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膜受体至少有3类:①构成离子通道的受体;这类受体能开放或关闭离子通道,主要见于突触后膜和肌膜上;②酶蛋白受体;此类受体具有酪氨酸蛋白酶的活性;③G蛋白偶联受体:与G蛋白偶联的受体是一类传导信息的膜受体,这类受体与细胞外信息分子结合后,并不直接与细胞膜内侧的效应酶(器)作用,而是通过与之偶联的起信号转导作用的鸟苷酸结合蛋白(G蛋白)调节效应酶(器)的活性,进一步通过第二信使(胞内信使)引起细胞的各种生物效应,包括生长分裂、代谢、游走、吞噬、分泌、收缩和电活动等.本文综合近年来的研  相似文献   

2.
张伍 《疑难病杂志》2021,(2):212-216
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2(GRK2)是一种多功能蛋白,可通过调节G蛋白偶联受体(GPCR)信号转导,以及通过磷酸化或直接与大量的非蛋白相互作用来充当信号转导枢纽.GRK2可影响细胞增殖生存的级联调节网络,调控细胞代谢网络的关键途径,肿瘤细胞内的血管生成和炎性反应也与其有关.此外,GRK2还可与多种非GPCR及非受体底物(包...  相似文献   

3.
最新研究发现的几种质子感知受体包括:卵巢癌G蛋白偶联受体1(OGR1)、T细胞死亡偶联基因8(TDAG8)、G蛋白偶联受体4(GPR4)、G蛋白偶联受体G2A,这四种受体又被称为OGR1亚家族受体。这类受体在人体的正常组织中广泛存在,也被发现存在于肿瘤组织细胞中,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炎症反应、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病理生理过程有一定的关联,对机体的功能调节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通路中各主要因素和癌症发生、发展、转移之间的关系,为临床癌症治疗靶标的确定提供启发。方法通过国内外诸多相关文献的调研,总结G蛋白偶联受体通路与癌症的关系,展望其在临床癌症治疗中的应用。结果经过大量的文献调研和展望,发现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通路中G蛋白偶联受体(GPCRs)、G蛋白、受体酪氨酸激酶(RTK)、G蛋白信号途径调节蛋白(RGS)的突变、异常表达和失调都和癌症密切相关。结论很多的证据表明了G蛋白信号异常与癌症发生和发展之间有着密切关联,今后可以加大对此类靶点临床药物的设计。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研究表明,单个细胞中与同一G蛋白偶联的不同受体,可引发不同的生物化学或细胞应答.传统的关于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转导途径是一维的观点,难以解释上面的现象.本文认为,在人们的思维模式里必须加入二维因素质膜中受体和效应分子的定位及移动.受体的定位促进了它与某一特定信号转导途径偶联,受体的移位是细胞信号转导路径多样化的重要手段.小窝作为质膜上重要的微区似乎是质膜中介导区室化的关键区域.  相似文献   

6.
雌激素通过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α,ERα)和雌激素受体-β(estrogen receptor β,ERβ)起作用.此后又发现了一种新的G蛋白偶联的雌激素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30/G protein-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1,GPR30/GPER-1).因此,雌激素的信号转导依赖于这3种受体作用的平衡,通过基因组途径或非基因组途径调控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影响人类的生理、生殖和行为.  相似文献   

7.
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2活性和表达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GPCRs)是一类重要的细胞表面受体,广泛存在于从真菌到哺乳动物几乎所有的有机体中,能通过传导细胞外信号参与调节许多生物学效应的蛋白质超家族。在激动剂持续存在的情况下,GPCRs介导的细胞内效应往往降低,产生失敏(减敏)状态。在触发迅速失敏的过程中,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Kinases,GRKs)起关键作用。体外实验显示GRK2能磷酸化并调节多种GPCRs。探讨这些调控机制是理解不同生理、病理状态下GRK2如何参与GPCRs信号传导的重要理论基础。下面对GRK2的表达、亚细胞定位及调控机制进行简要综述,初步探讨它的病理生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s)是一大类通过G蛋白介导其生物学效应的膜受体的总称,它们广泛分布于机体的各个部位,具有广泛的生理作用和病理意义.APJ受体(APJr)是一个较早发现的孤儿G蛋白偶联受体之一,由加拿大学者O′Dowd等在1993年发现.一种新的活性肽Apelin,作为APJr的内源性配体,于1998年由日本学者Talomoto利用"反向药理学"方法首次在牛胃的分泌物中提取出来.目前对Apelin的研究日渐火热,已经证实Apelin-APJ系统在体内分布广泛,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现将其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是一种非典型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属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相关激酶蛋白家族,参与体内多条信号通路,影响转录及蛋白质合成,在细胞的增殖、生长、分化过程中起着中心调控作用.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是肠道L细胞分泌的一种具有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功能的肠促胰岛素,与其受体相结合可激活相应偶联的信号传导通路,产生促进胰岛β细胞增殖与分化、改善心肌功能、营养及保护神经等生理学效应,且部分效应可由mTOR介导.GLP-1通过与细胞膜表面的GLP-1受体(GLP-1R)结合发挥作用.GLP-1R是由463个氨基酸组成的7次跨膜螺旋G蛋白偶联受体,其氨基端胞外段在GLP-1与GLP-1R的结合中发挥重要作用,而第三段胞内环中的结构域则与G蛋白有效偶联.  相似文献   

10.
杜辉  白波  陈京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2011,32(10):1140-1144
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GPCR)是一个重要的细胞膜受体超家族。β-arrestin 1和β-ar-restin 2是广泛存在于细胞内的调配器和支架蛋白,它们在G蛋白偶联受体的细胞内信号转导、脱敏、内化、复敏以及G蛋白非依赖的信号转导中发挥重要作用。生物发光共振能量转移(BRET)技术能够实时监测活细胞内GPCRs和β-arrestins的相互作用,可进一步阐明β-arrestin调节GPCRs的作用机制,有助于开发新一代影响GPCRs功能活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正>趋化因子又称趋化性细胞因子,是一类能趋化白细胞定向移动的小分子分泌蛋白。其受体是GTP-蛋白偶联的跨膜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s)。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 derived factor-1,SDF-1)归属于A类趋化因子,也叫趋化因子配体12(CXC chemokine ligand-12,CXCL12),是一种小分子量(8~10Kd)细胞因  相似文献   

12.
信号转导是细胞生存的一个基本的生物学过程,这个过程中细胞膜上最多的一类蛋白质——G蛋白偶联受体起了很重要的介导作用。钙敏感受体(Ca SR)作为G蛋白偶联受体中的一员,于1993年首先在牛甲状旁腺中克隆出,并且已经在许多组织器官中进行了研究。Ca SR表达量的改变与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联。在过去的20余年中,Ca SR作为许多疾病的治疗靶点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β-arrestin是一类在提纯β肾上腺素受体激酶(βARK)的过程中发现的一种重要的支架蛋白和信号调控蛋白,在G 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coupled receptor,GPCR)信号转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近研究发现,β-arrestin是一种肿瘤抑制因子,为内源性核因子-κB (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的调控蛋白.本文主要探讨β-arrestin和NF-κB之间相互调控的作用和相关分子机制以及它们对细胞生长、凋亡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4.
G蛋白信号调节(RGS)蛋白是新近发现的能调节G蛋白功能的蛋白家族.RGS能通过加速鸟苷三磷酸(GTP)水解抑制G蛋白信号,即其GTP酶活化蛋白(GAP)功能.此外,RGS还能通过其RGS区域和非RGS区域产生非GAP功能.此类蛋白的组织分布特异,受到信号传递物质的调节并能在活细胞产生特定功能,也因此而成为新的药理和治疗靶点.以RGS蛋白为靶点的药物分为5类增强内源性激动剂功能的药物;阻断外源性G蛋白偶联受体(GPCR)激动剂脱敏的药物;增强外源性激动剂功能的药物;RGS蛋白效应器信号抑制剂;RGS激动剂.  相似文献   

15.
基于新靶点的抗糖尿病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研究者对糖尿病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治疗糖尿病的新靶点不断被发现和报道,多种抗糖尿病新药(如利格列汀、艾塞那肽、达格列净等)陆续上市,有多个针对不同靶点的新药处于临床后期研究阶段,这些进展将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手段。G蛋白偶联受体119(GPR119)、G蛋白偶联受体40(GPR40)、G蛋白偶联受体120(GPR120)、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Apelin受体以及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是几类在当前和未来具有研究价值和开发潜力的抗糖尿病药物新靶点。本文总结了这些靶点的作用途径,并对基于这些新靶点的药物及其研发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三磷酸鸟苷酸结合蛋白 (GTP -bindingpro tein ,G)偶联型受体是与信号转导有关的主要的胞膜受体 ,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Ⅱ等血管活性物质受体多属该类。G蛋白位于细胞膜内侧 ,与胞膜外侧的受体及胞内的效应蛋白相偶联 ,在信号传递过程中起中介、转换作用。当激素与受体结合后 ,G蛋白将胞外信号转导至胞内的信号蛋白 ,信号蛋白通过调节腺苷酸环化酶 (AC)活性、参与受体介导的三磷酸肌醇 (IP3)的水解 ,以及调控Ca2 +、K+通道 ,使胞内第二信使CAMP、IP3、Ca2 +、K+等浓度发生改变 ,后者经过一系列传递、逐级放大 ,激活多种蛋白水解酶 ,…  相似文献   

17.
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GPCR)是位于细胞膜上的一种7次跨膜受体,其主要作用是参与生物体内多种重要生理过程。其中,G蛋白偶联苦味受体(bitter taste receptors,TAS2R)因其能感受苦味而得名。TAS2R可以被苦味化合物激活,在味觉系统之外表达并且具有特定的生理功能。本文将就TAS2R激动剂及抑制剂及TAS2R的生理学功能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8.
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coupled receptor, GPCR)作为最大的细胞膜受体超家族,在调节心脏的收缩功能中扮演重要的角色。GPCR功能的紊乱也与心脏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除了肾上腺素能受体等经典的调节心脏功能的GPCR外,最新研究发现G蛋白偶联的苦味受体(bitter taste receptor, TAS2R)对调节心肌收缩也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对GPCR信号转导机制及参与调节心肌收缩功能的GPCR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9.
G蛋白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鸟苷酸结合调节蛋白,即G蛋白,是细胞内一类重要的信号传导蛋白.哺乳动物体内绝大多数受体通过与G蛋白偶联而将信号传导到细胞内.  相似文献   

20.
小G蛋白Rho蛋白家族具有GTP酶活性,在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中起重要的分子开关作用,在所有的真核细胞中发挥重要的生理功能,其作用受到Rho蛋白调节因子GEF、GAP、GDI等的调节.目前研究表明RhoGDI2在β2 肾上腺素能受体(β2AR)减敏的哮喘小鼠存在高表达,而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2(GRK2)在β2AR胞内信号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