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行肝癌联合脾脏切除术与单纯肝癌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55例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中,25例行肝癌联合脾切除,30例行单纯肝癌切除,对两种术式术后并发症、肝功能及血常规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单纯肝癌切除组与肝癌联合脾脏切除组术后感染、消化道出血、腹水、黄疸的发生率分别为10%和0%、6.67%和4%、20%和16%、20%和20%。两种术式的患者术后肝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肝癌联合脾脏切除组能明显改善术后血常规。结论:应严格掌握肝癌联合脾脏切除的手术指征,同时应加强围手术期管理。肝癌联合脾切除术治疗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介入治疗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的治疗方法,评估其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例严重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和脾动脉栓塞术,对照组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观察术后2、12、18、24 d,2组患者的白细胞、血小板及胆汁酸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各时间点上,观察组患者白细胞、血小板及胆汁酸较治疗前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白细胞、血小板及胆汁酸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和脾动脉栓塞术双介入治疗法能有效治疗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骆佳  凌云志  郝风华 《广东医学》2005,26(3):384-385
目的 评价经肝动脉栓塞化疗同时结合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临床价值。方法  32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采用肝动脉内灌注化疗栓塞 ,同时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 (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决定脾脏栓塞的范围 ,脾脏栓塞最大范围不超过 70 % )。结果  32例患者共进行 5 0例次栓塞 ,其中 4 8例次出现发热 ,持续 3~ 5d ,4 6例次术后上腹部不同程度疼痛 ,4例次出现胸腔反应性积液 ;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 ;术后 2 4h外周白细胞、血小板均回升 ;术后 1个月临床症状改善 ,肿瘤体积有不同程度缩小。结论 经肝动脉栓塞化疗结合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方法 ,它能提高患者外周血细胞计数及免疫功能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与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SE)联合治疗对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的血象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原发性肝癌合并脾亢32例,采用经皮穿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治疗前后测定血细胞数量。结果:双介入术后24h、1周、4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均较栓塞前明显升高(P<0.01),术前与术后比较患者的TBIL、ALT及Child-Pugh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介入治疗是治疗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脾功能亢进患者手术方式及病例选择对手术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对2005-05~2011—11我院收治的60例肝癌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脾功能亢进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组30例应用食管横断法门奇静脉断流术联合肝脾切除术,对照组30例单纯行肝癌切除术。比较两组肝功能分级、肝硬化程度、术前与术后血常规及肝功能变化、术后并发症等指标,判断手术安全性及病例选择对手术效果的影响。结果60例患者随访5个月~5年,平均(12.3±2)个月,观察组治愈20例,总有效率为96.7%,复发率为16.7%;对照组治愈15例,总有效率为80%,复发率为3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术后血小板、白细胞变化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术后血小板、白细胞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5年无瘤生存分别为10例(33.3%)和5例(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脾功能亢进患者同期行食管横断法门奇静脉断流术联合肝脾切除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SE联合TACE在伴有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组34例采用PSE联合TACE治疗的方法,对照组32例仅用TACE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外周血WBC、RBC、PLT计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1、2、4周治疗组WBC、PLT计数比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而RBC术前术后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术后无明显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 TACE联合PSE术临床应用于合并明显脾功能亢进的肝癌病例,可以明显提高外周白细胞和/或血小板数量,为治疗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7.
袁效杰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5):1863-1864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肝硬化合并脾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2011年间收治的62例肝硬化合并脾亢进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介入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62例患者术后40d彩色B超检查提示脾栓塞区域内无血流通过,手术均告成功。术后14d、30d、60d患者的RBC、WBC及PLT均较治疗前有所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例患者出现腹痛,1例患者出现肺部炎症,并发症发生率为4.8%。结论:介入脾动脉栓塞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在治疗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方面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操作简便等优点,同时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脾功能亢进和门静脉高压。因此,PSE是一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的非手术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行肝癌切除联合脾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报告2009年1月至2014年10月18例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采用肝脏肿瘤切除同期行脾切除和(或)断流手术治疗的效果、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72.2%(13/18),围手术期死亡率为11.1%(2/18)。14例获得长期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3个月,5例肿瘤复发,2例死亡。结论:联合肝脾切除和(或)断流手术,手术风险较大,应结合术前检查和术中探查情况,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选择性地应用于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患者。  相似文献   

9.
TACE联合PSE治疗伴有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原发性肝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TACE联合PSE在伴有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性治疗上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8例原发性肝癌伴脾功能亢进的患者均采用TACE和PSE治疗。介入治疗后分别定期复查患者的外周血常规,通过肝脏CT上碘油的沉积范围来评价TACE及PSE术后的疗效。结果所有肿瘤的体积均变小。所有患者的AFP值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40例患者(69%)的AFP降到100μg/L之内。所有患者在CT上可见脾脏内大小不等的低密度梗死区,范围为40%-80%。本组病例术后无明显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TACE联合PSE在伴有脾功亢进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治疗上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丙型肝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在脾切除术或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采用普通干扰素α-2а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的疗效。方法将80例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而未做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分别行脾切除术或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术后2个月后给予普通干扰素α-2а300万U皮下注射,隔日每次。联合利巴韦林,900~1200 mg每天治疗。疗程48周。治疗期间,前3个月每周随访,之后每4周随访1次,至疗程结束后继续观察24周。随访期间观察肝功能、血常规、肾功能、HCV-RNA及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采用脾切除或脾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缓解后,给予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脾切除患者为65%,部分脾栓塞术者为30%。脾栓塞术者仍有患者发生全血细胞减少而影响疗效。结论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在脾切除或脾栓塞术后抗病毒治疗,宜选择脾切除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21例该类患者的双介入疗法观察治疗效果,评价该技术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1例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患者,所有病例均经B超、CT、MR、DSA及血常规、AFP、生化指标等诊断,部分肝癌病例有病理诊断.介入手术先对脾亢进行部分性脾实质栓塞术(PSE),再对肝癌病灶进行化疗栓塞治疗.结果:对该类患者同时采用两种手术,栓塞后综合症的出现率高于单用一种方法,但均可逆转,外周血象较术前明显升高,避免出血及感染的危险.结论:肝、脾联合栓塞的双介入治疗对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患者,可以使外周血象提升,不影响肝癌的治疗,同时避免肝癌介入治疗后加重血象降低,出现出血及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Ⅰ期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均行肝癌切除,同时联合脾脏切除,其中6例行肝癌联合脾脏切除的同时,增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2例行肝癌联合脾脏切除的同时,增加贲门周围曲张血管缝扎术。所有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出院前复查白细胞、血小板均恢复正常,无肝功能衰竭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行肝癌联合脾脏Ⅰ期手术切除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部分脾栓塞(PSE)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9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行部分脾栓塞术。观察术前、术后血常规及影像学变化。结果:39例脾功能亢进患者术后血红蛋白量、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均值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影像学显示栓塞满意。结论:部分脾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是一种疗效满意、微创、易被医患双方接受、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肝脾联合切除术治疗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远期疗效。方法 对1 0 2例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5 7例行肝脾联合切除术 (A组 ) ,4 5例行单纯肝切除术 (B组 )。结果 A、B两组术中出血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但术后血小板、白细胞的回升及与肝硬化预后相关的指标谷氨酰转肽酶 (GGT)数值的改善 ,A组明显好于B组 (P <0 0 5 )。两组 1、3、5年复发率分别为 2 7 1 %、4 8 6 %、6 9 3%及4 1 2 %、5 0 0 %、77 9% ;生存率分别为 92 6 %、5 9 1 %、4 1 8%及 80 3%、4 3 9%、2 9 1 % ,两组虽然没有统计学差异 ,但A组的生存情况均好于B组 ,而且A组复发患者的平均带瘤生存期 (1 2 9个月 )亦明显长于B组 (6 3个月 ,P <0 0 1 )。结论 肝脾联合切除术治疗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不但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且长期随访的结果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部分脾栓塞术在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聚乙烯醇(PVA)颗粒及碘化油对29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实行部分脾栓塞术及肝动脉化疗栓塞术,随访术后疗效、患者血象变化及对患者的影响.结果 29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均成功实施了部分脾脏栓塞术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消除了脾亢症状,白细胞和血小板术后24 h即有明显提高(P<0.05),延长了生存时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6~21个月,脾功能亢进症状未见复发.结论部分性脾栓塞术简便、微创、安全,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疗效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部分性脾动脉栓塞(PAS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7例患者,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选择右侧股动脉穿刺插管分别超选择至肝、脾动脉后进行TACE及PASE,治疗前后进行外周血测定、肝功能等输血前系列测定及B超、CT检查.结果:27例患者治疗后24 h、1周、2周、4周、6周白细胞及血小板较前均有明显升高,平均2周后达正常水平,肝功能指标逐渐恢复,脾功能亢进逐渐缓解,1月后复查CT,脾脏、肝癌病灶均有不同程度缩小,临床症状得以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TACE联合PAS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是一种安全、有效及微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探讨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时肝癌切除联合脾切除的意义。将204例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分为肝癌切除 脾切除组(切脾组,n=94)和单纯肝癌切除组(不切脾组,n=110),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白细胞、血小板、血清总胆红素、免疫功能的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和术后5年生存情况。结果显示:①两组患者术前CD4、CD8、CD4/CD8、IL2、IFNγ、IL10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术后2个月,切脾组CD4和CD4/CD8分别为(40.8±4.1)%和(1.8±0.2),高于不切脾组的CD4(33.8±3.6)%和CD4/CD8(1.1±0.3),而切脾组CD8(25.8±3.8)%低于不切脾组CD8(3…  相似文献   

18.
沈强  钱国军  王能  吴胜沛 《当代医学》2009,15(11):178-179
目的评估经皮微创消融联合脾切除术序贯治疗合并重度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的小肝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从2006年6月~2008年6月,我科收治的11例小肝癌合并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我们先行脾切除术,术后恢复11天~4月后行PRFA或PMCT术治疗,术后随访肝功能、血常规、CT或MRI、AFP等。结果除1例脾切除术后出现胰漏,继发感染,给予抗生素冲洗、置管引流后恢复,于4月后行PMCT术,所有患者行微创消融无严重并发症,术后3~5天出院。结论对于重度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脾功能亢进的小肝癌病人,先行脾切除和(或)门奇静脉断流术,血小板及PT等指标改善后行经皮肝穿刺微创治疗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徐明洲 《中国现代医生》2014,(3):152-153,157
目的研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5月38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对比分析患者术后3个月血常规、PT等生化指标和脾脏大小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部分性脾动脉栓塞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3个月后,患者血常规(RBC、WBC、PLT)显著上升,ALT、AST、PT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脏体积均有不同程度缩小,临床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无一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部分性脾动脉栓塞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优势突出,疗效确切、满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脾双介入治疗肝癌合并脾亢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该院36例肝癌合并脾亢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以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部分脾栓塞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介入疗效及治疗前后血细胞变化,统计并发症.结果:患者手术成功率100%,术后脾脏不同程度缩小,肝癌治疗有效93.75%.术后6个月随访,患者血细胞计数恢复正常.4例栓塞综合征,1例胸腔积液,并发症发生率15.63%.结论:肝脾双介入治疗肝癌合并脾亢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