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Rizzetto 1977年首先报告δ感染与慢性乙型肝炎特别与慢性活动型肝炎(CAH)有密切关系。在慢性δ感染中抗-δ可持续数年,是慢性δ染感的主要血清学标志。我们对部分地区HBsAg健康携带者及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共210人份检测了抗-δ,报告如下。方法与结果:北京54名,河南方城县30名,以上除1名蒙族外均为汉族;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汉族86名、蒙族32名,内蒙古海拉尔市蒙族8名,共210名。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及其与戊型肝炎重叠感染临床对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患者重叠戊型肝炎感染状况及重叠感染对病情的影响. 方法对单纯HBV感染者与HBV重叠HEV感染者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结果 726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抗-HEV阳性率为12.25%(89/726).其中重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抗-HEV阳性率分别为22.41%和18.83%;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分别为8.69%和7.24%.重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HEV阳性率高于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P<0.01).各型肝炎重叠感染戊型肝炎后其肝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延长(P<0.05),且在乙型肝炎基础上重型肝炎和肝硬化重叠感染戊型肝炎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P<0.01).重叠感染者并发症及病死率较单纯感染者高. 结论乙型肝炎重叠感染戊型肝炎是病情加重及重症化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①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与其它型肝炎的重叠感染情况。②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375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甲、丙、丁、戊型肝炎血清标志物。③结果乙型肝炎患者双重感染占15.20%(57/375),多重感染占1.60%(6/375),尤其是与丙型肝炎的双重或多重感染占重叠感染的63.64%(42/66)。④结论乙型肝炎患者重叠或并发感染其它类型肝炎病毒的情况较为常见,临床应对乙型肝炎患者定期进行其它型肝炎标志物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病毒性肝炎447例,经检测确定有61例(13.65%)为甲乙型肝炎病毒双重感染,其中混合感染9例,重叠感染52例。作者认为:①乙型肝炎虽是首次急性发病,亦可能合并有甲型肝炎病毒感染,故每例患者,均应同时检测血清抗-HAV IgM及HBV标志物;②当无症状病毒携带者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近期出现症状异常或明显加重时,亦应考虑乙型肝炎与甲型肝炎或其它肝炎病毒合并感染的可能,并要注意有无转为重症肝炎的倾向,根据病情需要采取相应的积极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应用ELISA对141例住院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血清HDAg,抗-HD-IgM及抗-HD检测,发现1例HDAg与抗-HD-IgM均为阳性,4例抗-HD-ISM单项阳性,抗-HD全部阴性。证实广州地区HDV感染率较低(3.55%)。5例HDV感染者中,2例为慢性迁延型肝炎,3例为慢性活动性肝炎,HDV感染似未加重慢性乙型肝炎的病情。  相似文献   

6.
我省1987年首次在汉、藏族中检测抗δ的研究后,我们于1991年12月对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76例蒙古族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进行了J型肝炎抗原、抗体的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ELISA法测定了41例儿童病毒性肝炎患儿血清的PHSA受体、抗HBc-IgM和抗HBV-IgM,并用RIA法测其DNA聚合酶(DNA-P)的活性。按病原分型在32例急性黄疸肝炎中有6例为甲肝(18.7%),10例为乙肝(31.3%),10例为甲乙型肝炎混合感染(31.3%),6例为非甲非乙型肝炎(18.7%);5例急性无黄疸型肝炎中判为乙肝3例,非甲非乙型肝炎2例;4例慢性迁延型肝炎全系乙型肝炎。发现PHSA受体,DNA-P和抗HBc-IgM的检测对乙型病毒性肝炎近期感染的诊断,具有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科研简讯     
由流行病学教研室主任王俊升负责与太原传染病院协作的科研项目“急性散发性病毒性肝炎的血清学分型及非甲非乙型肝炎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的研究”已于1984年完成。内容包括: 一、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抗-HBC IgM及诊断乙型肝炎意义的研究对象:HBsAg阳性及阴性健康人、甲型乙型EBV型及CMV型肝炎病人、慢性乙肝病人、类风湿因子阳性血清。方法:检测抗-HAV lgM用RIA法,试剂为Abbott实验室供应;检测抗HBcIgM、抗-HBc用ELISA法,试剂由上海医学化验所提供。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释地区肝炎患者血清中抗 -HEV感染情况 ,采用HEV重组抗原色被的ELISA方法 ,对6 84例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抗 -HEV检测。戊型肝炎曾称为经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 ,既往对戊型肝炎只能采取流行病学与血清学的排除法进行诊断 ,自 1989年日本东京 ,国际肝  相似文献   

10.
郁国强  农天雷 《华夏医学》2000,13(3):347-348
我科于1996年开始对85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甲、丙、丁、戊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了解混合感染情况,追踪观察2年,对其转归进行初步分析和探讨。1 材料和方法1.1 诊断标准 按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和分型[1]。1.2 观察对象 85例乙型肝炎的确诊依据血清抗HBc-IgM阳性。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15例、慢性肝炎67例、重型肝炎3例。男性病例68例,女性病例17例;最大年龄62岁,最小年龄17岁。1.3 试剂和方法 抗HAV-IgM、HBVM、抗HBc-IgM、抗HCV、抗HDV、抗HEV检测均采用中国维纺3V诊断技术公司提供的试剂盒。…  相似文献   

11.
摘译: 1978—1981年,在意大利不同地区收集了1314份携带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SAg)和687份乙型肝炎病人的血清,对感染δ因子与乙型肝炎病毒的关系作了流行病学评价。研究表明,δ抗原和抗δ抗原的抗体系统的出现,与乙型肝炎病毒有联系,由于感染一种认为是核糖核酸染色体的缺损因子(PNA)(δ因子δ),它需要乙型肝炎病毒的协同作用,才能合成δ因子。δ抗原通常在慢性δ病病人的肝脏发现,但δ抗原很少在血清中存在,仅在感染早期可见。这次调查的每个地区中心,连继6个月至3年,对肝病者大部分经肝活组织检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丙型肝炎病毒(HCV)在各型肝病患者中的感染状况,我们于1994年~1995年对山东省鲁西南地区部分各型肝炎患者进行了血清抗-HCV检测,结果显示,抗-HCV阳性率为10.1%,同时对甲、乙、两三型肝炎在各种肝病患者中的重叠感染及其分布检测分析,故在开展对丙型肝炎研究的同时,切不可忽视对甲、乙型肝炎流行病学及防治对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戊型肝炎患者重叠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的临床表现、肝功能变化及预后.方法 收集急性戊型肝炎患者65例和急性戊型肝炎重叠慢性乙型肝炎感染48例,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患者HBV标志物及抗HEV IgM.结果 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白蛋白、重型肝炎发病率及病死率在重叠感染组和单纯急性戊型肝炎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戊型肝炎重叠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肝功能损害严重,病死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87例各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小儿血清抗-HD测定结果,以了解D型肝炎病毒(HDV)在上海地区小儿中的感染情况。 材料与方法 87例患儿包括慢性乙型肝炎48例,亚临床型HBV感染21例,乙型重型肝炎7例,HBsAg阳性的婴儿肝炎综合征11例(按1984年全国小儿病毒性肝炎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其HBsAg均阳性,部分病例HBeAg阳性,所有病例均在HBsAg阳性同时采血测定抗-HD。抗-HD测  相似文献   

15.
何姗  庞超  胡南 《河北医学》2006,12(7):645-64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AV、HEV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对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对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AV、HEV感染患者进行肝功能检测及统计TSB、ALT恢复正常天数并与单纯慢性乙型肝炎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重叠感染HAV、HEV患者慢性肝炎重度、慢性重型肝炎例数均明显高于单纯慢性乙型肝炎;血清TSB、ALT水平及恢复正常天数均高于单纯慢性乙型肝炎。结论: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AV、HEV感染后病情趋向重症化,病程延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BV)与其它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时对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HBV感染者血清中各型肝炎病毒抗体和HBV标志物,选取其中已确诊为重叠感染者49例为实验组,并从已确诊为单一HBV感染者中随机抽取68例作为对照组。结果:重叠感染组血清HBsAg,抗-HBcIgm等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抗-HBs阳性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丙型或戊型肝炎与HBV重叠感染时,HBeAg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其它型肝炎病毒与HBV重叠感染后,病毒间存在相互干扰作用。丙型及戊型肝炎病毒与HBV重叠感染时在一定程序上可抑制HBV复制。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重症乙型肝炎(重乙肝)中HDV感染的检出率及临床特征,作者按1984年全国第三届病毒性肝炎会议拟订的标准,在四川筛选出重乙肝27例(其中22例于死后作了肝穿刺或尸解),用以下方法进行检测。取肝组织,用ABC法检测HDV和HBcAg;Southern吸印杂交法检测HBV-DNA。取血清,用ELISA法检测δ抗体和HBsAg、HBeAg、抗-HBe、抗-HBcIgM;斑点杂交法测HBV-DNA。 27例中肝检测δ抗原者18例,结果2例阳性;血清检测δ抗体者7例,3例阳性;另2例同时检测δ抗原和抗体,均为阳性和均为阴  相似文献   

18.
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共同感染。文献报道甚少。我院于1994年4月至10月间,肝炎病区共收治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共同感染6例,占同期肝炎住院人数的3.45%,现将收治6例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诊断标准 6例均符合急性病毒型肝炎的诊断。血清IgM抗HAV与IgM抗HEV阳性。血清HBV标志,抗HCV和抗CMV抗体均呈阴性。  相似文献   

19.
陈文笔  马勇 《安徽医学》1997,18(4):12-12
<正>本文用放免法对564例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炎后肝硬变患者血清的HBV标志物进行检测,并对HBV的特殊血清类型从临床角度进行分析探讨。对象与方法一、对象:564例慢性肝炎及肝硬变患者均为我院传染科病人,肝炎病史及血清HBV标志物阳性均在一年以上,均抽血5mi,收集全部血清—20℃保存,最后一次性检测。二、血清HBV标志物(HBVM):HBsAg、HBsAg—IgM、抗HBs、HBeAg、抗HBe、HBcA—g、抗HBc、抗HBc—IgM、PHSAR、Pre—S2等10项,均用固相放免法,试剂购自山东3V公司,仪器采用中国科技大学GC—911放射免疫伽玛计数器。  相似文献   

20.
杨丽君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2):106-106,10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中血清乙型肝炎标志物HBVM与HBV DNA的阳性表现及其对临床诊断及治疗的意义。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14例有乙型肝炎及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同时进行HBVM与HBV DNA检测,对HBVM用ELISA方法进行定性分析。结果:HBV DNA定性检测结果表明,急慢性肝炎患者中HBV DNA阳性率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HBV DNA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乙型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患者HBsAg、HBeAg,抗HBc阳性患者中,HBV DNA阳性率为94.16%,HBsAg、抗HBe、抗HBc阳性患者中HBV DNA阳性率为61.64%,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3例HBV DNA阳性,但HBVM全阴性,7例抗HBsAb、抗HBe、抗HBc阳性,1例HBV DNA呈阳性。肝功能检测提示患者有肝细胞损伤。结论:HBVM的检测不能作为HBV感染及HBV活动的唯一指标;HBV DNA能准确地反映HBV感染及HBV活动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