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于我院行冠脉造影住院疑似冠心病患者8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Gemini积分对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进行探讨评定。结果主要危险因素与Gemini积分之间的关系分析显示: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吸烟史、糖尿病史、血脂异常、体重指数超标;冠心病病变的严重程度与高龄、吸烟、糖尿病、血脂异常、体重指数超标呈现正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吸烟、糖尿病、血脂异常、体重指数超标,临床实践中要以此为基础针对性予以干预,降低冠心病发生率以及预防冠状动脉病变加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拟诊冠心病或确诊冠心病的住院患者340例,按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脉正常组(120例)、单支病变组(78例)、双支病变组(66例)和三支病变组(76例).采用Gensini积分法评价冠脉狭窄程度.以Gensini积分为因变量,年龄、吸烟史、体质量指数(BMI)、主动脉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差(P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冠脉病变支数为自变量,进行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多元回归方程.结果 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年龄、吸烟史、SBP、PP、TG、HDL-C、冠脉病变支数与Gensini积分有关(r分别为0.20、0.28、0.15、0.19、0.57、-0.18、0.79,P均<0.05);校正年龄性别后,仅PP与Gensini积分仍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脉压、年龄、吸烟史为影响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所建立的多元回归方程为:y(Gensini积分)=16.018 +0.603×年龄(岁)+2.078×吸烟史(年)+0.298×PP(mmHg).结论 主动脉PP是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青年冠心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病变程度相关性.方法 疑似青年冠心病患者(≤45岁)行冠脉造影住院病例91例,经冠脉造影确诊冠心病患者67例,排除冠心病患者24例.冠脉造影病变程度由病变支数和病变Gensini总积分表示.危险因素包括性别、高血压病、吸烟、饮酒、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1)单因素分析显示,在病变程度不同的各组间比较,随各组中存在单个危险因素病例百分率的增加,冠脉造影病变支数和病变Gensini总积分随之增加.(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前进法)显示,高LDL-C为冠脉造影诊断冠心病最显著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其他危险因素依次为男性、吸烟、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低HDL-C、肥胖和饮酒.结论 高LDL-C是冠脉造影诊断冠心病最显著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但其他危险因素如男性、吸烟、饮酒、2型糖尿病、低HDL-C、高血压病和肥胖亦不可忽视,各危险因素在不同性别中危险程度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4年6月608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不同病变程度单因素相关分析和多危险因素与冠心病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2型糖尿病、高血压、吸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水平显著相关(P0.05)。它们都是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其中2型糖尿病是最强的预测因子(r=0.973,P0.01)。结论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2型糖尿病、高血压、吸烟以及LDL-C、TC水平呈正相关,在冠心病的防治上,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可能有助于减轻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冠心病发病危险因素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河北地区人群冠心病血管狭窄发病风险与常见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医院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按相应标准确证为冠心病的患者250例,采用后退法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血管狭窄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史、吸烟史在冠脉病变程度之间存在差异,性别、糖尿病史、血脂异常在病变程度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烟和糖尿病史是冠心病血管狭窄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在河北人群中,冠心病血管狭窄主要与年龄、吸烟和糖尿病史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不同冠脉病变程度与胆红素(TBI)水平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117例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根据冠脉病变程度分为单支病变组(38例)、双支病变组(40例)和三支病变组(39例),比较不同冠脉病变组患者TBI水平差异,并分析不同冠脉病变程度(Gensini积分)与TBI的相关性。结果 3组间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TB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随冠脉病变支数增加,TC、TG、LDL水平升高,HDL、TBI水平降低(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TBI等因素是影响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TBI水平降低与冠脉动脉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相关,检测血清胆红素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脉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星  林国生 《心脏杂志》2011,23(4):493-49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2010年1月~6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324例,其中确诊冠心病患者264例,排除冠心病者60例。冠脉病变程度由病变支数及病变Gensini总积分表示。收集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吸烟量(支数X年)、体质指数(BMI)、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心率(HR)、QT间期离散度(QTd)、病变冠脉支数、Gensini总积分,采用多因素和单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在病变程度不同的各组间比较,随各组中单个危险因素病例百分率的增加,冠状动脉造影病变支数和病变Gensini总积分随之增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前进法)显示,QTd增大为冠心病病变程度的最显著的独立危险因素(OR=4.2,95%CI 3.8,4.4,P<0.01),其他危险因素依次为低HDL-C、BMI增大、吸烟、增龄、糖尿病、高LDL-C、高血压病、高TC、高TG、HR增加和男性。结论: QTd增大为冠心病病变程度的最显著的独立相关因素,其他危险因素如低HDL-C、BMI增大、吸烟、增龄、糖尿病、高LDL-C、高血压病、高TC、高TG、心率增加和男性亦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中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的影响。方法:将150例患者分为正常对照组(20例)、糖尿病不伴冠心病组(28例)、冠心病不伴糖尿病组(52例)及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50例),再根据冠脉造影将冠脉病变分为0、1、2和3支病变,采用单因素筛选和多因素分析得出糖尿病患者血浆Hcy水平与冠脉病变的关系。结果:冠心病伴或不伴糖尿病组血浆Hcy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血浆Hcy水平较冠心病不伴糖尿病组及糖尿病不伴冠心病组均显著增高(均P0.05);糖尿病不伴冠心病组血浆Hcy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Hcy是影响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而对非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影响不明显。另外,亚组分析显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浆Hcy越高,冠脉病变程度越重。结论:Hcy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冠脉病变程度具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冠心病病人100例为试验组,常规行心电图、心脏彩超,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改良Gensini评分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析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各种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级,即轻度病变组、中度病变组、重度病变组。选择同期在我院住院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50%的病人50例为对照组。结果试验组男性、2型糖尿病、吸烟史、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高于对照组,而LVEF、肌酐(Cc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度病变组比较,中重度病变组的2型糖尿病构成比、hs-CRP水平升高,LVEF、Ccr水平降低,且重度病变组吸烟史发生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比例、2型糖尿病、吸烟史、hs-CRP、LVEF、Ccr是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男性、2型糖尿病、吸烟史、hs-CRP、LVEF、Ccr均是影响冠心病病人冠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冠心病(CHD)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选择因胸痛疑诊冠心病或已明确冠心病为进一步介入治疗的患者658例,其中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者484例为冠心病组,冠脉造影除外冠心病174例为对照组.记录两组的临床资料,分析冠心病危险因素及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探讨NT-proBNP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采用改良Gensini法评价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并分析其与冠心病危险因素及NT-proBNP的关系.结果两组的基线资料中,年龄、男性、吸烟史、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家族史、LVEF、NT-proBN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男性、吸烟史、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家族史、NT-proBNP均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P均<0.05).经ROC曲线分析,NT-proBNP界值为641.1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除年龄、男性、糖尿病与冠心病独立相关外(P均<0.01),NT-proBNP也是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素(OR=1.66,95%CI:1.06~2.61,P<0.05),且年龄、血脂异常、NT-proBNP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P均<0.05).进一步的NT-proBNP与改良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分析,NT-proBNP与改良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14,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T-proBNP不是改良Gensini评分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传统冠心病危险因素中年龄、男性、糖尿病与冠心病独立相关.NT-proBNP也是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素,其水平的升高对冠心病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可能有一定临床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相关性。方法入选行冠状动脉造影住院病例920例,其中确诊冠心病患728例(占79.13%),排除冠心病患192例(占20.87%)。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由病变支数,经造影是否诊断冠心病及病变Gensini总积分表示。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吸烟、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尿酸。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1)单因素分析显示,在病变程度不同的各组间比较,随各组中存在单个危险因素病例百分率的增加,冠状动脉造影病变支数和病变Gensini总积分随之增加。(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前进法)显示,高LDL-C为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最显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OR=2.816,95%可信区间1.903,4.167,P=0.001),其他危险因素依次为男性、吸烟、2型糖尿病、低HDL-C、高血压病、高尿酸血症和增龄。性别分组后分别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前进法)分析显示,男性组中高LDL-C为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最显的独立相关的危险因素(OR=2.965,95%可信区间1.880,4.676,P=0.009)。女性分组中吸烟(OR=2.840,95%可信区间0.553,5.378,P=0.001)和高尿酸血症(OR=2.132,95%可信区间1.048,3.641,P=0.017)为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最显的独立相关的危险因素。结论高LDL-c是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最显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在男性组中更为突出,但其他危险因素如男性、吸烟、2型糖尿病、低HDL-c、高血压病、高尿酸和增龄亦不可忽视,并且各危险因素在不同性别中危险程度有所不同,应该加以区别对待和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心率变异性(HRV)与冠心病(CHD)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住院CHD患者171例,所有CHD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或冠脉CT确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判定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以冠脉狭窄程度划分为4组,即:冠脉无狭窄组(30例)、轻度组(狭窄50%,51例)、中度组(狭窄50%~75%,46例)、重度组(狭窄75%,44例)。常规进行24h动态心电监测分析比较各组间HRV指标水平及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4组间24h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24h每5min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50ms的心搏数占24h总RR间期数的百分比(PNN5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冠脉病变程度的加重,HRV指标数值显著降低(P0.05或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HRV是加重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59~3.254,P0.05或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SDNN,SDANN,rMSSD,PNN50与Gensini评分值均呈明显负相关(r=-0.510~-0.271,P均0.05)。结论:心率变异性对评估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及同型半胱氨酸(Hcy)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入选121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合并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另取5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分析各组间一般临床资料,根据冠脉病变支数、Gensini评分及多元回归分析探讨糖尿病患者PCT及Hcy水平与冠脉病变的关系。结果:各组间Hcy、PCT水平比较,糖尿病合并稳定型心绞痛组、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及单纯糖尿病组(均P0.05);Hcy水平与PCT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792,P0.01);双支、三支冠脉病变组血清Hcy和PCT水平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PCT、糖化血红蛋白是冠脉病变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随血清Hcy和PCT水平增加而加重。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象为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266例,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者96例,无糖尿病者170例。计算冠脉病变支数和进行Gensini冠脉病变评分。结果: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脉病变Gensini评分和三支病变者明显多于不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P<0.05);简单直线相关分析表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重指数等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显著相关(P均<0.01)。结论:冠心病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将加重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加重老年男性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程度的列线图模型,为加重老年男性冠脉病变程度危险因素的初步筛查提供更直观的新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冠脉造影术的1 358例老年男性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并合并Gensini积分等级得出轻度病变组和重度病变组。比较2组间的各项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加重老年男性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危险因素,然后应用Nomogram法建立列线图模型进行验证。结果:①轻度病变组和重度病变组吸烟、年龄和空腹血糖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2.883,95%CI:1.746~4.759)和空腹血糖(OR=3.649,95%CI:2.259~5.896)是加重老年男性AMI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01);③Nomogram模型分析显示,总分越高的老年男性AMI患者加重冠脉病变程度的风险越大;④Nomogram模型的ROC曲线预测风险能力指数为0.751,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年龄和空腹血糖是加重老年男性冠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加重老年男性AMI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列线图模型,可以更直观、快捷地定量评价加重老年男性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危险因素,为老年男性预防AMI的发生和加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CHD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452例行冠脉造影术且临床资料完整的病例,其中非CHD者64例(非CHD组),CHD患者388例(CHD组),探讨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数目、长度、大小、狭窄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间的相关性。结果:(1)与非CHD组相比较,CHD组男性、高血压、糖尿病比例显著增加,P0.05或0.01;(2)CHD组中,与冠脉单支病变组比较,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组患者年龄较大,高血压,糖尿病和低HDL-C血症患者比例显著增加(P0.05或0.01);与大血管病变患者比较,小血管病变患者年龄较大,合并糖尿病显著增加,吸烟比例显著降低(P均0.01);与狭窄90%组比较,狭窄≥90%组患者LVEF水平显著降低,LDL-C水平升高患者比例显著增加(P0.05或0.01);(3)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及直线相关分析表明:冠状动脉病变血管大小与患者年龄呈显著负相关(r=-0.181,P=0.001);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r=-0.213,P=0.001),与心率(r=0.133,P=0.009)、LDL-C水平(r=0.141,P=0.001)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增龄、吸烟、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心率过快及左心室收缩功能减退等冠心病危险因素会进一步加重冠冠脉病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和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行冠状动脉造影的非糖尿病受检者464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受检者分为冠心病组(n=290)和非冠心病组(n=174),计算受检者冠脉Gensini评分,对两组受检者临床数据进行对比,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以及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空腹血糖水平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空腹血糖水平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5.31±0.60)mmol/L vs.(5.45±0.66)mmol/L,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提示空腹血糖水平和Gensini评分显著正相关(r=0.180,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空腹血糖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45,95%CI:1.046~1.997,P=0.026)。结论在非糖尿病患者中,空腹血糖水平和冠脉病变程度显著正相关,空腹血糖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心踝血管指数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497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行心踝血管指数测量、病史采集及常规化验检查.根据病变累及冠状动脉支数分为冠状动脉正常组(178例)、单支病变组(102例)、双支病变组(104例)和三支病变组(113例).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用病变的血管支数及Gensini积分表示.比较各组患者冠心病危险因素以及心踝血管指数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危险因素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结果 冠心病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吸烟率等显著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P<0.05).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心踝血管指数均显著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P<0.05).冠状动脉造影Gensini积分与心踝血管指数成正相关(r=0.763,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以及心踝血管指数升高与冠心病的发生显著相关(P<0.05).结论 与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吸烟一样,心踝血管指数增高也是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心踝血管指数是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影响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因胸痛在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住院治疗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51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冠心病组(n=304)和非冠心病组(n=212)。采用Gensini评分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分级,将冠心病组患者分为低分组(n=156)、中分组(n=86)和高分组(n=62)。比较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患者、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并分析影响冠心病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危险因素。结果冠心病组患者在男性患者比例、吸烟史、合并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空腹血糖浓度、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浓度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和载脂蛋白A浓度明显低于非冠心病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高血压、空腹血糖浓度增高、LDL-C浓度增高属于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载脂蛋白A属于冠心病的保护因素。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组患者年龄、空腹血糖浓度、LDL-C和HDL-C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空腹血糖浓度、LDL-C浓度增高属于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属于冠状动脉病变的保护因素。结论在高原地区,伴随年龄的增大、空腹血糖浓度增高和LDL-C浓度增高是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的危险因素,而HDL-C是高海拔地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影响初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进展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电力医院心内科行冠脉造影检查(CAG)的患者122例,所有患者初次行CAG检查时被确诊为冠心病,在此期间完成第2次CAG检查。根据两次CAG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冠脉病变进展组和无进展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时的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血脂水平和冠脉病变的特点,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冠脉病变进展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两次冠脉造影检查平均间隔时间为(33.4±19.5)个月。第2次冠脉造影检查时71例(58.2%)患者有冠脉病变进展,51例(41.8%)患者无冠脉病变进展。与无进展组患者相比,进展组患者基线吸烟者比例更高(59.2%vs.39.2%,P=0.03),基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较低(0.97±0.25 mmoL/L vs.1.18±0.25 mmoL/L,P=0.029),基线冠脉造影三支病变者更多(38.0%vs.15.7%,P=0.007),更多患者基线冠脉造影检查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88.7%vs.70.6%,P=0.011)。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HDL-C水平(OR=0.167,95%CI:0.033~0.854,P=0.032),基线冠脉造影检查时接受PCI治疗(OR=3.281,95%CI:1.268~8.491,P=0.014),基线时冠脉三支病变(OR=4.289,95%CI:1.447~12.712,P=0.009)和两次冠脉造影检查间隔时间(OR=1.029,95%CI:1.007~1.052,P=0.01)是冠脉病变进展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基线HDL-C水平、基线冠脉造影时接受PCI治疗、三支病变和两次冠脉造影检查间隔时间是冠心病进展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