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中成药2010,32(9):1540-1544目的:测定黄连药材及其炮制品中盐酸表小檗碱、盐酸黄连碱、盐酸巴马汀和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制定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黄连及其炮制品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雅连和云连在质量标准方面的区别,指导雅连和云连的质量标准制定。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雅连中含有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和小檗碱4个生物碱,云连中则含有黄连碱、巴马汀和小檗碱3个生物碱,未发现药根碱和表小檗碱。结论: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雅连和云连中的生物碱种类并利用其种类的差异可为区分黄连品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HPLC法测定黄连药材及其炮制品中主要生物碱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黄连药材及其炮制品中盐酸表小檗碱、盐酸黄连碱、盐酸巴马汀和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制定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黄连及其炮制品的质量标准。方法: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流动相为乙腈-50m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50∶50)(混合液中加15mmol/L十二烷基硫酸钠,再以磷酸调节pH为4.0);流速:0.6mL/min;检测波长:345nm;柱温:30℃。结果:黄连药材中盐酸表小檗碱、盐酸黄连碱、盐酸巴马汀和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分别不得少于0.93%、1.80%、1.45%、6.00%;黄连饮片、酒黄连、姜黄连和萸黄连中盐酸表小檗碱、盐酸黄连碱、盐酸巴马汀和盐酸小檗碱含量分别不得少于0.70%、1.50%、1.10%和5.00%。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重现性好,适用于黄连及其炮制品质量品质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中国药典>2010年版I部黄连及其炮制品项下的薄层鉴别方法.方法 以盐酸药根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盐酸表小檗碱、盐酸黄连碱为对照品,对黄连药材及其炮制品进行了薄层鉴另4条件的研究;以吴茱萸内酯为对照品,对萸黄连进行了薄层鉴别条件的研究.结果 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重现性好,阴性无干扰.结论 该方法可作为<中国药典>2010年版I部黄连及其炮制品质量标准中的薄层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定高压酒蒸黄连饮片的质量标准。方法:分别对高压酒蒸黄连饮片进行性状、薄层鉴别、显微鉴别、水分、总灰分和醇溶性浸出物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酒蒸黄连饮片中的生物碱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本品表面棕黄色至深棕色,微带焦斑,断面淡黄色至棕黄色,质硬,易折断;薄层鉴别与供试品和对照药材在相同位置有相同颜色的斑点;拟定酒蒸黄连饮片水分不得超过12.0%,总灰分不得超过3.5%,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15.0%;本品按干燥品计算,以盐酸小檗碱(C_(20)H_(18)ClNO_4)计,含小檗碱(C_(20)H_(17)NO_4)不得少于5.0%,含表小檗碱(C_(20)H_(17)NO_4)、黄连碱(C_(19)H_(13)NO_4)和巴马汀(C_(21)H_(21)NO_4)的总量不得少于3.3%。结论:初步建立了高压酒蒸黄连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吴茱萸汁制对黄连中盐酸表小檗碱、盐酸黄连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含量的影响。方法 :运用HPLC法分别测定黄连和萸黄连中盐酸表小檗碱、盐酸黄连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然后对炮制前后四种生物碱的含量做统计分析。结果 :吴茱萸汁制后黄连中盐酸表小檗碱、盐酸黄连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的含量都有极显著降低。结论 :吴茱萸汁对于盐酸表小檗碱、盐酸黄连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有显著降低作用。而研究发现黄连苦寒之性的物质基础主要为生物碱,据此推测吴茱萸汁可能通过降低生物碱含量,进而抑制黄连的苦寒之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黄连饮片标准汤剂,并对其进行质量标准研究。方法:以水为溶媒,采用标准化工艺制备标准汤剂,计算出膏率,采用HPLC法测定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含量,并计算各成分含量转移率。结果:15批黄连标准汤剂的出膏率范围为17.53%~26.82%,均值为20.36%,标准偏差为3.34%;表小檗碱含量范围为36.51~48.05mg/g,均值为44.21mg/g,标准偏差为4.15mg/g,其转移率范围为55.59%~70.72%,均值为62.80%,标准偏差为4.90%;黄连碱含量范围为42.89~54.68mg/g,均值为50.89mg/g,标准偏差为4.18mg/g,其转移率范围为52.50%~64.86%,均值为57.76%,标准偏差为3.70%;巴马汀含量范围为41.30~46.78mg/g,均值为44.08mg/g,标准偏差为1.44mg/g,其转移率范围为56.42%~67.94%,均值为61.48%,标准偏差为4.00%;小檗碱含量范围为149.8~185.6mg/g,均值为169.18mg/g,标准偏差为11.35mg/g,其转移率范围为53.32%~65.97%,均值为59.68%,标准偏差为3.65%;指纹图谱得到共有峰9个,相似度在0.99以上,黄连饮片与标准汤剂指纹图谱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15批不同产地黄连标准汤剂与其饮片的基本属性一致,本研究黄连饮片标准汤剂制备方法规范,可用于黄连标准汤剂的制备及质量标准研究。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藏药小檗皮的质量标准,提高其质量控制水平,该研究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相关方法,测定小檗皮药材的水分、灰分和浸出物的含量;以主要有效成分木兰花碱、药根碱、巴马汀、小檗碱为指标,分别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研究。结果该药材的TLC鉴别斑点清晰、分离度较好;18批药材的测定结果表明水分为8.39%~12.23%,总灰分为4.50%~9.96%,酸不溶性灰分为0.10%~0.69%,浸出物为20.62%~37.13%,药材中木兰花碱、药根碱、巴马汀、小檗碱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5.98%,0.63%,0.30%,2.50%。该研究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小檗皮药材的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9.
黄连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希  罗先本  谢守德  张嵩 《中成药》2004,26(12):1010-1012
目的:建立黄连配方颗粒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黄连颗粒中盐酸小檗碱、盐酸药根碱、盐酸巴马汀进行了薄层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中的盐酸小檗碱、盐酸药根碱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盐酸小檗碱在0.17076~0.838μg间线性关系良好,r=0.99996,平均回收率为98.82%,RSD为1.702%;盐酸药根碱在0.11796~0.5898μg间线性关系良好,r=0.99959,平均回收率为98.4%,RSD为1.312%.在TLC图谱中可检出黄连的特征斑点.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准确、重现性好,能够控制黄连配方颗粒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白蔹痔疮栓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白蔹痔疮栓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黄连、五倍子、乳香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盐酸小檗碱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薄层鉴别均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含量测定中盐酸小檗碱在0.252μg~2.520μg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55%,RSD=1.19%(n=6)。结论:所建立方法操作简单、专属性和重现性良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大凡认真研读过《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脏腑理论的中医学者,都会因文中既提"十二藏",又述"五藏六府",以及将一个不具备"藏而不泄"之"脏"功能的"心包"列于脏位。将无"满而不能实","传化物而不藏"之"腑"功能的"三焦"给以腑名,而时有困惑。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者,胰腺癌患者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患者的大量涌现。胰腺和十二指肠作为脏腑功能的显现,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根据《内经》,关于脏与腑功能的界定标准,及现代解剖学,生化学所见,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之需求,提出了将人体"胰腺"取代无脏功能的"心包"以正其脏位。并将与胰腺有密切生理关系的十二指肠取代三焦,作为与胰腺相表里的腑。这样就将"五藏六府",正式升级为"六脏六腑"。即:肺与大肠、胰与十二指肠、心与小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以合《内经》"十二藏"之说。经过如此传承精华与守正创新,则可使《内经》的脏腑理论得以进一步完善。既符合了人体内客观真实的脏腑生理结构状况,而且对中医临床的脏腑辨证论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从现代生殖医学角度探讨“肾藏精主生殖”理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肾藏精、主生殖"理论是祖国医学藏象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人体生殖功能的基本认识。从现代辅助生殖医学理论角度出发,通过"人体生殖能力由肾精、天癸所主导;卵细胞的发生以肾精为基础,卵细胞的排出有赖于肾阳之鼓动;精子的发生以肾精为基础,精子的动力源于肾阳;子宫内膜容受性受肾精主控;胚胎质量及发育潜能由肾精决定"5个方面探讨了"肾藏精、主生殖"的理论,并为今后中医学生殖理论的研究拓展思路和空间。  相似文献   

13.
《内经》是一部医学全书,它素被尊为"医书之祖",《内经》中的色诊学说,内容丰富,论述甚详,是望诊部分的中坚内容。通过对《内经》中色诊内容的整理,概述色诊内容,主要包括望色之神、望色之常、望色之异、五色主病、望色之位、望色之变等。  相似文献   

14.
中医学从医疗经验的积累,升华为医学理论,肇始于《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在战国至秦汉之际,引进墨家的"类"、"故"、"理"等逻辑理论和方法,解释中华民族长期与疾病斗争积累的医疗经验事实,预测未知的经验事实,使中医学从医疗经验知识的积累,转变为医学理论的建构。但《黄帝内经》并没有照搬《墨辩》的三物逻辑,而是根据自己学科的需要,改良了三物逻辑,广蓄博采,吸收了荀子的"举统类";韩非子"理"即客观事物的具体规律;《易传》的"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思想,将"阴阳"贯穿于故、理、类中,矛盾是类的本质,故的根据,理的法则。使中医学的逻辑形态,根基于墨学的形式逻辑,发展成为由"阴阳"对立统一思维规律控制着的故、类、理的中国古代的辩证思维逻辑体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唤醒广大中医工作者对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的认识和重视,从而投入到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的研究中来。方法:笔者将自己对该病的参悟,结合近十年来中医文献对于该病的概念、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等进行探讨。结论:中医研究睡眠呼吸障碍刚刚起步,尚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中医临床工作者对此应予以关注,探索出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来。  相似文献   

16.
从理论与临床两个方面,对胆心相关进行了探讨。认为胆与心是通过经络络属的,且生理相关,病理相因。这对于治疗时正确运用心病治胆,胆病治心,胆心同治的原则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肝论治卒中后肩-手综合征3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从肝论治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5例,两组在神经内科一般治疗处理及基础康复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柔肝理筋,化湿通络法自拟方口服,对照组予口服双氯芬酸钠肠溶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Brothel指数评分、上肢Fug-Meyer评分及水肿程度评分,共治疗8周。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Brothel指数评分、上肢Fug-Meyer评分及水肿程度评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治疗前后比较评分均有明显差异性(P0.01、P0.05)。结论运用柔肝理筋,化湿通络法,从肝论治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可改善患者的上肢关节疼痛、肿胀,痉挛状态,进而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8.
经脉线与非经脉线相关组织导热性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与经脉线和非经脉线相关组织的导热性有无不同.方法:应用红外热像仪系统,对4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进行观察.结果:在经脉线上的穴位或非穴位处加热,皮温反应可沿经双向扩展,长者几乎可以通达该经脉的全程;而在非经对照部位加热,皮温的反应仅限于局部,没有明显的扩散,更没有确定的方向.对前臂内侧经脉线和非经脉线的皮肤同时加热,皮温的反应沿经扩展的速度明显快于非经部位,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逐渐形成了三条与古典手三阴经路线基本一致的红外辐射轨迹.结论:经脉线上相关组织的导热性较非经对照部位好,而且有明确的方向性,两者的物理学特性确有不同.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黄芪对小鼠记忆力能力的影响。为临床推广和中医治疗记忆力障碍性疾病的优势提供有利的实验依据。方法:NIH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穴位注射组,归脾汤高剂量组,归脾汤中剂量组。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后,皮下注射东莨菪碱造模。然后用跳台法、复杂迷宫趋食法小鼠记忆力行为,进行各组的对比观察。结果:造模后模型组小鼠记忆力能力明显差于正常组小鼠(P<0.05)。在小鼠“百会”、“内关”和“后三里”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0.05mL/只)对东莨菪碱所致小鼠记忆获得障碍有明显改善作用(P<0.05)。结论: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能够改善东莨菪碱所致的记忆障碍。另外,还能显著增加小鼠体重。  相似文献   

20.
穴位注射黄芪对小鼠记忆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黄芪对小鼠记忆力能力的影响。为临床推广和中医治疗记忆力障碍性疾病的优势提供有利的实验依据。方法:NIH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穴位注射组,归脾汤高剂量组。归脾汤中剂量组。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后,皮下注射东莨菪碱造模。然后用跳台法、复杂迷宫趋食法小鼠记忆力行为,进行各组的对比观察。结果:造模后模型组小鼠记忆力能力明显差于正常组小鼠(P〈0.05)。在小鼠“百会”、“内关”和“后三里”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0.05mL/只)对东莨菪碱所致小鼠记忆获得障碍有明显改善作用(P〈0.05)。结论: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能够改善东莨菪碱所致的记忆障碍。另外,还能显著增加小鼠体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