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6):22-24
目的探讨骨代谢标志物的动态变化对老年髋部骨折愈合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7月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90例,分别于老年患者骨折初期、愈合期第1周、愈合期第2周、愈合期第3周、愈合期第4周、愈合期第7周检测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与骨钙素片段中断(N-MID)水平变化情况,分析其对老年髋部骨折愈合的影响。结果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骨代谢标志物β-CTX水平呈升高趋势,但男性患者升高低于女性,且第7周时有所下降。N-MID水平则在第7周时明显升高,男性患者第1周时下降,第2周开始逐渐升高,女性患者第1周时升高,第2周则下降,然后逐渐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期骨代谢标志物指标具有各自不同的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滋阴泻火方对中枢性性早熟女童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月就诊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生长发育专科门诊,经GnRHa激发试验诊断为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女童80例,其中中药组45例,西药组35例,中药组予滋阴泻火方为基础治疗,西药组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治疗。另外选取同一时间段就诊的健康女童20例作为空白对照组。ICPP女童在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分别检测骨代谢相关指标,包括骨龄(BA)、总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tPIN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β-CTX)、血清骨钙素(BGP),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清25(OH)D_3等,并分析相关结果。[结果]ICPP女童BA/CA、BGP、t PINP、β-CTX、25 (OH)D_3与空白对照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ICPP女童BGP、tPINP、β-CTX显著高于健康女童,而25(OH)D_3水平则显著低于健康女童。经过6个月短期的疗效评价发现中药组总有效率达80%,与西药组8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PP女童经过6个月干预后再次检测骨代谢指标,结果显示:西药组治疗前后tPINP、BGP、β-CTX均呈现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治疗前后tPINP、BGP、β-CTX、IGF-1、25(OH)D_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PINP、BGP、β-CTX呈现显著下降趋势,而IGF-1、25(OH)D3有升高的趋势,ALP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阴泻火类中药对于ICPP的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同GnRHa类似,此类中药对机体骨代谢具有一定影响,可以降低骨转换速率,降低相关骨代谢生化标志物浓度,其中以抑制成骨细胞活动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地舒单抗(denosumab, DEN)与唑来膦酸(zoledronic acid, ZOL)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PMO)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1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PMO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使用药物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即DEN组(n=40)和ZOL组(n=46)。DEN组患者给予皮下注射DEN 60mg, 2次/年;ZOL组患者给予静脉滴注ZOL 5mg, 1次/年。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骨代谢标志物[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 BAP)、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otal procollagen typeⅠamino-terminal propeptide, TP1NP)、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 laps, β-CTX)、骨钙素(bone gla protein, BGP)、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 PTH)、25羟基维生素D(25OHD)等]、骨密度值、骨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  相似文献   

4.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25(23):35-39
目的:研究胎盘多肽注射液治疗对胫骨骨折术后血流动力学及骨代谢特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7年9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胫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术后给予胎盘多肽注射液治疗的观察组和给予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术后当天及术后14 d时,测定血黏度及血清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环素F1α(6-k-PGF1α)、骨代谢标志物的含量。结果:治疗后14 d时,两组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及血清TXB2、I型胶原羧基端肽(PICP)、I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骨保护素(OPG)、骨钙素(OC)、碱性磷酸酶(ALP)含量均升高,血清6-k-PGF1α、I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核因子κβ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含量均降低且观察组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及血清TXB2、β-CTX、RANKL、TRACP5b均低于对照组,血清6-k-PGF1α、PICP、PINP、OPG、OC、AL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结论:胫骨骨折术后使用胎盘多肽注射液能够改善血流动力学及骨代谢,有利于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慢性肾病(CKD)大鼠血管钙化与血清骨代谢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8只)和CKD血管钙化组(18只)。钙化组予以腺嘌呤联合高磷饲料,对照组予以生理盐水和普通饲料。实验第2、4、6周末处死大鼠,留取主动脉行Von Kossa染色和钙含量检测钙化程度,留取血、尿检测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和骨代谢标志物:钙(Ca)、磷(P)、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甲状旁腺素(PTH)、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OC)、总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tPINP)、β-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β-CTX)、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及24 h尿蛋白定量(24 h-Upro)。结果对照组各时间点主动脉Von Kossa染色均未见黑色物质沉积,CKD血管钙化组随时间进展黑色物质沉积逐渐增多。与对照组相比,CKD血管钙化组BUN、Scr、24 h-Upro、主动脉钙含量升高(P<0.05);Ca、1,25(OH)2D3、PTH、tPINP、β-CTX、TRACP-5b降低(P<0.05),P、Ca*P升高(P<0.05),BALP、OC升高(P>0.05);经二元logistic回归发现血清Ca*P升高、PTH和TRACP-5b降低是血管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主动脉钙化程度,将CKD血管钙化组进一步分为轻中度钙化(2 W和4W)和重度钙化(6 W)两个亚组。与轻中度钙化组相比,重度钙化组BUN、Scr、主动脉钙含量升高(P<0.05),24 h-Upro升高(P>0.05);Ca、P、1,25(OH)2D3、tPINP、TRACP-5b升高(P>0.05),Ca*P、PTH、BALP、β-CTX升高(P<0.05),OC降低(P<0.05);进行血管钙化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分析发现血清Ca*P升高和OC降低是血管钙化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Ca*P、PTH、BALP、β-CTX水平与血管钙化程度呈正相关,OC与血管钙化程度呈负相关。结论 CKD大鼠血管钙化与骨代谢密切相关,检测血清骨代谢标志物有助于评估血管钙化的发生和判断血管钙化的严重程度及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壮骨汤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骨代谢、骨密度及骨愈合的影响。方法:12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完成58例)与对照组(60例,完成58例)。对照组给予内固定术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补肾活血壮骨汤。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代谢指标[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one specific alkaline phosphatase, BALP)、骨钙素(bone glaprotein, BGP)、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type I procollagen amino-terminal peptide, PINP)、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肽(type I procollagen carboxyl-terminal peptide, PICP)、骨保护素(ostoeprotegerin, OPG)、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TRACP)、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type I collagen carboxy-terminal p...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常规血液透析组(每周3次血液透析,A组)和每周1次血液透析滤过2次血液透析组(B组,各30例),并匹配健康体检者30例(C组)为对照组。比较入组时和透析6个月后血甲状旁腺素(PTH)、血骨钙素(BGP)、β-I型胶原C-末端肽(β-CTX)、I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水平变化。结果 A组和B组入组前血BGP、β-CTX、PTH、PI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显著高于C组。透析6个月后,A组患者血BGP、β-CTX与入组时相比显著上升。B组患者透析6个月后血BGP、β-CTX、PTH、PINP水平显著下降,并且均显著低于A组透析后6个月的各指标水平(P<0.05)。结论血液透析滤过能降低骨代谢指标,效果优于常规血液透析,对预防和改善肾性骨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沈莹  陆雷群  高平  陈玲 《海南医学》2014,(24):3624-3626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BMD)与骨代谢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取大于60岁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97例,根据BMD水平进行分三组,骨量正常组72例、骨量减少组73例和骨质疏松组52例。测定患者空腹血糖(FBG)、早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尿蛋白定量(U-PRO),测定三组患者的骨钙素(BGP)、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β-CTX)、总骨Ⅰ型前胶原N端肽(TP1NP)及25-羟维生素D [25(OH)D]的水平,比较三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和骨代谢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组患者的FBG、PPG、HbAlc、病程及尿微量白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骨质疏松组的BGP、β-CTX和TP1NP与骨量正常组比较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MD与BGP、β-CTX和TP1NP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91、-0.244、-0.176, P值分别为〈0.01、〈0.05、〈0.05),与25(OH)D正相关(r=0.325,P〈0.01)。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与骨代谢标志物存在密切的相关性,联合应用骨代谢标志物的检测有助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减少骨折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不同性别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尿酸(SUA)与骨代谢标志物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T2DM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5例,女性45例。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和病程资料。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SUA水平。应用电化学法检测骨钙素(OC)、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和Ⅰ型原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INP)水平。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应用双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比较不同性别T2DM患者年龄、BMI、病程、SUA、OC、β-CTX、PINP、PTH和25(OH)D水平。根据SUA水平分为高SUA组(SUA>420μmol/L)和正常SUA组(SUA≤420μmol/L)后,比较两组不同性别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分析T2DM不同性别患者SUA与骨代谢标志物水平的相关性。结果:T2DM不同性别患者年龄、BMI和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2DM男性患者SUA、OC、β-CTX、25(OH)D水平高于女性患者(均P<0.05)。高SUA组男性患者病程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代谢标志物与老老年(>80岁)骨质疏松患者,以及骨质疏松伴有骨折患者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骨密度(BMD),并根据有无骨质疏松和骨折将129例老老年分为无骨质疏松(N-OP)组,骨质疏松无骨折(OP)组和骨质疏松伴骨折(OP-F)组。分别测定各组受试者BMD和骨代谢标志物骨钙素(N-MID),骨碱性磷酸酶(BAP),Ⅰ型前胶原氯基末端前肽(PINP),和Ⅰ型胶原C端肽(CTX)水平。结果:血清BAP、N-MID、PINP和CTX水平:N-OP组低于OP组,OP组低于OP-F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血清骨代谢标志物水平与骨质疏松及骨折存在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酪酸梭菌联合阿仑膦酸钠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疗效及骨代谢指标、Th1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9月就诊于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的骨质疏松症患者114例,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仑膦酸钠治疗,研究组患者除服用阿仑膦酸钠外,同时给予酪酸梭菌活菌片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3个月。两组患者均于用药前、用药3个月时检测并比较股骨颈骨密度、血清骨代谢指标[血清总骨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ⅠNP)、骨钙素(BGP)、血清Ⅰ型胶原羧基末端交联肽(β-CTX)、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及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l)]及Th1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 (IL-2)、γ干扰素(IFN-γ)]水平。结果 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股骨颈骨密度明显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为(0.815±0.047) g/cm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791±0.036) g/c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PINP、BGP、β-CTX、β-crossl及血清IFN-γ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分别为(22.98±7...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骨代谢标志物检测在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2015年1月-2020年1月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乳腺癌患者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骨转移组,n=50)和对照组(非骨转移组,n=50),查找其治疗期间的病历资料,检测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INP)和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表达水平。结果:研究组骨代谢标志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INP检测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特异性和敏感度分别为77.4%、80.9%,β-CTX骨转移分别为68.5%、71.7%;PINP及β-CTX联合检测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特异性和敏感度分别为81.9%、86.4%。结论:血清学PINP和β-CTX水平与乳腺癌骨转移有相关性,血清PINP和β-CTX可作为乳腺癌骨转移的辅助血清学诊断指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代谢生化指标与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相关性,进而预测绝经后骨质疏松性合并腰椎骨折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腰椎无骨折患者50例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合并腰椎骨折患者50例,记录并观察髋部、腰椎骨密度、骨代谢生化标志物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1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骨钙素 N 端中分子(N-MID)、25-羟基维生素 D[25-(OH)VitD]和血清 Ca2+。结果 P1NP、β-CTX 和25-(OH)VitD 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与血清 P1NP 呈正相关(P <0.05),25-(OH)VitD 呈负相关(P <0.05),β-CTX 无相关性(P >0.05)。结论骨代谢标志物 P1NP、25-(OH)VitD 能够很好地预测绝经后骨质疏松腰椎骨折风险,骨密度预测骨质疏松症骨折风险具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拟愈骨宁汤联合降钙素治疗创伤骨折后骨质疏松症的效果及对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60例创伤骨折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降钙素治疗,治疗组联合自拟愈骨宁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临床疗效、骨密度(BMD)、骨代谢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BMD及骨代谢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3个月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降低,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L1~4椎体、股骨颈的BMD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均较对照组改变更明显(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ⅠNP)、β-Ⅰ型胶原羧基末端交联肽(β-CTX)、骨钙素(BGP)、骨碱性磷酸酶(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四物汤对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手术的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凝血功能及骨代谢的影响,为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1月在绍兴市中医院治疗的86例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四物汤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骨折愈合率、凝血功能及与骨代谢相关指标水平。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隐性失血量、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OC)、甲状旁腺素(PTH)及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CT、Hb、BALP及OC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隐性失血量、PTH及β-CTX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四物汤可提高行PFNA手术的粗隆间骨折患者骨折愈合率,改善患者凝血功能,促进骨代谢。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析中医辨证论治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治疗学龄前女童性早熟的效果及对骨代谢标志物与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1年8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138例性早熟学龄前女童,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对患儿进行分组,即单独应用GnRHa治疗患儿列为单一组(n=69),联合GnRHa与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患儿列为联合组(n=69)。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子宫容积、卵巢容积、卵泡直径、乳腺大小,同时比较两组血清激素水平[血清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以及骨代谢标志物水平[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Ⅰ型胶原羟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氨基酸中断骨钙素(N-MID)]、骨龄(BA)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联合组与单一组子宫容积、卵巢容积、卵泡直径、乳腺大小均较治疗前减小,LH、E2、FSH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比较发现联合组以上各项指标改善更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6个月后的PINP、β-CTX、N-MID水平及△BA/△CA值均...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6):15-17+21
目的 研究老年髋部骨折对患者骨密度与骨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胶原羧基端前肽(CICP)、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CTX-Ⅰ)等表达相关性的研究。 方法 选取在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住院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共选取11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为病例组,同时按照1∶1比例选取未骨折的老年患者110例为对照组。并比较两组患者骨密度以及骨代谢指标的差异,分析骨密度与骨代谢指标BALP、CICP、CTX-Ⅰ的相关性。 结果 两组患者在腰椎均值以及股骨颈中的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粗隆、粗隆间以及总髋部骨密度比较中对照组均高于病例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进行骨代谢比较中显示,病例组中的BALP、CICP、CTX-Ⅰ均要高于对照组。腰椎均值和股骨颈的骨密度与BALP、CICP、CTX-Ⅰ相关性并无统计学意义,其不具有相关性。 粗隆骨密度与 BALP、CICP、CTX-Ⅰ具有负相关性(r<0,P<0.05);粗隆间骨密度与BALP、CICP、CTX-Ⅰ具有负相关性(r<0,P<0.05);总髋部骨密度与 BALP、CICP、CTX-Ⅰ具有负相关性(r<0,P<0.05)。 结论老年髋部骨折不同部位骨密度与骨代谢指标BALP、CICP、CTX-Ⅰ有相关性,应在髋部骨折患者早期骨代谢水平变化时,给予一定的预防治疗,减少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发生髋部骨折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老年髋部骨折对患者骨密度与骨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胶原羧基端前肽(CICP)、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CTX-Ⅰ)等表达相关性的研究。方法选取在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住院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共选取11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为病例组,同时按照1∶1比例选取未骨折的老年患者110例为对照组。并比较两组患者骨密度以及骨代谢指标的差异,分析骨密度与骨代谢指标BALP、CICP、CTX-Ⅰ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在腰椎均值以及股骨颈中的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粗隆、粗隆间以及总髋部骨密度比较中对照组均高于病例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进行骨代谢比较中显示,病例组中的BALP、CICP、CTX-Ⅰ均要高于对照组。腰椎均值和股骨颈的骨密度与BALP、CICP、CTX-Ⅰ相关性并无统计学意义,其不具有相关性。粗隆骨密度与BALP、CICP、CTX-Ⅰ具有负相关性(r0,P0.05);粗隆间骨密度与BALP、CICP、CTX-Ⅰ具有负相关性(r0,P0.05);总髋部骨密度与BALP、CICP、CTX-Ⅰ具有负相关性(r0,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不同部位骨密度与骨代谢指标BALP、CICP、CTX-Ⅰ有相关性,应在髋部骨折患者早期骨代谢水平变化时,给予一定的预防治疗,减少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发生髋部骨折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外源性骨诱导生长因子(注射用骨肽)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治疗的74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注射用骨肽30 mg静滴;对照组给予碳酸钙片口服。观察骨密度、骨代谢相关生化指标变化以及促进骨折愈合疗效。结果:所有病例随访6~8个月,平均7.1个月,治疗后2月,治疗组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rocollagen typeⅠcarboxyterminal propeptide,PICP)、骨钙素(Bonegla protein,BGP)及健侧桡骨骨密度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以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注射用骨肽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可提高骨诱导能力,增加骨量,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总骨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otal-P1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25(OH)D3测定在老
年人髋部脆性骨折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有髋部脆性骨折史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68例,同时设立68例确诊骨质疏松症、无髋
部脆性骨折史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老年人群做对照,测定血清Total-P1NP、β-CTX、25(OH)D3;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腰椎和髋
部骨密度(BMD);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髋部脆性骨折组患者的Total-P1NP、β-CTX高于对照组,
25(OH)D3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腰椎均值BMD及总髋部BMD之间无统计学差异;(2)双变
量相关分析发现在髋部脆性骨折组,25(OH)D3 与腰椎均值BMD及总髋部BMD呈正相关,Total-P1NP、β-CTX与腰椎均值
BMD及总髋部BMD 呈负相关(P<0.05);在对照组,25(OH)D3与腰椎均值BMD及总髋部BMD无相关,Total-P1NP、β-CTX与
腰椎均值BMD无相关,与总髋部BMD 呈负相关(P<0.05)。结论在BMD水平相近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中,Total-P1NP、
β-CTX的增高及25(OH)D3的降低有可能独立预示髋部脆性骨折的风险增高,这3项指标的检测有利于识别髋部脆性骨折高风
险人群并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