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40%~60%,其中0.1%~0.4%有致命的肺栓塞.由于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要卧床并限制患肢的活动,静脉血流淤滞和静脉内膜的损伤,易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因血栓疏松,容易脱落,可导致重要器官的栓塞,加重病情,所以有效的治疗及护理非常重要.2004年1月~2005年6月,我科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67例患者中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9例,通过非手术治疗及对患者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溶栓治疗期间的病情观察等方面对患者进行精心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普遍应用,术后出现的一些并发症,特别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及其继发的肺动脉栓塞(PTE)引起了医护人员的警惕。有资料显示,国外髋、膝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为50%~70%,病死率为0.10%~0.38%;国内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为47.1%。早期预防是防止术后发生DVT的关键。2002年2月~2007年7月,对125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进行系统的锻炼指导,同时对高危人群辅以低剂量肝素预防性应用,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膝关节置换术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探讨老年人膝关节骨关节炎置换术围手术期康复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58例(66膝)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手术前后进行心理护理及康复训练,并应用HSS评分标准评定。结果:术后经过3个月-4年随访,58例患者HSS评分由治疗前平均36分提高至86分,优良率94%。结论:老年人膝关节置换术前后进行康复护理,均能达到理想的手术效果.并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保留髌骨与行髌骨置换对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1999-03/2004-03东莞市中医院骨科收治的因骨关节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41例(55膝)。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未置换髌骨21膝,置换髌骨34膝。术后康复训练:①术后当天,抬高患肢休息。②术后第1天.做患肢股四头肌、胭绳肌等长收缩练习和距小腿关节主动活动。③术后第2天,患肢行持续被动活动,自40&;#176;起.术后2周增加至120&;#176;。直腿抬高练习训练股四头肌肌力。④术后第3天,开始主动活动范围练习。⑤术后第5天,扶助行器下地部分负重练习。⑥术后第1周,活动范围0-90&;#176;以上。⑦术后第2周,活动范围肌110&;#176;以上,增强本体感觉训练,协调性练习,步态训练,增加下蹲练习。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采用HSS膝关节评分法评定膝关节功能(优:≥85分,良17肌84分.中:60-69分,差:〈60分)。结果:纳入患者45例(55膝),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HSS膝关节评分:未置换髌骨组优9例,良9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85.7%(18/21);置换髌骨组优17例,良13例.中4例,优良率88.2%(30/34)。两组优良率无显著差别(P〉0.05)。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未置换髌骨组21膝术后3膝发生髌股关节疼痛,其中1例疼痛症状重.行髌骨置换术后疼痛缓解;置换髌骨组34膝,术后1膝发生髌股关节疼痛。未置换髌骨组术后髌骨半脱位3例,置换髌骨组5例。两组均未见假体松动断裂、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手术中选择性地行髌骨置换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亦未增加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陈明华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3):3261-3261
目的 评定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膝关节病变的疗效,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经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43例患者,评价术后的膝关节功能及疼痛改善情况,相关数据采用SPSS10.0软件包处理。结果 所有患者平均随访2年,43例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前后的膝关节功能及疼痛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lt;0.01)。结论 膝关节置换可明显改善膝关节的活动功能及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脑血管造影实施,病变分布、并发症等情况。[方法】对79例73岁以上患者行全脑及双锁骨下动脉造影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79例造影中74例(94.0%)造影经股动脉完成,缺血性脑血管病59例(74%),出血性脑血管病20例(26%)。缺血性脑血管病例中前循环动脉狭窄107处(67.3%),后循环动脉狭窄52处(32.7%);8例(13.1%)患者存在9个未破裂动脉瘤。出血性脑血管病中16例(72.6%)存在颅内动脉瘤,共发现动脉瘤19个。5例(6.0%)出现并发症,一过性神经系统并发症2例(2.4%),穿刺点血肿2例(2.4%),尿潴留1例(1.2%)。【结论】脑血管造影术作为一项诊断技术对老年脑血管病患者是较安全的,其并发症特别是永久性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廖林英  陈爱群 《全科护理》2008,6(35):3223-3224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87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住院病人分为早期干预组和随机护理组。时两种护理方式的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出现疼痛、血栓形成、感染、关节僵直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早期干预组均低于随机护理组(P〈0.05)。早期干预组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随机护理组(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老年脑梗死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孙成瑜 《临床荟萃》2009,24(9):752-754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探讨老年脑梗死与下肢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对57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与33例无脑梗死患者进行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动脉内膜回声及有无粥样硬化斑块,测量中-内膜厚度(IMT)、斑块的大小、管腔是否狭窄及狭窄程度。结果脑梗死组较对照组膝以上的动脉(股总动脉、股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增高(78.9%vs47.0%,65.8%vs45.0%,均P〈0.01);股总动脉、股浅动脉Ⅰ级狭窄发生率增高(60.5%vs33.3%,P〈0.01;47.4%vs30.3%,P〈0.05);股总动脉、股浅动脉IMT增厚(1I51±0.53)mm vs(1.27±0.53)mm,P〈0.01;(1.37±0.50)mmvs(1.20±0.45)mm,P〈0.05,粥样硬化情况更为严重。结论老年无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膝以上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率增加,脑梗死与膝以上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下肢动脉超声检查可间接反映脑动脉硬化的情况,预测脑梗死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规律,提出护理对策。方法监测2013年1—4月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100例的围术期指尖血氧饱和度( SpO2),进行曲线描记,对不同手术类型患者围术期SpO2变化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SpO2变化曲线几近一致, SpO2最低值主要集中在手术当日,术后第1~2天表现为明显的低氧血症,在第3~5天表现出平稳上升恢复的趋势;单侧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在手术当日及术后第1天SpO2检测值分别为(91.9±2.5)%和(92.9±2.0)%,均低于单侧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3.3±2.2)%、(93.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789,-2.231;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SpO2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术后1d容易发生无症状性低氧血症,尤以膝关节置换术为著,应加强护理干预,预防低氧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2001—07/2007-06昆明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骨科纳入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患者12例,骨巨细胞瘤2例,肺癌骨转移癌1例,骨肉瘤9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2组,同种异体半膝骨关节移植保肢组6例,移植骨段长度12~18cm,平均14.8cm;移植后随访1.3~5.7年,平均4.2年;疗效优良率为50%。个体化人工半膝关节假体置换保肢组6例,假体体部长度12~15cm,平均13.6cm;1例患者失访,其余5例患者置换后随访0.4~5.5年,平均3.9年;疗效优良率为80%。两组患膝关节国际保肢学会功能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半膝同种异体骨关节移植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人工半膝关节假体置换组(66.7%,20.0%,P〈0.05)。提示同种异体半膝关节移植和人工半膝关节假体置换是治疗膝关节周围恶性肿瘤的两种较为满意的保肢方法,其中个体化人工半膝关节假体置换优于同种异体半膝关节移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 HR)对股骨颈骨折患者近期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垫江县人民医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骨科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102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接受T HR术式的51例患者归入观察组,接受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RIFFO )的51例患者归入对照组,分别实施相应的手术治疗。统计并对比两组近期疗效情况,再手术率情况以及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90.20%)明显高于对照组(68.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再手术率(0.00%)明显低于对照组(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7.84%)明显低于对照组(45.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R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的近期疗效更佳,且可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PDN置换术患者常见并发症,探讨护理措施。方法对我科收治的23例采用PDN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报道及临床实验,对PDN置换术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总结护理措施。结果本组23例患者经PDN置换术及相应的护理后,无一例发生假体移位与脱出、椎间隙感染,3例术后发生腰痛,随访1年,总有效率为86.96%。治疗前Oswestry评分为(40.9±12.5)分,治疗后为(14.5±4.9)分,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意义(t=25.84,P〈0.05)。结论PDN置换术后可出现椎间隙感染、腰部疼痛、假体脱出和移位等并发症,通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预防或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颈动脉硬化或狭窄与眩晕的关系。方法 对19例眩晕患者进行颈部超声检查,测量其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颈外动脉(ECA)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动脉峰值(PSV),了解颈动脉斑块或狭窄与眩晕的关系。结果 19例眩晕患者中有颈动脉异常者16例(占842%),IMT〉1.0mm12例(占63.2%),斑块形成7例(占36,8%),不同程度狭窄者4例(占21.05%),无颈动脉异常者仅3例(占15.7%)。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或狭窄,导致脑供血不足为眩晕患者的主要病因。颈部超声检查对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或斑块形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膝关节周围恶性肿瘤患者不同保肢治疗术后康复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保肢方法治疗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术后的康复效果。方法收集1994年1月-2004年10月收治的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患者39例。按照Enneking分期:ⅠB期13例,ⅡA期3例,ⅡB期23例。39肢均行肿瘤节段截除、肢体重建手术。其中人工关节置换16例、复合骨移植16例、旋转成形7例。对不同的患者术后采用不同的康复方法、时间和强度,比较3种保肢手术后局部复发率、并发症和膝关节功能MSTS评分。结果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局部复发率为12.5%。复合骨移植术后局部复发率为12.5%,旋转成形术后无局部复发;术后平均膝关节功能MSTS评分:人工关节置换术88.0%,复合骨移植术88.7%,旋转成形术68.0%,3种术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和复合骨移植术应用于相对局限、无转移的膝关节周围恶性肿瘤,配合适当的康复训练,具有并发症少、恢复快、功能好等优点,但仍有一定的转移率和局部复发率。旋转成形术局部复发率低,但术后功能较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局部持续冷敷护理应用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共100例,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术后护理基础上增加局部持续冷敷护理,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局部肿胀情况以及出血情况等。结果术后48 h对照组患者的平均疼痛评分为(7.1±2.6)分,观察组为(4.7±1.3)分;对照组平均肿胀评分为(2.2±0.6)分,观察组为(1.1±0.4)分;对照组出血量为(608.7±49.8)ml,观察组出血量(431.6±24.1) ml;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分别为6.784,3.862,64.852;P <0.05)。术后观察组中1例行关节腔穿刺,抽出积液8 ml,对照组中7例行关节腔穿刺,抽出积液平均(13.7±1.9)ml。对照组平均满意度为(98.7±0.4)%,观察组平均满意度为(99.6±0.2)%,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76,P<0.05)。结论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给予持续冰敷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所受痛苦,减轻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模式对预防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取162例大于60岁的高龄患者,其中2008年10月--2010年9月收治的8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0年10月--2012年9月收治的80例设为干预组。对照组采用骨科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只有4例,发生率为5.0%,而对照组共有12例,发生率为14.6%,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满意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模式可以减少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有利于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工关节置换的普遍应用,其并发症的防护已倍受关注,其中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对患者机体的危害越来越得到重视。据报道,人工关节置换后DVT的总发生率为47.1%(TKA为53.8%,THA为40.0%)。我科自2003年1月至2006年5月共施行了182例膝、髋关节置换术,其中55例出现DVT,占30.2%。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术后股动脉穿刺处止血的理想方法。方法将80例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应用Anglo—seal装置闭合股动脉穿刺点止血,B纽应用Anglo—seal装置闭合股动脉穿刺点加改艮加压包扎法止血。两组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相同,比较两组止血成功率、并发症和患者的舒适度。结果①A组止血的成功率为100%,B组止血的成功率为100%,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主要并发症发生率:A组为45.0%,B组为5.0%,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③患者的舒适度:A组腰背疼痛10例(25.0%),B组为0例。A组排尿困难5例(12.5%),B组为1例(2.5%),A组患者的舒适度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Angio—seal装置闭合动脉穿刺点加改良加压包扎法止血效果好,医疗费用无明显增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程丽 《华西医学》2014,(1):124-125
目的探讨重度类风湿性膝关节炎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训练方法及效果。方法2009年3月一2012年3月,对28例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重度类风湿性膝关节炎患者,术后进行系统、个体化、循序渐进的康复护理及膝关节功能锻炼指导,强调锻炼的幅度和力度,避免膝关节提早、过度的负重行走。结果经康复训练后(术后6周),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HSS)为82~91分,膝关节屈曲度(128.02±21.04)°,明显优于术后2周(110.29±27.17)。及术前(84.64±34.45)°,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的康复训练是保证重度类风湿性膝关节炎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治疗效果的关键,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固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5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病人加强手术前后的心理护理、功能锻炼、术后出血观察、预防感染、出院康复指导等护理。结果本组25例术后切口均甲级愈合,均未发生并发症。在2周~3个月恢复下地行走或日常生活。3个月~2年的随访,优:19例(占76%),良:4例(占16%),可:2例(占8%),无1例发生关节僵硬。结论围手术期的护理,对手术顺利进行、术后的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