,计算污染物、气象因素与各组就诊量之间的Spearman相关系数。采用基于Poisson回归的广义线性模型(GLM)评估大气颗粒物与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就诊量的急性效应,并探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1岁、1~4岁、5~9岁和≥10岁)人群的脆弱性。 结果 2016年济南市PM2.5和PM10的日均浓度均值分别为73 μg/m3和138 μg/m3。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就诊量日均值为716人次/d。PM2.5和PM10浓度每升高10 μg/m3,当日呼吸系统疾病就诊量分别增加0.37%(95%CI: 0.04%~0.72%)和0.29%(95%CI: 0.09%~0.50%)。女性效应值略高于男性,随年龄段增加效应值有逐渐升高趋势。 结论 济南市大气颗粒物浓度升高与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就诊量增加存在显著急性效应,且女性较男性敏感,年龄增加敏感性增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母亲孕期PM10和PM2.5暴露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关系,并进一步确定孕期PM10和PM2.5暴露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影响的关键窗口期。 方法 以济南市婴幼儿哮喘出生队列基线研究为基础,研究区域内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获取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结合济南市区17个监测站的颗粒物监测数据、孕期母亲的居住地址经纬度及监测站地址经纬度,使用反距离权重法得到每位母亲孕期的逐日个体暴露浓度,获得每位母亲整个孕期和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的暴露浓度。结合广义相加模型与阴性对照暴露分析的方法探索孕期PM10和PM2.5暴露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之间的关系,并将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的暴露情况同时纳入模型寻找关键窗口期。 结果 (1) 纳入4 602名研究对象,平均出生体质量为(3 420.98±465.27)g,母亲孕期PM10和PM2.5平均暴露浓度分别为114.15 μg/m3和54.71 μg/m3;(2) 整个孕期PM10和PM2.5暴露浓度每升高10 μg/m3,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分别减少30.46 g(P=0.013)和51.81 g(P=0.028);其阴性暴露对照期PM10和PM2.5暴露浓度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变化之间关系均无统计学意义(PM10: P=0.166; PM2.5: P=0.650)。(3) 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孕早期PM10和PM2.5暴露浓度每升高10 μg/m3,出生体质量分别降低11.56 g(P=0.004)和43.85 g(P<0.001)。孕晚期PM10和PM2.5暴露浓度每升高10 μg/m3,出生体质量分别降低13.09 g(P=0.001)和44.04 g(P<0.001)。 结论 母亲孕期大气PM10和PM2.5暴露会降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孕早期与孕晚期是其关键暴露窗口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化学发光仪检测促甲状腺激素在孕前优生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于九江市妇幼保健院行孕前优生检查的80例计划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发光仪检测孕妇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进行定性检测。结果 80例育龄妇女促甲状腺激素异常率为7.50%,20~29岁、30~39岁、40~45岁促甲状腺激素异常率差异显著(P<0.05);体重指数(BMI)<18.5 kg/m2(偏瘦)、BMI 18.5~23.9 kg/m2(正常)、BMI 24.0~27.9 kg/m2(偏胖)、BMI>28.0 kg/m2(超胖)促甲状腺激素异常率差异显著(P<0.05);促甲状腺激素异常产妇婴儿先天性疾病发生率(10.81%)高于促甲状腺激素正常产妇(66.67%),差异显著(P<0.05)。结论 育龄妇女促甲状腺激素异常与年龄、体重、肥胖密切相关,而且产妇促甲状腺是否异常对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影响极大,在孕前优生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某地多种环境介质中重金属的污染水平及健康风险,为制定相关政策和采取干预措施保护人群健康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通过环境健康综合监测项目收集空气PM2.5、饮用水及土壤介质中5种重金属(As、Cd、Cr、Pb、Hg)的监测数据,采用经典“四步法”评估重金属的健康风险。 结果 2017年某地As、Cd、Cr(VI)、Pb、Hg在空气PM2.5中的浓度中位数分别为1.98、0.46、0.41、21.00、0.10 ng/m3,在饮用水中的浓度中位数分别为1.25、0.25、2.00、1.25、0.05 μg/L,在土壤中的浓度中位数分别为7.82、0.17、8.92、27.50、0.08 mg/kg。空气PM2.5、饮用水、土壤介质中5种重金属各暴露途径的慢性和急性非致癌风险均<1,且5种重金属的累积非致癌风险均<1;饮用水中As、Cd、Cr(VI)经口摄入途径的致癌风险分别为5.26×10-5、4.49×10-6、2.80×10-5,空气PM2.5中As、Cr(VI)吸入途径的致癌风险分别为8.51×10-6、4.92×10-6,土壤中As、Cr(VI)经口摄入途径的致癌风险分别为8.77×10-6、3.33×10-6。As、Cd、Cr(VI)的累积致癌风险CCR分别为7.02×10-5、5.48×10-6、3.63×10-5结论 2017年某地5种重金属多介质多暴露途径的非致癌风险均较低,As、Cd、Cr(VI)具有一定的致癌风险,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1.
背景 血脂异常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之一,然而空气污染与血脂异常的关系如何,目前报道较少。目的 探讨矿区空气污染物暴露与中老年人血脂异常的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8—2019年抽取湖南省西部两个矿区45岁以上的居民1 965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获取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和血脂指标,通过反距离权重插值法估算矿区空气污染物的浓度,并估算个体的每日平均摄入量(ADD),根据ADD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Q1组(0.5~0.7 m3·kg-1·d-1,n=172)、Q2组(>0.7~0.9 m3·kg-1·d-1,n=870)、Q3组(>0.9~1.1 m3·kg-1·d-1,n=717)、Q4组(>1.1 m3·kg-1·d-1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北京市奥林匹克运动会期间超细颗粒物的浓度、粒径分布特点,并探寻对超细颗粒物浓度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方法:采用TSI公司生产的超细颗粒物监测仪每天监测24 h 20~500 nm粒径颗粒物数量浓度,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奥林匹克运动会期间20~100 nm粒径范围超细颗粒物数量浓度的平均值为5 920.43个/ cm3,30~50 nm粒径范围颗粒物占数量浓度比例最大,为23.49%,每天24 h 内超细颗粒物数量浓度有中午及晚上两个高峰。结论:奥林匹克运动会期间北京市超细颗粒物的数量浓度比以往有较大程度的降低,粒径为20~30 nm、>30~50 nm的超细颗粒物浓度可能与光照强度有关,超细颗粒物数量浓度与温度、湿度及光照时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石家庄市大气颗粒物PM10和PM2.5对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石家庄市大气颗粒物PM10和PM2.5日均质量浓度(以下简称“浓度”)、气象因素(日均温度、日均相对湿度)以及每日门诊数据并进行描述。采用广义相加模型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分析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与PM10和PM2.5浓度的关系。 结果 石家庄市2013~2017年PM10、PM2.5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95.03 μg/m3和107.13 μg/m3。时间序列分析表明,PM10(lag0)、PM2.5(lag0)浓度每升高10 μg/m3,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分别增加0.11%(95%CI:0.07%~0.16%)和0.22%(95%CI:0.15%~0.28%);调整气态污染物O3/SO2/NO2后,PM10对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的效应消失,PM2.5的健康效应略微下降。 结论 石家庄市PM2.5和PM10浓度升高可能导致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增加,提示有必要加强空气污染的治理控制措施,保护儿童健康。  相似文献   

14.
长春地区不同室内环境中氡的测量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量长春市区室内外空气中氡浓度并进行评价,对高浓度地点提出预防及处理方法。 方法:采用1027型氡连续监测仪测量办公室、住房、地下室以及地下商场的氡浓度。 结果:测得办公室、住房、地下室、地下商场以及室外氡浓度的平均值分别为128.2、48.2、90.2、70.3和21.9 Bq/m3。 结论:与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1993年报告中给出的数据相比,长春地区室内氡浓度较高,个别地点氡浓度超出ICRP65号出版物给出的下限,应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不同季节不同度量方式的臭氧(ozone, O3)浓度对儿童哮喘门诊就诊人次的影响,探讨该影响在不同类型人群中的差异。方法: 收集兰州市三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儿童哮喘门诊的就诊资料,收集同期空气污染数据和气象数据,考虑到O3浓度与儿童哮喘门诊就诊人次及气象因素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利用广义相加时间序列模型分析O3浓度变化与儿童哮喘门诊就诊人次的短期关联性,同时进一步对性别、年龄进行分层分析,考虑到O3在1 d内浓度变化情况,同时采用每日1 h最大值浓度(O3max1h)、每日8 h最大值浓度(O38h)以及每日24 h均值浓度(O324h)这三种O3暴露的不同度量方式作为O3短期暴露指标,并分别开展模型分析。结果: 夏季时,O3短期暴露水平的升高对于儿童哮喘门诊就诊人次的增加有显著影响。在滞后当天(lag0)的情况下,大气O3max1h浓度每增加10 μg/m3,儿童哮喘门诊就诊人次增加3.351% (95%CI:1.231%~5.516%);O38h浓度每增加10 μg/m3,儿童哮喘门诊就诊人次增加3.320% (95%CI:0.197%~3.829%);O324h浓度每增加10 μg/m3,夏季儿童哮喘门诊就诊人次增加6.600% (95%CI:0.914%~12.607%);此外,O3max1h暴露增加也会引起0~5岁儿童及男性哮喘门诊就诊人次的显著增加。结论: 兰州市夏季时O3短期暴露水平的升高对于儿童哮喘门诊就诊风险的增加有显著影响,O3max1h与儿童哮喘门诊就诊人次增加的关联更密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一种改良抗酸染色冷染方法,用以控制实验室总挥发性有机物(total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TVOC)污染.方法 采用TVOC检测仪定量测定实验室内空气中的苯系物和TVOC污染程度;以卡介苗(bacillecalmette-guerin,BCG)为染色标本,配制含有1% Triton X-100标本稀释液和初染液,建立不用加温助染的抗酸染色冷染法替代传统抗酸染色法.结果 传统萋-尼抗酸染色时,室内TVOC污染在12 min时间点即高达1 014 ppb(约1 mg/m3),成倍超过国家室内卫生标准(GB50325-2010)规定值(500 ppb,即0.5 mg/m3);同样条件下,用改良冷染法染色期间,室内TVOC量有所增加,但在试验期间最高值为387 ppb,保持在国家室内卫生标准容许限度以下;利用Triton X-100建立的改良抗酸冷染法具有抗酸染色特性,其对抗酸杆菌的可检测度为3×10-6~6 × 10-5 CFU/mL.结论 抗酸染色冷染法可用于替代传统萋-尼抗酸染色,从而控制实验室的TVOC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抗高血压药物对二氧化氮(nitrogen dioxide,NO2)和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关联的修饰效应。方法: 基于中国CKD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2007—2010年全国成年人代表性横断面数据进行NO2暴露数据的收集与匹配,按照是否合并高血压和使用抗高血压药物进行分层,采用广义相加混合效应模型研究不同人群NO2长期暴露与CKD的关联效应及差异,分别利用自然样条平滑函数拟合NO2和CKD的暴露反应关系,分析抗高血压药物对NO2-CKD关联及暴露反应曲线的修饰效应。结果: 共纳入45 136例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49.5±15.3)岁,NO2年平均暴露浓度为(7.2±6.4) μg/m3,使用抗高血压药物者共6 517人(14.4%),CKD患者为4 833人(10.7%)。调整混杂因素后,合并高血压、未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人群中,NO2长期暴露能导致CKD风险显著增加(OR:1.38,95%CI:1.24~1.54,P < 0.001);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人群中,NO2长期暴露与CKD风险无显著关联(OR:0.96,95%CI:0.86~1.07,P=0.431)。NO2-CKD的暴露反应曲线显示,NO2暴露与CKD的关联存在一定的非线性趋势。抗高血压药物对NO2-CKD关联和暴露反应曲线均具有显著的效应修饰作用(交互项P值< 0.001)。结论: NO2的长期暴露与CKD风险的关联受到抗高血压药物的修饰作用,使用抗高血压药物可有效降低NO2的长期暴露对CKD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中国北方3县妊娠早、中期妇女血锰浓度,分析血锰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2010年4月至9月在山西省榆社县和代县、河北省香河县调查273例妊娠早、中期妇女,面对面问卷调查收集妇女一般人口学特征、室内燃煤污染暴露以及膳食摄入等信息,并采集其空腹静脉血,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 MS)检测血锰浓度。用非参数检验、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3县妇女血锰浓度几何均数为16.78(95%CI:16.14~17.45) μg/L,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16.59(13.68~20.44) μg/L。按照一般健康成年女性血锰浓度参考值范围(3.39~20.67 μg/L), 23.4%的妇女血锰浓度高于正常范围,未发现血锰浓度低于正常值范围的妇女。榆社县、代县、香河县妊娠妇女血锰浓度中位数分别为17.51(13.96~22.04)、16.92(13.78~21.45)和15.43(12.25~17.56) μg/L(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山西省榆社县的妇女血锰浓度异常偏高的发生风险是河北香河县的6.15(95%CI:1.21~31.35)倍;农民、低收入、食用肉类较少、食用醋较多、食用辣椒较少的妇女血锰水平较相应的对比组高(P值均小于0.05),但调整混杂因素后未见上述因素与妊娠妇女血锰浓度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中血锰水平与室内燃煤污染的关联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县妇女血锰水平与国外妊娠妇女研究结果接近,与国内妊娠妇女研究结果差别较大,榆社县妊娠妇女血锰异常风险高于香河县,未发现妊娠妇女血锰浓度偏高与室内燃煤污染暴露和膳食暴露因素有关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淄博市大气污染物[SO2、NO2、细颗粒物(PM2.5)]浓度对急救人次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淄博市的急救医疗数据,按照WHO国际疾病分类(ICD-10)统计每日因非意外总急救及呼吸系统疾病急救的人次,结合同期逐日空气污染数据和气象数据,利用广义相加模型(GAM)控制长期趋势、季节趋势、星期几效应及气象因素的影响后,分析SO2、NO2、PM2.5日均浓度与非意外、呼吸系统疾病急救人次的关系。 结果 淄博市2016年至2017年SO2日均浓度52.6 μg/m3,NO2日平均浓度57.0 μg/m3,PM2.5日平均浓度70.4 μg/m3。2016年至2017年日平均急救366.78人次,其中日均非意外急救63.98人次,日均呼吸系统急救8.04人次。相关性分析表明,日均非意外急救及呼吸系统急救人次均与PM2.5、SO2、NO2、CO浓度呈正相关。时间序列分析单污染物模型显示,SO2和NO2浓度均对非意外急救人次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滞后1 d健康效应最强,其中SO2浓度每增加10 μg/m3,非意外急救人次增加0.423%(95%CI:0.253%~0.601%),NO2浓度每增加10 μg/m3,非意外急救人次增加0.412%(95%CI:0.218%~0.621%);PM2.5浓度均对呼吸系统疾病急救人次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滞后3 d健康效应最强,其中PM2.5浓度每增加10 μg/m3,呼吸系统疾病急救人次增加0.314%(95%CI:0.178%~0.533%)。双污染物模型中,在分别引入PM2.5和O3后,SO2浓度每升高10 μg/m3,非意外总急救人次的超额危险度(ER)分别为0.286%(95%CI:0.061%~0.519%)、0.389%(95%CI:0.229%~0.671%),NO2浓度每升高10 μg/m3,非意外总急救人次的ER分别为0.176%(95%CI:0.117%~0.561%)、0.427%(95%CI:0.287%~0.663%)。双污染物模型中,分别引入SO2和NO2后,PM2.5浓度每升高10 μg/m3,呼吸系统疾病急救人次的ER分别为0.219%(95%CI:0.128%~0.456%)、0.193%(95%CI:0.101%~0.429%)。 结论 大气中SO2或NO2浓度的升高可能增加居民非意外急救的风险,PM2.5浓度的升高可能增加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急救的风险,应加强环保整治力度,加快能源改革,发展清洁能源,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促进居民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郑州市两区大气中细颗粒物(PM2.5)中金属、类金属污染特征及来源进行解析,并评估当地居民经吸入途径的致癌和非致癌风险。 方法 2019年测定郑州市二七区、经开区大气PM2.5及其中12种金属、类金属浓度,结合相关性分析及富集因子分析推测污染来源,并依据《化学物质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技术指南》(WS/T777-2021)评估当地居民的健康风险。 结果 2019年郑州市二七区和经开区PM2.5年均浓度分别为78 μg/m3、81 μg/m3;两区大气PM2.5所含金属、类金属浓度为:铝>锰>铅>砷>硒>铬>锑>镉>镍>汞>铊>铍;多数金属、类金属浓度在不同季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采暖期大于非采暖期;二七区铍富集因子(EF)值介于1~10,两区其他金属、类金属EF值均大于10;两区大气PM2.5中砷(3.0×10-5/2.9×10-5)、镉(2.2×10-6/2.4×10-6)、铬(4.9×10-6/3.2×10-6)超额致癌风险大于1×10-6,已评估的10种金属、类金属非致癌风险危害商(HQ)值均小于1。 结论 郑州市大气PM2.5所含污染物较之前有所下降,但较其他地区仍有一定差距,砷、铬、镉具有潜在的致癌性风险,应给予重点关注,应针对交通、工业、燃煤等可能污染源采取控制措施,减少居民暴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