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刘影  么刚  陈秀梅 《基层医学论坛》2014,(11):1435-1437
目的评价256排CT下肢静脉成像在下肢静脉曲张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6例临床表现为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CT下肢静脉成像资料和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多普勒超声检查,2例患者行双下肢动脉成像检查,9例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完全闭塞3例,下肢静脉畸形一骨肥大综合征5例,血管腔外压迫性病变2例,其中1例为淋巴结,1例囊肿。结合超声多普勒诊断瓣膜功能不全所致下肢静脉曲张14例;先天性下肢动静脉瘘2例。结论256排CT下肢静脉成像不但显示了下肢静脉曲张的范围、程度,而且对于引起静脉曲张的病因诊断提供了客观的影像学依据。对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静脉成像(MSCTV)在诊断下肢静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7例临床疑有下肢静脉疾病的患者行16层螺旋CT静脉成像及血管三维重建,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CT静脉成像技术及应用价值。结果 47例患者,4例MSCTV显示正常。21例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中包括2例由布-加氏综合征引起的下肢血栓,另有3例引起肺栓塞。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并下肢浅静脉曲张。25例为下肢浅静脉曲张。4例为单纯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有16例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并下肢浅静脉曲张和(或)下肢深静脉血栓。47例均行DSA检查,45例结果与MSCTV相符,以DSA为标准,诊断符合率95.74%。结论 16层螺旋CT静脉成像在诊断下肢静脉疾病时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直接静脉造影(MSCTV)诊断静脉受阻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35例应用直接MSCTV诊断并经临床证实的静脉受阻性病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研究MSCTV成像方法,分析静脉受阻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特征。结果本组共35例患者,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19例,上肢深静脉血栓2例,深静脉瘤栓3例,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11例。MSCTV深静脉血栓表现为静脉腔内的充盈缺损,管腔中断,侧支循环形成。深静脉瘤栓表现为静脉腔内和/或腔外软组织肿块影,管腔不规则狭窄并充盈缺损。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表现为静脉血管增多、增粗、纡曲。结论静脉受阻性病变具有一定的MSCT征象,MSCTV对诊断静脉受阻性病变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文重点探讨的是双源CT直接法在下肢静脉血血栓中利用下肢静脉成像方法进行诊断的价值。方法对于34名确诊患有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进行下肢静脉成像的检查,获取原始数据,并且在后期处理汇总采取多模式图像重建的分析,并且在患者进行检查之后的7 d内,进行双下肢静脉及下腔静脉的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20例下肢静脉X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本组34名患者在进行检查的过程中发现,下肢静脉病变血管254支。与下腔静脉多普勒超声检查的结果的一致性进行检测,其中以DSA诊断结果为标准,检测出的DVT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0.0%及86.7%。结论双源CT低对比剂直接法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320排容积CT静脉造影(CTV)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临床证实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CT静脉造影资料,与血管造影(DSA)及Doppler超声(US)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20排容积CT诊断血栓46例,其中急性期血栓26例,陈旧性血栓20例,以DSA及超声作对照,320排CT显示急性期血栓的诊断符合率为100%,诊断陈旧性血栓的符合率为93.8%。结论:320排容积CT静脉血管成像技术对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56排螺旋CT下肢动脉成像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临床确诊的二型糖尿病患者进行CT下肢动脉成像检查,其中9例进行DSA检查。结果 23例检查获得成功。共46支下肢动脉血管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1例因循环时间把握不准确造成检查失败。结论 256排螺旋CT下肢动脉血管成像技术可以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糖尿病患者的下肢动脉病变,可准确判断狭窄的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28层CT一次性完成肺动脉造影及双下肢静脉造影对肺动脉栓塞精确评估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诊治疑似肺动脉栓塞的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确诊前每位病人均进行128层螺旋CT造影检查,一次性完成肺动脉造影和双下肢静脉造影,收集资料并做好分析,观察两种造影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肺动脉栓塞诊断评估的准确性。结果 20例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中,确诊肺动脉栓塞1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0例,肺动脉栓塞患者肺动脉造影检查主要表现有血管充盈缺损现象、同侧肺叶发生病变;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表现出充盈缺损现象、患侧深静脉有增粗、皮下软组织迂曲和患肢肿胀。结论 128层CT一次性完成肺动脉造影及双下肢静脉造影检查不仅能准确评估出肺动脉栓塞,还能检查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应用价值高,可作为疑似肺动脉栓塞病例的首选检查方法,尤其符合急诊患者的检查需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下肢静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上行性下肢静脉造影67例 (共72条患肢,其中36条患肢同时作下行性下肢静脉造影),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31例(以1条患肢为1例统计,以下同),浅静脉曲张伴深静脉瓣和/或交通支静脉瓣功能不全36例,深静脉内血栓形成5例.结论 下肢静脉造影是诊断下肢深静脉及交通支静脉疾病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下肢深静脉造影及其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下肢深静脉造影,分析下肢静脉曲张的原因,评价下肢静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2年7月~2007年7月,对537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690条肢体行下肢静脉顺行造影,20条肢体同时行逆行造影检查。结果下肢静脉曲张发生的原因,依发病率的高低分别是股腘静脉双支畸形481条肢体(其中股静脉畸形189条;腘静脉畸形219条;同时合并二者畸形73条)占69.7%;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113条肢体,占16.4%;隐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67条,占9.7%;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16条,占2.3%;深静脉血栓后遗症11条,占1.6%;先天性深静脉无瓣症2条,占0.3%。结论下肢静脉曲张为多种疾病的共同临床表现,股腘静脉双支畸形是下肢静脉曲张的主要原因。下肢静脉造影是检查下肢静脉病变的可靠方法,同时更是选择治疗方法的根本依据。  相似文献   

10.
王惠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9):1208+125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静脉血栓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德国西门子OMNIA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3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结果:36例患者均检查出下肢静脉血栓,3例双下肢深静脉血栓,26例单侧下肢深静脉血栓,4例浅静脉血栓,3例小腿肌间静脉血栓。结论:超声可直观反映静脉血管病变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SCT肺动脉造影联合间接法下肢静脉造影的技术。方法本研究收集40例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患者,按间接法下肢静脉CTV延时时间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用对比剂跟踪技术(SureStar),先进行MSCT肺动脉造影,然后行下肢静脉造影扫描,A组延迟180~210s扫描:B组延迟240~270s扫描。扫描后分别测量髂总静脉、股静脉、腘静脉的强化CT值。结果40例患者肺动脉均显示清晰。A组髂总静脉CT值平均为115.45±12.95Hu,股静脉CT值平均为110.05±10.82Hu,腘静脉CT值平均为121.85±17.37Hu;B组髂总静脉CT值平均为103.05±13.50Hu,股静脉cT值平均为103.05±8.83Hu,腘静脉CT值平均为111.30±11.79Hu。A组与B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A组静脉内的造影剂浓度高于B组。诊断肺栓塞18例,合并下肢静脉血栓10例。结论MSCT肺动脉造影联合间接法下肢静脉造影时,应用对比剂跟踪触发扫描技术(SureStar)肺动脉显示良好,延迟180~210s扫描能获得更好的下肢静脉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下肢静脉栓塞性疾病申的应用。方法对41例下肢病变患者进行下肢静脉血管造影(CTV),评价其在下肢静脉栓塞性疾病的应用价值。结果41例病例中,17例髂总静脉、大隐静脉及股深静脉、腘静脉栓塞,13例髂总静脉栓塞合并股动静脉瘘。8例下肢动静脉畸形,3例正常。结论多层螺旋CT在诊断下肢静脉病变中有较高的;住确性,可成为筛除下肢静脉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下肢动脉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科2年间行下肢动脉CTA检查患者33例,进行诊断结果分析,主要讨论下肢动脉管腔狭窄和闭塞。结果对31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诊断阳性率为100%,发现髂动脉单侧病变20例(闭塞3例),双侧病变11例(闭塞1例);股动脉单侧病变31例(闭塞7例),双侧病变23例(闭塞2例);腘动脉单侧病变8例(闭塞1例),双侧病变2例。结论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速度快,操作简单、安全,易于被病人接受,能从多方位、多角度观察受检血管,但同时具有一定的电离辐射,同时不能观察血流方向和时相,对显示细小血管不甚理想。  相似文献   

14.
吕锐  杨蓉  周海  马志明  潘俊 《中国病案》2012,13(3):81-8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动脉疾病中的应用,为下肢动脉疾病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扩展提供可靠的方法。方法收集我院42例下肢动脉疾病就诊患者,采用GElightspeedVCT;64层螺旋CT和DSA行下肢血管造影。结果42例患者CTA均清晰完整地显示检查范围内动脉血管影像,图像分辨率较高,能够显示各级主要分支血管。与DSA比较,共发现130段狭窄或闭塞的血管,其中38段轻度狭窄、51段中度狭窄、24段重度狭窄、17段闭塞。与DSA检查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多探测器螺旋CT具有无创、省时、扫描速度快、扫描层厚薄、后处理方式多样、对比剂用量少、伪影较少、并发症少等优点。64层螺旋CT下肢血管造影,可作为一种可靠的、快捷的、无创的下肢血管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结缔组织病(CTD)合并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期指导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杭州邵逸夫医院及宁波市第一医院CTD合并肺栓塞13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治疗及预后。 结果 13例CTD患者中类风湿性关节炎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3例;干燥综合征3例;原发性抗磷脂综合征1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合并抗磷脂综合征1例;风湿性多肌痛1例。13例患者中出现呼吸困难9例,胸痛6例,咯血与发热均为4例。5例患者有下肢浮肿,其中2例为单侧下肢浮肿。11例患者行CT肺动脉造影(CTPA)检查,其中1例为肺动脉主干充盈缺损,2例为叶及以下肺动脉充盈缺损,其他8例患者为段及以下肺动脉充盈缺损。5例患者行放射性核素肺通气/血流灌注(V/Q)检查,均表现为段及以下放射性稀疏缺损区与肺通气显像不匹配。除肺血管病变,13例患者中有12例存在其他肺部影像学改变,其中渗出表现5例,纤维条索灶4例,支气管扩张4例,间质性改变2例,胸腔积液或胸膜增厚6例。13例患者均进行了经胸心脏彩超检查,其中6例出现轻到重度肺动脉高压。12例患者进行了下肢静脉彩超检查,发现5例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存在浅静脉血栓形成。13例患者均接受了抗凝治疗,30天全因死亡率为0。 结论 CTD患者出现新发呼吸困难等症状或胸部影像改变需警惕肺栓塞。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诊断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中的技术优势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3例临床疑有ASO的患者行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检查,数据在ADW4.3工作站进行分析,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高级血管分析(AVA)等多种后处理并结合原始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63例的血管重建图像对ASO有特征性显示,可以准确、清晰显示血管管壁各种斑块及管腔的不同程度狭窄。【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下肢动脉病变的显示具有独特的优势,逐渐成为诊断病变及评估手术疗效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形成后下肢继发性病变的声像图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66例(71条)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肢进行检查,观察内容包括皮下软组织回声、骨骼肌组织回声、交通支、浅静脉和小腿深静脉丛.结果小腿静脉丛血栓34例;大隐静脉血栓17例;浅静脉不同程度扩张64例;皮下软组织裂隙21例;66例均表现肢体肿胀、交通支增宽、骨骼肌回声改变.结论观察深静脉血栓后下肢继发性病变对综合评价患肢的病情、发展与转归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对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以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北京市和平里医院放射科收治的75例疑似肠系膜脂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256层螺旋CT平面重建检查确诊,观察患者CT图像,根据其特征判断假肿瘤征、纤维组织结节、淋巴结增大、假包膜征、脂肪环征、囊变、钙化。门诊随访16个月,观察疾病发展情况。结果 75例患者中有55例患者行腹部CT平扫,10例进行CT平扫联合增强扫描,10例进行增强扫描。病变部位均在肠系膜。患者均为假肿瘤征:呈片状或包块影,肠系膜脂肪密度变大,其CT值超过正常腹膜后脂肪组织,未见强化,肠系膜血管被包绕。70例患者病变内出现纤维组织结节、淋巴结增大。患者均为假包膜征:病变周围存在不同厚度软组织密度带,边界清晰。51例患者可见脂肪环征,环状低密度影包绕于肠系膜血管及纤维组织结节、淋巴结周围;出现1例囊变、1例钙化;22例患者周围肠管被推移。随访39例,其中18例患者病变无明显变化,3例病变全吸收,13例病变部分吸收,5例病变进展。CT临床诊断灵敏度100%(5/5),特异性7.1%(5/70)。结论 256层螺旋CT能够准确诊断肠系膜脂膜炎存在假肿瘤征、假包膜征、脂肪环征,可作为首选无创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在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临床怀疑下肢动脉硬化的患者行16层螺旋CT下肢动脉血管成像(CTA),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四种图像后处理方法。结果 CTA清晰显示了24例患者的双下肢动脉及主要分支,有23例患者可见不同程度和范围的狭窄或闭塞。其中15例行DSA检查,175段血管中14段狭窄程度与CTA不同。结论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是一种安全、可靠、无创的检查手段,能够清晰显示下肢动脉硬化狭窄及闭塞的程度及范围,在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