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131I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6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根据术后是否接受131I治疗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给予手术+放射性131I治疗,对照组给予手术+优甲乐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首次"清甲"成功率为71.3%,甲状腺全切者首次"清甲"成功率显著高于次全切者(P〈0.01)。术后131I治疗对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总有效率为95.3%,肺转移患者为82.6%,骨转移患者为64.3%。服用131I后1周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8%(31/80),其中甲状腺全切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次全切者(P〈0.05)。随访至今,观察组复发转移发生率与患者存活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131I治疗DTC可在术后有效清除残留甲状腺组织及残留的微小癌,同时可对颈部淋巴结转移及肺转移灶进行治疗,可降低复发及转移率,远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转移灶的疗效。方法本课题选择了131例甲状腺癌患者,甲状腺癌手术后均出现转移灶,包括颈部淋巴结、肺脏、骨骼等,不同部位分别使用不同剂量的^131I和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分析不同部位的治疗效果。结果乳头状癌、滤泡癌、混合型细胞癌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96.7%、80.7%、50.0%;总有效率为90.0%。颈部转移灶的疗效好于肺、骨转移灶,肺转移灶好于骨转移灶,不同转移灶组间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使用"131I+甲状腺激素替代疗法"是治疗甲状腺癌术后转移灶的有效措施,131I治疗疗效与转移灶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治疗剂量的131I-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检测血清甲状腺球蛋白升高(Tg+)而诊断剂量131I全身显像阴性(Dx-WBS-)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转移灶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血清Tg+DxWBS-的DTC患者(滤泡状2例,乳头状47例),给予盲法大剂量131I(7400MBq)治疗后第7天行131I-全身显像(Rx-WBS)和头颈部、胸部131I-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在病灶水平分析131I-SPECT/CT断层融合图像对DTC定位和定性诊断情况。结果治疗剂量131I全身显像显示阳性病例16例(32.7%),其中甲状腺残留1例,转移灶15例(30.6%)。经过131I-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均检测出上述转移灶,同时新发现6例患者的转移灶,转移灶检出率42.9%。结论 Rx-WBS可检测出部分Tg+DxWBS-的DTC患者的转移灶;对Tg+DxWBS-的DTC患者常规行头颈部、胸部131I-SPECT/CT断层融合图像可提高Tg+DxWBS-的DTC患者的转移灶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甲状腺癌的转移率和病死率较高,手术对甲状腺癌无转移病灶疗效较好[1],但单纯手术很难将甲状腺全部切除,往往残留部分肿瘤组织.131I扫描能显示手术后的残余组织或远处转移灶,大剂量的131I能有效地治疗转移灶和去除残余甲状腺组织[2].1998年1月至2006年1月,作者对本院36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进行了131I去除治疗,并对其中16例伴有转移病灶的患者采用131I进行了治疗,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SPECT显像在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80例甲状腺癌利用SPECT全身扫描和SPECT联合断层显像仪融合扫描131I治疗后的患者,观察甲状腺癌转移灶存在部位和残留组织.结果:经131I治疗的SPECT全身显像和融合显像均能比较清楚地确定甲状腺残留组织和转移灶部位,比较而言131I SPECT与其他类型扫描仪融合显像发现病灶的数目多.结论:SPECT显像(无论是融合显像还是全身显像)能帮助监测、定位分化型甲状腺癌残留和转移灶部位,SPECT融合其他扫描仪监测定位更准确.  相似文献   

6.
^131I 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已有50余年的历史,尽管此疗法利弊一直存在争议,但专家学者一直致力于对^131I 治疗的研究。我们分析131I 清甲、清灶治疗以及对局部复发和(或)转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等方法和结果,时^131I 治疗并发症的风险性做出尽可能中肯的评价。^131I 清甲治疗的优点包括:①提高血清TG测定的特异性水平;②提高全身碘扫描诊断复发和(或)转移性疾病的灵敏度;③使治疗效果最大化;④131I 清甲治疗后的全身碘扫描能够辅助诊断全身其他部位转移的、在清甲治疗前无法实施碘扫描或者清甲治疗前碘扫描无法诊断的病灶。^131I 清灶治疗的潜在优点包括降低复发率以及降低因未知的微小病灶局部复发和(或)远处转移病灶造成的患者死亡率。^131I 治疗复发和(或)远处转移病灶的潜在优点是降低复发率和降低特异性疾病的死亡率和(或)疼痛。^131I 清灶治疗的不良反应和风险与恶性肿瘤一样,最常累及的器官及系统如眼/鼻、唾液、肺、胃肠、造血系统以及生殖系统。虽然人们对^131I 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效果的争议从未停止,但是它的疗效和风险也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这对医生和患者在选择是否进行^131I 治疗时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患者131I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给予维生素C对唾液腺防护的差异,继而探讨维生素C对唾液腺放射性损伤防护的最佳给予时间。方法:将120例已行甲状腺全切术的DTC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每组60人,给予131I行清甲治疗,分别在2、24 h含服维生素C以减轻131I对唾液腺的放射性损伤。6月后行唾液腺动态显像,对所得图像及时间-放射性曲线进分析,勾画出腮腺及颌下腺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以相应组织为本底进行校正,计算腺体最大摄取指数(uptake ratios,UR)及最大排泄率(maximum secretion,MSR)。结果:A、B 2组患者UR及MSR如下:A、B组左侧腮腺分别为:3.16±1.12和(61.13±13.85)%,2.84±1.10和(58.56±12.26)%;右侧腮腺分别为:3.08±1.02和(63.70±14.12)%,2.82±0.95和(59.40±12.27)%;左侧颌下腺分别为:2.10±1.01和(47.52±12.74)%,2.15±0.97和(49.92±12.93)%;右侧颌下腺分别为:2.21±1.05和(49.98±13.20)%,2.15±0.97和(49.37±13.04)%。各组间比较皆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131I治疗DTC后,不同时间点给予维生素C,对于腮腺及颌下腺的摄取及排泄功能影响不大,对唾液腺放射性损伤防护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大剂量131-碘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131-碘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术后证实为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患者采用131-碘治疗并服用甲状腺素治疗,随访2~4年。结果 30例分化型甲状腺经1次"清甲"治疗完全清除残留甲状腺组织26例,不完全清除4例,清除率86.7%。131-碘对分化型甲状腺癌61处转移灶治疗后治愈和好转58处,有效率达95.1%。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常规采用131-碘内照射治疗,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复发及转移灶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预防复发和延长患者生存期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尚毓  于淑芬   《中国医学工程》2013,(12):58-58,60
目的观察分析131I碘在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4例手术后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均接受131I治疗,同时加服甲状腺素。对所有患者严密的随访3-6年。记录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和治疗肿瘤转移灶的疗效。结果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清除率88.9%。滤泡状甲状腺癌患者清除率80.0%。结论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采用131I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肿瘤复发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
张键   《中国医学工程》2011,(6):102-103
目的评价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和131碘(131I)全身显像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31碘治疗后随访的临床价值。方法 31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后接受131I治疗,治疗前停服甲状腺素4~6周,并忌碘饮食15d,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同时口服131I诊断剂量111~185MBq 24h后,和(或)口服131I治疗剂量3.70~7.40GBq 4~7d后全身显像。结果 31例DTC接受术后131 I去除治疗患者,其中9例HTg和131I-WBS均异常,12例HTg和131I-WBS均正常,10例HTg和131I-WBS结果不一致,其它影像证实11例异常。HTg诊断DTC转移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6.9%和90.7%,而131I-WBS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2.6%和86.6%,两者检查结合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2.0%和97.0%。23例被证实有转移的患者,血清HTg高于正常,并且血清HTg水平随131I治疗,治疗量的增加而呈降低趋势。结论 DTC术后及131I治疗后,常规进行血清HTg检测和131I全身显像检查,对早期发现复发或有转移病灶、131I治疗方案的制订以及评估131I治疗疗效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张然  夏俊勇  姚晓波  罗玲玲  刘学公 《安徽医学》2013,34(12):1829-1831
目的 探讨甲状腺球蛋白(Tg)联合治疗剂量131I全身显像(131I-WBS)在已行131I清除残余甲状腺组织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中监测肿瘤复发或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66例接受甲状腺全切或大部切除并已行131I清除残余甲状腺治疗的DTC患者,进行血清Tg测定和治疗剂量的131I全身显像.结果 对DTC复发或转移灶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Tg分别为78.7%、84.2%和80.3%;131I-WBS分别为85.1%、100.0%和89.4%;Tg联合131I-WBS分别为91.5%,84.2%和89.4%.结论 血清Tg测定联合治疗剂量的131I全身显像在已行131I清除残余甲状腺治疗的DTC患者病情评估中有互补作用,对监测复发和转移病灶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131I清除甲状腺残余组织(清甲)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 233例DT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3例患者既往有甲亢病史。入院前停用甲状腺素片,同时禁碘饮食3~6周,服用131I治疗前检测血清甲状腺球蛋白、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激素(TT3、TT4、FT3、FT4)、促甲状腺激素(TSH)、血常规和肝、肾功能,选择性行颈部超声等影像学检查评估病情。所有患者给予口服131I后4~6个月,随访清甲治疗的效果。结果 DTC合并甲亢患者颈部超声对甲状腺癌的阳性检出率为61.54%(8/13),甲状腺显像阳性检出率为33.33%(2/6),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阳性检出率为75.00%(3/4)。DTC合并甲亢患者清甲所需的131I总剂量明显低于单纯DTC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31I治疗后4~6个月随访,13例DTC合并甲亢患者中,首次131I治疗即清甲成功的患者有11例,占84.62%,明显高于同期单纯DTC患者的一次131I清甲成功率55.90%。结论 颈部超声、甲状腺显像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仍是DTC合并甲亢患者的重要检查手段,DTC合并甲亢患者131I清甲疗效优于单纯DTC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131^I-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摄影(131^I-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与131^I-全身显像(131^I-WBI)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病人术后头颈部及纵隔部转移灶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0例术后DTC头颈部及纵隔部转移的病人,口服131^I 185~370MBq诊断剂量后24~48h,分别进行131^I-WBI和131^I—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显像结束后将二者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加以比较。结果 131^I-SPECT/CT融合显像检查发现DTC转移灶106处,占93.0%(106/114),有8处转移灶显示为阴性,占7.0%(8/114),无假阳性病灶。131^I-WBI检查发现DTC转移灶93处,占81.6%(93/114),有21处DTC转移灶显示为阴性,占18.4%(21/114),有13处假阳性转移灶。两种结果比较,差别有显著性(Х^2=6.68,P〈0.01)。结论 131^I-SPECT/CT融合显像能较准确检出、定位DTC转移灶和除外假阳性结果,更有益于DTC病人术后头颈及纵隔部转移灶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双氢克尿噻 (双克 )提高分化型甲状腺癌 (DTC)术后残留甲状腺摄碘功能及增强 1 31 I辐射吸收剂量的作用。方法 将 30例 DTC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双克组与对照组 ,双克组给予双克 2 5 m g tid,连用 4 d,对照组给予安慰剂。两组均分别在给药前后测定 2 4 h甲状腺摄碘率、1 31 I有效半衰期 (Teff)、甲状腺激素水平及促甲状腺激素 (TSH)水平。结果 双克组用药后同用药前相比 ,2 4 h摄碘率提高至原来的 (1 .36± 0 .5 8)倍 ,辐射吸收剂量增强至原来的 (1 .35± 0 .5 4 )倍 ,Teff改变不明显 ,与对照组比较 ,2 4 h摄碘率显著提高 ,辐射吸收剂量显著增强。结论 双克有明显提高 DTC术后残留甲状腺摄碘功能、增强残留甲状腺 1 31 I辐射吸收剂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31I清甲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临床疗效。方法133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分别给服131I治疗,治疗后第2天给予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1年后评价疗效。结果133例DTC患者一次清甲成功率为57.14%,3次累计清甲成功率为90.23%;I度残余灶、131I清甲剂量〉3.7GBq和血清TSH水平30μIU/mL的DTC患者131I一次清甲成功率明显高于同组其他分型患者(P〈0.05或P〈0.01)。结论。131I治疗剂量、甲状腺残余灶大小是影响清甲效果的主要因素,血清TSH水平≥30μIU/mL时可有效提高清甲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定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治疗时尿含量,间接推算体内滞留量,为临床诊断、防护,及医学规程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分别收集病人24h和48h尿量,用加样器采样1ml,在甲功仪测定100s,并计数。按下列公式计算尿中131I含量,GBq(mCi)=标准源浓度/标准源计数/×(lml尿样计数/标准源的计数)×尿量(ml)。结果 40例131I治疗的甲癌病人,口服剂量不同,而24h、48h尿中131I排量基本相同,24h为82%,48h为94%,24h体内滞留量为18%,48h滞留量为10%。结论甲状腺癌131I治疗和甲亢131I治疗一样,是否可以在门诊治疗?甲癌131I尿中含量测定为远距离转移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131I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仪/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仪(SPECT/CT)融合显像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131I治疗随访中甲状腺残留组织和转移灶的存在部位,并探讨其在治疗决策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及随访中,口服诊断剂量2~5mCi或治疗剂量30~150mCi131I后2~7d行全身平面显像和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检查结果以同期Tg值作为辅助检查,并与螺旋CT、MRI成像、超声等检查资料对比。结果 (1)131ISPECT/CT融合显像能准确确定甲状腺残留组织及转移灶的部位、范围和数目。(2)DTC术后患者131ISPECT/CT融合图像与131ISPECT平面显像对比,131ISPECT平面显像发现病灶75个,131ISPECT/CT融合显像发现病灶88个。(3)甲状腺球蛋白(Tg)〉1000者20次,Tg1000~100者14次,Tg100~50者2次,Tg〈50者29次,5次无Tg结果。大部分患者Tg值与131I摄取灶的病灶范围和数量有密切关联,部分不符。结论 SPECT/CT融合显像能更准确检出、定位DTC残留、转移灶和除外假阳性、假阴性结果,为治疗及随访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18-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在甲状腺球蛋白(Tg)阳性、131I显像阴性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甲状腺切除术后131I清除残余甲状腺组织治疗成功,随访中血清Tg增高、131I全身显像未发现病灶的35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行18F-FDG符合线路显像,显像结果与手术切除标本或穿刺活检的病理结果和持续随访(Tg、B超、CT和MRI等)结果进行比较,获得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在诊断Tg阳性、131I显像阴性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和阳性预测值。结果 35例患者中,27例最终被病理检查或持续随访证实为甲状腺癌转移。18F-FDG 符合线路显像的敏感度为81.5%(22/27),特异度为75.0%(6/8),准确度为80.0%(28/35),阳性预测值为91.7%(22/24)。18F-FDG 符合线路显像诊断Tg阳性、131I显像阴性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与病理检查、持续随访结果的一致性较好(κ=0.499,P=0.006)。结论 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在Tg阳性、131I显像阴性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的定位和定性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