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4 毫秒
1.
目的 观察碳离子局部照射对荷瘤小鼠存活时间和血常规的影响。方法 将30只荷瘤小鼠随机均分为3组(0、1、24Gy组),用碳离子单次局部照射小鼠右后肢,分别在第0、7、14天计数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数,并记录小鼠生存时间。结果 各组动物存活时间无显著性差异。照射后白细胞数都逐步升高,但与对照组(0Gy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除24Gy组第14天时血小板数显著升高外(P=0.032,F=4.062),照射后各组血小板数无明显变化。结论 碳离子局部照射小鼠右后肢对动物存活天数和血常规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荷H22肝癌小鼠在放疗中的增敏情况。方法将25只荷瘤小鼠均分为5组,每组5只:(1)对照组;(2)单纯照射组,只接受单次15Gy的60^Co放射治疗;(3)15min组,高压氧后15min进行照射治疗;(4)30min组,高压氧后30min进行照射治疗;(5)60min组,高压氧后60min进行照射治疗。各组均观察小鼠生长情况,测定肿瘤体积,记录肿瘤照射后生长时间及小鼠平均存活时间。结果各实验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肿瘤生长延缓及小鼠生长天数可见延长,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与单纯照射组比较,15min组、30min组可见显著性差异(P〈0.05),60min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压氧对荷H22肝癌小鼠有放疗增敏作用,且在30min内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阿米福汀对体外培养的中国仓鼠V79细胞和C5 7BL/ 6小鼠造血系统的放射保护作用及其在肺癌放射治疗时对肺癌组织生长的影响。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中国仓鼠V79细胞接种于培养皿后,分别给予2~10Gy的γ射线照射,用药组在照射前30min暴露于阿米福汀(1 2mmol/L) ,评价阿米福汀对照射后V79细胞存活分数的影响;给予C5 7BL/ 6无瘤小鼠腹腔注射阿米福汀(2 0 0mg/kg) 30min后进行全身照射(8Gy) ,在照射后不同时间观察外周血白细胞数量的变化;给予荷Lewis肺癌C5 7BL/ 6小鼠肿瘤局部照射10Gy ,照射前30min腹腔注射阿米福汀(2 0 0mg/kg) ,评价阿米福汀对肿瘤放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用药组V79细胞的集落存活分数高于单纯放射组(P <0 0 5 ) ;用药组无瘤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较单纯放射组下降幅度小且恢复快(P <0 0 5 ) ;在观察的2 0d内,比较用药组和单纯放射组荷Lewis肺癌小鼠肿瘤体积,在相同时间点两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结论 本研究从离体和在体两方面证实了阿米福汀对机体正常细胞产生放射保护的同时,对肿瘤组织细胞无放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磷酸羟基哌喹对辐射损伤小鼠血液系统的保护作用。方法4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5组(HPQP低、中、高剂量组,空白对照组和正常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给予4.5 Gy60Co-γ射线全身照射,以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计数观察辐射后小鼠的血液系统变化,初步观察药物对血液系统的影响,并筛选出药物的合适剂量;另取24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用药组、对照组、正常组),以此前确定的磷酸羟基哌喹最适剂量于照射前灌胃给药,予9.0 Gy60Co-γ射线全身照射,照射后第9天处死小鼠,以脾结节法、骨髓有核细胞计数法、骨髓病理观察药物对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结果磷酸羟基哌喹可促进辐射后小鼠白细胞恢复(P〈0.01),降低死亡率(P〈0.01),使脾结节(CFU-S)数、骨髓有核细胞数明显增加(P〈0.01)。结论磷酸羟基哌喹对辐射损伤小鼠血液系统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螺旋藻对^60Co-γ射线对辐射小鼠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对各组小鼠经口给予小鼠不同剂量螺旋藻14d,以^60Co-γ射线一次性照射后,测定小鼠的白细胞数、骨髓有核细胞数、骨髓细胞微核率、小鼠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小鼠血清溶血素。结果与辐射对照组比较,螺旋藻在中剂量组能提高辐照后第3天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P〈0.05)、提高小鼠骨髓有核细胞数(P〈0.05)、提高照射后第7天辐射损伤模型小鼠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P〈0.05)、提高照射后第14天辐射损伤模型小鼠血清溶血素(P〈0.05),在高剂量组能提高辐照后第3天和第14天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P〈0.05)、提高小鼠骨髓有核细胞数(P〈0.01)、降低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P〈0.05)、提高照射后第7天辐射损伤模型小鼠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P〈0.01)、提高照射后第14天辐射损伤模型小鼠血清溶血素(P〈0.05)。结论螺旋藻可增强小鼠机体抗氧化酶活性,对其血液系统、造血系统、免疫系统具有一定的辐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丸对3Gyγ射线辐射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辐射组、阳性药氨磷汀(WR2721)组、补中益气丸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接受3Gy60Coγ射线照射,观察各组小鼠外周血象变化。结果与辐射组比较,WR2721组在照射后1、5、9、12、16、20、27、31、34d白细胞数显著升高(P〈0.05,P〈0.01),补中益气丸中剂量组(2.34g·k^-1)在5、9、20、27、31、34d白细胞(WBC)数显著提高(P〈0.05,P〈0.01),补中益气丸低剂量组(1.17g·kg^-1)在20、27、31d时WBC数提升(P〈0.05,P〈0.01),补中益气丸高剂量组(4.68g·kg^-1)在20d时WBC数显著提升(P〈0.05)。血小板(PLT)值与辐射组比较,WR2721组和补中益气丸高剂量组在照射后1d显著性减轻辐射对PLT的损伤(P〈0.01)。结论补中益气丸各剂量组能显著提升辐射损伤小鼠外周血WBC数,高剂量组能减缓并减轻外周血中PLT的损伤,补中益气丸具有低剂量叮射线辐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小板计数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ICU病房2000年1月~2003年12月期间收治的84例患者,分为A组(SIRS合并MODS患者)、B组(单纯SIRS患者)、C组(非SIRS患者)3组,采集各组患者早期(24h内)血小板数,并作统计学分析。同时根据患者预后,将SIRS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并对该两组血小板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与C组比较,患者血小板含量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1);B组与c组比较,患者血小板计数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与B组比较,血小板数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1);SIRS死亡组患者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存活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血小板数减少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相关,血小板数越低,预后越差;早期(24h内)检测危重病患者血小板数有利于患者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次小剂量pEgr-IFNγ-Endostatin基因-放射治疗对荷Lewis肺癌小鼠的抑瘤 效应。 方法:将荷瘤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 Gy照射组、4次2.5 Gy照射组、4次质粒组、质粒 + 10 Gy组和4次(质粒+2.5 Gy)组。小鼠肿瘤局部注射脂质体包裹的质粒后36 h,接受X射线照射,观察各组小鼠治疗后不同时间肿瘤生长速率, 18 d后计数各组小鼠肺转移 结节数, 并称量瘤重。 结果:治疗后12~18 d,4次(质粒+2.5 Gy)组肿瘤生长速率明显低于质粒+10 Gy组(P<0.001)。治疗后18 d,4次(质粒+2.5 Gy)组小鼠肺转移结节数和瘤重明显低于质粒+10 Gy组(分别为P<0.001和P<0.01)。 结论:多次小剂量pEgr-IFNγ-Endostatin基因-放射治疗的抑瘤效应优于单次大剂量基因-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9.
当归补血口服液对S180荷瘤小鼠X射线治疗的增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当归补血口服液对S180荷瘤小鼠x射线治疗的增效作用。方法以昆明种小鼠S180肉瘤模型,当归补血口服液灌胃,经X射线照射治疗,观察各组小鼠存活时间、肿瘤大小及白细胞计数变化。结果加昧当归补血汤各剂量组与单纯放疗组相比,存活时间延长,高剂量联合放疗组抑瘤率达47.22%,白细胞计数优于单纯放疗组(P〈0.05)。结论当归补血口服液对X线照射治疗肿瘤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pshuttle-Egr-1-hSmac质粒并转染人乳腺癌MDA-MB-435细胞,观察其抑制肿瘤细胞的辐射增敏作用。方法:转染pshuttle-Egr-1-hSmac质粒的MDA-MB-435细胞经过2 Gy X线照射不同时间(4、8、12、24 和48 h)和0.5 ~ 5.0 Gy X线照射后24 h收集细胞,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Smac mRNA及其蛋白表达。将细胞分为对照组、pshuttle质粒组、pshuttle-Egr-1-hSmac 质粒组、2 Gy 组、pshuttle+2.0 Gy组 和pshuttle-Egr-1-hSmac+ 2.0 Gy组,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存活能力;Annexin Ⅴ-FITC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PI单染法检测细胞周期。结果:对照组和pshuttle质粒组MDA-MB-435细胞中Smac mRNA无表达,而pshuttle-Egr-1-hSmac质粒组MDA-MB-435细胞Smac mRNA表达水平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于24和48 h时表达水平最高;经0.5 ~ 5.0 Gy X线照射后24 h MDA-MB-435细胞Smac mRNA表达水平随照射剂量增加而逐渐增加,在2.0和5.0 Gy X线照射后Smac mRNA表达水平最高。pshuttle-Egr-1-hSmac质粒组4、8、12和24 h后Smac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升高,24 h后表达水平最高。经过0、0.5、1.0、2.0和5.0 Gy X线照射后24 h Smac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尤其以5.0 Gy X线照射时表达水平最高。MTT法检测时程效应,2.0 Gy、pshuttle+2.0 Gy和pshuttle-Egr-1-hSmac+2.0 Gy质粒组24、48和72 h细胞A490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剂量效应,pshuttle-Egr-1-hSmac质粒组1.0~5.0 Gy X线照射后,MDA-MB-435细胞A490值明显低于0 Gy X线照射(P<0.05或P<0.01)。pshuttle-Egr-1-hSmac质粒组细胞存活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shuttle-Egr-1-hSmac+2.0 Gy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2.0 Gy组(P<0.01),G0/G1期和S期细胞百分率明显低于2.0 Gy照射组(P<0.01),G2/M期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2.0 Gy组(P<0.01)。结论:X线照射能增加pshuttle-Egr-1-hSmac质粒转染的MDA-MB-435细胞有效表达Smac mRNA及蛋白,能抑制细胞存活,且诱导G2/M期阻滞和凋亡增加;Smac基因联合放射治疗可明显增加乳腺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CBLB502对辐射造血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60Co γ射线6.5Gy一次性全身照射对照和CBLB502照前30 min 0.2mg/kg皮下给药预防组,照前1 d和照后30 d定期检测外周血细胞数,照射后2和24 h取骨髓检测有核细胞数和集落形成数,竞争性移植方法观察骨髓造血细胞植入能力,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中各系细胞比例。结果CBLB502能显著减轻60Co γ射线6.5 Gy照射小鼠的外周血中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数的急剧降低并加速其恢复,照后2和24 h CBLB502预防给药组小鼠骨髓各系造血祖细胞集落形成数均显著高于照射对照组(P<0.01),且预防给药可明显提高受照射小鼠骨髓造血细胞的植入能力。结论 CBLB502具有明显的辐射造血损伤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Chen GH  Wang Y  Qiao SM  Feng YF  Zhu ZL  Wu DP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40):2863-2867
目的 探讨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在白血病小鼠异基因脐带血移植(UCBT)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C57BL/6胎鼠外周血作为脐带血移植物.BALB/c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7组,每组12只.对照1组:单纯接种白血病;对照2组:全身辐射(TBI)前第4天(-4d)接种白血病,单纯TBI处理;对照3组:不接种白血病,TBI处理后输注2×106个脐带血总有核细胞数(TNC);对照4组:不接种白血病,自TBI-3 d起每日皮下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连用7d,TBI后输注脐带血TNC,移植后第8天(+8 d)予输血小板支持;对照5组:TBI-4 d接种白血病,自TBI-3 d起每日皮下注射PBS连用7d,TBI后输注2×106个脐带血TNC,移植+8d予输血小板支持;实验1组:不接种白血病,自TBI-3 d起每日皮下注射KGF 1 mg/kg连用7d,TBI后输注脐带血TNC,移植+8d予输血小板支持;实验2组:接种白血病,自移植-3d起每日皮下注射KGF 1 mg/kg连用7d,TBI后输注脐带血TNC,移植+8d予输血小板支持.以生存期、病理组织学变化、脾脏淋巴细胞亚群、胸腺输出功能为观察指标并作组间比较.结果 对照1组,12只小鼠全部死于白血病,小鼠生存时间为(11.1±1.5)d;对照2组,小鼠单纯TBI处理后12只全部死于造血衰竭,生存时间为(11.5±2.5)d;对照3组,5只(5/12)小鼠生存期超过100 d,7只小鼠20 d内死于内脏出血;对照5组,白血病小鼠脐带血移植后4只(4/12)生存期超过100 d;实验2组,白血病小鼠9只(9/12)生存期超过100d.实验2组与对照5组白血病小鼠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x2=4.996,P=0.0254).移植后对照4组小鼠脾脏T、NK和B细胞数分别为(9.32 ±0.48)×106、(1.59 ±0.11)×106、(18.74±2.01)×106个;实验1组小鼠脾脏T、NK和B细胞数分别为(13.20±1.14)×106、(1.75±0.12)×106、(20.36±0.86)×106个,实验1组T细胞、NK细胞数均高于对照4组(均P<0.05).实验1组信号结合T细胞受体删除DNA环(sjTRE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4组[(228±24)拷贝/105脾细胞比(167±17)拷贝/105脾细胞,P =0.002].结论 足月胎鼠外周血富含造血干祖细胞.KGF输注减少小鼠异基因脐带血移植后白血病复发,其机制为促进胸腺输出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维吾尔医药异常黑胆质成熟剂在实验动物小鼠放射防护中的作用.方法:随机把正常实验小鼠分成对照组和异常黑胆质成熟剂药物(以下简称药物)处理组,其中药物处理组根据药物浓度分低剂量组(6.25%)、中剂量组(12.50%)和高剂量组(25.00%).所有小鼠给予6 Gy的6MV-X直线加速器全身照射1次;照射前后连续灌胃7 d,然后处死10只小鼠,分别观察和检测小鼠的脾脏指数、脾脏SOD值和外周血中白细胞、红细胞以及血小板数目;余20只正常饲养到30 d,观察存活率.结果:(1)药物处理组小鼠的体质量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脾脏指数明显高于药物处理组(P<0.01).(2)与对照组相比,各组异常黑胆质成熟剂对受照射小鼠的SOD值有明显的升高(P<0.01),且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关系.(3)与对照组相比,药物组对白细胞有明显的升高作用(P<0.05),且浓度越高,白细胞数越多(P<0.001);药物干预组红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剂量组间无差异(P>0.05).药物干预各组的血小板数较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浓度升高,血小板计数呈增多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药物干预组30 d生存率明显提高,且随着浓度的提高而增加,各干预组生存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P<0.0001).(5)受辐射小鼠SOD与生存率之间为线形正相关(r=0.612,P<0.0001).受辐射小鼠白细胞与生存率之间为线形正相关(r=0.320,P<0.05).结论:维药异常黑胆质成熟剂对于辐射动物具有明显的放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和艾灸前后环磷酰胺(CTX)模型荷瘤小鼠血清中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含量的变化,探讨针灸改善荷瘤小鼠骨髓抑制、升高白细胞数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清洁级昆明种雄性小鼠64只,植种S180肉瘤造成移植瘤模型,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艾灸组,每组16只。其中模型组、针刺组、艾灸组腹腔注射CTX,制备荷瘤小鼠骨髓抑制模型,空白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针刺组、艾灸组均选取大椎、膈俞、肾俞、足三里,每天固定时间分别进行针刺、艾灸治疗,空白组、模型组每日陪同抓取、固定,不做任何治疗。均每日1次,连续5 d。各组小鼠分别采尾部静脉血,人工镜检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并分别于治疗3 d和治疗5 d后的第2天,每组各处死8只小鼠,摘取眼球,取其血清,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观察血清中GM-CSF和G-CSF的含量。结果注射CTX的各组荷瘤小鼠白细胞均降低,且第4天降至最低,血清中GM-CSF和G-CSF含量明显下降,与空白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5天,针刺组与艾灸组白细胞开始回升,血清中的GM-CSF和G-CSF含量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6天,针刺组、艾灸组白细胞数均已接近基础白细胞水平,血清GM-CSF和G-CSF含量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X造成荷瘤小鼠骨髓造血细胞损伤,导致外周血白细胞减少,且血清GM-CSF和G-CSF的含量降低。针刺和艾灸可以提高CTX荷瘤小鼠血清中GM-CSF和G-CSF的含量,诱导粒细胞前体和巨噬细胞前体细胞呈集落生长,刺激造血细胞分化,以利于髓系造血细胞的增值、分化和成熟,从而缓解化疗后的骨髓抑制,提升外周血白细胞。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X射线和川芎嗪对C57小鼠免疫介导的骨髓衰竭(BMF)的影响。方法将C57小鼠随机分成空白照 组、X射线低剂量组(5.0 Gy)、X射线中剂量组(5.75 Gy)、X射线高剂量组(6.5 Gy)。经0.98 Gy/min X射线全身辐照后,受体小 鼠4 h内尾静脉注射4×106个来自DBA/2小鼠的淋巴细胞,观察14 d后各组小鼠的存活率、外周血三系细胞、骨髓有核细胞、骨 髓病理学。采用5.0 Gy X射线造模后,分为模型对照组、川芎嗪低剂量组(5 mg/mL)、川芎嗪中剂量组(10 mg/mL)、川芎嗪高剂 量组(20 mg/mL),12只/组。川芎嗪干预各组每天分别给与相应剂量盐酸川芎嗪溶液腹腔注射,14 d后观察各组小鼠的BMF情 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小鼠相比,BMF小鼠14 d存活率出现降低,其中X射线高剂量组降低最明显;随着X射线剂量的增加, BMF小鼠外周血三系、骨髓有核细胞出现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骨髓病理显示骨髓充血明显、有 核细胞减少。采用5.0 Gy X射线建立骨髓衰竭模型后给予川芎嗪溶液治疗,与模型组相比,川芎嗪高剂量组骨髓有核细胞和红 细胞升高最明显(P<0.01或P<0.001),川芎嗪低剂量组白细胞和血小板明显增加(P<0.05或P<0.01);并且随着川芎嗪给药浓度 的增加,骨髓病理显示骨髓充血减轻及有核细胞呈现增多趋势,并且骨髓中Fas蛋白降低。结论5.0 Gy X射线辐照有利于免疫 介导的BMF实验研究,川芎嗪可通过调节Fas细胞凋亡等信号来参与BMF小鼠骨髓修复,并进一步拓展了“祛瘀生新”理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CBLB502蛋白辐射防护作用。方法 HCT116细胞经CBLB502刺激后,Western印迹法检测NF-κB入核,碱性磷酸酶报告基因法检测CBLB502对NF-κB报告基因的激活。150只C57BL/6J小鼠接受8.0 Gy60Coγ射线照射前随机分为PBS,WR2721,CBLB502 0.02、0.05和0.2 mg/kg共5组,观察小鼠受照后30 d存活率和平均生存时间。另外40只小鼠接受6.5 Gy60Coγ射线照射前随机分为PBS、WR2721、CBLB502 0.2 mg/kg组和正常对照组,照射前1 d和照后30 d内检测外周血细胞。结果 CBLB502可明显促进HCT116细胞NF-κB入核(P<0.01)并呈剂量依赖性激活NF-κB报告基因(r=0.998 3)。CBLB502显著提高8.0 Gy60Coγ射线照射后小鼠的存活率,PBS,WR2721,CBLB502 0.02、0.05和0.2 mg/kg组小鼠照后30 d存活率分别为0、83.3%、13.3%、66.7%和100%;照射后小鼠平均存活时间除0.02 mg/kg给药组与PBS对照相比无差异外,其余各给药组较PBS对照组有显著提高。6.5 Gy60Coγ射线照射后小鼠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急剧下降,CBLB502 0.2 mg/kg组上述指标降低持续时间较照射对照组明显缩短,开始恢复时间提前,各指标最低值亦明显高于照射对照组。结论 CBLB502蛋白具有体外生物学活性并对急性放射病小鼠有明显的辐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对受电离辐射荷瘤小鼠脾及外周血的影响。方法 建立Lewis肺癌荷瘤小鼠模型 12只 ,随机分为 3组 :对照组、放射组、放射 +注射SOD组。采用 6MV的X线对荷瘤小鼠进行连续5天的全身照射后 ,取外周血后麻醉处死荷瘤小鼠 ,制备脾细胞悬液。用 75 2型分光光度仪测定光密度值并计算丙二醛 (MDA)、谷胱甘肽 (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过氧化氢酶 (CAT)含量。结果 放射 +注射SOD组与放射组比较 ,脾及外周血清中MDA含量下降 (P <0 .0 5 ) ,而脾中GSH、GSH -PX、CAT含量均升高 (P<0 .0 5 )。放射组与对照组比较 ,脾及外周血清中MDA含量升高 (P <0 .0 5 ) ,GSH、GSH -PX、CAT含量下降 (P<0 .0 1或 P <0 .0 5 )。结论 接受全身照射的荷瘤小鼠存在辐射损伤 ,而腹腔注射SOD对接受全身照射的荷瘤小鼠具有抗辐射损伤的防护效应  相似文献   

18.
刘英  王姣杰  李建斌  单泓 《北京医学》2010,32(5):400-401
目的探讨γ射线辐照对单采血小板活化及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将30袋单采血小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辐照组,分别测定保存前及保存第1、3、5天时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的表达率;观察两种血小板输注后出血改善情况及血小板计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辐照组与对照组相比,保存前及保存第1、3天时CD62P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保存至第5天时,辐照组CD62P的表达较对照组低(P〈0.05);临床输注后,出血情况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两组患者输注血小板后其回收率无明显差异。结论γ射线辐照对单采血小板活化及输注效果均无明显影响,可以达到与输注未经辐照的等量血小板同样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