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①目的 探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②方法 回顾分析71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病人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特征。③结果 心脏扩大46例,占64.8%,以右心房及左房室扩大为主,并发二、三尖瓣反流多见,分别占62.0%和63.4%;并发肺动脉高压45例,占63.4%,以轻度为主。④结论 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了解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的心脏结构、血流动力学改变,并可估测肺动脉压力。  相似文献   

2.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患者左室功能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患者左室功能变化特点。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对22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患者、2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及20例正常组进行左室功能(包括收缩功能及舒张功能)测定,并对3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甲亢性心脏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显著低于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及正常对照组(P<0. 01)。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患者左心室扩大,左室舒张功能减退,对收缩功能正常的甲亢性心脏病患者,要注意测定其舒张功能,对判断其左室功能及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实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LVDd、RVDd、LAD以及二尖瓣A峰相对于对照组较高,LVPWd、LVEF、Poflow、Aoflow以及二尖瓣E峰相对于对照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的价值较高,有助于临床医师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4.
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的超声心动图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的超声改变,并探讨超声心动图对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42例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的超声心动图改变与正常人对比。结果 42例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忠者中有心包积液28例。发生率67%。心脏扩大18例。占43%;左室壁轻度增厚22例;左室射血分数减低20例,占48%。42例患者心动周期时相中左室射血前期时间(PEP)延长,左室射血前期时间/射血时间(PEP/ET)之比上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对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其中PEP/ET比值上升是超声心动图诊断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患者应用超声心动图诊断的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46例早期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定为观察组,均为我院1年内(2015.8~2016.8)所收治,同一时间段选取46例健康者,将其设定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均应用超声心电图检查,将二者的结果展开对比。结果:比较LVEF、LVDd、RVDd指标,观察组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观察组的LVEF高于对照组,经t检验,(P0.05),LVDd、RVDd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临床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患者应用超声心动图诊断检查的的效果较好,利于尽早确诊,为后期治疗和干预提供重要医学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甲状腺机能亢进性心脏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69例甲状腺机能亢进性心脏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6例经3~6个月规则治疗,心脏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复查FT3、FT4正常;复查超声心动图各房室较前缩小,心包积液消失。3例死亡,其中1例并发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死亡,2例因出现严重心功能不全死亡。结论 甲状腺机能亢进性心脏病治疗的关键是明确诊断,治疗原发病,其诊断的重点是排除心血管性疾病或其它心肌病并发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相似文献   

7.
段琳  段兰英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10):1150-1150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的心室晚电位变化的意义。方法 ::对 12 8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患者的心室晚电位进行分析 ,并与 12 1例单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及 12 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组FQRS、LAS均高于其余两组 ,RMS40 低于其余两组。以FQRS≥ 110ms、LAS≥4 0ms及RMS40 <2 1μV异常。结论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患者的心室晚电位可作为临床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叶勇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6):784-785
目的总结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的诊断和治疗体会。方法对5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临床表现多样化、无特异性,易误诊,本组误诊率为18%。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为心房纤颤,本组发生率为60%,在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后,心房纤颤可自动转复。结论及时确诊,早期治疗,可提高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①目的 探讨二维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②方法 应用二维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检查了53 例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病人。③结果 心包积液46 例,占86.8% ;心脏扩大14例,占26.4% ;左室舒张功能减退11 例,占20.8% .④结论 二维多普勒超声检查是了解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病人心脏结构、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简便、客观、无创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原武红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7):2394-2395
目的: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患者采用131I根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治疗效果,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根治对心脏病治疗的影响。方法:所有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患者,首先平稳控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及心脏疾病,平稳后进行131I根治甲状腺功能亢进,服131I后第12个月时评价每位患者的甲状腺功能亢进及心脏病治疗效果,比较甲状腺功能亢进治愈与甲状腺功能亢进未治愈患者心脏病的治疗效果。结果:甲状腺功能亢进一次性治愈28例,好转4例,无效0例,治愈者中有9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亢进治愈的患者中心脏病9例治愈,19例好转,甲状腺功能亢进未治愈的患者中心脏病3例好转,1例无效。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性性心脏病患者131I根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疗效好,甲状腺功能亢进治愈的患者心脏病的治疗效果优于甲状腺功能亢进未治愈的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甲亢性心脏病临床特征,探讨容易发生误诊的因素,提高防治意识.方法对32例甲亢性心脏病患者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此组病例心律失常、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发生率分别为78.1%、37.5%、37 5%,甲亢性心脏病误诊率为40.6%,多发生于无高代谢综合征的老年患者.结论及时诊断、规范合理用药、避免感染是预防甲亢性心脏病的根本措施.甲亢性心脏病不伴高代谢综合征表现病例临床容易误诊,对原因不明的心律失常、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老年患者,应注意甲状腺功能检查.  相似文献   

12.
甲亢性心脏病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甲亢性心脏痛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对293例甲亢,其中131倒心律失常的甲亢性心脏痛大样本病例综合统计,把性别、年龄、病程、常见的甲亢病因及FT3、FT4、S—TSH等因素进行多个自变量的Logisd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患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的,痛程越长,年龄越大,FT4越高,出现甲心痛的危险性越大。结论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痛程长、年龄大、FT4浓度高是甲心痛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时针对性治疗,对预防或减少心律失常的甲心痛发生有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甲亢性心脏病患者血清N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心脏大小关系及其在甲亢性心脏病诊断中的效能,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甲亢患者51例(甲亢组),甲亢性心脏病患者28例(甲亢性心脏病组),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及血液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脏大小、射血分数以及甲状腺激素、NT-proBNP的差异,分析心脏大小与NT-proBNP水平的相关性并评估左房前后径和NT-proB-NP单独或联合检测之间的诊断效能.结果 甲亢性心脏病组整个心脏房、室大小均大于甲亢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低于甲亢组(P<0.05);NT-proBNP与左房前后径呈中度正相关(r=0.447,P<0.001);当左房前后径≥32.5 mm时,曲线下面积(AUC)为0.912,灵敏度82%,特异度90%;NT-proBNP≥574.95 ng/L时,曲线下面积(AUC)为0.856,灵敏度71%,特异度96%;两者联合时,曲线下面积(AUC)为0.924,灵敏度86%,特异度94%.结论 左房前后径和血清NT-proBNP联合检测一定程度上可帮助临床对甲亢性心脏病做出早期、准确诊断,从而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测13 1碘治疗后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 (甲亢心 )患者二维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的变化。方法 :运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 1 1 9例女性甲亢心患者13 1碘治疗前后的左室心功能参数。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 ,13 1碘治疗后左室 LVEDD、LVESD、LVEDV及 HR降低 ( P<0 .0 5) ,SV及 EF升高 ( P<0 .0 1 ) ;同时 ,PVE、PVE/PVA及 MEF增加 ( P<0 .0 1 ) ,PVA及 CE/CA降低 ( P<0 .0 5)。结论 :13 1碘治疗后 ,甲亢心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均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王雪琴 《四川医学》2010,31(9):1328-1329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甲亢心)的临床特点,以提高甲亢心的防治经验。方法本研究对我科2006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的52例甲亢心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甲亢心多数发生于其病程较长,本组患者心律失常44例(84.6%),心脏扩大38例(73%),心力衰竭36例(69.2%),误珍8例(15.3%)。结论甲亢心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对原因不明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心脏扩大的患者应常规筛查甲状腺功能,早期发现和诊断,以防止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评价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甲亢性心脏病)大鼠心功能。 方法 复制甲亢性心脏病大鼠模型,经超声VVI 软件、检测大鼠血清TT3 和TT4 水平及电镜观察超微结构评价 甲亢性心脏病大鼠心功能。结果 模型组的收缩期和舒张期纵向峰值速度(Vs、Vd)、纵向峰值应变(Sr)及 收缩期和舒张期纵向峰值应变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T3、T4 浓度增高(P <0.05)。对照组大鼠心肌组织电镜下示心肌结构无变化,未见增生的心肌纤维结构。模型组可见心肌间质纤维化。结 论 VVI 技术对评价甲亢性心脏病心功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董延武  颜兵  史育红 《四川医学》2011,32(12):1928-1930
目的分析甲状腺毒症性心脏病的发病率、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和131I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6月连续收治的1443例GD患者(甲状腺毒症性心脏病组128例,单纯Graves病组1315例)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临床表现、治疗预后、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变化。结果甲状腺毒症性心脏病的整体发病率约8.9%,131I治疗后总有效率96.9%。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FT4越高、男性患者、年龄越大和病程越长者出现甲状腺毒症性心脏病的危险越大,其OR值分别为3.15、2.17、1.71和1.57。结论131I治疗甲亢性心脏病安全、有效,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高FT4水平、男性、年龄大和病程较长是Graves病患者出现甲亢性心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给予必要的预防与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个体化131I剂量治疗Graves病相关并发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31例131I治疗的Graves病患者临床随访资料,其中合并甲亢性突眼177例,甲亢性心脏病35例,甲亢性肝功能损害82例及周期性麻痹9例。给予甲状腺组织(7.26±3.68)MBq/g的个体化131I剂量治疗,随访1年。结果131I治疗后1年,177例甲亢性突眼患者中,67例治愈(37.85%),56例好转(31.64%),48例无效(27.12%),6例加重(3.39%);35例甲亢性心脏病患者中,27例治愈(77.14%),8例好转(22.86%);82例甲亢性肝功能损害患者中,69例治愈(84.15%),13例好转(15.85%);9例周期性麻痹患者中,8例治愈(88.89%),1例好转(11.11%)。结论131I对Graves病并发症的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甲状腺机能亢进性心脏病X线表现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甲状腺机能亢进性心脏病(以下简称甲亢性心脏病)的X线表现分析与诊断。方法:对临床上诊断的51例甲亢性心脏病患者均拍摄胸部正、侧位平片,其中19例同时行胸部透视,观察心脏形态的改变、心脏及大血管的搏动情况,分析肺循环改变。经过测量心胸比率观察心脏各房室的增大。12例做了心脏B超。结果:X线表现:心脏增大占78.6%,多数为轻-中度增大(74.4% )。心脏各房室增大,以右心室增大者为多数,其次有左、右心室增大及左室增大。心脏形态以二尖瓣型心脏为多,占80.4%,其次表现为主动脉型及二尖瓣-普大型心脏。肺动脉段突隆,心脏及肺动脉搏动增强。结论:甲亢性心脏病在X线片上有一定的特征性改变,但确定诊断必须紧密结合临床及其他检查资料,并与先天性房间隔缺损、肺心病、风湿性心脏病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