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
目的探讨雷那度胺和地塞米松低剂量连续疗法用于老年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94例老年M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沙利度胺+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地塞米松化疗方案,观察组采用雷那度胺+地塞米松化疗方案,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MM血清标志物、随访期间总生存率(OS)、无进展生存率(PFS)及毒副反应。结果两组客观缓解率及疾病控制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M蛋白、骨髓瘤细胞及2-MG值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OS及PFS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发生周围神经炎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雷那度胺和地塞米松低剂量连续疗法治疗老年MM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血清标志物含量,改善患者远期生存情况,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刘传才  陈文习 《医学综述》2014,20(17):3226-3227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马法兰+泼尼松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08年10月至2013年1月在鄂州市中心医院血液科住院治疗的MM患者5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7例,采用马法兰+泼尼松化疗方案予以治疗;观察组2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沙利度胺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M蛋白、骨髓瘤细胞、β2微球蛋白(β2-GM)和血红蛋白等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地显著高于对照组(78.6%vs 59.3%)(P<0.05);两组治疗后M蛋白、MM细胞和β2-GM等指标显著地下降,而血红蛋白明显上升,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马法兰+泼尼松化疗方案治疗MM疗效显著,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髄瘤(MM)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MM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沙利度胺联合化疗(MP、VAD、VMCP方案);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化疗。28d为1个疗程,化疗6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89.3%,高于对照组6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明显,为80.0%,高于对照组的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相关性死亡病例。结论: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确切,患者耐受性良好,但应注意控制胃肠道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和沙利度胺(VTD)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08年4月至2012年2月于本院接受VTD方案治疗的58例MM患者临床资料,并以同期30例传统长春新碱+蒽环类+地塞米松+沙利度胺(VADT)方案化疗的MM患者作为对照,分析病情转归及不良反应.患者均完成2个及以上疗程治疗.结果 随访6个月至2年的MM患者:①VTD用于初治和复发和(或)难治MM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VADT组(63.8%vs 40.0%,P<0.05).VTD方案中初治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复发和(或)难治患者(77.8% vs 40.9%,P<0.05);VTD组治疗初治MM的有效率也明显高于VADT组(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TD治疗复发和(或)难治MM的有效率与VADT组(60.0%)无差异(P>0.05).VTD组内轻链型、非轻链型MM患者疗效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②VTD治疗不良反应主要有消化道症状、感染、周围神经病变及血小板减少.结论 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和沙利度胺治疗MM缓解率高,副作用少且一般较轻微,可首选用于治疗初治及复发和(或)难治MM患者.  相似文献   

5.
涂刚   《中国医学工程》2013,(3):37-37,39
目的对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40例多发性脊髓瘤(M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患者,在VAD化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沙利度胺;对照组20例患者,只采用单独的VAD方案进行化疗,两组患者均经过3个周期的化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结果两组患者经过3个疗程化疗后,观察组20例患者,15例显效,2例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20例患者,10例显效,5例有效,5例无效,总有效率7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种治疗方法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在治疗期间,观察组有3例患者出现皮疹、感染和水肿等不良反应;对照组有6例患者出现便秘、乏力、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上,对照组高于观察组,两种治疗方法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祝彪  王春森  张晋林 《四川医学》2007,28(8):845-846
目的探讨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35例初治MM患者,1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2个疗程标准VAD方案治疗;17例治疗组患者予小剂量沙利度胺(100mg/d起,每周增加50~200mg/d),同时联合地塞米松40mg/d(d1~4,9~12,17~20)1个月1疗程,至少3个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作为初治50岁以上MM患者的首选方案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临床疗效及相关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0.01-2016.01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确诊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24)与对照组(n=26),实验组采用沙利度胺加VAD方案化疗(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对照组单纯用VAD标准方案,4个疗程后对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并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79.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1.5%(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浆细胞,M蛋白,β2微球蛋白,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都降低,实验组疗效更明显(0.05),实验组血红蛋白上升相对于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应用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具有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给药方便、疗效明显的优点,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及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运用BTD(硼替佐米、沙利度胺和地塞米松)或BVADT(硼替佐米+VAD+沙利度胺)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确诊的多发性骨髓瘤初治患者4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人。对照组患者采用BTD方案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应用BVADT方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CR+PR)为80.0%,明显高于对照组60.0%,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硼替佐米和沙利度胺联合VAD(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化疗方案、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运用硼替佐米、沙利度胺、地塞米松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能控制,此方法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以硼替佐米为基础联合治疗(硼替佐米+地塞米松+沙利度胺,BTD)对比VAD(长春地辛+多柔比星+地塞米松)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7年6月MM患者32例,接受BTD治疗者12例,接受VAD治疗者20例,对比两组患者总有效率、肾功能状况、不良反应以及生存时间。结果:治疗后,BTD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VAD治疗组总有效率(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TD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VAD治疗组(P<0.05);BTD治疗组患者生存时间为(15.52±1.76)个月,明显长于VAD治疗组(5.36±2.43)个月(P<0.05)。结论:硼替佐米为基础联合地塞米松以及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好、不良反应少,且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剂量沙利度胺联合常规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53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观察组27例,对照组使用传统化疗方法 ,即VAD化疗方案。观察组使用低剂量沙利度胺联合常规化疗方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总生存期(OS)、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FS、OS长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沙利度胺联合常规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显著,可有效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期,安全性高,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王羽   《中国医学工程》2013,(6):167-167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我院于2010年3月份-2011年2月份收治的4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21例。对照组患者治疗采取2个疗程标准VAD方案治疗;对照组患者治疗采取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观察组之间的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之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具有明显的差异,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较好,且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少,能够提高患者日后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复方中药(独活寄生汤合复原活血汤加减)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地塞米松(VCD)联合沙利度胺(VCD+T)或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VAD)联合沙利度胺(VAD+T)化疗方案治疗,...  相似文献   

13.
张莳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1):2044-2045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阿霉素、地塞米松、沙利度胺(BADT)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收治的76例MM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组,两组各38例。对照组接受硼替佐米、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接受BADT方案治疗。对比两组疾病总缓解率、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骨髓浆细胞比例、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疾病总缓解率(78.95%)高于对照组(5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VEGF水平、骨髓浆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2.11%)与对照组(26.32%)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ADT方案可提高MM治疗效果,降低患者血清VEGF水平及骨髓浆细胞比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沙利度胺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2例初治MM患者采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沙利度胺方案化疗,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12例初治MM患者总有效率为83.3%,其中非常好的部分缓解4例(33.3%),部分缓解6例(50%).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症状、乏力、感染、血小板减少、周围神经病变等,通过对症治疗或停药后均可恢复.结论 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沙利度胺对初治MM患者是一种疗效确切、可以耐受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观察单用沙利度胺或联用VAD方案化疗对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4月-2013年3月收治入院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4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实施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地塞米松、阿霉素与长春新碱)化疗,对照组单独使用沙利度胺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沙利度胺与VAD方案化疗联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能够有效提高其骨髓MVD与血清VEGF水平,相比单用沙利度胺治疗具有更为理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联合沙利度胺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三氧化二砷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三氧化二砷联合沙利度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3.1%,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6.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能耐受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氧化二砷联合沙利度胺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低剂量沙利度胺联合常规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内科诊治的45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应用常规VAD方案化疗治疗的MM患者22例(常规组),接受低剂量沙利度胺联合常规VAD方案化疗治疗的MM患者23例(联合化疗组),28 d为一个疗程,至少连续治疗四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化疗组患者4个疗程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2.61%,明显高于常规组的5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脱发及骨髓抑制,均未出现IV度化疗不良反应,未出现治疗相关死亡.联合化疗组患者中11例出现嗜睡症状,7例出现便秘,13例出现周围神经毒性,给予缓泻剂润肠通便、维生素B12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后症状均好转.结论 低剂量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有效率显著提高,不良反应较轻,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8):623-626
目的:本研究主要对比硼替佐米和长春新碱联合地塞米松、沙利度胺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免疫功能、机体炎症反应、肾功能、骨髓瘤细胞及M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根据化疗使用的药物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长春新碱联合地塞米松与沙利度胺治疗,观察组给予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与沙利度胺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免疫细胞(CD3~+、CD4~+、CD4~+/CD8~+、Treg)、炎症因子(CRP、TNF-α)、肾功能(SCr、BUN)、骨髓瘤细胞及M蛋白等生化指标。结果:观察组化疗后CD3~+、CD4~+、CD4~+/CD8~+、Treg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炎症因子CRP、TNF-α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髓瘤细胞、M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肾功能SCr、BUN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和沙利度胺化疗方案可有效降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炎症反应、M蛋白及骨髓瘤细胞,改善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及肾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硼替佐米+地塞米松+沙利度胺(BDT)方案与长春地辛+表柔比星+地塞米松+沙利度胺(VADT)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效果。方法 MM病人67例,应用BDT方案治疗30例,VADT方案治疗37例,均治疗4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β2-微球蛋白、免疫球蛋白、骨髓瘤细胞的变化,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BDT组及VADT组化疗后β2-微球蛋白、免疫球蛋白、骨髓瘤细胞均低于化疗前,差异有显著性(t=2.837~7.562,P<0.05)。BDT组完全缓解(CR)占13.0%,接近完全缓解(nCR)占20.0%,部分缓解(PR)占53.0%,微小反应(MR)占6.7%,总有效率93.3%;VADT组CR占3.0%,nCR占10.8%,PR占40.5%,MR占16.2%,总有效率70.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Hc=51.67,P<0.05)。结论 BDT方案治疗MM效果优于VADT方案,且起效快,可改善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沙利度胺与NP方案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焱  杨敬敬 《疑难病杂志》2011,10(6):435-437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联合NP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前后外周血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及不良反应。方法将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Ⅲ_B、Ⅳ期NSCLC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组采用NP方案+沙利度胺治疗(长春瑞滨25 mg/m~2静脉滴注,第1、8天;顺铂8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沙利度胺200 mg口服,第1天起连续给药);对照组采用NP方案化疗(剂量、方法与治疗组相同)。治疗2个周期后观察临床疗效,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VEGF水平。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53.3%和3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治疗有效的患者,血清VEGF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治疗有效的患者,血清VEGF较治疗前下降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与NP方案联合应用有提高晚期NSCLC患者近期疗效的趋势,并降低血清VEGF水平,且不增加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