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性腺切除对家兔骨代谢及骨量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切除家兔卵巢、睾丸后骨丢失情况。方法:选择48只家兔,20只切除卵巢,20只切除睾丸,对照组各4只家兔。手术后4,7和10周分别测定血清中钙、磷、碱性磷酸酶、肌苷、骨钙素含量和尿内羟脯氨酸,10周后处死家兔,测定胫骨骨矿含量,骨沉积速度、骨皮质宽度和类骨质宽度。结果:卵巢切除组(OVX)与睾丸切除组(ORX)比较,血清肌苷(μmoL/L)在4周时分别为82±4,66±6;7周时分别为78±4,40±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尿内羟脯氨酸和骨钙素含量OVX比ORX降低。OVX骨沉积速度、类骨质宽度大于ORX,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骨质丢失与雌激素之间有密切关系;睾丸切除后对骨质影响时间较短,7周后对骨质影响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2.
脉冲电磁场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目的:观察脉冲电磁场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代谢的影响,探讨脉冲电磁场(pulaed electromagnetic fields,PEMFs)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6月雌性Wistar大鼠40只,按体质量单纯随机抽样分为4组:脉冲电磁场治疗组(脉冲电磁场组),雌激素治疗组(雌激素组),骨质疏松模型对照组(对照组);假手术正常对照组(对照组)。每组10只,分别在去势后8周开始治疗;治疗8周后测定血钙、血磷、血清碱性磷酸酶、血清抗酒石酸磷酸酶、血清骨钙素和尿钙、尿磷、尿羟脯氨酸。结果:各组血钙、血磷(mmol/L)差异均无显著性(2.18&;#177;O.05—2.21&;#177;O.20;F=O.11,1.41,P&;gt;O.05);脉冲电磁场组、雌激素组和对照组尿钙、尿磷和尿羟脯氨酸低于骨质疏松组,有非常显著差异(F=169.25,759.33,36.24,P&;lt;O.01)。脉冲电磁场组、骨质疏松组血清骨钙素(μg/L)高于对照组和雌激素组,有非常显著差异(2.56&;#177;O.22—3.54&;#177;O.18;F=45.58,P&;lt;O.01);血清碱性磷酸酶检测结果与血清骨钙素相似,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2.47&;#177;O.30-5.21&;#177;O.09;F=156.29,P&;lt;O.01)。血清抗酒石酸磷酸酶(u/L)之间的关系是:骨质疏松组(2.45&;#177;O.09)&;gt;脉冲电磁场组(1.85&;#177;O.29)&;gt;雌激素组(1.61&;#177;O.16)&;gt;对照组(1.21&;#177;O.08),各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78.74,P&;lt;O.05-O.01)。结论:PEMFs具有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的作用,但促进骨形成的作用大于抑制骨吸收的作用,因而能够部分恢复已丢失的骨量,是颇具潜力的治疗骨质疏松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磁场治疗对实验动物体内钙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磁场对实验动物钙分布的影响,为磁场治疗骨质疏松提供有力的新证据。 方法:实验于2005-01/06在深圳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基因工程深圳市重点实验室与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军事预防医学重点实验室完成。0)40只雌性SD大鼠分为4组,每组10只,切除大鼠卵巢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假手术组仅切除卵巢附近少量脂肪;去卵巢组卵巢切除后不进行曝磁处理;去卵巢+磁场组卵巢切除后曝磁;去卵巢+钙+磁场组卵巢切除后曝磁,并给予补钙。曝磁时间共30d。②普通雌性家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磁场未处理组、2h后磁场处理组、同步磁场处理组。1个月后感应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检测大鼠骨钙含量、液体闪烁计数仪测量雌激素和骨钙素变化。并进一步明确磁场对体内摄入钙分布影响,利用钙的同族元素锶和钙在生物体内代谢过程极为相似的特点,使用放射性核素锶-85示踪技术动态观察磁场处理后锶-85在实验普通家兔血液、骨骼、尿液和粪便中的存留情况,间接推论磁场对钙在体内代谢的影响。 结果:实验大鼠和兔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磁场处理可以促进骨钙含量增加[去卵巢+钙+磁场组骨钙含量达(0.226&;#177;0.015)g/g,而去卵巢组为(0.204&;#177;0.013)g/g,F=13。14,P〈0.05]。②磁场处理不影响血清雌激素和骨钙素含量[去卵巢+钙磁场组为(5.1&;#177;2.1)ng/L,去卵巢组(4.0&;#177;1.3)ng/L,F=4.58,P〉0.051。③磁场处理减少锶-85在血、尿和粪便中的停留,促进其在骨组织中的沉积,并抑制其自骨骼向骨外的转移。 结论:磁场有促进血液中钙沉积到骨组织,抑制其从骨骼中丢失的作用,这也是磁场改善骨质疏松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骨痛宁擦剂对去势雌性大白鼠骨密度和骨钙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骨痛宁擦剂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骨密度和骨钙含量的影响,为骨痛宁擦剂在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应用方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SD雌性大鼠6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切除卵巢组,切除卵巢组又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骨痛宁组、骨友灵组、骨质增生一贴灵组及去势模型组,每组10只。通过切除大白鼠卵巢建立大鼠雌激素缺乏骨质疏松模型,分别给予骨痛宁擦剂、骨质增生一贴灵及骨友灵擦剂于大鼠大腿外用,并与正常大鼠、假手术及模型对照。检测大鼠体质量、股骨干质量、股骨骨矿物密度、骨钙含量。结果:骨痛宁组、骨质增生一贴灵组、骨友灵组及去势模型组大白鼠切除卵巢后6周较假手术组及对照组增加明显;假手术组及对照组股骨干质量高于骨质增生一贴灵组、骨友灵组及去势模型组;骨质增生一贴灵组、骨友灵组及去势模型组骨矿物密度[(分组为(0.1843&;#177;0.0013),(0.1833&;#177;0.0071)及(0.1788&;#177;0.0055)g/cm^2]低于假手术组及对照组[(分组为(0.1935&;#177;0.0133)及(0.192l&;#177;0.0080)g/cm^2],骨痛宁组[(0.1919&;#177;0.0076)g/cm^2]骨矿物密度与假手术及对照组无差异而高于骨质增生一贴灵组、骨友灵组及去势模型组;骨质增生一贴灵组、骨友灵组及去势模型组骨钙含量[(分组为(150.973&;#177;8.476),(150.748&;#177;5.094)及(152.6ll&;#177;12.352)mg]低于假手术及对照组[(分组为(165.157&;#177;9.995)与(166.633&;#177;12.300)mg],骨痛宁组[(161.843&;#177;5.391)mg]骨钙含量与假手术组及对照组无差异而高于骨质增生一贴灵组、骨友灵组及去势模型组。结论:骨痛宁能明显提高切除卵巢后雌性大白鼠股骨骨钙含量和骨密度,对雌激素降低所致的大白鼠骨质疏松有保护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鼠去卵巢后血清酶和骨元素镁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大鼠去卵巢后血中3种磷酸酶和骨元素的变化,探讨雌激素水平下降引起骨质疏松的原理。方法 60周龄雌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只,平均体质量(385&;#177;13)g,手术前取血,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和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实验组切除双侧卵巢,对照组假性切除卵巢,继续饲养6个月后,取血清测定上述3种磷酸酶活性,30只大鼠全部处死。取髂骨,测定骨的元素含量。用中子活化方法测定骨的钙、镁、钠、锰、锶和钾元素的含量。结果 术前血清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和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分别为(21.2&;#177;7.1),(19.3&;#177;4.8)和(15.1&;#177;3.5)U/L,术后血清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和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分别为(15.4&;#177;5.8),(12.9&;#177;2.4)和(5.6&;#177;1.1)U/L,摘除卵巢后上述各项生化指标均显著降低(P&;lt;0.001)。大鼠切除卵巢后实验组髂骨镁元素含量为(4.32&;#177;0.20)mg/g,对照组为(5.12&;#177;0.15)mg/g。实验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t=12.40,P&;lt;0.001)。钙、钠、锰、锶和钾元素含量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大鼠去卵巢6个月后血清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和髂骨的镁元素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6.
背景:染料木黄酮是植物性雌激素大豆异黄酮的主要成分,其结构与雌激素相似,提示它可能预防或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有关染料木黄酮对去势大鼠骨骼矿化及骨钙、磷、锌和锰影响的研究较少。目的:研究染料木黄酮对去势大鼠骨骼矿化及骨钙、磷、锌和锰的影响,为染料木黄酮用于预防骨质疏松提供理论依据。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的对照性实验研究。单位:解放军总医院营养科。材料:实验于2003-02/06在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完成。10周龄雌性Wistar大鼠(合格证号:军医动D98014号),体重(170&;#177;20)g。干预:实验动物饲正常饲料6周后,改饲AIN-93合成饲料,5d后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去势组(n=40)和假手术组(n=7)。去势组手术切除双侧卵巢,假手术组只做腹部切开术,恢复5d后,将去势组按体质量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去势对照组、雌激素组[己烯雌酚20μg/(kg&;#183;d)]、染料木黄酮Ⅰ、Ⅱ、Ⅲ组[剂量分别为25,50.100mg/(kg&;#183;d)]。饲养3个月,随机抽取各组大鼠6只测量骨密度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相关指标。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大鼠骨密度、骨矿化相关参数、骨中钙、磷、锌和镁含量。结果:大鼠去势后,股骨骨密度[(0.247&;#177;0.007)g/cm^2]降低,平均类骨质宽度[(7.04&;#177;0.32)μm]增大,骨矿化延迟时间[(4.96&;#177;0.99)d]和类骨质成熟时间[(26.99&;#177;7.70)d]延长,骨中钙[(251.1l&;#177;5.31)mg/g]、磷[(115.08&;#177;3.78)mg/g]、锌[(299.69&;#177;37.1)μg/g]和镁[(4.32&;#177;0.12)μg/g],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lt;0.05);补充染料木黄酮后,股骨骨密度[(0.250&;#177;0.007)g/cm^2]有改善的趋势,平均类骨质宽度[(4.87&;#177;0.77)μm]变窄,骨矿化延迟时间[(3.18&;#177;0.69)d]和类骨质成熟时间[(14.53&;#177;3.84)d]缩短,骨中钙[(270.00&;#177;5.65)mg/g]、磷[(124.25&;#177;2.37)mg/g],镁[(4.61&;#177;0.08)μg/g]含量升高,锌无显著变化。结论:染料木黄酮促进去势大鼠类骨质矿化,减少骨中钙、磷、镁丢失,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大豆异黄酮对去卵巢大鼠骨矿物质含量及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那晓琳  禹萍  李璐璐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5):2890-2891,F003
目的:探讨大豆异黄酮对去卵巢大鼠股骨的骨矿物质含量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实验选用4月龄雌性wistar大鼠70只,按体质量随机分为7组,除对照组外,其他大鼠腹腔手术去除双侧卵巢,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分别给予不同剂量(高、中、低剂量)的大豆异黄酮,同时设立假手术组、去卵巢对照组和雌激素对照组。实验结束后,取大鼠股骨进行骨重量、骨矿物质含量及骨密度的测定,并作X线片。结果:各组大鼠的股骨长度和重量无显著性差异;去卵巢对照组大鼠股骨中钙和磷的含量[(143.60&;#177;8.80),(87.94&;#177;7.46)mg/g]与正常对照组[(174.88&;#177;20.01),(107.97&;#177;9.46)mg/g]相比显著降低(t=14.69,21.07,P&;lt;0.05);大豆异黄酮剂量组和雌激素组骨钙、骨磷含量与对照组接近。X线片和骨密度测定发现大鼠去除卵巢后,股骨的骨量尤其是股骨干骺端的骨量明显丢失,骨密度显著下降,给予大豆异黄酮和雌激素后骨量丢失得到抑制,骨密度变化不大。结论:大豆异黄酮具有抑制骨量丢失、预防骨质疏松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背景:白细胞介素6、骨钙素和骨碱性磷酸酶均参与骨代谢过程,其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相关性。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6、骨钙素和骨碱性磷酸酶在骨质疏松大鼠中的表达特征。 设计:随机分组观察对比实验。 单位:深圳市人民医院(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科。 材料:实验于2002—01/2003-01在深圳市人民医院动物实验室及中心实验室完成。6月龄雌性SD大鼠60只,平均体质量250g,随机分为3组:去势组,对照组,空白组,每组20只。方法:去势组手术切除大鼠双侧卵巢建立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对照组开腹后将卵巢提出腹腔后还纳关腹;空白组不行任何处理。分别于术后2,3,4,5,6个月后每组随机抽出大鼠4只,进行骨密度、骨钙素、白细胞介素6及碱性磷酸酶检测。 主要观察指标:大鼠全身骨密度、血清骨钙素、血清白细胞介素6及血清骨碱性磷酸酶变化。 结果:6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大鼠骨密度测量结果:4,5,6个月去势组骨密度较对照组和空白组明显下降[4个月:(0.1395&;#177;0.0078),(0.147&;#177;0.0008),(0.1459&;#177;0.0029)g/cm^2.5个月:(0.1379&;#177;0.0009).(0.1456&;#177;0.0008),(0.1447&;#177;0.0005)g/cm^2,6个月:(0.1226&;#177;0.0004).(0.1450&;#177;0.0021),(0.1440&;#177;0.0009)g/cm^2,P〈0.05或〈0.011。②大鼠血清骨钙素测量结果:4个月后去势组骨钙素显著高于对照组与空白组(P〉0.05)。③大鼠白细胞介素6检测结果:各时间点去势组白细胞介素6均显著高对照组与空白组(P〉0.05)④大鼠血清骨碱性磷酸酶:4,5,6个月去势组骨碱性磷酸酶显著高于对照组与空白组[(2026&;#177;4)比(1247&;#177;12),(1291&;#177;7)nkat/L,(2342&;#177;9)比(1273&;#177;18),(1342&;#177;12)nkat/L.(2633&;#177;15)比(1340&;#177;9),(1357&;#177;8)nkat/L,P〈0.05] 结论:在骨质疏松症大鼠中骨密度显著降低,白细胞介素6、骨钙素和骨碱性磷酸酶在骨质疏松症大鼠中有显著表达,可作为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及筛查指标。  相似文献   

9.
背景:雌激素的具体骨保护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一氧化氮可能在雌激素促进骨形成增加中起到一定的作用。目的:探讨雌激素治疗对卵巢切除大鼠血浆硝酸盐/亚硝酸盐水平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的试验。单位: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骨科和同济医院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骨科。材料:实验在同济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选用3个月龄清洁级健康雌性SD大鼠36只,体质量220~245g,由同济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干预:12只SD大鼠完整切除双侧卵巢,设为卵巢切除组;另12只暴露双侧卵巢而不予以切除,设为对照组;雌激素治疗组12只切除双侧卵巢后即刻及后每隔2周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125μg。主要观察指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一氧化氮合成酶在骨组织中的表达,双能X射线测定骨矿密度值,图象分析系统进行骨形态学计量学测量,光密度法测定血浆硝酸盐/亚硝酸盐水平。结果:卵巢切除导致血浆硝酸盐/亚硝酸盐水平及骨矿密度值、小梁骨体积等骨形态学计量学参数显著下降。手术后6周,对照组和卵巢切除组平均血浆硝酸盐/亚硝酸盐水平分别为(22.4&;#177;1.7),(16.2&;#177;3.7)μmol/L;骨矿密度值分别是(0.245&;#177;0.030)g/cm^2和(0.189&;#177;0.030)g/cm^2;小梁骨体积分别为(31.97&;#177;3.50)%和(17.14&;#177;4.20)%,两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lt;0.01)。雌激素治疗抑制了卵巢切除导致的这些变化,雌激素治疗组平均血浆硝酸盐/亚硝酸盐水平为(21.9&;#177;3.5)μmol/L,骨矿密度值为(0.234&;#177;0.020)g/cm^2。,小梁骨体积为(26.53&;#177;1.63)%,与卵巢切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升高(P&;lt;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gt;0.05)。一氧化氮合成酶免疫活性信号在成骨细胞内测得,雌激素治疗组一氧化氮合成酶信号较卵巢切除组也显著性增强(P&;lt;0.01)。结论:雌激素通过诱导一氧化氮的产生而刺激骨形成,一氧化氮是雌激素诱导骨形成增加的介导剂。  相似文献   

10.
肖水清  卞翠荣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3):173-175,F0003
背景:牙齿缺失后,牙槽骨内成骨与破骨的动态平衡被打破,牙槽嵴呈现出不可逆转的骨吸收,其后果是大量的牙槽骨丢失;骨形态发生蛋白在骨及牙齿的生长发育和创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 目的:观察原核表达的重组入骨形态发生蛋白7对增强牙槽嵴的新骨形成、预防牙槽嵴吸收的作用。 设计:对照实验。 单位:济南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材料:实验于2003—06/2004—12在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完成,采用新西兰大白兔28只,雌雄不限,体质量平均2kg。 方法:采用大白兔建立动物拔牙创模型,将大白兔分别拔除左、右下门牙,将骨形态发生蛋白7复合载体2块40μg植入右下门牙(为实验组),仅含磷酸盐缓冲液的空载体2块40μg植入左下门牙(为对照组),术后2,4,8及12周处死动物,取标本进行扫描电镜分析、钙含量及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主要观察指标:①扫描电镜分析结果。②碱性磷酸酶活性及钙含量。 结果:①电镜照片结果:实验组的骨创愈合比对照组提前4~6周。②碱性磷酸酶活性: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周:(38.191&;#177;5.384),(19.821&;#177;2.084)μkat/g;4周:(160.815&;#177;9.669),(126.709&;#177;1.634)μkat/g;8周:(378.892&;#177;13.086),(225.212&;#177;1.884)μkat/g,P〈0.011。③钙含量: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周:(5.592&;#177;0.110),(0.913&;#177;0.064)mg/g;4周:(8.654&;#177;0.177),(1.702&;#177;40.071)mg/g;8周:(25326&;#177;0.287),(5980&;#177;0.145)mg/g.P〈0.01]。 结论:原核表达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具有良好的增高牙槽嵴、促进拔牙创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珍珠层聚乳酸人工骨对家兔肝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勇  陈建庭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5):7954-7955
目的:在理论上珍珠层聚乳酸人工骨具备了理想人工骨的特性,但其植入体内的生物安全性如何?为此探讨将其植入家兔体内后对家兔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3/06在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清洁级新西兰大白兔9只,雌雄不限,体质量(2.5&;#177;O.3)kg。将珍珠层聚乳酸人工骨材料植入家兔背部肌袋内,于手术前、手术后第1,2,3,4周抽静脉血,进行肝肾功能检测。术前和术后进行对照,比较观察有无差异。结果:手术前血尿素氮(BUN)、肌酐(Cr)、白蛋白(A)、球蛋白(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分别为(33.6&;#177;4.7)mmol/L,(86.O&;#177;2.3)μmol/L,(44.1&;#177;1.5)g/L,(14.9&;#177;1.3)g/L,(560.1&;#177;78.3.)nkat/L,(381.7&;#177;76.7)nkat/L,手术后各项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F=O.442~2.557.P>O.05)。结论:珍珠层聚乳酸人工骨材料植入家兔背部肌肉内对体现兔肾功能的血尿素氮、肌酐及肝功能的白蛋白、球蛋白等因子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用放射学方法评估和比较两种组织工程骨体内神经支配重建方法的成骨效果,探讨神经化与成骨的相互关系。 方法:实验于2003-12/2005-03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动物所完成。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3组:组织工程骨组、感觉神经束植入组、运动神经束植入组,每组6只。另2只兔作为骨缺损空白组。①除骨缺损空白组外,其余3组兔均制备组织工程骨。②各组兔均建立股骨1.5cm长骨缺损模型。③组织工程骨组于骨缺损处只嵌入β-磷酸三钙+经诱导分化的骨髓基质细胞复合物;感觉神经束植入组将隐神经束植入β-磷酸三钙+经诱导分化的骨髓基质细胞复合物的侧槽内;运动神经束植入组将股神经束植入β-磷酸三钙+经诱导分化的骨髓基质细胞复合物的侧槽内并加以固定;骨缺损空白组骨缺损内不植入任何材料。④术后4,8,12周除骨缺损空白组外各组处死2只兔,观察组织工程骨的表面变化、内痂形成、骨缺损修复情况及周围组织反应。摄股骨正位X射线片,用放射影像学评分和X射线阻射影分析比较骨缺损修复情况。骨缺损空白组于术后12和18周各处死1只,摄片观察骨缺损愈合情况。 结果:实验兔2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各组X射线片观察结果:组织工程骨组、运动神经束植入组在术后4,8,12周时,骨缺损区阻射影、材料吸收变化、截骨端愈合情况大体类似,感觉神经束植入组在各时间点的成骨量与骨痂塑形均较组织工程骨组、运动神经束植入组出现早且截骨端愈合快。②术后各组植入修复骨缺损的放射影像学评分结果:感觉神经束植入组正位照片骨缺损修复评分在4,8,12周均较组织工程骨组、运动神经束植入组的放射影像学评分为优14周:(8.333&;#177;0.816),(5.333&;#177;0.517),(5500&;#177;0.836)分;8周:(11.333&;#177;0.516),(7.166&;#177;0.408).(8.167&;#177;0.307)分;12周:(12.500&;#177;0.894),(9.083&;#177;0.376),(10.083&;#177;0.801)分,P〈0.05],但组织工程骨组、运动神经束植入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③术后各组植入骨缺损阻射密度测量值的比较:感觉神经束植入组在4,8,12周的骨缺损阻射密度相对值均大于组织工程骨组、运动神经束植入组(4周:58.663&;#177;2.541.43.501&;#177;2.725,44.578&;#177;2.948;8周:62.375&;#177;0.992,54.638&;#177;1.265,54.203&;#177;1.556;12周:84.582&;#177;1.017,71.683&;#177;2.101.73.585&;#177;1.975,P〈0.05),但组织工程骨组、运动神经束植入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 结论:利用感觉神经束植入的方法可以提高组织工程骨的成骨作用,而植入运动神经束却无此作用。  相似文献   

13.
骨水泥阻塞骨干髓腔后远侧骨内压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骨水泥阻塞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后对股骨远端骨内压的近、远期影响。方法:实验于2002-07/2003-04在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成年新西兰大白兔32只。采取兔左侧股骨髓腔内灌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而右侧不灌注作为正常对照的方法制作骨水泥阻塞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的动物模型。将32只实验兔分成5组,随机取出8只不做模型作为正常组,其余24只制作骨水泥阻塞骨干髓腔的动物模型,根据不同的观察时间段随机分成术后当天(0d),4,8,16周组,每组6只。使用生理测压仪,对正常和模型动物双侧股骨远端骨内压进行测量和比较。结果:32只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实验侧和对照侧骨内压比较:正常组双侧股骨远端骨内压比较无差异性;造模后0d,4,8,16周实验侧骨内压明显比对照侧增高[(4.6&;#177;0.5)比(3.1&;#177;0.4)kPa,(4.8&;#177;0.5)比(3.0&;#177;0.4)kPa,(4.7&;#177;0.4)比(3.1&;#177;0.4)kPa.(4.1&;#177;0.2)比(3.1&;#177;0.4)kPa,P〈0.01)。②模型后不同观察时间段骨内压比较:造模后在不同观察时间段对照侧骨内压均无差异性;实验侧处于持续骨内高压状态,4周显著高于16周(P〈0.05)。结论:骨水泥阻塞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后严重破坏了骨内和髓内的血液循环状态,引起了一系列血流动力学变化,导致股骨远端的骨内压持续升高并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4.
葛根素对去卵巢大鼠骨密度和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去卵巢大鼠骨密度和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葛根素对雌激素缺乏引起的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方法:3月龄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单纯卵巢摘除组,假手术组,雌激素治疗组和葛根素治疗组,手术后7d,雌激素组给予苯甲酸雌二醇,200μg/kg皮下注射,每周两次;葛根素组给予葛根素注射液50mg/kg皮下注射,1次/d;单纯卵巢摘除组与假手术组每日皮下注射与葛根素组和雌激素组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10周后测量大鼠骨密度、子宫系数、血尿中骨代谢生化指标。结果:与单纯卵巢摘除组相比,葛根素组大鼠骨密度(g/cm^2)明显升高(0.112&;#177;0.002和0.106&;#177;0.004,t=-3.851,P<0.05),血碱性磷酸酶[(1.26&;#177;0.14)和(2.14&;#177;0.63)mkat]、尿钙/尿肌酐(0.209&;#177;0069和0.237&;#177;0.050)、尿脱氧吡啶啉/尿肌酐下降(6.517&;#177;1.374和9.592&;#177;3.50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858,-3.823,2.309,P均<0.05),血雌二醇升高[(6.188&;#177;4.350)和(3.385&;#177;3.811)mg/L,t=3.858 P<0.05];与雌二醇组相比,葛根素组子宫系数(g/kg)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053&;#177;0.735和4.265&;#177;1.-446,t=5.610,P<0.01)。结论:葛根素具有与雌激素类似的减少骨吸收,促骨形成,增加骨密度的作用。而在刺激子宫组织增生的副作用方面又远较雌激素为轻。  相似文献   

15.
张宇  张小云 《中国临床康复》2005,9(19):193-195,i004
背景:已有研究证明旋转磁场干预能使大鼠骨密度显著增加,并且能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不下降,且与性激素无关。目的:研究旋转磁场对大鼠骨钙含量的影响,以及与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one—specific alkaline phosphatase,BAP)和尿脱氧吡啶交联(deoxypyridinoline crosslinks,DPD)的相关性。设计:以实验动物为对象的随机对照实验。单位:一所大学生命科学院。材料:实验于2004—03/10在深圳市微生物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完成。健康成年SD大鼠90只,雌性60只,体质量(259&;#177;70)g.雄性30只,体质量(351&;#177;104)g。按雌雄随机分9组,雌性假手术组、去卵巢常钙对照组、去卵巢低钙对照组,去卵巢低钙实验组、去卵巢常钙实验组、去卵巢低钙中药实验组、雄性对照组、雄性低钙实验组、雄性常钙实验组。每组10只。干预:雌性大鼠除假手术组以外均切除卵巢,去卵巢对照组单纯去卵巢,去卵巢实验组手术15d体内残存雌激素代谢尽后,开始旋转磁场处理15d,1次/d,2h/次。雄性大鼠除对照组外均行磁场处理15d,1次/d,2h/次。分别给予常钙(含钙0.26%的食物)、低钙(含钙0.1%的食物)和辅以中药(补骨脂、黄芪、淫羊藿、肉苁蓉免煎粉剂等)饲料饲养。旋转磁场处理后,继续饲养15d,处死后取其股骨测量各组大鼠骨钙含量,取血清测量BAP含量,取尿液测DPD含量。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大鼠骨钙含量及血清BAP和DPD变化。结果:纳入90只大鼠,实验过程中死亡4只,进入结果分析86只。①经旋转磁场处理后大鼠骨钙含量增高:去卵巢低钙中药实验组及去卵巢低钙对照组分别为(0.226&;#177;0.015),(0.206&;#177;0.015)g/g,两组比较t=4.63,P&;lt;0.05;雄性常钙实验组及雄性对照组分别为(0.206&;#177;0.031),(0.199&;#177;0.014)g/g,两组比较t=4.21,P&;lt;0.05。②经旋转磁场处理后大鼠血中BAP含量增高:去卵巢常钙实验组及去卵巢常钙对照组分别为(20.52&;#177;1.78),(15.68&;#177;3.68)U/L,两组比较t=4.76,P&;lt;0.05;雄性低钙实验组及雄性对照组分别为(17.69&;#177;3.78),(8.53&;#177;2.54)U/L,两组比较t=4.59,P&;lt;0.05。③经旋转磁场处理后实验组大鼠尿中DPD下降:去卵巢低钙中药实验组及去卵巢低钙对照组分别为(86.97&;#177;37.19),(401.57&;#177;79.34)nmol/L,两组比较t=7.45,P&;lt;0.01;雄性常钙实验组及雄性对照组分别为(97.87&;#177;31.97),(168.71&;#177;53.19)nmol/L,两组比较t=8.31,P&;lt;0.01。结论:磁场能够在短时间内(15d)有效的促进大鼠的骨钙含量增加,且增加与血BAP升高及尿DPD下降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硝酸镓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应用硝酸镓进行预防性处理。观察硝酸镓对去卵巢引起的大鼠骨质疏松的预防作用。方法:通过去除大鼠卵巢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将8月龄雌性SD大鼠(体质量220—270g)单纯随机分为对照组(14只)、去卵巢组(13只)、单纯预防组(13只)和去卵巢预防组(17只)。去卵巢组和去卵巢预防组切除双侧卵巢。对照组和单纯预防组行假手术。对照组和去卵巢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mL/kg;去卵巢预防组和单纯预防组腹腔注射硝酸镓2mL/kg,均为3次/周。12周后收集24h尿液,取血和双侧股骨。测定血、尿、骨镓含量及骨钙含量、骨密度、骨强度。结果:12周后,单纯预防组和去卵巢预防组骨镓含量(μg/g)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去卵巢组(6.82&;#177;0.67,7.56&;#177;0.53,0.48&;#177;0.11,0.26&;#177;0.15;t=-29.72—22.64,P&;lt;0.01);去卵巢预防组骨钙含量(17.5&;#177;4.0)mg/g、骨密度(0.55&;#177;0.06)g/cm^2、最大负荷(9.7&;#177;0.6)N、最大形变(1.64&;#177;0.16)mm均显著高于去卵巢组(t=-2.26,2.62,3.01,3.56,P&;lt;0.05),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硝酸镓对去卵巢引起的大鼠骨质疏松有一定程度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为杰  刘锡仪  徐丽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6):135-137,I0004
目的:观察雌性大鼠切除卵巢后其下丘脑弓状核β-内啡肽免疫反应神经元和血清生长素、雌激素、降钙素及骨钙素水平的变化。 方法:实验于2004-03/2005-01在广东医学院生理学实验室完成。①将12只健康雌性未孕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6只。卵巢切除术组大鼠在麻醉状态下完全切除双侧卵巢,牢固结扎剩余的子宫部分;假手术组大鼠不切除卵巢,仅切除卵巢周围小块脂肪组织。术后处理完全相同。②采用左心室灌注固定方法取胫骨及脑。通过检测大鼠胫骨上段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的变化判断骨代谢发生的变化。③用无菌注射器通过右心室取血,离心后取上层血清,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清上述激素水平的改变。④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下丘脑弓状核β-内啡肤免疫反应神经元的变化。 结果:①两组大鼠胫骨上段松质骨组织形态计量参数的变化:与假手术组大鼠比较,卵巢切除组大鼠骨小梁面积百分数、骨小梁宽度和骨小梁数量均明显减小[(22.1&;#177;3.3)%比(14.8&;#177;2.3)%,(41.2&;#177;8.8)比(30.8&;#177;3.9)μm,(5.5&;#177;0.8)比(4.3&;#177;0.7)个,P〈0.05或0.01],骨小梁分离度明显增大[(164.9&;#177;12.3)比(250.2&;#177;33.2)μm,P〈0.01]。②两组大鼠血清激素水平的变化:与假手术组大鼠比较,卵巢切除组大鼠血清雌激素、降钙素、生长素含量明显降低[(35.22&;#177;3.41)比(6.29&;#177;1.82)ng/L,(48.41&;#177;8.85)比(28.21&;#177;6.28)ng/L,(6.59&;#177;1.49)比(4.45&;#177;0.88)μg/L],骨钙素明显升高[(13.72&;#177;4.58)比(23.89&;#177;4.4)μg/L。③下丘脑弓状核β-内啡肽神经元的改变:卵巢切除组大鼠下丘脑弓状核β-内啡肽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的数量明显减少。 结论:弓状核β-内啡肽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量的减少及生长素等钙调激素水平的改变,可能与骨质疏松的形成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背景:双侧卵巢切除可造成大鼠骨量丢失,仙灵骨葆作为传统中药具有一定的促进骨形成作用。目的:观察仙灵骨葆体内给药对骨质疏松火鼠骨量及骨髓摧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以及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3月龄雌性SD大鼠24只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3组,卵巢切除组和仙灵骨葆组行卵巢切除,造模6周后仙灵骨葆组给予仙灵骨葆250mg/(kg·d),干预8剧:正常对照组不予干预。结果与结论:卵巢切除组L2-L4椎体骨密度妊著低于其他两组,仙灵骨葆组仍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卵巢切除组血清骨钙素、骨髓基质干细胞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骨钙素mRNA水平均低于其他两组(Pc0.05)。细胞外基质矿化能力亦明履低于正常对照组和仙灵骨葆组。提示大鼠去势14周后骨量丢失显著,仙灵骨葆可部分阻止其骨量丢失,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大鼠骨髓綦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19.
大豆苷元和葛根素对去卵巢大鼠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植物雌激索对骨改善的作用已经得诸多实验验证,通过观察大豆苷元和葛根素对去卵巢模型大鼠骨代谢的影响,探讨生化指标与骨钙代谢的关系。方法:2003—06/2004—10在南京师范大学仓陵女子学院营养学实验室和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动物实验室进行动物实验,将60只3月龄清洁级SD大鼠建立去卵巢模型,随机分为青年组、假手术组、去卵巢模型对照组、雌激素对照组、大豆苷元组和葛根索组共6组,每组10只。无菌条件下。对模型对照组、雌激索对照组、大豆苷元组、葛根素组大鼠进行骨代谢去卵巢模型的制备,假手术组不切除卵巢,只切除少许脂肪。术后青霉索抗感染3d,自由饮水、摄食,5d后进行喂养试验。青年组未去卵巢.饲养条件同其他组。每口清晨以10μg/kg体质量剂量己烯雌酚溶液给予雌激素对照组灌胃;以100mg/kg体质量剂量大豆苷元[纯度为98%的结晶体(安徽农业大学实骑室提供)]给予大豆苷元组大鼠灌胃;以20mg/kg体质量剂量葛根素给予葛根索组大鼠灌胃;模型对照组去卵巢后、假手术组手术后灌胃蒸馏水;青年组小予灌胃。将青年组大鼠3月龄时处死,将其余大鼠置于无菌室动物房中饲养3个月,6月龄时处死,股动脉放血收集血样,分离血清,4000r/min,离心15min,-20℃保存待测。利用Olympuls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偶氮胂Ⅲ法测定血清钙;钼蓝比色法测定血清磷,碱性磷酸酶试剂盒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采用放免试剂盒,SN-695B型智能放免仪γ测量仪计数大鼠血清雌激素和骨钙素。结果:动物实验60只,住饲养过程中,由于动物去卵巢手术或灌胃操作不当死亡6只,共54只动物进入结果分析。①大豆苷元组、雌激素对照组、葛根索组钙磷比明显高于去卵巢模型组(1.18&;#177;0.1,1.3&;#177;0.16,1.13&;#177;0.13,0.87&;#177;0.2,P〈0.01),且钙磷比均保持在1.1~1.2左右的较佳状态。②大再苷元和葛根素组的碱性磷酸酶相对于假手术组明显增高[(87.5&;#177;20.5),(90&;#177;10.13),(47.5&;#177;22.17)U/L;P〈0.05l;③大豆苷元组和葛根素组的骨钙素午目对于假手术组显著增高[(8.39&;#177;0.84),(6.69&;#177;2.34),(3.42&;#177;0.93)ng/L;P〈0.05,0.01]。结论:去卵巢大鼠属于高转换型骨代谢,补充大吐苷元与葛根素使骨转换持续活跃,可能通过与雌激素受体结合抑制骨的重吸收达到骨改善;雌激索和植物雌激素对骨钙改善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受雌激索受体活性的介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携带人骨保护素基因的重组腺病毒(recombinant adenovirus vector carrying human osteoprotegerin gene,Ad-hOPG)在大鼠体内表达及对去势骨质疏松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首先将不同滴度的Ad-hOPG(1&;#215;10^11~1&;#215;10^13pfu/L)注入SD大鼠体内,观察其表达特点。然后选用10月龄雌性SD大鼠1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卵巢切除+生理盐水注射组、卵巢切除+Ad-hOPG治疗组,每组5只,分别在去势8周后开始给药,给药后在不同时像点测定人骨保护素(human osteoprotegerin,hOPG)血清浓度;在给药后第48d时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dual energy X ray absorptiometry,DEXA)测定各组大鼠骨密度值,并取大鼠胫骨干骺端做组织切片。结果:1&;#215;10^7~1&;#215;10^9pfu的Ad-hOPG表达时限较短,1&;#215;10^10pfu则表达了长达46d,选择1&;#215;10^10pfu做进一步实验;假手术对照组、卵巢切除+生理盐水注射组没能检测到hOPG的血清浓度,而卵巢切除+Ad-hOPG治疗组hOPG的血清浓度第2天就达到25mg/L,6d达到高峰,46d时仍有0.0042mg/L;卵巢切除+Ad-hOPG治疗组的骨密度值明显高于卵巢切除+生理盐水注射组(P&;lt;0.01),甚至比假手术对照组还高;卵巢切除+Ad-hOPG治疗组大鼠骨形态学也较假手术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Ad-hOPG在大鼠体内成功的较长时间表达。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治疗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