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鼻饲营养支持对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改善、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收集伴有进食障碍脑卒中住院病例44例,随机分为2组:早期鼻饲组及对照组。均给予鼻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其余治疗措施相同,时间为1个月。监测2组患者营养状况(指标包括血白蛋白,血红蛋白及血淋巴细胞总数)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FS)以及进食障碍的持续时间,并观察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及死亡)情况。结果早期鼻饲营养支持组患者的营养状况良好,血白蛋白,血红蛋白及血淋巴细胞总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间进食障碍的持续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NFS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早期鼻饲组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早期鼻饲营养支持有利于改善脑卒中后的营养状况,减少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王永顺 《临床医学》2009,29(3):67-68
目的探讨尽早鼻饲饮食对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感染性并发症及近期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伴吞咽困难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研究组患者于发病后48h内给予鼻饲肠内营养,对照组患者于发病10d后给予鼻饲肠内营养。观察两组患者入院21d后的血清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感染率及神经缺损程度。结果血清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卒中后吞咽困难早期鼻饲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减少感染,提高近期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早期营养支持护理干预措施对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73例脑卒中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干预后体内血浆白蛋白、血浆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总蛋白以及各项免疫指标含量变化情况,并比较各项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血浆白蛋白、血浆前白蛋白、血红蛋白以及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Ig G、Ig M和Ig 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BI指数平均分高于对照组,且NISSS评分和APACHE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1例患者出现电解质紊乱现象,1例发生肺部炎症,总并发症发生率为5.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11%(P0.05)。结论早期营养支持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使各项营养指标和免疫功能指标明显升高,并发症少,安全可靠,有利于预后,并能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于伤后36~48 h置胃管开始能全力鼻饲,对照组于受伤2 d后予肠外营养支持.待肠鸣音出现后(约5~7 d)开始渐转为肠内营养.两组在营养支持前及2 w后分别测定血生化指标: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及淋巴细胞总数(TLC)、肝功、肾功、血糖、电解质,同时观察各组在治疗中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营养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使严重颅脑损伤的患者获得较多的热能和蛋白质,增加机体抵抗力,纠正负氮平衡,促进创伤组织和神经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合理的营养支持方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全胃肠外营养支持(对照组)和肠内与肠外相结合营养支持(实验组)两组,对比营养支持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总蛋白、血清白蛋白、氮平衡、血脂等生化指标,每天观察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血清白蛋白、总蛋白、血红蛋白、氮平衡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少。结论:肠内与肠外结合的营养支持方式可以改善SAP患者的营养状况,对SAP患者治疗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早期肠内营养对高龄吞咽困难脑卒中患者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高龄吞咽困难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及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伴吞咽困难的高龄患者(年龄≥75岁)7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5例。干预组于入院后72 h内给予留置鼻饲管,实行规范的肠内营养,对照组于入院后一周给予留置鼻饲管,自备饮食进行肠内营养。观察两组21 d的实验室营养指标,包括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及临床疗效。结果入院第21天,干预组的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改善高龄吞咽困难脑卒中患者营养,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营养干预对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冉君花 《中国疗养医学》2009,18(10):871-872
目的 观察营养干预对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疗效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及家属对营养支持的接受与否,分为营养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营养组术前和术后均在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规范的经口摄食和肠内营养治疗,而对照组自行控制。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营养治疗前、术前或术后的平均血糖、胰岛素用量、血糖控制时间、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及淋巴细胞总数,并观察低血糖的发生率、伤口愈合及并发感染的情况。结果营养干预后,两组患者均可有效降低血糖(P〈0.05),降糖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但营养组胰岛素用量及术前调整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营养组血清前白蛋白和淋巴细胞总数的增高、低血糖发生率及伤口一期愈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合理的营养治疗和营养支持可有效控制血糖,改善营养状况,促进病人术后的伤口愈合,防止感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鲁艳 《妇幼护理》2023,3(17):4176-4177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重症患者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其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在 2020 年 3 月至 2022 年 9 月期间收治的 66 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3 例。 对照组采取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比两组的营养指、神经功能、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血红蛋 白、前白蛋白、白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重症患者营养状况,提高神经功能恢复效果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适合高龄卧床患者自制匀浆膳食的每次鼻饲量和鼻饲间隔时间。方法选择住院长期鼻饲自制匀浆膳食的高龄卧床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在鼻饲置管方法、鼻饲液组成、日鼻饲液总量相同的前提下,对照组按照常规鼻饲方法进行鼻饲,观察组减少鼻饲次数,增加单次鼻饲量。观察患者胃潴留、胃食道反流、误吸、腹胀、腹泻、便秘、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总数、次晨空腹微量血糖值、体质量情况。结果两组高龄卧床鼻饲患者并发症比较,观察组胃潴留和胃食道反流明显减少(P<0.05);鼻饲60 d后观察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总数和体质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次晨空腹微量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日需鼻饲时间、胃排空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龄卧床患者每次400~500 mL的鼻饲量和鼻饲间隔4~5 h有利于减少患者并发症和提高营养状况,并节省护士工作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营养支持对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以本院38例胃肠肿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3例行肠外营养支持设为PN组,15例行肠内营养支持设为EN组,观察两组术后生化营养指标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治疗7 d后EN组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N)均显著高于PN组(P〈0.05),且平均肛门排气时间显著短于PN组(P〈0.05);EN组胃肠道出血、腹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PN组(P0.05).[结论]胃肠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有效维持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临床胃肠肿瘤术后的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胃管持续泵入法对高龄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2年1-10月我科收治的56例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8例,采用胃管持续泵入鼻饲法;对照组28例,采用传统注射器注入法。比较两组患者鼻饲前及鼻饲第10天总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等指标,以及腹胀、腹泻、反流、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前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生并发症情况比较,观察组胃部反流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胃管持续泵入法能够明显改善高龄缺血性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uscopic gastrostomy,PEG)在颅脑损伤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0年7月至2012年10月,便利抽样法选择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治疗的颅脑损伤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将其分为入PEG管饲组(PEG组)和鼻胃管(nasogastric tubes,NGT)管饲组(NGT组),每组各36例。管饲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主要包括体质量指数、血清白蛋白水平、前白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非瘫痪侧肱三头肌皮褶厚度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如发生反流性食管炎、肺部感染、脱管等)、舒适度情况和再插管率。结果管饲4周后,PEG组与NGT组相比,PEG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血清白蛋白水平、前白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非瘫痪侧肱三头肌皮褶厚度等指标有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明显减少(P0.05或P0.01)。两组患者舒适度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期间NGT组患者总重复置管率达136.1%,PEG组无重复置管。结论 PEG管饲比NGT管饲能更好地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且有简单、经济、实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康复期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发生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危险因素.方法: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48例,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糖尿病和房颤病史、鼻胃管进食、构音障碍、肺炎、改良Barthel指数、脑卒中分类、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讨发生SAP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48例中发生SAP感染56例(37.8%),未发生SAP感染92例;通过多因素Logistic 回归调整年龄和性别等因素后发现,误吸、年龄≥75岁、男性、糖尿病、房颤是康复期老年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SA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0.05),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高是其保护因素(P<0.05).此外鼻胃管进食、构音障碍也是该类患者SAP发生的影响因素(P<0.01,0.05).结论;老年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发生SAP的风险值得关注,通过对这一系列危险因素的筛查和监控,可提高医院和家庭对康复期老年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重视程度,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预防急性脑卒中患者误吸的护理管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47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288例)和对照组(182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吞咽障碍筛查及相应的摄食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吞咽障碍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吞咽障碍患者中实验组经口及经胃管摄食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预防误吸护理可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张艳丽  崔颖 《中国康复》2017,32(5):397-400
目的:探讨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IOE)和间歇经口至胃管饲(IOG)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况、吞咽功能以及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将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180例随机分为IOE组、IOG组和对照组(持续经鼻至胃管饲),每组各60例,治疗后比较3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吞咽功能及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4d后,3组的营养指标、生活质量、吞咽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IOE组和IOG组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IOE组和IOG组上述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IOE组、IOG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IOE组和IOG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过程中,IOE组和IOG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IOE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IOG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改善其吞咽功能、生活质量和营养状况,并且治疗过程中误吸、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恒速滴注法在高龄卧床管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0年5月至2011年8月,方便性抽样选择在解放军总医院住院治疗的携带鼻胃管或鼻肠管行胃肠营养的老年患者60例,按入院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恒速滴注法管饲肠内营养乳剂,对照组采用常规管饲方法即分次推注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堵管、腹胀、腹泻、反流、误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堵管、反流及误吸的例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发生腹胀与腹泻的例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恒速滴注法肠内营养可有效满足高龄长期卧床患者的营养需求,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推荐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口腔癌患者术后经鼻空肠管早期实施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可行性和临床效果,为口腔癌患者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选择安全有效的肠内营养支持途径。方法将100例口腔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按照不同途径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50例采用鼻空肠管,对照组50例采用鼻胃管,比较两种不同肠内营养途径开始实施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前后体重、肌酐/身高系数、前蛋白值的变化、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肠内营养的开始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前(P〈0.01);术后体重、肌酐/身高系数、前白蛋白降低的幅度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口腔癌患者早期经鼻空肠管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是安全、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空肠置管肠内营养在重症胰腺炎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和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肠内营养支持组(空肠置管组)35例和肠外营养支持组(常规胃管组)35例。其中空肠置管组在发病48h后实施空肠置管,使用营养液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常规胃管置入,使用氨基酸、脂肪乳及葡萄糖实施肠外营养支持,根据病情需要禁食7—15d。比较两组患者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感染率。结果空肠置管组术后排便时间为(2.11±1.80)d,住院时间为(10.37±3.54)d;肠外营养支持组分别为(4.23±1.66)d,(18.14±6.22)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19,4.242;P〈0.05)。空肠置管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14%,感染率为11.43%;肠外营养支持组分别为48.57%,31.4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476,2.961;P〈O.05)。结论重症胰腺炎患者空肠营养管置入提供营养支持可缩短患者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感染率。  相似文献   

19.
自制鼻饲匀浆液在基层医院鼻饲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自制鼻饲匀浆液在基层医院鼻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8例鼻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两组均经留置胃管定时鼻饲,其中观察组采用自制匀浆液,对照组采用力衡匀营养膳。分别于鼻饲前及鼻饲后第21d监测两组患者营养状况。比较两组患者鼻饲前后营养状况、鼻饲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家属对两种营养液的接受情况。结果与鼻饲前比较,两组患者采用两种模式鼻饲21d后,其营养指标均有所提高,均P〈0.05;但两组鼻饲前后营养状况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鼻饲并发症比较,观察组腹胀腹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家属对营养液的接受情况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制鼻饲匀浆液取材方便、配方合理,胃肠道反应少、价格低廉,易受农村患者及家属欢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传统鼻饲喂养与重力鼻饲喂养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NICU)早产儿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6月新生儿科收治的胎龄<34周、体质量<2000 g、需鼻饲喂养的早产儿。根据住院号随机分为传统鼻饲喂养组(对照组)40例与重力鼻饲喂养(观察组)40例。比较两组患儿在达到全胃肠营养所需时间、住院时间、喂养耐受性及相关并发症方面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在达到全胃肠营养所需时间、住院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t分别为4.780,8.846;P<0.05),且观察组的喂养耐受性更高,发生呼吸暂停比例更低(χ2分别为3.19,9.69;P<0.05),而在腹胀、腹泻、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0.11,0.21;P>0.05)。结论重力管饲喂养增强了早产儿的喂养耐受性,达到全胃肠营养所需时间和住院时间缩短,为生长发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