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岷  蒋健 《医学综述》2015,(6):1003-1005
肿瘤可以通过多种机制逃避机体的免疫识别,其中肿瘤诱导产生的髓源抑制细胞(MDSC)在肿瘤免疫逃逸中发挥着重要作用。MDSC是一群异质性细胞,来源于骨髓祖细胞和未成熟的髓细胞,它可以通过多种机制抑制机体的先天性和获得性抗肿瘤免疫,促进肿瘤发展。该文就MDSC的表面标志物、募集和活化、介导的免疫逃逸机制及当前靶向MDSC抗肿瘤治疗策略等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肺癌中医药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西医放化疗导致肿瘤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和机体内环境的失衡,中医药通过“扶正培本”使患者机体达到新的平衡,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并减少使用西药引起的骨髓抑制、免疫毒性和脏器损伤等毒副作用。因此,人们在注重应用化学合成药物、生物制品等治疗肿瘤的同时,也将目光投向天然中草药及其有效成分的提取。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肺癌的临床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手术、放疗、化疗是临床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其中化疗杀伤患者体内残余肿瘤细胞,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但其副作用骨髓抑制,往往是造成患者不能按时足量完成化疗,或导致患者发生严重感染而死亡的重要原因。中医药从整体出发调整机体全身的功能,调整机体阴阳、气血、脏腑功能平衡,通过辨证论治的个性化治疗,起到治“本”作用。本文就近年中医药防治化疗后骨髓抑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活性的失调和细胞因子异常是ITP的主要发病机制。中医药通过调控辅助性T细胞、调节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以及B细胞等免疫细胞,调节其相关细胞因子,降低血小板相关抗体,减少血小板破坏,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以发挥治疗ITP作用。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ITP免疫细胞调节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DSC)是一群异质性细胞,其免疫抑制功能的重要性首先在肿瘤患者和荷瘤小鼠的研究中被提出。近年研究显示,MDSC和许多非肿瘤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MDSC可通过多种机制调节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其数量的改变常与肿瘤负荷、远处转移、分期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MDSC在肝细胞癌、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对阐述MDSC在肝脏疾病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神经递质多巴胺对肿瘤单核细胞性髓源性抑制细胞( MDSC )抑制功能的干预作用及其对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体内注射多巴胺,观察对肺癌小鼠模型肿瘤生长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多巴胺注射对荷瘤鼠骨髓单核细胞性MDSC 数量及细胞表型的影响;以T 细胞增殖实验检测多巴胺处理对MDSC抑制功能的影响。结果:多巴胺注射可延缓肿瘤生长、明显降低单核细胞性MDSC对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促进MDSC的分化成熟。结论:神经递质多巴胺可干预肿瘤单核细胞性MDSC的抑制功能,可能是其抗肿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通过综述近年来关于中草药及其活性成分抗胶质瘤作用研究的文献,综合人参皂甙、紫杉醇、氧化砷、苦参碱、榄香烯、丹参酮等多种中药以及合剂对胶质瘤细胞抗肿瘤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影响胶质瘤细胞周期;抑制癌发生相关基因的表达;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肿瘤血管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分化;调节肿瘤细胞信号传导;抑制端粒酶活性和细胞毒作用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环氧化酶1(COX-1)与肿瘤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使用野生型(WT)和环氧化酶1基因敲除(COX-1 KO)小鼠,建立肿瘤小鼠模型,观察肿瘤体积变化和小鼠生存时间,绘制肿瘤体积变化曲线和小鼠生存曲线;采用流式细胞计数,检测小鼠脾脏中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和体外诱导分化骨髓细胞中树突状细胞(DC)和MDSC的比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MDSC增殖相关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COX-1 KO荷瘤小鼠,肿瘤生长速度加快,生存时间缩短;COX-1与骨髓细胞的分化成熟密切相关,COX-1基因敲除以后,骨髓细胞分化成熟障碍,成熟的免疫细胞减少而MDSC大量产生;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COX-1基因敲除以后钙结合蛋白S100A8、S100A9,细胞因子IL-10、VEGF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可能参与介导了COX-1抑制引起的MDSC聚集。结论 COX-1抑制可促进MDSC的产生和聚集,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的抑制,从而促进肿瘤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9.
郝晓娟  朱旅云 《医学综述》2012,(20):3371-3374
近年来研究发现,内皮细胞功能紊乱是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血管病变发病共同的始动环节之一。内皮细胞参与体内多种重要的平衡调节及细胞功能调控,既作为各种外界刺激和体液介质的靶细胞,本身又具有非常活跃的代谢功能,通过分泌多种活性物质维持血管的舒缩状态,调节器官血流的同时对血液凝固、白细胞活性及血小板聚集在脏器的缺血、炎症、免疫等反应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机体内皮细胞及其功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这种影响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导致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因而通过对其影响因素的认识,有助于为这些疾病的治疗提供早期的干预及明确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0.
11.
从细胞实验和体内试验的角度综述了中医药治疗肝细胞性肝癌的作用机制。细胞实验研究包括抑制HCC细胞增殖和直接杀伤HCC细胞、影响HCC细胞的凋亡和分化、影响端粒酶的活性、调节细胞信号的转导;而体内实验研究包括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肿瘤血管生成、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作用。认为中医药治疗肝癌的机理研究不仅要研究中药中某种化学成分的作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单味药和复方的作用机制,特别是经方。  相似文献   

12.
随着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逐年升高,寻找新型的肿瘤治疗方法已迫在眉睫。近年来,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在肿瘤治疗领域表现突出,B和T淋巴细胞衰减子(BTLA)作为一种免疫检查点分子,不仅在T细胞表面表达,同时也在B细胞、NKT细胞和树突状细胞中表达,通过与其配体结合传递抑制信号,在机体的免疫调控中发挥负调控作用。调控BTLA的表达能够激活T细胞的功能和活性,抑制肿瘤生长,因此BTLA有望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现代药理学研究,主要有两大类抗肿瘤中药:一类是细胞毒药物,即对肿瘤细胞具有直接杀伤作用,主要含有天然抗肿瘤活性成分,可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第二类是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生物反应调节剂样作用的药物,通过调节脏腑气血阴阳的失衡,改善机体全身的病理状态,增加机体自身的抗病力。有些中药的某类成分属于免疫促进剂,携带特定信息,易被遭受肿瘤细胞作用的机体正常组织所识别,使受损的免疫功能恢复至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4.
髓系抑制性细胞(MDSC)是一群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调节性细胞。MDSC与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Th17细胞属于CD4+ T细胞亚群,主要通过分泌白细胞介素(IL)-17、IL-22等细胞因子在炎症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MDSC可通过表达精氨酸酶-1、IL-1β及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等调控Th17活化,进而影响炎症性疾病的过程。本文综述MDSC调控Th17细胞的作用方式及其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及哮喘等炎症性疾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抑制肿瘤生长作用显著,但同时亦造成骨髓抑制和免疫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中医认为,化疗后其病机为阴阳失和、气血俱虚、脏腑亏损,临证常用补气益血、调和脾胃、健脾补肾等法治疗。中医药在正向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方面疗效突出,同时还能促进机体造血功能的恢复,显著改善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整理和分析中医药逆转非小细胞肺癌的基本情况,力求为中医药逆转非小细胞肺癌多药耐药的研究提供思路。方法〓查阅近年来关于中医药逆转非小细胞肺癌多药耐药的相关文献,从中药复方、单味中药、中药注射剂、中药单体药物剂型多样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中药对于NSCLC化疗耐药干预主要体现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抗肿瘤血管生成、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的作用。结论〓中药有高效、低毒、多靶点的特点,在逆转多药耐药非小细胞肺癌上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正气亏虚、阴阳不和、邪毒侵肺、痰瘀内聚是肺癌发病的基本病机。在辨证的基础上巧妙灵活地运用“以毒攻毒法”,把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比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时方中不同治则代表中药的作用机制,以期阐释中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不同病程阶段的药理作用机制及主要防治途径。方法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临床治疗期的处方中药,总结疾病证候演变中四类基本治则,并且选定各治则高频次及具有治则代表性的中药构成方药集合,按照治则在SymMap数据库搜索并收集各中药靶标进行分析归纳;用DAVID和STRING软件对各治则靶标分别进行GO生物学过程分析及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总结各治则的主要针对作用通路以及靶点。结果四类治则主要涉及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病毒感染以及多种细胞因子及免疫调控机制。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治则方药配伍干预通路侧重点不同,具体表现为散寒胜湿、宣肺解表治则主要作用于恢复机体稳态,调控免疫以防止证候进一步演变;清热化湿、宣肺解毒治则主要作用于抑制病毒体内复制,增强免疫功能等抗病毒途径;清气凉营、解毒清热治则多富集于抑制炎症与细胞分化、抗细胞凋亡途径;复脉固脱、开窍醒神治则多集中于增强机体免疫正向调控为主。结论时方的四类治则从不同角度证明了中医药对COVID-19整个病程与证候演变过程中的因时制宜以及辨证特色,从分子的视角阐释中医药不仅适用于疫病的预防,更有效于疫病的发生、发展以及微证转重过程,为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主要作用机制与靶点的阐明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Cajal间质细胞是一类具有独特超微结构、分子表型和功能的不同类别的细胞,其主要功能是产生慢波,从而引发胃肠起搏,调控胃肠运动。它们在协调消化系统的正常活动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生理作用,其数量、形态及功能异常等往往对胃肠动力造成一定影响。功能性胃肠病是一类与胃肠运动功能密切相关的消化系统疾病,相关研究表明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病与Cajal间质细胞的数量、形态及功能异常密切相关,而中医药可通过调控Cajal间质细胞形态及数量、维持胃肠电生理的正常运转、抑制其过度自噬及激活相关信号通路等改善胃肠动力,从而治疗功能性胃肠病。本文将从中药复方、中药单体、中医外治法调控Cajal间质细胞治疗功能性胃肠病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9.
中药对巨噬细胞功能影响的若干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噬细胞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细胞成份,具有吞噬、杀伤、递呈抗原、分泌生物活性物质、调控局部组织微环境以及抑制肿瘤等多种功能,构成了机体非特异防御的基础。近年来,随着中药抗肿瘤研究热潮的掀起.中药对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在改善肿瘤常见症状、缓解放化疗不适、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中药及其活性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不仅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反应,发挥抗肿瘤作用,还能通过上调Treg等免疫抑制细胞及相关因子改善免疫系统的过度激活,进而发挥肿瘤免疫的双向调节作用,治疗肿瘤。但目前研究仍有下列不足:中药调控肿瘤免疫的具体作用机制及免疫治疗靶点尚未明确;中医基础理论与现代药理作用结合不足;中药调节B淋巴细胞治疗肿瘤的相关研究有待深入探究;中药双向调控肿瘤免疫的研究多基于单个靶点或单个方向,缺乏机制串联研究,需加强多靶点、多通路研究。今后可进一步探索中药调节免疫治疗肿瘤相关机制,基于免疫学技术深化中医药免疫基础研究,同时协同化疗药物治疗恶性肿瘤,发挥中药减毒增效的作用,为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