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治疗深部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0月~2003年10月用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治疗58例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1~3d拔管,术后1个月内总优良率为82.8%;55例随访2~30月,总优良率为92.7%.结论:采用立体定向置管引流加尿激酶溶解血凝块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有效方法,特别适应于血肿量不大、部位较深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张建平  张兴春 《吉林医学》2005,26(12):1300-1301
目的:总结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深部脑出血的经验。方法:应用立体定向技术对41例高血压深部脑出血进行微创治疗。结果:立体定向手术均获成功,无手术并发症及死亡。术后72h血肿清除率>70%~90%,存活34例,6~12个月恢复良好率79.4%。结论:立体定向置管抽吸引流术可降低高血压深部脑出血的残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深部高血压脑出血采取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4年7月在本院接收的62例深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进行治疗,根据GOS评分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术后24~72 h拔管,术后30 d良好率为27.42%;术后2~30个月良好率为56.45%。结论:深部高血压脑出血采取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治疗,可使临床疗效进一步提高,特别对血肿量较少的患者效果更加明显,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①目的探讨CT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②方法对42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行CT立体定向手术,抽吸血肿置管引流,有残余血肿的病人注入尿激酶溶解,观察病人血肿清除、并发症及功能恢复情况。③结果以CT显示残余血肿量0~5ml为拔管标准,拔管时间为12.0~168.0h,平均68.4h.本组40例病人随访90d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少见。④结论CT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创伤小、操作简单、清除血肿彻底、手术安全、快速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前从发展趋势看,微创手术及穿刺吸除法正在逐渐替代传统的开颅清除术,并已做出了一定的成绩。我科于2000年6月至2006年6月对80例幕上中等量(30—50ml)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立体定向抽吸置管辅以尿激酶灌注引流术治疗,病情恢复快,致残率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探讨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0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开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对比观察2组患者术后血肿消除情况和身体康复状况。结果:实施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术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术后血肿消除情况和身体康复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置管血肿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采用CT引导立体定向置管血肿引流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248例的临床资料,对血肿清除、神经功能恢复及并发症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血肿置管引流3~5天,引流管拔除时血肿总清除率70%~95%;住院期间出现肺部感染39例,颅内感染1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0例,肺栓塞1例;248例患者中住院期间死亡6例,死因为再出血3例,颅内感染2例,肺栓塞1例,出院242例患者中获得随访210例,随访时间3月~1年。基本痊愈45例(21.4%),显著进步113例(53.8%),进步36例(17.1%),无变化或恶化4例(1.9%),死亡12例(5.7%)。结论:立体定向置管血肿引流是一种操作简便、创伤小、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行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手术前后的护理经验。方法:对35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行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前术后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进行顺利,总成功率100(,血肿消失33例,2例再出血,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其中1例治愈,1例并发脑疝死亡。结论:通过密切的病情观察,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保证了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行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的顺利进行,促进术后的恢复,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微创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用于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能解除血肿造成的颅内高压和出血灶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抢救病人的生命,提高生存质量。HICH的传统治疗是采取内科疗法,但对重症患疗效不佳。在探索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微创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由于简便,创伤小。正逐渐取代传统的开颅清除术。微创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包括微创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和微创脑室体外引流术。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是治疗HICH的有效手术方法。可使HICH的治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机制、时机、方法和疗效。方法立体定向治疗48例高血压脑出血,所有患者住院后6~48h在CT引导下行立体定向碎吸置管引流术。结果定向组并发症发生率、致残率、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常规手术组(P〈0.05)。结论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较常规手术治疗具有疗效好、并发症少、简单、安全等优点,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血肿腔软通道引流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行立体定向血肿腔软通道引流术的40例中等血量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将其与同期入院进行药物保守治疗的40例该病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住院时间、伤残发生率及NIHSS评分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立体定向血肿腔软通道引流术治疗中等血量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药物保守治疗,可以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立体定向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对照组采用内科保守治疗.结果 住院期间立体定向组的死亡率明显低于保守治疗组,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GC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立体定向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能显著降低脑出血患者死亡率及提高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高血压脑出血小血肿钻孔引流术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高血压脑出血小脑幕上血肿量位于15~30mL和小脑幕下血肿量﹤10mL有梗阻性脑积水表现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手术组根据CT片定位行颅骨钻孔血肿腔穿刺置管尿激酶溶解引流术,治疗后比较两组的血肿吸收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手术组总有效率高于非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小血肿患者,采用颅骨钻孔血肿腔穿刺置管尿激酶溶解引流术效果显著,神经功能恢复好;超早期及早期手术,神经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幕上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定向手术组32例,使用ASA—602s脑立体定向仪。CT辅助下选择靶点,穿刺靶点抽吸血肿后置管,每日两次血肿腔内注入尿激酶五万单位,闭管两两小时后引流。另28例未行手术作保守治疗对照组。结果立体定向手术组可明显缩短血肿吸收时间,与保守治疗组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定向组可明显缩短偏瘫及失语开始恢复的时间,与保守组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定向组较保守组可明显改善发病三个月后生活能力(P<0.05)。结论:中等量幕上高血压脑出血一定要积极行立体定向手术,以挽救患者的脑功能,减少残疾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立体定向置管血肿引流术与微创锥颅血肿碎吸术对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立体定向置管血肿引流术组(A组)和微创锥颅血肿碎吸术组(B组),每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以及血小板、凝血功能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术后再出血发生率、A组vs B组为6.67%vs 13.33%(P0.05)。与B组相比,A组患者Fbg、PLT水平较高(P0.05);与B组相比,A组患者PT、a PTT、TT、PDW、MPV水平降低(P0.05)。结论立体定向置管血肿引流术治疗脑出血时更能降低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同时不影响血小板与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立体定向下抽吸引流治疗可保守治疗的幕上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8例幕上出血量为10~40 ml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一部分在立体定向下行血肿抽吸 反复注入尿激酶持续引流,同时进行其他常规治疗;部分患者入院后根据临床观察症状、体征及生命体征变化,进行常规输液保守治疗。结果:血肿抽吸引流组在脱水剂应用时间、剂量及并发症方面均低于保守治疗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预后血肿抽吸引流组优于保守治疗组(P<0.01)。结论:小量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在立体定向下行血肿抽吸引流对降低脱水剂应用时间、剂量,降低并发症,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我院自2009年5月至2013年8月收治高血压脑出血55例行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术后辅以血肿腔注射尿激酶溶解血凝块,取得良好疗效。结合临床资料及文献,总结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治疗经验,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5例,男性36例,女性19例,年龄3884岁,平均(56±12)岁。其中41例有高血压病史,入院时血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仪引导颅骨钻孔置管吸引术和应用简易marker定位法引导颅骨钻孔置管吸引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HICH)2种术式的优缺点,为临床医师选择治疗中等量HICH的合理术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因HICH急诊入本院行颅骨钻孔置管吸引术患者43例,依照患者家属意愿,采用立体定向颅骨钻孔置管吸引术治疗20例(立体定向组),应用简易marker定位法引导颅骨钻孔置管吸引术治疗23例(简易定位组),均为中等出血量(30~70 mL)的基底节区HICH患者。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第1和3天血肿清除率、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引流管在血肿腔内的长度、术后置管精确度、术后并发症和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结果:与简易定位组比较,立体定向组患者术后置管精确度、术后第1天血肿清除率和术后6个月GOS评分明显升高(P<0.05),术后第3天血肿清除率、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再出血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中等量HICH患者,立体定向引导颅骨钻孔置管吸引术临床效果确切。及早清除颅内血肿可能更有利于改善患者HICH远期预后,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立体定向下血肿腔置管引流对老年高血压丘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老年高血压丘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将其分为传统组及立体定向组。传统组采用止血、降颅内压、神经营养等对症治疗的方法;立体定向组采用立体定向引导下丘脑血肿腔置管引流并结合支持对症治疗,通过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相关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格拉斯哥昏迷(Glasgowcomascale,GCS)评分、丘脑血肿量、修改Graeb评分标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两组在死亡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术后GCS评分(P=0.048)、并发症发生率(P=0.031)、30 d GOS评分(P=0.044)、7 d血肿后血肿量(P=0.047)的比较上立体定向组明显优于传统组。结论:立体定向下血肿腔置管引流术虽然不能降低老年丘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但是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该院7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组和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术组,每组各39例患者.结果:在接受手术3个月后,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术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组(P<0.05);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术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死亡率低于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组(P<0.05).结论:立体定向方式临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较好,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